河南省中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202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3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中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中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中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中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中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中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docx

《河南省中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中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中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docx

河南省中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2021年中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文化中原技艺精湛B.出彩河南交流互鉴

C.文化遗产传承发展D.大河流域民族交融

2.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认为,中原地区的部落领袖黄帝的妻子螺祖发明了养蚕綶丝技术。

下图是在获得202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距今5300年左右),出土的我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牙雕蚕,其形状类似家蚕叶丝。

这件艺术品的出土,可以证明()

A.“嫘祖始蚕”之说确有其事B.中国丝质技术领先世界

C.中国的农桑文明已经起步D.社会分工已经非常精细

3.《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

”不问马。

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A.孔子反对等级差别B.春秋时期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张D.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4.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A.农业生产处原始状态B.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C.家庭手工业比较发达D.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

5.唐朝时广泛存在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和“嗔目看明经,焚香待进士”的社会现象。

上述现象表明()

A.明经科是科举考试最重要的科目B.进士科在唐朝最受世人重视

C.明经和进士是科举考试两大科目D.考中进士可以直接成为官员

6.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

己呈巅峰状态,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造纸术改进,利于信息的记录和传承B.火药用于军事,出现自动爆炸的地雷

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海运的发展D.雕版印刷出现,促进宋代文化的传播

7.明朝皇帝朱元璋,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

上述两种做法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君主专制B.提高行政效率C.避免决策失误D.强化地方管理

8.民国时期,保守知识分子惊恐不安,称新文化运动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仪亡,以放荡为己任,以攘夺为责任”。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导致人民道德败坏B.新文化之“自由”实际是放纵私欲

C.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纲常礼教D.新文化运动导致社会动乱不息

9.邓小平同志说:

没有毛泽东同志,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确立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袖地位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

A.中共一大遵义会议B.遵义会议中共八大

C.遵义会议中共七大D.中共一大中共七大

10.20世纪40年代后期,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南京、上海及武汉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威胁之下。

这场战役是()

A.百团大战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1.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是巨大的,有顺口溜称:

“一五成就不寻常,自产铁轨出鞍钢。

一汽长春解放牌,飞机南昌又沈阳。

”关于“一五计划”表述正确的是()

A.奠定了工业化初步基础B.完全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使民生得到了重大改善D.国家建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12.考古表明,原始社会时,水稻亩产约50千克。

清代时太湖流域水稻平均亩产约278千克。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至1998年,亩产达450千克。

2017年,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达1149.02千克。

袁隆平院士的研究()

A.推动了中国人口的增长B.使得我国农业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C.解决了世界的饥饿问题D.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13.新华社曾发表评论说: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

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

没有这些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

材料表明中国重返联合国

A.改变了某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

B.增强了第三世界反殖民主义力量

C.得益于亚非独立国家的大力推动

D.使联合国成为了伸张正义的舞台

14.罗马帝国危机的实质是奴隶制危机。

罗马的经济主要靠奴隶,由于奴隶处境日益悲惨,奴隶人口不断减少,造成劳动力严重短缺;而长期依赖奴隶劳动也使公民成为寄生阶级,社会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依据材料,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是()

A.对奴隶统治的严苛引起奴隶的反抗B.劳动力短缺和社会奢靡之风盛行

C.长期征伐,国力空虚D.奴隶制危机带来的社会奢靡之风盛行

15.欧洲的文明深受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被称为“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最后继承与保存者”的是

A.西罗马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法兰克王国D.拜占庭帝国

16.有学者认为,欧洲中世纪的绘画都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直到文艺复兴之后,凡人的形象才大量在绘画和文学中表现出来,所谓文艺复兴,是在文艺上复兴希腊、罗马时代对‘人’的描写,而不再集中于描写天使与圣人”。

这位学者所言()

A.放大了文艺复兴对人的重视

B.对文艺复兴的认识太过于绝对化了

C.没有认识到文艺复兴的资本主义文化属性

D.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本质

17.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民主的先河。

根据这一法案,处于英国国家权力中心的是()

A.国王B.内阁C.议会D.法院

18.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林肯曾说:

“我在这场战斗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

”这表明林肯()

A.坚决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B.把解放黑奴作为维护统一的措施

C.为寻找与南方妥协的借口D.同情黑人奴隶,反对奴隶制度

19.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召开的下列会议,对战后国际格局影响最大的是()

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20.漫画《进步与退步》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书写工具的进步导致了书写质量的退步

B.使用计算机淡化了文字的作用

C.计算机的应用给传统文化带来严重冲击

D.回归毛笔字时代是历史的进步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25年),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被人们尊称为“历史之父”。

从小就受大了良好的教育。

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史诗。

大约30岁时,希罗多德开始了一次范围广泛的旅游,每到一地,希罗多德就到古迹名胜处游览凭示,考察地理环境,了解风土人情;还喜欢听当地人讲述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

公元前445年前后,希罗多德来到了雅典。

他不停地向当地人打听战争的各方面情况,收集了很多历史资料。

希罗多德决心写一部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以流传后世,这就是著名的史学著作《历史》。

《历史》非常生动地叙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为我们展示了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生活图景,宛如古代社会的一部小型“百科全书”。

该书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书中众多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亦作《希腊波斯战争史》。

《历史》是西方史学史上的第一座丰砷,为西方历史编纂学“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材料二: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汉武帝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酷爱读书,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

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司马迁和希罗多德成能够为优秀的历史学家的共同原因?

说明《历史》和《史记》这两本著作特点上的异同?

(2)从司马迁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大事记

材料二: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二战中说: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最终能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有哪些?

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中的重要作用?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歌曲《好日子》歌词: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舌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题(部分)

材料三:

《人民日报》2018年2月17日报道:

中国国际电视台英、西、法、阿、俄频道以摘播方式,通过198家海外媒体,在149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播出。

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海内外收看春晚的观众总规模达11.31亿。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指出90年代的中国在开放领域进一步“打开了家门”的重要标志?

(2)材料二中,1993年春晚主题的“自豪、向上”,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

(3)据材料三,概括春晚作为文化盛宴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俄国通史简编》记载。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

“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

……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材料二:

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材料三:

《日本经济史》;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到了1880年日本经济学者田口卯志发表评论说:

“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1)据材料一、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何相同点?

(2)

(2)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的原因?

三、论述题

25.观察下面年代尺,请分别选取年代尺所示中外事件各一例,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

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司母戊鼎是商朝文化,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反映了中原地区古代手工业、石窟艺术技艺精湛,故选A;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出土于陕西西安,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传承发展”,排除C;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民族交融,排除D。

【点睛】

2.C

【详解】

据材料“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距今5300年左右),出土的我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牙雕蚕,其形状类似家蚕叶丝”可知,距今5300年左右我国就有骨质蚕雕艺术品,可见养蚕缫丝技术起源很早,说明了中国的农桑文明已经起步,C正确;材料只能证明我国很早就开始养蚕缫丝,但不能证明“嫘祖始蚕”之说,A错误;材料只能证明我国很早就开始养蚕缫丝,但未涉及其在世界的地位,B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分工的信息,D错误。

3.C

【详解】

由题干材料可知,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对人的重视,是孔子“仁”的主张的体现,故C符合题意;反对等级差别、奴隶地位提高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AB均不符合题意;主张平等对待下人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

故选C。

4.B

【详解】

由图中汉代画像砖的拓片信息可知,女子在家里织布,男子在田地里耕作。

这反映了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故B正确;原始社会时期,农业生产处原始状态,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家庭手工业比较发达,故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故D错误。

5.B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大意是说明经易考,进士难得,“嗔目看明经,焚香待进士”大意是说对待明经和进士两科的态度截然不同,由此可见题干中所述现象表明进士科在唐朝最受世人重视,B正确;进士科是当时科举考试最重要的科目,A排除;题干的重点不是说明明经和进士是科举考试两大科目,而是突出进士科的地位,C排除;题干没有表明考中进士可以直接成为官员,D排除。

故选B。

6.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利于信息的记录和传承;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促进海运的发展;唐朝雕版印刷出现,促进宋代文化的传播。

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BD错误。

7.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雍正设立军机处的共同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故A正确;提高行政效率、避免决策失误、强化地方管理与题干史实不符合,故BCD错误。

故选A。

8.C

【详解】

材料信息是,新文化使保守知识分子惊恐不安。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的伦理纲常,因此保守知识分子视其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故C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新文化运动导致人民道德败坏、放纵私欲和社会动乱不息,故ABD错误。

9.C

【详解】

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故C符合题意;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AD;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排除B。

故选C。

10.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发起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南京、上海及武汉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威胁之下,故C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的华北地区,且打击的是日本侵略者,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且不是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故B项错误;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上海和武汉,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11.A

【详解】

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初步基础,故A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故B表述错误,排除;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故C表述错误,排除;国家建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与一五计划作用不符,故D表述错误,排除。

故选A。

12.D

【详解】

材料信息是,袁隆平的研究使中国水稻产量大幅度提升。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研究大大缓解了中国和世界粮食危机,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故D正确;这一研究对推动中国人口的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目前为止,我国还未实现农业现代化,故B错误;这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世界的饥饿问题,故C说法欠妥。

13.C

【详解】

依据材料“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

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

没有这批国家的加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分析可知,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之一是亚非国家的大力支持,所以材料表明中国重返联合国得益于亚非独立国家的大力推动,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劳动力严重短缺……社会奢靡享乐之风盛行”,这是说奴隶制危机造成的劳动力短缺和社会奢靡之风盛行,使罗马衰落,故B符合题意;题干是在分析罗马帝国衰落的两个原因“……劳动力严重短缺……社会奢靡享乐之风盛行”,没有涉及奴隶起义和征战,故AC均不符合题意;题干是在分析罗马帝国衰落的两原因“……劳动力严重短缺……社会奢靡享乐之风盛行”,D只是说了其中的一个原因,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它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因此被称为“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最后继承与保存者”的是拜占庭帝国,所以D项正确;西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与法兰克王国等都不符合“最后继承与保存者”,排除A、B、C三项。

故选D。

16.D

【详解】

根据题干“所谓文艺复兴,是在文艺上复兴希腊、罗马时代对‘人’的描写,而不再集中于描写天使与圣人”可知,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强调人的价值,而不是强调神,由此可知,材料学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本质,D正确;材料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本质,并未放大文艺复兴对人的重视,排除A;对文艺复兴的认识太绝对化、没有认识到文艺复兴的资本主义文化属性与题干学者言论不符,排除BC。

故选D。

17.C

【详解】

《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的法案,从法律上确认国家权力中心由英王转移到议会,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

故选C。

18.B

【详解】

根据材料“我在这场战斗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可知,林肯把拯救联邦作为最终目的,林肯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只是加速美国南北统一的手段,故B项正确;美国南北战争之初,林肯并未坚决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故A项错误;“为寻找与南方妥协的借口”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同情黑人奴隶,反对奴隶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19.C

【详解】

据所学可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对战后国际格局影响最大,并形成了雅尔塔体系,C正确;而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都是雅尔塔体系的组成部分,故A、B、D排除。

20.C

【详解】

漫画《进步与退步》说明书写工具由计算机取代毛笔、钢笔,说明计算机的应用给传统文化带来严重冲击,故选C;书写工具的进步与书写质量的退步不存在必然因果关系,排除A;计算机还要打字,汉字的作用没有改变,只是书写的方式改变了,排除B;回归毛笔字时代,书写速度没有计算机快捷,不是历史的进步,排除D。

【点睛】

21.

(1)都受到过良好教育;都喜欢读书;都有到各地考察,收集资料的经历;相同点:

都是优秀的历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历史》主要是记载了一场战争,《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2)勤奋好学,坚忍不拔,直言不讳,史笔公正;坚持真理、百折不挠,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

【详解】

(1)问题一:

依据材料一信息“从小就受大了良好的教育。

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史诗。

大约30岁时,希罗多德开始了一次范围广泛的旅游,每到一地,希罗多德就到古迹名胜处游览凭示,考察地理环境,了解风土人情;还喜欢听当地人讲述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和材料二信息“司马迁酷爱读书,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

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可知,司马迁和希罗多德成能够为优秀的历史学家的共同原因是:

受到良好教育,有文化底蕴,热爱学习,爱好游历,每到一地喜欢收集材料。

问题二:

依据材料一信息“《历史》是西方史学史上的第一座丰砷,为西方历史编纂学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该书也是一部文学作品”和材料二信息“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史记》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可知,这两本著作相同点是都是优秀的历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问题三:

依据材料一信息“希罗多德决心写一部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以流传后世,这就是著名的史学著作《历史》”和材料二信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可知,这两本著作的不同点是:

《历史》主要是记载了战争,而《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2)依据题干信息“汉武帝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酷爱读书,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

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并结合所学可知,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忍辱负重、勤奋好学、坚持真理的精神,他是一位有责任感的史学家。

22.

(1)原因:

全民族抗战;两个战场的配合;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帮助;作用:

中流砥柱的作用。

(2)作用: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有力地配合了盟国其他战场的作战。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一二九学生运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开始”、“百团大战”、“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人民最终能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有:

全民族抗战;两个战场的配合;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帮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中取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有力地配合了盟国其他战场的作战。

23.

(1)措施: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标志:

开发开放浦东。

(2)标志: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3)原因:

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海外有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中国文化;大众传媒的发展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革农村生产关系,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使城市经济空前活跃。

结合所学可知,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是中国在开放领域进一步“打开了家门”的重要标志。

(2)根据材料二可知,1993年春晚主题的“自豪、向上”,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南方谈话”思想的指导下,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海外有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中国文化、大众传媒的发展等方面概括春晚作为文化盛宴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

24.

(1)目的:

巩固统治;方式:

自上而下的改革。

(2)方式:

官营;原因:

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3)变化:

从官营示范到民间自主经营;原因:

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实力增强。

【详解】

(1)目的,根据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