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业抚顺市六校联合体17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764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假作业抚顺市六校联合体17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暑假作业抚顺市六校联合体17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暑假作业抚顺市六校联合体17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暑假作业抚顺市六校联合体17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暑假作业抚顺市六校联合体17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暑假作业抚顺市六校联合体17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docx

《暑假作业抚顺市六校联合体17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假作业抚顺市六校联合体17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暑假作业抚顺市六校联合体17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docx

暑假作业抚顺市六校联合体17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暑假作业:

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16/17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16-2017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家谱也称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题的家族世系繁衍的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家谱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属珍贵的人文资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现今可以知道的最早的家谱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乃武丁时期所刻,是某一王室之外的显贵家族之记录。

另外,商周两代,还有刻录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家谱。

周代的《世本》,曾对创作《史记》有过参考作用,目前学术界公认它是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

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名之先河。

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

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制度,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

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

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

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由谱系。

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主要依据。

与之适应的是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

同时,伪造世乐门第的遗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

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

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氏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

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直到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为私家修谱。

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

明清以来,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的家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

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

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家庭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

同时家谱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因此,续修、新修家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1.下列有关家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谱,亦称族谱,是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繁衍的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B.家谱的最早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和商周两代刻录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家谱

C.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

目前学术界公认周朝的《世本》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

D.家谱至今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三大历史文献之一,目前存世的家谱大多是清以后撰修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周代的家谱《世本》,是属于以周天子为首的周室宗族的,它是为了推行宗法分封制度,此制度到春秋战国趋于瓦解。

B.

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家谱成了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

C.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初年,家谱的编纂都为官府垄断,直到宋代,家谱的主要编纂方式才发生改变。

D.宋代时,家谱由于失去了以前的出仕、联姻等政治功能而由官修变为私修,此时家谱更多是发挥其社会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脉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唐朝、五代、宋代、明清几个阶段,家谱随着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B.魏晋南北朝时.因为家谱对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等有重大的作用,于是出现了造假的现象,由

尚官尚姓至于尚诈,这是利益驱动所致。

C.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它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的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修家谱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D.国家有史,家族有谱,家谱与国史处于同等地位。

一本家谱就是一个家庭的生命史,它记录了一个家族的根脉与成长,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象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扒火车

父亲扒过火车,在浙赣线上。

他扒的是拉煤的货车。

火车经过车站时,父亲挑着一担米糖,身影如风,和火车进行赛跑。

他的脚下,像装了风火轮一样,越跑越快。

就在火车驶离站台的一瞬间,父亲纵身一跃,一手稳稳地托住肩上的担子,一手凌空攀上车门边的把手,三下两下,身手敏捷地上去了。

彼时,天边夕阳正在缓缓坠落,在这个背景的衬托下,父亲站在火车顶上黝黑的剪影,伟岸,如松。

其实,这是我理想中的父亲,和儿时连环画上的铁道游击队差不多。

父亲个子瘦小,身单力薄,别说是挑一担米糖追赶火车,就是让他在平地上挑稍微重一点的担子,也是吭哧半天,举步维艰。

但是,他确实扒过火车,在浙赣线上。

我老家丰城以产煤而闻名江南,素称煤海,浙赣铁路特意在这里设了一个小站,每天挖出山一样的煤炭,从小站的煤场装运出发,过樟树,过新余,过宜春,过萍乡,一路西行到达湖南株洲,然后换火车头,京广线南下或者北上。

我的家,就在小站二十里地开外的一个小山村。

1977年冬末的黄昏,万物萧条,母亲挑着一对空箩筐,走在去镇子的路上,父亲袖着双手,缩头缩脑,亦步亦趋,跟在母亲的背影里。

寒风凛冽,如刀,从平原那边一刀一刀割过来。

两个人走到镇上时,又冷又饿,几乎要虚脱。

母亲娘家的舅舅住在镇上,开一爿铁匠铺。

母亲带着父亲在她舅舅的店里,厚着脸皮喝了两碗稀粥,仰仗舅舅担保,在镇子东边的糖坊里赊了六十斤米糖。

和往年一样,母亲摸黑又送了五里路,把担子搁下,紧了紧父亲扎在破棉袄上的腰带,叮嘱道:

小心点儿,一家人能不能过个年,就看米糖能不能卖出去了,就指望你了。

黑暗中,父亲点了点头。

母亲又从怀里掏出两枚煮熟的鸡蛋,放进父亲里面衬衣的口袋里,说:

明天你生日,带上吧。

父亲又是点了点头,然后在母亲的注视下,挑着六十斤米糖,一步三颤,嘴边呼呼地冒着白气,像只鸭子一样摇摇晃晃,朝煤矿火车站的方向一路歪下去。

不远处的村落,隐在荒凉的山坳间,灯火稀疏,偶尔几声狗吠,在寒冬的夜空中,空荡荡地响起,空荡荡地落下。

父亲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凌晨四点,终于到了煤矿火车站。

偌大的车站,空荡无人,几盏昏暗的路灯,亮在半空中,异常冷清。

父亲观望了一阵,然后蹲在铁路脚下,从箩筐里摸出两个用针线缝补起来的大蛇皮袋,将箩筐套在里面扎牢固,还特意在外面留了很长的麻绳。

忙完这些,他爬上火车尾部的一节露天车厢,手攥住麻绳的另一头,像用水桶在井里打水一样,站在车顶边沿,将那两个大口袋吃力地拽了上去。

这时,一盏马灯从扳道房里游离出来,灯光昏黄如豆。

父亲忙猫腰隐在旮旯里,心里无比恐慌。

那盏马灯一路逡巡,从车头到车尾,走走停停,走到父亲这边的车厢停住了,父亲听见脚底下有男人瓮声瓮气的嘀咕声:

今天老汉我六十岁生日,高兴哩,每人发六个馒头。

紧接着,车下扔上来一个塑料袋,准确无误地砸在父亲头上。

父亲瞬间明白了什么,忙站起身去看——一个穿铁路制服的老人,举着马灯,左脚有些跛,已经踅回身,一高一低地朝车头摆去,不时往车厢里扔东西。

原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还有一同路人,更没想大家早已在老人的眼皮底下。

父亲看着老人远去的灯光,温暖无比,他想说些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之类的祝福话,但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

父亲捏了捏自己衬衣口袋里两枚圆溜溜的熟鸡蛋,踮脚望了望老家小山村的方向,眼泪无声地涌了出来。

火车是在第二天下午才出发的。

火车一声长鸣,浑厚深沉,惊醒了沉睡在煤堆里的父亲。

他蓬头垢面,全身黑乎乎的,像一个挖煤工。

父亲探出脑壳,警觉地看了看四周。

冬天的下午,没有阳光,天幕低垂,病恹恹的,满是阴霾。

远处,是枯瘦的山水,空旷的田野,还有一排排光秃秃的直刺向天空的白杨树。

火车过樟树,过新余,过宜春,一路呼啸,向西驶去。

火车头喷出的一团团白雾,在暗哑的黄昏里,炊烟一样袅袅升起,把父亲看得如痴如醉。

父亲心想,家里该喂猪打潲,做晚饭了。

(取材于夏阳的同名小说)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活中的父亲跟连环画上的铁道游击队队员差不多,擅长奔跑、跳跃,攀爬火车时身影如风,动作敏捷。

B.母亲娘家的舅舅生活宽裕,但不愿招待亲戚,父母只能厚着脸皮喝了两碗稀粥,这反映出贫困年代亲情的淡薄。

C.母亲精明强干,勤俭持家,小说以母亲这一形象衬托父亲形象,说明贫苦生活能使人由懦弱变为坚强。

D.小说选取冬末的黄昏、夜晚、下午等三个时间点展开叙事,并分别穿插环境描写,使父亲这一形象丰满,富有感染力。

5.在第段中,火车出发前,父亲的眼泪

无声地涌了出来,而在第11段中,火车出发后,父亲又如痴如醉。

这是为什么?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作简要分析。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老教授的赤子之心

肃穆庄严,凄楚沉重。

没有花圈簇拥的场景,也没有白菊黑纱的仪式,灵前唯书有他的生前所言:

最后的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

死生亦大矣

北京长青园公墓的一块碑上刻着众多遗体捐献志愿者的名字,赵家和就是这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当中的一个。

2009年,当得知自己患有肺癌并伴随脊椎和脑部的移的时候,他的心里就有了打算:

将毕生积蓄拿出来专款专用,捐资助学而非治病。

他甚至为此开始在医药费上省钱。

当时医生给他开了一种英国进口的靶向药,药效很好,但是很贵,一片就要500块钱,他不知从哪里得知印度有一种仿造的同类药物只要50块钱一片,就托人从印度带了一些。

结果,仿造药却造成他全身过敏。

2011年,身体衰减、大不如前的赵家和找到了能够放心接管他所有财产的委托人,好友兼同事陈章武,将1409万元悉数托付。

他希望陈章武能够把自己的愿望即成立助学基金会做捐资助学的事业进行下去。

2012年7月,基金会正式成立。

两个星期后,赵家和教授去世。

遵照他生前遗愿,他的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不安排遗体告别仪式。

豪气峥嵘老不除

从小出生、成长在清华园里的赵家和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他的父亲是解放前清华大学法学院系主任,优渥的生活条件和家庭教育对天资聪颖的他来说仿佛如虎添翼。

但是,在那个年代里,这些毫无疑问让他背负着无比沉重的包袱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文化大革命他惨遭抄家、隔离审查,经常被斗或者陪斗。

由于害怕妻子承受不了,他从来不说,一个人承担着重大的压力和苦难。

文革结束后,他被调入了清华大学科研处。

当时世界银行提供给清华大学第一批无息贷款,他被委派到国外选购一批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来充实学校的科研和教学资源。

他不厌其烦的和外商砍价,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挑出技术漏洞以降低对方博弈的筹码,最终迫使急于将商品打入我国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市场的外商以每种型号计算机几乎一半的价格成交。

为与世界接轨,1984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

赵家和接到任命后,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新的工作。

那时的他讲课吸引人是公认的。

他本身就有颇具磁性标准的男中音,再加上他从来都不照本宣科,学生也不用买书,一堂课最多发两张印有图形的讲义,一堂生动的金融案例课就开始了。

无线电、计算机再到经济金融,他始终站在学术潮流前沿。

陈章武说。

但行好事

1998年赵家和退休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做客座教授,在一些学术机构讲学,到一些著名公司兼职担任顾问,那时才开始有了一些积蓄。

这钱给你拿去练手吧。

赵家和将这些钱交给刚刚投身金融投资管理行业的学生,在该学生精心的管理下,这笔钱成倍增值,这也是他日后所捐巨款的来源。

赵家和常说自己是君子自安,虽居陋室,自谙芬芳。

那时在美国的他就和好友刘尚俭谈到了自己想要资助偏远地区的学童的想法。

2001年67岁的赵家和跟好友刘尚俭说,他要返回北京。

刘尚俭非常吃惊:

我说你在美国好好的,为什么突然有回家的念头?

他却说:

信美然非吾土,田园将芜胡不归。

他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把自己的愿望付诸行动。

2006年开始到2009年,先后捐出的200多万的个人款项,让好几百个孩子从中受益,可是三年下来,始终无法形成系统持久的助学模式。

这时,他才想到了成立助学基金会。

为了这个基金会,他将所有的积蓄全部投入,身患重病的他反复强调,在基金会的名称和章程中一定不能出现自己的名字,他和家人今后也不在基金会担任任何名誉或实质性的职务。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的是(3分)(

A.开篇引用赵家和生前所说的话,表明他对死亡的达观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B.文革中赵家和经常被斗或者陪斗,但他从不告诉妻子,这不仅体现了他对妻子的爱和体贴,也体现了他性格的坚忍。

C.赵家和的教学方式与众不同,自己从不照本宣科,每节课只发给学生两张讲义,学生也无需买书。

D.作为一名教授,赵家和之所以能有千万元财产,跟他那位金融投资管理行业的学生的精心管理有很大的关系。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文中之所以说赵家和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是因为他的家庭背景如双刃剑一样影响他的成长。

B.赵家和之所以能以低价购进国外先进的计算机,全在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深厚的专业知识。

C.信美然非吾土,田园将芜胡不归,化用了陶潜《归去来兮辞》中的诗句,表现了赵家和在祖国的召唤下,急于回国建设祖国的心理。

D.这钱给你拿去练手吧表明赵家和不仅注重理论教学,更注重实践,他相信他的学生一定能成功。

E.赵家和偏远地区的学童教育,为了形成系统持久的助学模式,他最终决定成立助学基金会。

9.赵家和的赤子之心在文中有多方面的表现,请结合文章加以概括。

(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王罕字师言,以荫知宜兴县。

县多湖田,岁诉水,轻重失其平。

罕躬至田处,列高下为图,明年诉牒至,按图示之,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皆服。

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旁州闻之,皆愿如常州法。

累迁户部判官。

修太宗别庙,中贵人大虑材,将一新之。

罕白是特岁久丹漆黯暗,但当致饰耳,榱栌皆如故,唯易一楹,省缗钱十万。

出为广东运使。

侬智高入寇,罕行部在潮,广州守仲简自围中遣书邀罕,罕报曰:

吾家亦受困,非不欲归,顾独归无益,当求所以相济者。

遂还惠州。

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

罕择父老可语者问以策,曰:

吾属皆有田客,欲给以兵,使相保聚。

罕曰:

有田客者如是,得矣,无者奈何?

乃呼耆长发里民,补壮丁。

募有方略者,许以官秩、金帛,使为甲首。

久之,无至者。

有妇人诉为仆夺钗珥,捕得之,并执夺攘者十八辈,皆枭首决口置道左,传曰:

此耆长发为壮丁不肯行者也。

观者始有怖色。

乃简卒三千,顺流而下。

将至广,悉众登岸,营于南门。

智高临观,相去三十步,见已严备,不敢犯。

罕徐开门而入,智高遂解去。

徙知潭州。

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

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

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

乃本为人妻,无子,夫死,妾有子,遂逐妇而据家资,屡诉不得直,因愤恚发狂。

罕为治妾而反其资,妇良愈,郡人传为神明。

监司上治状,敕书褒谕,赐绢三百。

徙知明州,以光禄卿卒,年八十。

兄之子珪少孤,罕教养有恩,后珪贵,每予书,必以盛满为戒云。

(节选自《宋史王罕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B.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C.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D.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即庇荫。

指在封建时代子孙后代因为先世有卓越的功勋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太宗,庙号。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开国第一位君主多称呼太宗。

C.中贵人,是指受宠显贵的近臣或宦官,而宦官是中国古代侍奉君王及其家属的官员。

D.枭首,古代酷刑。

古代酷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等。

枭首为斩头并悬挂示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罕亲历亲为,深受众人信服。

百姓每年声诉湖田遭受水灾,租赋轻重有失公平。

王罕亲自到田间标出田地高下形成地图,使以后赋税征收有了依据。

B.王罕善理政事,为国节省财力。

为太宗修建别庙时中贵人提出木材要全部换新,王罕说这只是年久丹漆黯淡,加以粉饰即可,最终只更换了一根楹柱。

C.王罕真诚为民,治政得到褒奖。

王罕面对狂妇委婉地慢慢加以询问,花了很长时间渐渐明白事情原委并做出了公正判决,狂妇精神状况最终恢复清醒。

D.王罕教养晚辈,怀有深挚期望。

王罕对王珪教养有恩德,王珪后来显贵每次给王罕写信,一定在信里把骄傲自满作为警戒,以不辜负王罕的殷切期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

(2)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顿起情思。

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5.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

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2)韩愈在《马说》中写道,如果世上没有伯乐,那么即使有名贵的马,也会

,它最终不会被称作千里马。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警告当朝统治者如果像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很有可能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后果。

第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在2016年新学期教代会上,教师代表结合学校实际,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新一年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一些贪官入狱后,玩起了出书,但从所写的内容看,很多人都是借此回忆人生的辉煌,真正悔过自新的却是凤毛麟角。

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

而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的。

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移到农村,终究要自食其果,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让所有贫困地区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首当其冲的是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携手并进,埋头苦干。

很多同学总是认为,因为时间关系,平时马虎点没关系,考试时认真就可以了,因而对平时的练习不以为意。

A.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动画片《孔子》用动漫形式塑造的全新的孔子形象,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国学刻板而僵化的思维习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并多次获得国家奖项。

B.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C.在学术大师寥若晨星、江湖大师不断涌现的时代,我们应该用独立的思想与科学的精神去收复曾被大师们侵蚀的领地,在变动的时代给精神一个寄托。

D.中国拥有航母之后,更具大国形象和气质。

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与周边国家还存在海洋主权争端,航母的投入和使用无疑将增大中国有效解决问题的筹码和力度。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

白话释义和举例为特点的普及性小型汉语工具书,至今已连续出版了11个版本,总计销量约6亿册,2016年

获得最受欢迎的字典、最畅销的书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当代中国获得世界声誉的著名工具书。

60年来,《新华字典》

成为伴随每一代在国人成长的常备权威工具书,为昌明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

,《新华字典》,也是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具有文化标准价值的工具书,曾在诸多外事活动中

国礼赠送给国际友人,是当之无愧的国典。

《新华字典》的编纂者和出版者也

将国典的编纂修订视作自己的文化责任,投入大量心血薪继火传,将《新华字典》打造成了零差错率的高品质辞书,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知识规范的重要作用。

(1)

(2)(3)(4)(5)

(6)

A.把再次

已然同时作为

/

B.以再次

已然同样被作为

始终

C.把又

已经同样

作为

/

D.以又

已经同时

被作为始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留下了数量庞大、异彩纷呈的文物,这些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基因。

但长期以来,对于如何善待文物,一直存在两个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对待文物只能保护,不能开发利用,一旦开发利用便会导致破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文物只有通过开发利用,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一种是保护不力,一些古建筑、古遗址等残破不堪、无人问津;

,大拆大建,过度搞商业开发,一些文物伤痕累累甚至灰飞烟灭。

21.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简要说明漫画内容,并就漫画内容谈谈你的理解,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