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664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1 大小:15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1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1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1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1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2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专题一物质的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展现】

1.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等观点的定义。

认识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异和联系。

3.认识化学的主要特色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认识化学能够辨别、改变和创建分子。

4.认识物质的构成、构造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杂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观点。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观点及其相互联系。

7.认识电解质的观点。

认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观点。

8.认识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有的分别系。

(1)溶液的含义,认识溶解度、饱和溶液的观点。

(2)认识溶液的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观点,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认识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说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

(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状况)。

【知识回扣】知识网络重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观点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

HCl、HSO

等,因为液态

HCl、H

2

SO不

2

4

4

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

NaHCO3、CaCO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仍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不是由该物质自己电离出

来的。

如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

H+、HSO3—、NH4+、OH—,不是由SO2、

NH

3

自己电离出来,所以

SO、NH

均为非电解质。

2

3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仍是弱电解质没关。

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挪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响不波及原子核,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从头组合,核聚变、核裂变都不属于化学变化。

同素异形体的转变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复原反响。

二、胶体及其性质的知识点

1.胶体的本质特色:

分别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在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烟、雾、云、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烟水晶、有机玻璃等都是胶体,都拥有胶体的性质。

3.胶体粒子因为吸附作用可能会带电荷,但胶体是电中性的。

【热点透视】

热点题型

【典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

NaOH

溶液反响

B.Na2O、Na2O2的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响的产物相同

C.CO、NO、N2O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都能稳固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此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足震荡后溶液呈红色

分析:

SiO2能与NaOH反响生成Na2SiO3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A项正确;Na2O、Na2O2均

由Na、O两种元素构成,Na2O与CO2反响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反响生成Na2CO3和O2,B

项错误;CO、NO、N2

O都是有毒气体,能污染环境,但

NO在空气中与O2

会快速化合成

NO2,C

项错误;新制氯水中存在

Cl2

2

H

+,溶

+HOHCl+HClO,向此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因为含有

液呈红色,因为含有HClO,溶液的红色又褪去,所以现象为先变红色后退色,

D项错误。

答案:

A

命题企图:

本题观察常有氧化物的性质、氯水的性质。

该题重要的阻碍点是氯水的构成:

①氯

水构成的复杂性:

七种微粒(Cl2、H2O、HClO、OH—、H+、Cl—、ClO—);②氯水性质的多样性:

依据氯水的构成,氯水拥有多重性质,比如:

HClO拥有不稳固性和漂白性,含有HClO、H+拥有酸

性,含有Cl2、HClO拥有强氧化性。

热点展望

【典例】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在乙酸钠溶液中通入

CO2

可制备乙酸

B.钠在纯氧中焚烧生成

NaO,在空气中生成NaO

2

2

2

C.在开水中滴入饱和

FeCl3溶液可制备Fe(OH)3

胶体

D.过度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可生成可溶性的

Ca(HCO3)2

分析:

碳酸酸性弱于乙酸,

A项错误;不论在纯氧中仍是在空气中,钠焚烧的产物都是

Na2O2,

B项错误;CO2与CaCl2不反响,D项错误。

答案:

C

命题企图:

本题观察了物质的制备。

选项C观察了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氢氧化铁胶体的的制备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知识点,在阿伏伽德罗常数观察中也有所波及。

【直击高考】

1.以下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激光法蒸发石墨获取C60

B.渗析法净化氢氧化铁胶体

C.紫色的石蕊试液经过活性炭后变为无色

D.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响

2.磁流体是电子资料的新秀,它既有固体的磁性,又拥有液体的流动性。

制备时将等物质的量

的FeSO4和Fe2(SO4)3溶液混杂,滴入稍过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

的分别质粒子直径为5.5~36nm的磁流体。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所得的分别系属于溶液

B.所得的分别系中分别质为Fe2O3

C.当一束强可见光经过该分别系时会出现光明的“通路”

D.该分别系不稳固

3.以下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不科学的是()

选项分类目标分类标准分类结果

 

A

有无离子参加或生成

离子反响和非离子反响

B

化学反响

有无单质参加或生成

氧化复原反响和非氧化复原反响

C

分别质粒子大小

胶体、溶液和浊液

D

化学物质

化合物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可否导电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4.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钢化玻璃和一般玻璃的成分不一样

B.“地沟油”危害健康,其主要成分是油脂

C.华侨科学家高锟因“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的成就而获取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处的纤维成分是二氧化硅

D.合金的某些性能与构成其纯金属的这些性能不一样

5.以下对氧化物性质和用途的推测正确的选项是()

A.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所有酸反响,又能与所有碱反响

B.CO2、SO2、NO2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C.SiO2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响能够制备硅酸

D.NaO是碱性氧化物,Na

O

不是碱性氧化物,是过氧化物

X

2

2

2

6.纯净物X、Z、P、Q转变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某些生成物已略去),

气体P

物质X与P之间的反响不在溶液中进行,往常状况下

P为气体,以下说

化合物Z

H2O

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化合物Q

A.P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若X为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则

P既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化合物

C.化合物Q只可能是碱

D.X既可能为金属单质,也可能为非金属单质

7.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并按某种共性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有简洁易记的成效。

比如,依据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利用数轴的分类法可将其表示为

依据这一分类法请回答:

(1)将PH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大略地表示在数轴上:

(2)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KCl、Na2SO3、Na2CO3、NaCl、NaOH的性质,对于怎样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

方案I:

将它们依照酸、碱、盐分类,而后分别溶于水获取溶液,进行实验。

方案Ⅱ:

将它们依照钠盐、钾盐和其余化合物进行分类,而后分别溶于水获取溶液,进行实验。

①依据实验方案

I进行分类时,经实验测得

KCl、NaCl溶液的PH等于7,

H2SO4溶液的PH小

于7,Na2SO3、Na2

CO3、NaOH溶液的PH大于7。

由此有些同学按分类法思想把

Na2SO3、Na2CO3

与NaOH都区分为碱类能否合理?

为何?

②在方案I中,某同学发现盐类物质中的

KCl、NaCl两种物质,它们在与其余物质混杂时现象

相同,没法区分,你能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区分这两种物质吗?

③在方案II中,三种钠盐用其余化合物中的

可加以区分,有关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④该兴趣小组中的一位同学以为,还可以够依据能否含有钠元素将上述六种物质分为

Na2

SO3

Na

CO、NaCl、NaOH和HSO、KCl

两类。

在用H

SO鉴识四种含钠元素的物质时,

NaSO

3

2

3

2

4

2

4

2

NaCO

很简单获取了区分,但鉴识

NaCl和NaOH时却堕入了窘境,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一难题

2

3

吗?

8.中学中常有的某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A+B→C+D+H

2O(未配平,反响条件略去)。

请回答下

列问题:

(1)若A是铁,B是稀硝酸(过度)且

A可溶于C溶液中。

则A与C反响的离子方程式

(2)若C、D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污浊,则上述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3)若C是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显弱碱性,

C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响,写出该反响

的化学方程式

(4)当D为氯碱工业的主要原料,

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则上述反响的化学方程

式为

专题二化学用语和化学计量

【考纲展现】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有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习常有元素的化合价。

能依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依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认识原子构造表示图、分子式、构造式和构造简式的表示方法。

4.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认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8.依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数量、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9.认识溶液的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观点,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重点扫描

一、必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简单忘记的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药匙。

2.简单忘记的实验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转移→定容→摇匀→倒出装瓶。

3.简单忘掉的容量瓶使用方法

(1)容量瓶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能否漏水(简称“查漏”)。

“查漏”的方法是:

向容量瓶中

加入适当水,盖好瓶塞,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看瓶口处能否有水渗

出,若没有将容量瓶正立,将瓶塞旋转180度,重复上述操作,假如瓶口处仍无水溢出,则此容量

瓶不漏水。

若漏水,能够在瓶塞涂点凡士林。

(2)要选择规格适合的容量瓶。

①常有容量瓶的规格有:

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几种。

如配制溶液时明确知道所需容量瓶规格,则需将容量瓶规格一并答上。

 

②依据所配制溶液的体积,选择适合的容量瓶,如配置

 

480mL

 

某浓度溶液,则需采纳

 

500mL

容量瓶。

③不可以用容量瓶直接溶解固体溶质,也不可以用于稀释溶液。

④容量瓶不可以用作反响容器,也不可以用于长久储存溶液。

4.简单忘掉的注意事项

(1)以以下图所示:

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尾端应插入到刻度线以下,且玻璃棒凑近容量瓶口处不可以接触瓶口。

(2)在使用容量瓶过程中,如需要挪动容量瓶,手应握在瓶颈刻度线以上,免得瓶内液体因受热而发生体积变化,致使溶液浓度不正确。

(3)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可以再滴加蒸馏水。

5.简单混杂的偏差剖析

进行偏差剖析的依照是c=nm,依据公式,剖析各个量的变化,判断可能产生的偏差。

VMV

(1)测定结果偏高的的是:

砝码生锈,m偏大,结果偏高;定容时溶液温度高;用量筒量取液

体时,仰望读数;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读数。

(2)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称量时固体溶质与砝码地点放反而又使用游码;未清洗烧杯及玻璃棒,使n减小,浓度偏低;定容时溶液温度过低;称量易吸水物质时称量时间过长;称量不干燥的物质;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溶液在溶解、稀释、转移、定容和摇匀的过程中有液体溅出;定容时,滴加蒸馏水超出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吸出;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3)丈量结果无影响的是:

容量瓶内有少量水;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二、化学计算常用技巧

1.关系式法:

对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响,只管每一步反响都是独立的(反响条件和设施可能不

同)但前一个反响的生成物是后一个反响的反响物,可依据中间产物的传达关系,找出原料和最后产物的关系式。

利用关系式进行计算时要特别注意原猜中的某些元素能否都转入了产物中,中间产物参加的反响中能否又有原始产物参加,不行盲目地依据开端物和产物中的原子守恒关系直接得出关系式。

2.差量法:

依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值”。

这个差值能够是质量、气体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响过程热量的变化等,该差值的大小与参加反响的物质的有

关量成正比,借助这种比率关系,可解决一些量变的计算题。

3.守恒法:

化学中的守恒有氧化复原反响电子守恒、溶液中的正负电荷守恒、连续反响中的原

子守恒等。

4.极值法:

极限法是一种极限思想方法,这种方法是经过极端假定,在题目给定的条件范围内

取最大值和最小值,而后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找出适合的选项。

这种方法最适合解答选择性的计算题。

5.议论法:

合用于多个变量的计算题,方法是依据题目已知信息,列出对于要求的问题的关系

式(可能有多个变量,一般为两个),而后依据化学的本质意义议论,设一个变量为本质的数值来议论此外的变量。

三、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可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ρ=m、n=

m等推导。

V

M

【热点透视】

热点题型

【典例1】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1molAl3+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A

 

B.1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响,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10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D.10L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NA

分析:

A选项中Al3+是10电子粒子;B选项中要以Cl2为依照;C选项中硫酸已经完好电离,不要重复计算;D选项由pH=13计算OH-浓度为0.1mol/L。

答案:

D

命题企图:

本题观察阿佛加德罗常数知识。

主要观察了必定量的物质所含某种粒子数量的多少;

氧化复原反响转移电子数量的多少;PH值与H+、OH—数量的换算等。

该题目的在于观察学生对阿

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和应用。

【典例2】以下有关化学用语能确立为丙烯的是()

分析:

A属于球棍模型,但不必定是含有H的化合物;B可能是环丙烷;C中电子式少一个氢

原子。

答案:

D

命题企图:

该题就构造式、电子式、构造简式、球棍模型等进行了观察,目的在于观察学生对于常有化学术语观点的理解和应用。

热点展望

【展望1】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2—和2.3gNa+所含的电子数均为NA

3(稀)反响,转移电子数为

0.8NA

-1Al2(SO4)3溶液中,Al3+的数量为0.2NA

D.T℃时,PH=6的纯水中,含

10—6NA个OH—

分析:

NH2—和Na+均为10电子体,0.1mol此两种离子均含有

NA个电子,A项正确;Fe过度,

由反响方程式

3Fe+8HNO3=3Fe(NO3)2+2NO↑+4H2O知0.8molHNO3(稀)只好反响掉0.3molFe,

转移电子数为

0.6NA,B项错误;因为Al3+会发生水解反响,所以

1L0.1mol·L-1Al2(SO4)3溶液中,

Al3+的数量小于

0.2NA,C项错误;D项未指明溶液体积,该项错误。

答案:

A

【展望2】以下有关物质构造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C—14原子:

14

7

C

 

C.乙烯的比率模型:

D.钠离子的构造表示图:

+11281

分析:

次氯酸的电子式为:

,A

项错误;

C—14

原子的质子数应为

6,C

项错误;钠

离子是钠原子失掉了最外层的1个电子,其原子构造表示图为:

,D项错误。

答案:

C

【直击高考】

1.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18gH2O中含的质子数为10NA

B.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碳原子的个数为3NA

C.46gNO2和N2O4混杂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D.1molNa与足量O2反响,生成Na2O和Na2O2的混杂物,钠失掉NA个电子

-1-1

2.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mol·L和bmol·L的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以下推

 

断正确的选项是(

A.2ω1=ω2

B.ω1=2ω2

C.2ω1<ω2

D.ω1<ω2<2ω1

3.有硫酸镁溶液500mL,其密度为

-1

4.8%,则有关溶液的

1.20gmL·,此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是

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0%

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2.4molL·

C.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1﹕40

D.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为

19.2%

4.对于容量瓶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使用以前要检查能否漏水;②不可以取代烧杯用于物质溶解③是配制正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④不可以作为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相同条件下,N2和O2的混杂气体与等体积的N2所含有的原子数相等。

B.等物质的量的甲基(

—CH3)与氢氧根(OH—)所含电子数相等

C.常温常压下,28gCO与22.4LO2所含分子数相等

D.16gCH

4与18gNH4+所含质子数相等

1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6.在标准状况下将VL氨气溶解在1L

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

-1,质量分数为

ω,物质浓度为cmol·L-1,则以下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ρg·mL

...

A.ρ=(17V+22400)/(22.4+22.4V)

B.ω=17c/1000

ρ

C.ω=17V/(17V+22400)

D.c=1000Vρ/(17V+22400)

7.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均可溶于盐酸转变为氯化铜。

在高温条件下两种化合物

均能分解生成氧化铜。

溶解28.4g的上述混杂物,耗费1.0mol·L1盐酸500mL。

灼烧等量的上述混

合物,获取的氧化铜的质量为()

A.15g

B.20g

C.30g

D.35g

8.必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焚烧,所得混杂物用

100mL3.00mol·L-1的NaOH

溶液(密度为1.12

-1

)恰巧完好汲取,测得溶液中含有

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00mol

-1

g·mL

·L

(1)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所得溶液中

Na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响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Cl2)︰n(H2)=

专题三离子反响和氧化复原反响

【考纲展现】

1.认识离子反响的观点、离子反响发生的条件。

2.认识常有离子的查验方法。

3.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4.认识氧化复原反响的基本观点及本质。

5.认识常有的氧化复原反响。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重点扫描

一、高频离子方程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