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507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友情提醒: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的标志是

A.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出席了大会,这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空前盛会。

这次会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

C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

入朝部队的名称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东北野战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

D项符合题意。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共产党军队改为八路军、新四军。

A项不合题意;1946年——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军队称为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参加了辽沈战役。

BC两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是解题的切入点。

由此可知是抗美援朝。

1950年美国侵略朝鲜,企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威胁了中国的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由此确定答案。

3.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会议是

A.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B.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C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4.结束长达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标志事件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四五”运动

D.“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5.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邓稼先的事迹主要出现在

A.新中国政权巩固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许多英模人物,王进喜被誉为铁人;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雷锋是党的好战士;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6.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做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D.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

依据课本所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52年底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途径和步骤,它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

D项不正确,符合题意;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ABC三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不属于”是本题的提示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依据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由此确定答案。

7.20世纪90年代,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A.上海浦东新区

B.河北雄安新区

C.深圳

D.厦门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是上海浦东。

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浦东,设置上海浦东新区,使之成为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新飞跃的龙头。

A项符合题意;河北雄安新区是2017年批准设立开放的,B项不合题意。

深圳、厦门的开放是在1980年。

CD两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8.我国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快速发展。

2008年,建成通车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干线是

A.北京至上海

B.哈尔滨至大连

C.北京至广州

D.北京至天津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中时间限制“2008年”,结合所学,在世界科举的影响下,我国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快速发展。

2016年底,我国已投入运营高速铁路里程突破2.2万公里,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在全国铁路总里程占比超17%,高铁已成我国居民铁路出行首选项。

2008年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D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9.被国外媒体誉为“自长城以来最宏伟的工程”,这项工程是

A.三峡工程

B.南水北调工程

C.四川二滩水电站

D.青龙峡水电站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大坝高181米,坝顶全长2310米,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钢筋混凝土大坝。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26台机组,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均为世界第一。

三峡大坝的全面建成,将取代巴西伊泰普水电站而成为世界最大的发电和防洪综合工程,三峡水电站发的电相当于18个核电站,可满足中国用电总量的1/20,日产值上亿元,同时洪灾出现的可能性将减少1/10。

它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自长城以来最宏伟的工程”,A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0.新时期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

A.《民法》

B.《共同纲领》

C.《经济法》

D.1982年《宪法》

【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82年颁布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同时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该法律文献成为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

D项符合题意;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共同纲领》,B项不合题意;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民法》、《经济法》不是宪法,AC两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1.下图诗歌的创作背景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相关知识点。

题文材料的含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2.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

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④土改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百姓翻身

A.④①②③

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答案】B

【解析】根据春联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通过“食堂”“公社”,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通过②中“改革开放”提示词,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建设蒸蒸日上;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中关键词“庆新生”可知说的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④土改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百姓翻身中“土改”是提示词,可知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时期。

按时间顺序排列③④①②,B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3.2015年3月20日,中韩双方对6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进行交接,使这些在朝鲜半岛沉睡了超过半个世纪的烈士得以“荣归故里”。

当年,在上甘岭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为了不暴露日标,他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坚持在原地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从而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他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罗盛教

D.毛岸英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战争中涌现出许多为了国家、为了胜利而让人铭记的英雄人物。

其中邱少云就是典型代表,他在上甘岭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坚持在原地一动不动,直至牺牲,展现了我国军人的强大意志和光辉形象。

B项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用自己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口的,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A项不合题意;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献身,C项不合题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不幸牺牲。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4.1952年,曾对革命有功的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和前任书记刘青山,因堕落为大贪污犯被判处死刑。

这一史实反映的是

A.镇压反革命运动

B.“三反”运动

C.“五反”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和前任书记刘青山,因堕落为大贪污犯被判处死刑。

”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1951年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三反运动,而刘青山、张子善案件属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而且他们属于贪污,B项符合题意;为巩固政权,中共中央展开镇压反革命运动,刘青山、张子善案件是一起领导干部贪污盗窃国家资财案件,而不是反革命,A项不合题意;“五反”运动是建国初期,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C项不合题意;1950——1952年我国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5.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

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

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描述“人民来制定宪法”“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结合课本所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C项符合题意;中共一大最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诞生。

A项不合题意;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B项不合题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文革中的“左”的错误,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6.观察下图,创作该画册是为

A.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

B.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

C.讴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

【答案】C

【解析】依据图片中文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可知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结合课本所学,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经济社会发展观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C项符合题意;“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是一化三改。

A项不合题意;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B项不合题意;1966年毛泽东发表《五一六通知》,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7.1958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全国大约出动9000万人,大搞“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炼铁)、群(群众运动)”。

小土炉、小高炉遍地开花,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掀起。

这一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的提高计划指标,它表现在工业上首先是要求钢产量指标翻一番,还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全国范目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

许多工厂,农村学校机关,建起小高炉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因此题干中这一现象应该出现在"大跃进"运动时期,A项符合题意。

1953——1957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B项不合题意;1950——1952年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C项不合题意;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8.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精神之一,它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时至今日,它已经跨越了时空、跨越了国界,被世界几十个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它是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雷锋精神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的“它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五四精神是1919年,B.长征精神1934-1936年,C.延安精神是土地革命时期,D.雷锋精神识是1958-1966年的探索时期。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9.“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他身患肝癌,仍坚持作,带头查风口、探流沙,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

”他是

A.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B.铁人

C.两弹元勋

D.杂交水稻之父

【答案】A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身患肝癌,仍坚持工作”,我们可判断出材料描述的是焦裕禄。

依据课本所学,焦裕禄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焦裕禄在任期间,带领人民治理沙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忍着病痛仍然坚持工作。

直到生命最后,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党的好干部”。

A项符合题意;王进喜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发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被誉为“铁人”。

B项不合题意;邓稼先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C项不合题意;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0.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反映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

全片分别以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为主题线索,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应该在

A.千年巨变

B.中国新生

C.伟大转折

D.世纪跨越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课本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C项符合题意;《复兴之路》中的“千年巨变”,结合课本可知是指辛亥革命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历史,A项不合题意;“中国新生”在《复兴之路》中,是指新中国的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创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的历史,B项不合题意;《复兴之路》中的“世纪跨越”,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的提出及其逐步建立,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历史,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1.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A.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姓“资”姓“社”问题

C.党内左倾错误

D.党内右倾错误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78年底,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A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2.据统计,小岗村农民1979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是1978年的20倍。

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小岗村农民

A.改良了农作物品种

B.更新了耕作方式

C.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D.赢得了政策支持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

“小岗村农民1979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是1978年的20倍”。

这些改变都发生在1979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在没有中央明确政策的情况下擅自实行分田到户,1979年,粮食获得大丰收。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因而题干中小岗村的丰收是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所导致的。

D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3.1979年4月,广东省领导向中央汇报:

“我们省委讨论过……向中央给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

”“先走一步”是指实行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包产到户

D.对外开放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1979年4月”、“让广东先走一步”,结合所学可以知道,1979年之后,我国从1980年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首先是广东的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D项符合题意;1950——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A项不合题意;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农业合作化,B项不合题意;“包产到户”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C项不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4.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38年来,它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它是

A.珠海

B.汕头

C.深圳

D.厦门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中提示词“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结合课本所学,深圳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个贫穷的小渔村。

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最早设立改革开放的特区,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资金、管理经验等,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C项符合题意;珠海、汕头和厦门从地理位置上,不是距离香港最近的经济特区,ABD三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是解题的关键。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是最早四个经济特区;由地理位置“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可确定答案是深圳。

25.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1980年兴办4个经济特区开始的。

以后逐步发展到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一批沿海经济开放区。

目前已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CD项与实际情况不符。

故选A。

26.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

这张“王牌”是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D.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90年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项的时间是1980年;B项的时间是1984年;C项的时间是1988年;D项的时间是1990年,故选D。

27.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

①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

②促进民族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边疆的稳定

③开放西部的省会城市

④实现全面奔小康的战略目标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

为了促进东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边疆的稳定,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为实现全面奔小康的战略目标。

中央提出了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①②④正确,A项符合题意;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对少数民族的建设,而不是开放西部的省会。

③错误,BCD三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8.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