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9405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docx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docx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

开滦二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页至第(8)页,第Ⅱ卷第(9)页至第(11)页。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0小题,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血红蛋白B.胰高血糖素C.CO2、Cl-D.Na+、葡萄糖

2.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

C.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4.下列关于体液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是淋巴B.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

C.细胞质基质是体液的一部分D.血浆直接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5.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

 C.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D.局部组织发生炎症导致淋巴回流受阻

6.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A.b和c中的蛋白质含量较a中的高

B.毛血细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a

C.a、b、c三者之间可以相互渗透

D.a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

 

7.如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a为树突末梢,构成突触小体

B.1中物质通过协助扩散释放至2中

C.2中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在反射弧中信号传递方向是b→a

8.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9.右图表示一反射弧,若在S点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A.感受器能够对S点的刺激形成感觉

B.兴奋在该神经元内只向效应器单方向传导

C.在神经与肌肉的连接处能测到化学信号

D.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内传导

10.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存在于()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和垂体D.肾上腺和下丘脑

11.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12.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B.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C.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13.激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B.激素通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运输

C.激素种类多但只能为机体提供少量能量D.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4.在维持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表现为拮抗作用

B.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C.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表现为拮抗作用

D.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15.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或转走)

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16.冬季来临时,人们在匆匆换上冬装的同时,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A.体温下降,酶的活性下降B.人们的产热量远远高于散热量

C.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D.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

17.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C.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8.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促进浆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19.吞噬细胞不参与下列哪一过程(  )

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

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

C.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D.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20.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B.发生过敏反应的人,之前必定接受过同种过敏原的刺激

C.过敏反应一定会损伤组织细胞

D.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慢

21.最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

A.植物的顶端优势B.茎的向光性C.茎的背地性D.无子番茄的培育

2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纵向伸长,主要由根尖产生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了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但与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无关

23.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A.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

B.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

C.在实验过程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D.实验的测量指标最好是枝条的生根数量

24.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2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种群出生率下降 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C.雌性个体也减少D.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26.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B.年龄结构C.性别比例D.人口密度

27.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的鼠15只,该种群的数量约为()

A.44只B.88只C.78只D.39只

28,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采集常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方法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B.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季节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会不同

29.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30.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竞争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捕食关系

C.病毒V与水稻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31.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②三个种群中处于幼年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大小是a>b>c.

性别比例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

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的比较是a>b>c.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C.只有①④  D.只有②③

3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3.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各种生物

所含能量如下表(能量单位:

kJ·(km2·a)-1)。

 

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可表示为()

A.草→兔→狐→狼B.草→兔→狼→狐C.D.

3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去向相同

B.信息传递发生只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是碳循环

D.枯枝败叶中的能量不能被植物所利用

35.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能量在ABCD的传递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B.若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当MA<5MB时,生态系统可能会崩溃

C.分解者细胞呼吸的产物中有CO2、H2O、酒精和乳酸等 

D.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定比A少

36.生态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板。

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此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式是(  )

A.化学信息B.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D.其他信息

37.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

A.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

B.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C.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

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38.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这属于物理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伴随物质流动而循环

C.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

3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40.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乙是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生物

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

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41.如右下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②通过作用于垂体b,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B.激素③含量增加可通过反馈调节使①②激素分泌减少

C.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

D.③分泌过多会导致成年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易激动

42.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

43.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抗原刺激细胞c后,既能增殖分化又能分泌免疫活性物质

D.④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③的作用是使相应的靶细胞裂解

44.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

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

外发现全部鸡存活。

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

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45.关于右下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2f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茎背地性,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

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46.某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提早萌发。

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

A.抑制种子萌发的是赤霉素

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

C.种子萌发时脱落酸含量升高

D.喷洒赤霉素,可代替低温促进种子萌发

47.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48.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  )

A.竞争、竞争B.捕食、互利共生

C.寄生、竞争D.捕食、寄生

49.如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只可以作为①、③所示成分

C.在食物链中占有有机碳最多的营养级是①所在营养级

D.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②进行7过程太强所导致

50.右图为部分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B.c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C.图中能量数值b=a+c

D.c指向分解者的箭头中包含初级消费者的遗体残骸,

包括次级消费者的粪便

 

开滦二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图1图2

51.(8分)图1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图2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①②表示神经元的胞体,A、B表示神经纤维,a、b、c、d为神经纤维上的4个实验位点。

请据图回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图1中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人神经、[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的。

(2)图2在保证神经完整的前提下,设计实验验证A是传入神经,方法步骤为(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

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b和实验位点c的神经纤维膜外;

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a,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次,则神经A为传入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次,则神经A为传出神经。

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特点为_________(单向、双向)传递,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当a处接受刺激,可在________(填字母)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兴奋时膜外为_______电位。

52.(11分)下图是下丘脑参与的人体部分生理调节过程与人体免疫调节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物质c 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 对水分的重吸收。

(2)若左图物质e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则物质d是。

物质e的分泌量除了受到物质d的调节外,还会受到激素的调节。

这种调节被称之为调节。

(3)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由传入神经传至体温调节中枢;如出现寒颤,这是机体通过骨骼肌 增加产热。

(4)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血糖浓度下降。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5)Ⅱ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

据此推测:

Ⅱ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

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 免疫导致的。

53、(6分)下图所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观察后据图回答:

 

(1)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mol/L,生长素的这一浓度对芽的生长效应是 芽生长。

(2)A点所对应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茎生长。

(3)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茎生长。

(4)据图可知,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   。

(5)有一瓶生长素溶液,未粘贴标签,其浓度为C点或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用最简单的实验方法鉴别:

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若稀释后促进效果大于稀释前,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  点。

54.(5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动物种群自动调控模型,该动物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

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方面的问题。

(1)该自动调控模型中右侧的调节机制为调节,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于种群

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欲测定老鼠的种群密度常用法。

(2)若此模型表示老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可看出,灭鼠时若只采用直接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依据此模型提出有效的灭鼠策略是使老鼠生存阻力

(增大或减少),降低。

55.(10分)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

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作用实现的;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蚯蚓与环境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

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不同处理

蒙古栎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5.23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7.30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为_______。

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小于或等于或大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叶最为喜好。

由此说明叶片的___和

分解的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开滦二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

1-10ADBCADCBCB11-20CACACCCDDB21-30AABDABBBAC

31-40ABCDDBCCAB41-50ADDCADCBCD

51.

(1)反射  神经中枢

(2)多于2(或2) 1 单向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a、b、c、d)或b、c、d 负

52.

(1)抗利尿肾小管和集合管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

负反馈(或反馈)(3)下丘脑收缩(4)增加细胞膜上 (5)自身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53、

(1)10﹣10促进

(2)促进(3)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或不促进不抑制)

(4)根(5)D

54.①负反馈 密度(或数量) 标志重捕(法)②增大,环境容纳量(或K值) 

55.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或光合)物质循环分解者

生物群落(或群落)

(2)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灭菌大于杨半分解(杨半分解叶)种类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