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152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9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四.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四.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四.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四

本套同步测试题共4个系列,每系列5套试题

学业分层测评(十六)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性状

B.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新品种均需要从F3开始选取

C.多倍体育种中,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处理的作用机理相似

D.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新个体即为纯合子

【解析】 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新品种可以从F2就开始选取;在多倍体育种中,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处理的作用机理相似,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在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中,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新个体只是单倍体,需通过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才可能得到纯种个体。

【答案】 C

2.下图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花粉

植株A

植株B

A.过程①属于植物的组织培养,依据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C.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

D.通过过程②得到的植株B一定是四倍体

【解析】 过程①是花药离体培养,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有AB、Ab、aB、ab四种可能;过程②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的前期;得到的植株B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可能,属于二倍体。

【答案】 A

3.现有矮秆有芒(aaBB)和高秆无芒(AAbb)小麦品种,希望培育出矮秆无芒小麦新品种,最快捷、简单的育种方法是(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

【解析】 由于矮秆无芒小麦新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为双隐性个体,只需要将矮秆有芒(aaBB)和高秆无芒(AAbb)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得到AaBb,然后再自交即可得aabb的新品种,故杂交育种最快捷、简单。

【答案】 A

4.有一种塑料在某种细菌的作用下能迅速分解为无毒物质,可以降解,不至于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培育专门吃这种塑料的细菌的方法是(  )

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

【解析】 对于细菌来说,一般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来培育,从题干信息看只能用诱发基因突变的方法来培育。

【答案】 C

5.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生物育种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下列有关航天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航天育种可缩短育种周期

B.种子在宇宙辐射、微重力及弱的磁场等因素的诱导下发生基因突变

C.航天育种技术是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

D.“太空种子”绝大多数会发生突变

【解析】 航天育种实际上是一种人工诱变育种,其诱变因素是微重力、高强度的宇宙射线等,其显著优点是可提高突变率,从而缩短育种周期。

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和低频性,能培育出高产、优质新品种的“太空种子”仅仅是少数,多数变异是不利的,绝大多数种子是不发生突变的。

【答案】 D

6.用杂合子F1(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

A.种植→F2→选双隐性性状个体→纯合子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子

【解析】 用秋水仙素处理或花药离体培养等操作较复杂,而杂交育种虽育种进程长,但操作最简捷。

【答案】 A

7.两个水稻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现要选育双显性的水稻品种,让两个亲本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

在F2的双显性水稻种子中符合育种要求的占(  )

A.1/16B.1/9

C.1/3D.9/16

【解析】 让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个品种杂交,得F1为AaBb,自交得F2,基因型及比例为A__B__∶A__bb∶aaB__∶aabb=9∶3∶3∶1,其中双显性水稻(A__B__)占9/16,AABB占1/4×1/4=1/16,所以F2的双显性水稻种子中符合育种要求的占1/9。

【答案】 B

8.要将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培育出以下基因型的个体:

①AaBb,②AAaaBBBB,③aB。

则对应的育种方法依次是(  )

A.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

【解析】 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要培育出AaBb的个体,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材料,通过基因突变获得;要获得AAaaBBBB的个体,可通过多倍体育种;要获得aB的个体,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

【答案】 A

9.下列关于育种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多倍体较二倍体茎秆粗大,果实种子大

B.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

C.人工诱变育种能提高变异频率

D.利用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解析】 杂交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

【答案】 B

10.西瓜味甜汁多,营养丰富。

现有能稳定遗传的红瓤(R)、小子(e)西瓜品种甲和黄瓤(r)、大子(E)西瓜品种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西瓜育种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取品种甲某个体的种子经①处理后,再让其自花传粉,结果后代出现红瓤大子西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过程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③过程产生的种子萌发后,取这种幼苗的茎尖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细胞中应该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3)某生物科研小组通过⑤途径获得大量F1的种子,他们准备利用这些种子来培育能稳定遗传的红瓤大子西瓜品种。

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步骤,选出需要的品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于甲株的基因型为RRee,为红瓤小子西瓜,经射线处理后发生基因突变,则e→E,表现出大子的性状。

(2)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试剂为秋水仙素,形成的三倍体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共有33条染色体。

(3)⑤过程为杂交,使不同性状集中到同一个体上,可以使用自交的方法使之纯合,也可使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使之纯合。

【答案】 

(1)射线处理造成控制小子的基因(e)发生突变 

(2)秋水仙素 33 (3)①播种F1的种子,获得F1植株,让F1植株进行自花传粉,选择红瓤大子西瓜结的种子;②播种选出的种子,进行自花传粉;选择后代全是红瓤大子西瓜植株的种子(采用单倍体育种方式,表达合理也可)

[能力提升]

11.小麦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如图表示培育矮秆抗病品种的几种途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育种周期短

B.过程⑥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间期发挥作用

C.过程⑤为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④过程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解析】 过程①为诱变育种,最大的优点是变异频率高,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过程②⑤⑥结合起来为单倍体育种;③过程产生的aaB_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和

aaBb,自交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1+

×

【答案】 D

12.某农科所通过如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b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b过程需要通过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为单倍体育种过程,其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过程为杂交育种过程,不是诱变育种,不能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年限;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但其作用对象不是萌发的种子,而是花粉萌发形成的单倍体幼苗;杂合子自交可以提高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

【答案】 D

13.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A组      B组     C组

P 

 P 

 P 高秆抗病

 

F1 高秆抗病 F1 高秆抗病   矮秆抗病Ⅲ

   

F2 矮秆抗病Ⅰ    矮秆抗病Ⅱ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___。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_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

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5)在一块高秆(纯合子)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

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组为杂交育种,由F1获得F2的方法为自交,F2中矮秆抗病植株(ttR_)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矮秆抗病Ⅱ,因其为单倍体植株,往往表现为高度不育。

(3)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故诱变育种最具盲目性。

(4)矮秆抗病Ⅱ需经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方可获得新品种,且一经加倍,一定为纯合子。

(5)确认该矮秆小麦是否为遗传物质变化所引起可设计与高秆小麦的杂交实验,或改变种植环境予以确认。

【答案】 

(1)自交 

 

(2)矮秆抗病Ⅱ (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4)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00% (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14.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

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

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________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

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

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

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解析】 

(1)通过杂交育种,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2)抗病与感病、高秆与矮秆各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均符合分离定律时,才可依据自由组合定律对杂交结果进行正确预测。

(3)纯合抗病高秆和感病矮秆杂交获得F1,让F1与感病矮秆测交,若测交后代有抗病高秆、抗病矮秆、感病高秆和感病矮秆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则这两对等位基因满足上述3个条件。

【答案】 

(1)抗病矮杆 

(2)矮杆与高杆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抗病与感病、矮杆与高杆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杂交得F1,再让F1与感病矮秆测交

学业分层测评(十七)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1.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创立了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

A.定向提取生物体的DNA分子

B.定向地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C.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D.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解析】 根据基因工程的概念可知,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答案】 C

2.基因工程中,切割运载体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时,需使用(  )

A.同种限制酶  B.两种限制酶

C.同种DNA连接酶D.两种DNA连接酶

【解析】 用同种限制酶切割运载体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可以使两者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可通过互补碱基的配对结合起来,再用DNA连接酶使两条链上的缺口结合,就形成一个完整的重组DNA。

【答案】 A

3.在下列基因操作的四个基本步骤中,不需要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步骤是(  )

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C.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D.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解析】 用人工方法使体外重组的DNA分子转移到受体细胞,主要借助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此过程中不需要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 B

4.人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合成,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T4噬菌体D.质粒DNA

【解析】 人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合成,故受体细胞内应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题干中只有酵母菌符合此条件。

【答案】 B

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B.某限制酶能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切开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

D.成功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后产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解析】 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运载体不是工具酶。

【答案】 A

6.下列各项不属于基因工程的应用的是(  )

A.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成功

B.利用DNA探针检测饮用水中有无病毒

C.利用工程菌生产胰岛素

D.将甲植物的叶绿体移入乙植物,使光合效率提高

【解析】 将甲植物的叶绿体移入乙植物,转移的是细胞器而非基因,故不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

【答案】 D

7.你认为支持基因工程技术的理论有(  )

①遗传密码的通用性 ②不同基因可独立表达 ③不同基因表达可互相影响 ④DNA作为遗传物质能够严格地自我复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D.①④

【解析】 转基因之所以在不同种生物间可以进行是因为遗传密码的通用性——同一基因在不同生物中表达产生的蛋白质(或性状)相同;不同基因表达的独立性——在不同生物中基因的表达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DNA自我复制的严格性——从而保证遗传的稳定性。

【答案】 A

[能力提升]

8.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Asp、Gly和Ser构成发光环,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  )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

B.促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复制

C.筛选出获得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解析】 发光蛋白基因是转基因技术中的标记基因,其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或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成功),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9.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将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基因转入农作物使其具有相应的抗性

B.可以使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转基因药物

C.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奶牛变成生物反应器,使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材或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

D.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物种

【解析】 可以将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基因转入农作物使其具有相应的抗性;可以使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转基因药物;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奶牛变成生物反应器,使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材或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品种,但不能产生新物种。

【答案】 D

10.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成功培育出能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抗虫棉,其过程大致如图所示:

(1)目的基因能否在棉株体内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这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最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预言,此种“转基因抗虫棉”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将出现不抗虫的植株,此现象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虫棉,相比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具有目的性强和________________等突出的优点。

(4)有人担心种植上述转基因抗虫棉,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请提出你的解决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题图可知,目的基因是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与Ti质粒重组后,利用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产生了抗虫棉植株。

这种育种方式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

【答案】 

(1)DNA分子杂交技术

(2)基因突变

(3)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或能有效地打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界限)

(4)将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或线粒体基因组中

学业分层测评(十八)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

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解析】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在于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答案】 D

2.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区别正确的说法是(  )

A.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

B.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

C.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

D.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

【解析】 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起选择作用,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适应环境,并得到保留。

拉马克认为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生物体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相应的变异。

前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后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 D

3.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的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

A.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

B.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C.繁衍后代的需要

D.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 选项A为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变异是不定向的;公鹿用鹿角进行争夺配偶、抵御敌害的生存斗争,鹿角发达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而得到保留,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D

4.当某种新感冒药刚问世时,其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效果很好;几年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疗效逐渐降低。

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药物对病毒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的过少,使病毒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解析】 病毒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存在抗药性变异的,有不存在抗药性变异的,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通过遗传抗药性变异逐代积累和加强,繁殖几代后,就会对药物有较强抗性,即药物疗效就会降低。

【答案】 C

5.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图乙。

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  )

A.都比亲代的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

B.都比亲代的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C.不一定比亲代的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

D.不一定比亲代的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

【解析】 根据题中乙图可知,6~8cm的深度中虫的数量最多,4cm以下的深度中虫的数量极少,根据图甲可知鸟喙的长度在1~5cm之间,只有更长的喙才更易于啄到食物,因此可预测该啄木鸟经过长期进化鸟喙会越来越长。

但是生物的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利的变异需要逐代积累,一代的时间较短,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且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子代的喙不一定比亲代的喙长。

【答案】 C

[能力提升]

6.图中,甲、乙、丙、丁、a、b、c、d代表各种不同生物,哪一个图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观点(  )

A     B   C   D

【解析】 生物物种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选择,从而进化为现在的众多物种。

【答案】 C

7.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