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复习笔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9112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复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植物复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植物复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植物复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植物复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复习笔记.docx

《植物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复习笔记.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复习笔记.docx

植物复习笔记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

1、原核植物分门

2、苔藓植物分纲及其特征

3、蕨类植物分纲

4、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裸子植物分纲

5、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被子植物分纲

6、认识校园的植物(种名和所属科名)

第二章植物区系空间分异

1、种的分布区

2、分布区的类型

3、植物地理成分

4、植物区系

5、属相似性系数计算方法

6、植物区系分区的原则、单位

7、世界六大植物区(分区图)

8、中国植物区系分区(图)

第三章植物生活与环境

1、生态因子的分类

2、Liebig最小因子法则、限制因子

3、耐性定律、生态幅

4、生态类群、生态型

5、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适应光照强度的生态类型

6、日照长度对植物的影响,适应日照长度的生态类型

7、旱生植物的类型、适应旱生环境的特征

8、水生有花植物的类型、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

10、适应土壤酸碱度的生态类型

11、沙生植物的适应特征

12、冻害、冷害

13、植物生活型、Raunkiaer生活型系统、《中国植被》生活型系统

14、生活史类型

第四章植物群落

1、概念:

植物群落、层片、季相

2、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3、种群的水平分布方式

4、概念:

多度、盖度、频度、重要值

5、根据年龄结构划分的种群类型

6、概念:

优势种、共优种、建群种、共建种

7、概念:

群落波动、群落演替、顶级群落

8、水生基质的演替系列、旱生基质的演替系列

9、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单位

10、中国植被分为10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

第五章主要陆地植被类型

1、热带雨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

2、热带季雨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中国季雨林的类型

3、热带稀树草原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

4、红树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

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

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范围内的植被类型

7、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

8、荒漠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

9、夏绿阔叶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

10、寒温性针叶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

11、草原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

12、苔原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

13、名词:

草甸、沼泽

第六章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

14、植被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15、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世界植被图)

16、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17、植被区划的原则、依据、单位

18、中国八大植被区域(中国植被区划图)

19、人工植被分类10、自然保护区:

概念、分区

第一章

1、植物地理学:

是研究植物学与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地球表面的植物和植被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植物区系地理学:

是研究各种植物的分布规律、各地区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形成原因的科学。

3、原核生物:

这一类群包括细菌门、蓝藻门,其共同特点是:

1)单细胞2)原核,无核膜,只有完成核功能的一团物质。

3)无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

4)细胞壁由非纤维素的另一种多糖与氨基酸结合物构成。

5)繁殖方式为直接分裂。

4、苔藓植物分布:

热带、亚热带、温带多云雾的山区

(一)主要特征:

1)植物体有两种形态:

叶状体、茎叶体

2)没有根的分化,只有假根

3)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而附在配子体上。

(三)分类

苔纲

1、特征

叶状体

叶无中肋

雌雄异株

2、常见植物

地线

藓纲

茎叶体

叶有中肋

雌雄同株异枝

泥炭藓、葫芦藓

5、蕨类植物

(一)特征

1)具有独立生活的孢子体和配子体,但孢子体占优势。

2)孢子体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3)有维管束构造。

(二)分布:

热带和亚热带为中心

(三)分类

裸蕨纲

石松纲

水韭纲

木贼纲

真蕨纲

松叶蕨

石松、卷柏

中华水韭

木贼、节节草

芒萁、肾蕨、桫椤

6、裸子植物(Gymnospermae)

(一)主要特征

1)胚珠裸露,种子裸露,所以称裸子植物。

2)全部为木本植物,大多数为高大乔木。

3)具颈卵器构造,有些种的精子还具有鞭毛(如苏铁)。

4)具多胚现象。

(二)分类:

裸子植物门通常分为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和买麻藤纲等五纲。

7、被子植物(Angiospermae)

(一)主要特征

1、具有真正的花(故又称有花植物)。

花由花被(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部分组成。

2、种子包在果皮之内。

被子植物的胚珠包藏在由心皮构成的子房内,经受精作用后,就可以形成果实。

种子又包被在果皮之内。

被子植物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3、具有双受精现象。

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发育成胚(2n),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三倍体的胚乳(3n)。

4、孢子体高度发达,组织分化精细,生理机能效率高。

韧皮都有筛管和伴胞,木质部由导管分子所组成。

5、多种传粉方式。

风媒、水媒、虫媒和鸟媒等。

6、生长和营养方式多种多样性。

有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多年生、二年生和一年生植物,还有一些短生植物。

在营养方式上,自养、寄生、半寄生、食虫、腐生、共生。

(二)分类:

共有2纲(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62目,344科,10000多属,27万多种,种数占全球植物界的一半以上(整个植物界约50万种);我国约有290多科3000余属30000多种。

双子叶植物

胚有2片子叶

乔木、灌木、草本

直根系

叶为网状脉

花部基数为5或4

单子叶植物

胚有1片子叶

以草本植物为主

须根系

叶为平行脉

花部基数为3

第二章

1、种的分布区:

一个物种由若干个体组成,它们所占有的全部地域就是该种的分布区。

2、分布区的类型

(一)按外貌划分的分布区

1).连续分布区:

分布区是一块完整区域的,称为连续分布区。

2).间断分布区:

分布区占有两个以上互相分离的地区,它们之间被高山、海洋、不适宜气候或土壤等障碍隔开,各部分种群间失去基因交流的机会,这种分布区称为间断分布区。

(1)种的间断分布区:

如仙女木,分布在北极地区和温带高山地区(如长白山),这种分布称北极——高山间断分布。

(2)属的间断分布区:

如鹅掌楸属有的种,即美国鹅掌楸、中国鹅掌楸,前者分布于北美,后者分布于我国,这种分布称东亚——北美东部间断分布。

(3)科的间断分布:

瓶子草科有3个属:

瓶子草属、加州瓶子草属、圭亚那瓶子草属,前二者分布于北美,后者分布于南美,为南北美间断分布。

(二)按分布广狭划分的分布区

1).世界性分布区:

分布区遍于世界的种称为世界种(或广布种),其分布区称世界种分布区。

相应地有世界属、世界科和世界属分布区、世界科分布区。

2).特有性分布区:

只限于某一自然地区或生境的种,称为特有种。

其分布区,称特有种分布区。

相应地有特有属、特有科,及特有属分布区,特有科分布区。

特有性分布区有大有小。

中国特有种:

银杉、银杏中国特有属:

水杉属、银杏属中国特有科:

杜仲科

广西特有种:

金花茶桂西南特有种:

肥牛树

3).广泛分布:

介于世界性分布和特有性分布之间。

泛热带分布:

棕榈科、芭蕉科南半球分布:

山龙眼科北半球分布:

桦木科、槭树科

3、属相似性计算方法——属相似性指标:

属相似性指标=两地共有的属数/较贫乏地区属数总量×100%。

A地有200属,B地有300属,两地共有150属,则,指标=150/200=75%。

属相似性指标>50%,则关系密切。

如:

中国中部与日本之间植物区系的属的相似性指标为67%,表明两者有较密切的联系;夏威夷群岛与亚洲相似性指标为41%,与美洲为29%,与澳大利亚为39%,表明它是个孤立的植物区系。

4、植物地理成分——植物区系成分有:

1).地理成分:

为按植物分布区类型划分的区系成分。

如分布区为中国——日本的植物,称为中国日本成分;分布区为热带亚洲的植物,称为热带亚洲成分。

2).发生成分:

按照种的发生地划分的区系成分。

如仙女木起源于北极,为北极发生成分;对叶虎耳草起源于高山,为高山型发生成分。

3).历史成分:

按种的发生时期划分的区系成分。

如银杏为侏罗纪成分,还有第三纪成分等等。

4).迁移成分:

按植物迁移路线划分的成分。

如循某某江河流域、沿海岸线等。

5).生态成分:

按植物种的适应生境而定。

5、世界陆地植物区系分区:

6个植物区、8个植物亚区、34个植物地区。

Ⅰ泛北极植物区(全北植物区):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有30个特有科。

Ⅱ古热带植物区:

由旧大陆各热带地区组成,有40个特有科。

Ⅲ新热带植物区:

包括中美洲和南纬40º以北的南美大陆,有25个特有科。

Ⅳ开普植物区(好望角植物区):

非洲西南角,有7个特有科。

Ⅴ澳大利亚植物区:

澳大利亚大陆,有13个特有科。

Ⅵ泛南极植物区:

南纬40º以南的大陆和岛屿,有10个特有科。

6、植物区系:

某一地区,或者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7、植物区系区划的原则

1).以特有科、特有属、特有种的数量比重为主要依据;

2).划分高级区划单位时,考虑历史条件较多;

3).划分低级区划单位时,要考虑现存的生态条件。

8、植物区系的单位P49

1)最高分区单位——.植物区(Kingdom):

含有较多特有科,此外还有高比例特有种和特有属。

2).植物亚区、植物地区(Region):

划分的重要标志是特有属和植物科属的组成特点(分类结构)。

3).植物省(Province):

特有属比例较低,仍含有一定的特有种。

4).最小单位——植物小区(district):

主要根据区系种类组成的相似性划分。

9、中国植物区系分区:

中国植物区系分为2个植物区、7个亚区和22个地区。

(图P61)

Ⅰ.泛北极植物区A.欧亚森林植物亚区B.亚洲荒漠植物亚区C.欧亚草原植物亚区

D.青藏高原植物亚区E.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F.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

Ⅱ.古热带植物区G.马来西亚植物亚区

第三章

1、生态因子:

直接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因子。

如光、热、水、无机盐、CO2、O2等元素中,缺少任何一个,植物都不能生长和生存。

生态因子的分类:

1)非生物因子

①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风等

②土壤因子——土壤的结构、理、化性质等

③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等。

2)生物因子

①植物因子——植物之间的机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等关系。

②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

③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等。

2、德国化学家liebigBJ(1840)分析了土壤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认为植物的生长速率取决于供给量最少的土壤营养元素。

liebig指出: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生态因子”,称为“liebig最小因子法则”(lawoftheminimum)。

例如,如果土壤含氯量很低,即使磷和钾等其他营养元素的含量很高,实际产量仍然受台氯量的限制而较低。

很多研究发现,liebig最小因子法则不仅适用于土壤营养元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光和温度等其他生态因子也具有这种限制作用。

3、限制因子——限制一个植物生长或存活的任何因子,叫做限制因子。

B1ackmanFF(1905)通过光合作用实验发现,植物的生存与繁殖依赖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生态因子就称为限制因子(limitingfactors)。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植物所能忍受的最低限度,就成为这种植物的限制因子。

4、所谓耐性定律,是指每株或每种植物对彤响它的每一项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耐性范围。

5、生态幅——植物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即耐性范围,这主要决定于植物的遗传特征。

1)植物的生态幅受到相互影响的多种生态因子组合的综合作用。

2)植物的生态幅还存在一定的时空变异性,表现为:

第一,不同植物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第二,同种植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第三,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例如,植物在种子阶段的生态幅员冤,发芽时较窄,生长时变宽,以开花结果时最窄:

第四,同种植物对同一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在不同环境中也不相同。

6、生态类群——在相似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相似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对某一项生态因子形成相似的可遗传的适应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生理和生长发育等),从而具有相似的需求性和耐性范围,这样一群植物组合,称为一种生态类群。

7、生态型——对于分布广泛的同种植物来说.长期生活在分布区内不同生境中,发生基因型分化,形成对各自生境的不同适应特征(形态、结构、生理、生长发育等),称为不同的生态型。

8、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1)、影响光合作用

2)、影响植物生长

3)、影响植物发育

适应光照强度的生态类型:

1)、阳生植物:

凡是在强光环境中才生长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为阳性植物。

阳性植物多生长在旷野、路边。

这类植物常见的有松树、按树、木麻黄、榆树、杨树等。

草原植物、沙漠植物及一般栽培的落叶果树、农作物也多属于阳生植物。

2)、阴生植物:

不能忍受强光照的植物,在较弱光照下才生长发育良好。

阴生植物多生长在潮湿、背阴的地方或者生于密林内。

如林下蕨类植物,树木中如三尖杉、冷杉、铁杉、云杉等。

很多药用植物也属于这一类,如人参、半夏、田七等。

3)、耐荫植物:

是介于上述二类之间的植物。

它们既能在阳地生长,也能在较阴的地方生长。

如侧柏、胡桃、肉桂等。

9、日照长度对植物的影响:

1)影响植物开花。

2)影响植物的休眠,落叶与地下贮藏器官的形成。

适应日照长度的生态类型:

1)、长日照植物: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段时期白天长、夜间短的条件,每天的光照时数超过一定限度(14—17小时)以上才能形成花芽、开花。

如冬小麦、油菜、菠菜、萝卜等都是长日照植物。

2)、短日照植物: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白天短(8—12小时),夜间长的条件,才能开花。

如水稻、大豆、玉米、烟草等都是短日照植物。

3)、中日照植物:

是指只有当昼夜长短比例接近相等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如甘蔗的某些品种只有接近12小时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长于或短于这个日长都不开花。

4)、中间型植物:

这类植物的开花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较小,只要其它条件如水、无机盐、温度、CO2等合适,在不同的日照长度下都能开花。

如蒲公英、番茄、黄瓜、四季豆、番薯等。

10、寒害(又称冷害)——零度以上几度的低温使喜温植物(如热带植物)受害甚至死亡,称为寒害。

寒害主要是由于低温造成植物的生理活动,如光合、呼吸、蒸腾、吸收等活性的降低和生理平衡的破坏。

11、冻害——温度冷却到冰点以下,使植物组织结冰所引起的伤害,称为冻害。

冻害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对植物发生作用,即冰点的形成使原生质膜发生破裂和蛋白质的失活与变性。

12、旱生植物的类型多样,常见有:

肉质旱生植物、硬叶旱生植物、软叶旱生植物、微叶和无叶强旱生植物。

适应旱生植物的特征:

生长在水分极端缺乏的条件下,能忍受土壤和大气的长期干旱而能保持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

特点:

①减少水分损失的结构,②加强吸水能力,③加强储水能力。

(1)肉质早生植物:

①肉质旱生植物在体内薄壁组织里储存大量水分(肉质化),以减少蒸腾失水来适应干早。

②肉质早生植物根系很浅但水平分布范围很大,有利于大旦吸收水分。

③肉质化的茎叶可降低相对表欧积、加厚角质层、覆盖毛和厚刺、气孔下陷,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

④在生理过程方面以特殊的CAM型光合作用机制员为突出。

⑤肉质旱生植物的保水能力固然很强,但这种能力限制了光合作用,因而生长一般比较缓但。

(2)硬叶早生植物:

硬叶早生植物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仅末肉质化。

其机械组织或角质层发达,在失水较多情况下,能够防止叶片皱缩而破裂。

硬叶旱生植物的适应机制包括三条途径。

减少失水的特征,如机械组织或角质层发达,叶细胞水势低,叶狭长卷包气孔等;增强吸水的特征,如根系发达、叶脉较密、干旱条件仍然保持气孔张开;忍受低含水量,如在干旱条件下,气孔仍然张开以保持正常的光合作用。

(3)软叶旱生植物:

软叶旱生植物的界限不甚明朗,虽然叶片具有不同程度的旱生结构,但较柔软。

这类植物在水分较多的湿季,蒸腾非常强烈,甚至超过中生植物。

(4)微叶和无叶强旱生植物:

微叶强旱生植物的叶片强烈缩小,叶面积通常不到1cm2;无叶强旱生植物则叶片退化,由绿茎进行光合作用功能。

微叶和无叶强早生植物在荒漠地区比较常见。

13、水生有花植物在长期进化选择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特征与生态类群,常分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三类。

①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全株沉没水中,通气组织发达,叶绿体大而多,以营养繁殖为主。

如金鱼藻、眼子菜等。

②浮水植物:

浮水植物的叶子(如睡莲、芡)或植物体(加浮萍)漂浮水面,上部直接接触空气和阳光,条件较好。

上表皮着生气孔,并覆盖角质层或蜡层,水下器官与沉水植物结构相似,维管束和保护组织不发达。

如满江红、水葫芦(凤眼莲)

③挺水植物:

植物体下部沉没于水中,而上部露出在空气中,如芦苇、慈菇、莲(荷花)等,根插于土壤。

挺水植物主要特点:

A:

叶导形:

有沉水叶(狭长、带状),浮水叶和气生叶。

一生中历处不同环境,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点。

B:

通气组织发达,输导组织发达。

C:

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发达。

有时候挺水植物从典型的水生植物中分出来,而称之为沼泽植物。

它们是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14、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的影响:

1)、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2)、影响土壤矿质元素的溶解度而影响土壤的有效性。

3)、土壤酸碱度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而影响养分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长。

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

根据植物对土壤的酸碱度的反应和要求不同,可以把植物分为酸性土植物(PH<6.5)、中性土植物(PH6.5—7.5)和碱性土植物(PH>7.5)。

①酸性土植物:

能在酸性或强酸性的土壤里生长的植物称为酸性土植物。

如:

马尾松、铁芒萁、映山红,姚金娘、茶树、油茶、咖啡、橡胶等。

②盐碱土植物:

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的统称。

盐土含NaCl最多,还有Na2SO4,PH8—9;碱土含强碱性的Na2CO3、Na2HCO3,PH>9。

能在含盐量较高的盐土或碱土里生长,具有一系列适应盐碱生境的形态和生理特征的植物统称为盐碱土植物,包括盐土植物和碱土植物二类。

我国盐土面积很大,碱土分布不多。

③中性土植物:

指生长在接近中性壤(PH6.5-7.5)上的植物。

中性土一般结构良好,微生物活动强烈,肥力较高。

众多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树都是中性土植物。

阔叶林的许多植物也是中性土植物。

15、沙生植物

沙土分布:

沙漠、海岸、湖滨、河边。

沙土特点:

风大、沙多、干旱、贫瘠、温度变化剧烈。

沙生植物适应特征:

1)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的能力很强;2)某些灌木的枝条迅速生长;3)叶子强烈退化或变小,这样缩小蒸腾面积;4)根系特别发达;5)根具沙套;6)在繁殖方面有特殊适应性、果实、种子小,多且发芽快。

16、植物生活型是不同植物对于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

生活型主要是指植物外貌的特征,如大小、形态、分枝和植物的生命期长短等。

例如我们一般把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木质藤本、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状植物等等生活型,所以生活型是指植物群的一定的共同外貌。

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综合适应持征来划分植物类群,称为生活型,以反映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生活型指植物对环境及其变化长期适应而形成的形态特征,以生态适应为划分基础。

17、Raunkiaer生活型系统——Raunkiaer根据更新芽在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划分出五大生活类型群:

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一年生植物

Ⅰ.高位芽植物(P)——更新芽高于地面25cm以上,包括乔木和灌木。

1)巨高位芽植物:

巨大乔木,高超过30m。

2)大高位芽植物:

大乔木,高16—30m

3)中高位芽植物:

中乔木,高8—16m。

4)小高位芽植物:

小乔木,灌木,高2—8m。

5)矮高位芽植物:

小灌木,高2m以下。

还可细分为:

常绿或落叶;针叶或阔叶。

Ⅱ.地上芽植物(Ch)——更新芽位于地表不到25cm高处。

为小灌木、半灌木(茎下部木质、上部草质)或草本。

Ⅲ.地面芽植物(H)——更新芽位于土壤的最表面,在冬季所有地上部分都死去,紧贴地面半露之芽常为枯枝落叶层所覆盖。

温带草本植物大多数属于地面芽植物。

Ⅳ.隐芽植物(Cr)——芽隐藏地下或水中,所有的隐芽植物都是草本植物。

Ⅴ.一年生植物(T)——冬季地上与地下器官均死去,只留下种子越冬。

凡能在一个生长季节内从芽发到种子成熟完成其生活史者的均属于此类型。

18、《中国植被》生活型系统——四大类:

木本植物、半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叶状体植物

木本植物:

乔木、灌木、竹类、藤本植物、附生木本植物、寄生植物

半木本植物:

半灌木、小半灌木

草本植物:

陆生草本植物、水生草本植物

叶状体植物:

苔藓、地衣、藻类、真菌

第四章

1、在一定的地段上,由群居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群所构成的一种有规律的组合称为植物群落。

如森林、灌丛、草丛、栽培植物群体等,都是植物群落。

2、层片是植物群落的结构部分,具有一定的生活型组成和空间(或时间)分布特点,形成特殊的小环境。

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就叫做层片。

3、季相——植物群落外貌随气候周期性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称季相。

4、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植物群落的水平排列状况。

群落内的某一种群,在水平分布上有四种方式:

(图179)

1)随机分布:

这种分布出现明显的不规则性,在天然群落中也很少见。

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裸的、沙滩等裸地上发育起地植物群落有这种分布形式。

2)群聚型分布(成群分布):

野生植物群落内地种群大多成群分布的。

3)均匀分布(有规则的分布):

这种分布方式,很规则,在天然群落中罕见,仅在某些荒漠中的灌木有这种分布。

人工群落(如果林)有这种分布。

4)个体高度的簇生结合成群,以及整个群体有规则的分布。

5、多度——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目,表示群落中各种植物数量的多少。

多度的统计方法有二种:

直接统计法和目测估计法。

我国常用德鲁德(Drude)多度制。

盖度可分为投影盖度和基部盖度。

盖度的大小不决定于植株的数目,而是决定于植抹的生物学特性,如体形,叶面积等。

投影盖度是植物地上器官垂直投影所覆盖土地的面积,可用百分数来表示。

基部盖度又称纯益度,是指植物基部实际占的面积。

频度——表示一个种在一定地段上出现的均匀度,指各种植物在群落内不同部分的出现率。

频度(某一种植物的频度)=某一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全部样方×100%

重要值——重要值的方法就是从株数、胸径和频度来进行统计,根据相对密度、相对频度和相对显著度的综合,即这三项指标之总和等于一个常数,每一个植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可从这个数值的大小显示出来。

这样在相当程度上可避免只用单一指标来表示植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性的偏差。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显著度+相对频度

相对密度=一个种的密度/所有种的总密度×100%相对显著度=一个种的显著度/所有种的总显著度×100%

相对频度=一个种的频度/所有种的总频度×100%密度:

单位面积的株数显著度:

胸高(1.3m)断面积之和

6、年龄结构:

根据各年龄级个体的多寡,把种群划分为增长种群、稳定种群和衰退种群三类(图P189)。

7、优势种:

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里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共优种:

各层的优势种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