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064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课标要求】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单元综述】

本单元围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编写。

一根主线: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发展。

两课内容: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三件大事:

①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和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②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政治上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微观上应围绕重大事件全面系统地分析把握各个重大事件发展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及评价。

三条规律:

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

四个问题——“3+1”重点问题:

3个重点问题:

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武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巴黎公社的性质和经验教训。

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同时,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可供借鉴的经验,这些都是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

③十月革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

其特点是什么?

有何意义?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俄国的改造创造了重要前提;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它还突破了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的理论。

1个重要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知识链接】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显现。

2.思想基础:

广泛吸取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

三个直接来源——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3.阶级基础: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逐渐觉醒,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运动都失败了。

但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4.主观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和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另一方面吸收了人类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分别是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问世:

1847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委托撰写的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初发表。

2、内容:

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阶级斗争学说)。

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指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同资产阶级的斗争才能摆脱剥削和压迫。

②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

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③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策略。

无产阶级的使命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3.意义:

⑴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就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⑵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

 

二、巴黎公社——社会主义从从理论到实践

1.背景:

民族矛盾尖锐: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了屈膝投降政策,同德国草签了割地赔款的条约。

阶级矛盾激化:

临时政府秘密调集军队,准备以武力解散巴黎人民的武装——国民自卫军。

2.过程

(1)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群众发动起义,临时政府逃出巴黎。

(2)3月28日,由市民选举产生的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3)5月下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洗巴黎,巴黎公社失败。

3.措施:

(1)在政权建设方面: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①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

②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③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建立自己的司法机构;

④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⑤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

(2)社会经济:

触及资本主义义私有制,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①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②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4.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

①没有接管银行,财政上陷入被动;

②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农民,导致孤军奋战;

③没有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乘胜追歼敌人。

(2)客观原因

①临时政府得到法兰西银行的支持,力量强大;

②临时政府得到普军的支持;

③法国当时的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力量弱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这也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5.意义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3)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4)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重难点突破】分析说明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从巴黎公社产生的情况来看,它是在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反动的资产阶级政府的基础上,通过普选建立起的新型国家。

(2)从巴黎公社的政权的领导人和阶级成分来看,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的成员,大多数是工人,其中有些委员会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公认是公认阶级的代表。

(3)从巴黎公社实行的政策措施来看,这是最能说明公社性质的一个方面。

公社在建设新政权的同时,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做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机器的伟大尝试。

公社的社会经济措施和其他民主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的无产阶级性质。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6.经验教训:

(1)巴黎公社最主要的经验是打碎资产阶级的军事、官僚等国家机器,以无产阶级专政取而代之。

(2)巴黎公社在对国家实行民主改造方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它实行的公社委员及主要工作人员经选举产生的制度、公职人员工资不能超过熟练技术工人工资及公社委员受人民监督和罢免等都是无产阶级民主的重要体现。

(3)必须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重难点突破】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

(1)诞生条件

①经济基础:

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暴露。

②阶级基础:

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2)诞生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列宁主义

(1)诞生条件

①社会基础:

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

②阶级基础:

俄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广泛传播。

(2)诞生标志: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无产阶级政党诞生,布尔什维主义形成。

3.毛泽东思想

(1)形成条件

①客观:

中国国情和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需要。

②主观: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吸取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2)形成标志: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到中共“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邓小平理论

(1)形成条件

①客观:

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②主观:

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我国建设实际相结合。

(2)形成过程

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

③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④1992年,中共“十四大”进一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重难点突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与曲折: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成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出现了曲折。

1.由空想到科学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发展。

1848年欧洲革命声势浩大,其中六月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

1864年成立的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标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阿、段,社会主义已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3.由理想变成现实

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列宁主义诞生。

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一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一度高涨:

共产国际成立,指导了各国共产党的活动。

苏俄巩固了十月革命成果,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巨大支就。

共产国际“七大”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随着二战结束,社会主义超出了一国范围,世界上许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50年代,12个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

5.曲折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

苏联和东欧改革受挫。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客观条件:

1、社会经济状况:

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一定发展,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2、社会矛盾:

当时在俄国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既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包括因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连战败而激化的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沙皇制度的腐朽,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就连俄国的资产阶级也想推翻沙皇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再加上俄国帝国主义具有封建色彩,对国外资本主义依赖性强,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3、国际环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一方面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另一方面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使俄国革命有了良好的环境。

主观条件:

①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

②组织基础:

有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③思想基础:

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

④群众基础:

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二)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历二月)

结果:

①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即沙皇的专制统治);

②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超越了民主革命的范畴)

2、《四月提纲》的提出:

1917.4

内容:

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明确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意义:

《四月提纲》给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指明了革命发展的道路。

3、七月流血事件:

起因:

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人民强烈不满。

直接原因是俄军在前线的惨败。

影响: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破灭。

4、十月决议:

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关于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

5、十月革命:

(1)经过:

①开始:

1917.11.6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首先在彼得格勒发生;

②发展:

1917.11.7占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进攻冬宫;

③高潮:

1917.11.8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莫斯科等城市武装起义成功→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1918.2)

(2)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结果: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可把十月革命胜利的经过概括为:

“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

【重难点突破】分析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类别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对象

沙皇专制政府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力量

资产阶级参加并起积极作用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

结果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推翻临时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两者

联系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由二月革命过渡到十月革命,从而形成了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三)政权的巩固

1、政治:

掌握政权——最核心

(1)《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2)选举产生第一届苏维埃政府,表明苏维埃政权正式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2、经济:

建立经济基础——最根本

《土地法令》:

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3、外交:

恢复和平环境——最迫切

《和平法令》:

缔结停战协定,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对俄国历史的影响:

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即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2、对国际共运的影响:

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3、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打破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重难点突破】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及胜利原因

1.特点:

(1)十月革命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采用的是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2)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习,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器主义的发展。

(3)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亲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2.胜利原因:

(1)客观原因: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③利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的革命时机,俄国反动军队集中前线,后方薄弱。

(2)主观原因:

①革命得到人民的支持,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②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③及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

④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援;

⑤革命军队的英勇作战。

【重难点突破】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不同点

领导者

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指导。

在以列宁为领导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同盟军

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无产阶级孤军奋战。

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革命同盟军——农民。

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的措施不同

没有立即向凡尔赛的资产阶级反革命巢穴发动进攻,给敌人留下了喘息的机会。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坚决镇压反革命叛乱,对各种反动势力和外国武装干涉毫不手软。

结果

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十月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相同点

①革命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

②革命背景:

在国家、民族面临严重危机的条件下发生的,前者的危机是: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国防”政府和梯也尔政权卖国。

后者的危机是:

一战造成经济的崩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战。

③革命方式:

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④影响方面:

都是重大而深远的。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了的社会主义革命,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重难点突破】资本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比较

社会性质

政治

经济

资本主义社会

国体

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政体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独裁制

新民主主义社会

国体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政体

民主集中制的共和国

社会主义社会

国体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单元学习小结新人教版必修1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特点

(1)革命性。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充分体现了对帝国主义的“不承认”和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等。

这是在中国革命理论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紧密联系。

(2)内向性。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受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3)过渡性。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体现了由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

2.中美关系的演变历程怎样?

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你对中美关系有何认识?

(1)历程: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封锁的外交孤立政策。

主要原因是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与冲突。

②中美关系在20世纪60年代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③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④当前中美关系基本态势:

合作是主要特征,但也有曲折。

(2)因素:

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及经济因素。

(3)认识:

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把握合作的大趋势;对于破坏合作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3.新时期的中国外交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认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

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认为,新秩序应该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4.现代中国不同发展阶段外交政策调整的国际因素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主要是由于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中国只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才能避免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处于孤立。

(2)20世纪70年代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主要原因在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3)20世纪80年代起在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下,高举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大旗,建立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我国继续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积极谋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新中国外交政策中,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是(  )

A.与苏联的建交

B.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了中国的外交原则

C.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2.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

“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来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

”这表明中美关系改善的特点突出表现为(  )

A.官方交流B.高层互动

C.以民促官D.经贸引路

3.如下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

下列选项中与之相适应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美联合公报》开展多边外交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朝核六方会谈

D.不结盟运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4.当前,我国政府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战略意图是(  )

A.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争取经济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

C.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5.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

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

6.2001年10月,中国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到xx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

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C.经济外交和政治外交并重

D.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题号

1

2

3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