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1单元14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042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5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1单元14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1单元14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1单元14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1单元14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1单元14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1单元14课.docx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1单元14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1单元14课.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1单元14课.docx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第1单元14课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第一单元(1—4课)

一、选择题

1、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个转折主要指

A、欧洲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亚洲 B、全球市场即将形成

  C、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D、货币地租开始盛行

2、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航海家探险家的贡献B、地理知识的积累

C、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D、交通事业的发展

3、“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于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这段话实质揭示了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B、殖民活动的进步意义

C、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D、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

4、西欧主要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始于15世纪末,在国内,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是强制剥夺农民土地,最典型的例子有

A、商业战争B、贩卖奴隶C、殖民掠夺D、圈地运动

5、中世纪封建主们依仗手中的权力,想方设法加强对城市的榨取和勒索。

据统计,莱茵河上关卡12世纪末为19座,13世纪末增加到35座,l4世纪末已达到座,15世纪末更是高达60座。

据说由于征税的缘故,通过该河流的商品成本要提高百分之一百。

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割据B、封建专制C、中央集权D、民主政治

6、促使中世纪的欧洲从封建割据到建立民族国家演进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B、文化交流的需要

C、统治者的征服欲D、人民群众的要求

7、在英国,从战争的角度看,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都是悲剧:

百年战争以英国的惨败而告终,英国丢失了它在大陆的所有地盘;玫瑰战争在两大封建主集团之间进行,结果是两大集团都被消灭干净。

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两次战争却都是英国的幸事:

因为在战争废墟的昏暗上空中,已经露出了现代世界的第一缕曙光。

其准确的理解是

A、统一的国内市场形成B、英吉利民族心理确立

C、统一的通用语言颁布D、英吉利民族国家形成

8、欧洲政治形式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下列顺序哪一项是正确的?

A、大帝国→民族国家→封建制度B、大帝国→封建制度→民族国家

C、民族国家→大帝国→封建制度D、封建制度→大帝国→民族国家

9、14、15世纪,随着西欧民族国家力量的增长,教权与王权的发展趋势是

A、教权衰落王权加强B、教权加强王权衰落

C、教权与王权都加强D、教权与王权都衰落

10、恩格斯曾经说:

“对英国幸运的是旧的封建诸侯已经在蔷薇战争(玫瑰战争)中自相残杀殆尽。

”英国在中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无意中破坏了封建制度的基础,玫瑰战争留下的是一片废墟,等待着新的制度进来填补,这种新的制度应该是

A、采邑制B、教皇制C、等级君主制D、专制君主制。

11、恩格斯说:

“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代表着正在形成中的民族与分裂成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由此可见,恩格斯对英法两国王权崛起的态度是

A、肯定B、中立C、反对D、态度不明确

12、英、法两国由等级君主制转向君主专制的关键因素是

①采邑分封的建立②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民族国家的形成④教会势力的壮大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②

13、某统治者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

这位统治者是

A、军事强人B、专制君主C、等级君主D、立宪君主

14、他写的一本叫做《神权》的书中,强调君权神授,把国王比作上帝。

他喜欢以高傲的措辞对议会发表演说,颂扬君权至高无上。

他不可能是

A、詹姆士一世B、路易十四C、马丁·路德D、查理一世

15、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好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颁布了

A、重商主义政策B、重农主义政策C、强化王权政策D、强化民主政策

16、右图是欧洲人绘制的一幅世界地图,根据你所学知识判断该图最早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

A、丝绸之路畅通后

B、《马可·波罗行记》出版后

C、新航路开辟后

D、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作者评论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18、恩格斯说:

“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19、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其“社会根源”主要指欧洲社会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

C、基督教徒的宗教狂热           D、对货币和黄金的追求

20、迪亚士说,他们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

材料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的主要含义是

A、传播基督教教义        B、传播近代自然科学

C、传播人文主义          D、传播先进生产方式

21、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

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22、在开辟新航路的航海探险活动中,受西班牙政府资助的有

①哥伦布②麦哲伦③迪亚士④达·伽马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

23、15世纪后半叶开始,西欧探险家在远航中发现了历史上著名的新大陆,他们航行的线路基本上是

A、从欧洲出发,向东穿过太平洋到美洲B、从欧洲出发向西穿过大西洋到美洲

C、从欧洲处方沿非洲绕好望角到亚洲 D、从欧洲出发向西穿过太平洋到美洲

24、“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以到达印度,……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的海地……在内。

”文中的“我”是指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25、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哥伦布的主要贡献在于

A、开辟了从欧洲前往印度的航路  B、开辟了从欧洲前往中国的航路

C、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D、发现了巴哈马群岛

26、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中叶,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

 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印度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27、在开辟新航路的航行中,航海家贯通大洋的先后顺序是

 ①大西洋 ②印度洋 ③太平洋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28、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对当时的地圆学说提供了确证的是

A、达•伽马的航行 B、哥伦布的航行 C、迪亚士的航行   D、麦哲伦的航行

29、菲律宾有一块纪念麦哲伦的两面碑,一面是赞扬麦哲伦的开拓探险精神,另一面则是揭露麦哲伦企图霸占菲律宾的野心。

欧洲某国家曾要求将碑中揭露麦哲伦野心的那面磨掉,遭到拒绝。

这个提出要求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西班牙B、葡萄牙C、英国D、荷兰

30、“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点了。

”从这一变化中受益的国家不包括

A、西班牙B、葡萄牙C、意大利D、英国

31、一位学者曾记载:

“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行证实了一条通往东印度的向东海上航线的切实可行性,意大利与东印度和中国的陆路贸易减到微不足道的比率。

意大利荣耀的过去时代已经消失。

”在这段话所表述的历史时期,对世界发展影响最大的地区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32、新航路开辟后,对西欧人来说,感觉最为显著的变化可能是

A、商业萧条了B、手工业破产C、人口增多了D、物品增加了

33、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

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同,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34、有人说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以下最能反映“中世纪的衰落”的根本表现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B、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

C、美洲的发现冲击了西欧教会的威信

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35、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D、封建主阶级衰落

36、新航路开辟后,重新打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商路,而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也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趋势是

A、陆路→海路B、南欧→北欧C、地中海→大西洋沿岸D、大西洋→太平洋

37、马克思、恩格斯说: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

“下列组合中对上述这段话理解最合理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市场的需求②市场需求扩大刺激了生产力发展

③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④世界市场促进工场手工业的产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8、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商人们开始直接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B、给世界各国人民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39、有人说,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

上述两种评价的巨大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

A、客观性B、随意性C、相对性D、时代性

40、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是

A、处于大西洋商路的中心  B、从事海外贸易和掠夺

  C、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D、“圈地运动”的进行

41、观察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其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42、白海军在《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

“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

A、从封闭走向开放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从分散走向整体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43、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走上殖民征服道路的欧洲国家是

A、英国、西班牙 B、葡萄牙、西班牙   C、葡萄牙、法国  D、英国、法国

44、16世纪被称为人的发现时期,这主要是指

A、麦哲伦环球航行发现了原始居民     B、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思想

C、近代人体解剖科学获得迅速发展     D、近代实验科学关注人的生理

45、“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46、16世纪的一位著名作家常征引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论述,来反思、探索人类的问题,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命运。

这位作家代表的思潮是

A、文艺复兴B、马克思主义C、启蒙运动D、乌托邦思想

47、恩格斯讲:

“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其含义是

A、它没有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B、它是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他们只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48、人文主义在西欧经历了萌发、复兴和发展的历程。

下列各项中,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特征的是

A、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B、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C、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D、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构想

49、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

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

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在于

A、反对天主教宣扬神性的封建思想

B、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反映

C、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

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反映

50、“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A、禁欲主义B、启蒙思想C、人文主义D、蒙昧主义。

51、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

“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这样的改变始于

A、中古黑暗时代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52、一位哲人说过:

“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①但丁②马丁·路德③米开朗琪罗④马基雅弗利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53、《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

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

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是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C、把女人比做祸水很愚蠢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迷信

54、阿尔帕说:

“……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但丁说:

“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彼特拉克说:

“真正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的言论强调了

A、神灵的威严B、宗教的神圣C、社会的影响D、个人的作用。

55、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对这段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

①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②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

③反映能够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④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

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D、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5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57、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

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58、基督教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分裂。

其中第二次分裂源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宗教改革运动B、罗马帝国分裂C、文艺复兴运动D、西罗马帝国灭亡

59、“西元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马丁·路德·金在萨克森选侯教堂张贴《有关赎罪券辩论之邀请》,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以上有关宗教改革的引文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即

A、时间B、地点C、人物D、评价

60、欧洲宗教改革中脱离天主教的教派统称

A、天主教B、东正教C、新教D、路德教

61、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

C、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     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62、《九十五条论纲》指出:

“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

”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

A、认可教皇搜刮财富B、天主教徒应该忠于信仰

C、赞同教会建造教堂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63、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原则的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思想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D、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64、1535年,英国大法官托马斯·莫尔因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反对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拒绝承认《至尊法案》被处死。

托马斯·莫尔所坚持的宗教信仰是

A、天主教B、东正教C、路德教D、英国国教

65、英国宗教改革中,英王将没收来的天主教修道院的一部分地产在市场上出售,结果都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这表明

①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②英国王权的加强需要资产阶级的支持

③腐败的教会已成为欧洲社会发展障碍④西欧各国国王都支持本国的宗教改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6、下列宗教派别中,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联系最为密切的教派是

A、天主教B、东正教C、新教D、什叶教

67、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

“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A、上帝B、罗马教皇C、马丁·路德D、贵族

68、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

①都反对宗教信仰②都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③都是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斗争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9、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有更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它将思想解放扩展到

A、人民群众B、上流社会C、骑士阶层D、知识阶层

70、公元1500年以后的世界史,历史学家称其为“近代史”。

下列选项最能代表近代历史发展特色的是

A、人文主义兴起,社会走向世俗化,宗教信仰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B、工业发达以后,农业的产值日减,导致工业国家不再重视农业

C、封建制度解体,民族国家兴起,政治权力结构由分权走向集权

D、中产阶级是工业革命的新产物,也是近代社会变化的主要推手

二、非选择题

1、王权沉浮

在西欧中世纪,王权曾经代表了进步的因素,社会各阶层都倾向于王权,促使西欧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问题:

(9分)

(1)公元9—15世纪,以英国为例,填写其政治制度演变过程。

(3分)

A

B

封建等级制

11世纪(C)世纪15世纪

ABC

(2)简要概述形成上述政权形式变化的主要因素及作用。

(6分)

 

2、恩格斯说:

“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从头作起。

”然而,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连结的历史运动而汇聚、互动。

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各种迹象充分表明:

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

问题:

(1)在下列空格中填入由中世纪前期到1500年前后社会结构中发生的彼此连结的、推动制度创新的新的历史运动的名称(制度名称):

君主立宪制

(2)从以下三个方面列举1500年前后西欧正在走出中世纪的这个“死亡之门”的具体表现。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59年,伊丽莎白女王统治下的国会通过《至尊法》,责令英国臣民和宗教界人士作以下宣誓:

“……女王陛下是我们王国和王国自治领的最高首脑,当然也是一切宗教或世俗事务的最高权威。

……我保证,从此之后,忠实效忠于女王陛下,女王的后裔和女王的合法继承人。

竭力扶持并捍卫女王及其后继人所拥有的一切权力和权威……”

材料二:

伊丽莎白女王积极支持各种海外贸易公司的建立。

尤其是东印度公司(1600年成立)成为“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还推进呢绒工业发展,至16世纪末,英国呢布已销往欧洲大陆,还远销巴西。

问题:

(1)依据所学知识说明《至尊法》在英国出现的历史背景。

(4分)

 

(2)依据材料一说明通过《至尊法》的目的是什么?

(2分)

 

(3)通过上述材料如何评价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

(2分)

4、阅读下列材料: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过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推动哥伦布去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绕过好望角的动力是什么?

 

(2)你怎样理解“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

 

(3)对于新航路的开辟,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也有人认为它是殖民掠夺之路。

你对新航路的开辟有何认识?

说明理由。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

右图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反映的是犹大背叛耶稣的情节。

材料二:

2006年4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约1700余年的《犹大福音》手稿及翻译公之于世。

手稿记载,犹大其实是按照耶稣本人旨意(注:

耶稣授意犹大,完成上帝的救赎计划)而出卖耶稣的,犹大事实上是耶稣最喜欢、最信赖的门徒。

这份手稿在经过了放射性碳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影术、内文比对、古字比对等五种方法鉴定后,被认为货真价实。

——高福进《欧美文化史纲》

问题:

(1)名画《最后的晚餐》作者是谁?

其素材源自于什么?

(2分)

(2)根据《犹大福音》的手稿能为犹大平反吗?

简要说明理由。

(3分)

 

(3)《最后的晚餐》和《犹大福音》手稿的史料价值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历史?

(2分)

 

6、阅读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材料。

材料一 1535年某画家写道:

“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

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

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 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