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中国近现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8759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一中国近现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必修一中国近现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必修一中国近现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必修一中国近现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必修一中国近现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一中国近现代.docx

《历史必修一中国近现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一中国近现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一中国近现代.docx

历史必修一中国近现代

必修一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练习

1、有人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满汉官僚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矛盾

2、“长毛(指太平军)造反那时候,老通宝的祖父和陈老爷同被长毛掳去,同在长毛窝里混上了六七年,不但他们俩同时从长毛营盘里逃了出来,而且偷得了长毛的许多金元宝”。

这段文字不能说明的是①有些农民参加太平天国运动是被迫的②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战争无本质区别③组织涣散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④农民阶级不能作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

3、义和团运动期问,有留学生劝说义和团改“扶清灭洋”为“革命排满”,结果被义和团斥责为“二毛子”(假洋鬼子)而加以拒绝。

这说明①义和团纪律严明、组织严密②义和团对清朝统治者抱有幻想③义和团英勇反帝而盲目排外④义和团对当时形势有清醒认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园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1880年,薛福成写道:

“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

一则日,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一则日,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B.③④C.①③.②④

6、慈禧曾说:

“我本来是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的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

虽是没阻拦他们,始终总没教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

……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

”慈禧所称的“他们”是

A.太平军B.清朝士兵

C.义和团D.北洋新军

7、“补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这说明①义和团运动已由单纯的反洋教斗争发展到反帝斗争②义和团运动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③没有正确地区分爱国与“扶清”的差别④维护清朝统治是其首要目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8、康有为在诗中写道:

“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輶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

··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①甲午海战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百日维新失败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

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10、章炳麟,原字枚叔,因敬慕顾炎武(名绛)、黄宗羲(字太冲),改名为绛,号太炎。

胡汉民原名衍鸿,参加革命后改名汉民,表示自己是堂堂大汉之民。

蔡元培本字鹤卿,后改字孑民,表示为炎黄的孑遗之民。

这些辛亥革命志士的改名情况反映了当时的思潮是

A.排满兴汉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D.自由平等

11、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能保障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①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②中国国民的素质与共和制的要求相差太远③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2、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老农畏惧日本人B.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D.老农调侃戴季陶

13、佩弗在《远东》中说“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对于其中“荒唐可笑”的正确理解是

A.革命建立的政体没体现三权分立原则B.资产阶级没找到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C.暗喻资产阶级应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D.20世纪初中国一代人努力失败了

14、佩弗在《远东》中说: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合中国国情

B.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

C.“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仿制品”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

15、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进行总结: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对这个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民主共和观念尚未为民众普遍接受

B.创建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C.民众对“民国共和”理解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D.民主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

16.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将举全市之力筹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

辛亥革命对我国的近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最主要表现在

A.推翻了清政府

的腐朽统治

B.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7、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幅对联:

“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18、以下是中共一大到七大时党员人数简表,该数据直接反映了

代表大会

一大

1921

二大

1922

三大

1923

四大

1925

五大

1927

六大

1928

七大

1945

党员人数

50多人

195人

420人

994人

5.7万人

4万多人

121万人

A.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程

B.中国共产党革命方向的调整

C.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正确

D.中国共产党曲折发展的进程

19、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0、2007年9月27日,上海中共一大会议纪念馆首度正式对公众展出由中、俄、蒙三国学者共同发现的中共一大“第15人”——共产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的照片与真实生平资料。

这一珍贵历史资料最能说明

A.俄国给中国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中共的诞生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

C.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

 

46、中共“二大”召开期间,陈独秀等人认为:

中国的民主革命胜利后,“革命的参加者无产阶级仅能得自由与民主权利,尚不能完全解放。

”这表明当时的中共

A.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对中国民主革命领导权和发展前途缺乏正确认识

C.尚未认清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和动力D.已受到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

47、《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近16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下列近代中国发展的史实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B.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C.五四运动D.国共的第二次合作

48、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

“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

”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

D.反帝反封建斗争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

49、针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表示:

“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

”这说明

A.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B.中共承认国民政府的革命领导权

C.中共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中共希望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50、1925年毛泽东《沁园春·雪》: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其中“谁主沉浮“揭示了作者当时思考的关于中国革命的问题是

A建立政党,发动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问题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的问题

C国民革命领导权的归属问题D应对国民党右派的叛变,组建革命队伍的问题

51、有誓词称: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52、《秋收起义暴动歌》唱到“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

歌中“成了功”的含义是

A.起义军占领了城市长沙B.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山区进军

C.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D.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3、“此事将毛泽东造就成一个把思想和行动结合在一起的人……而且给他提供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毛之于中国犹如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

把一个不同成分组成的群体加以锻造,使之变成一种对自己事业深信不疑的强有力的队伍。

”文中的“此事”是指

A、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湖南农民运动B、“工农武装割据”

C、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D、八路军深入敌后

54、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长征一一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

“从红军1934年10月16日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下列能说明长征与这段历史联系的是①长征精神对中国人民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②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③长征实现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④长征撒下了革命火种,成为人民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5、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

“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56、1936年8月,中国足球队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成为第一支亮相国际赛场的中国国家足球队。

然而,这支号称“中国铁军”的足球队却是在特殊的背景开始其奥运之行的。

这“特殊的背景”表现在①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国面临重新陷入内乱的危险②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开始③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④全国各阶层爱国人民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走向新高潮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57、图片是历史的见证,左图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右图为卢沟晓月。

下面对这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B.都是为摆脱经济或政治危机

C.都借中国内部不统一之机侵华D.都遭到中国政府的英勇抵抗

58、以下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的作战方针:

“国军一部分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对这一作战方针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国民政府武装自卫

的决心B.体现了国民政府防御的特点

C.体现了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D.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的态度

59、胡锦涛指出: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60、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

22日,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美印战区美军司令官。

这表明

A.中国抗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B.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C.中国军队接受美国人的领导D.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战

61、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

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

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B.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D.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62、中共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

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

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政府直接管辖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63、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

“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和平死了”是因为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B.当时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抗战胜利后,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64、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

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

“天意”。

毛泽东却说:

“民意”。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B.“民意”指反蒋符合人民的意愿和要求

C.蒋介石夸大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D.中共土地改革,“得人心者得天下”

65、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

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

《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66、新中国诞生伊始,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喜悦的心声,而这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

“时间开始了”是指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②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

67、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

“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

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美国第十三航空队进驻了台湾。

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美国政府这一行径导致的恶果是①台湾问题出现的历史原因②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③台湾问题自此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④我国由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到和平统一的转折

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

68、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庆典。

同年12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

“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当时毛泽东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①改善中国国际环境②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外交的僵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9、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①中国赴海地维和部队②朝核六方会谈③上海合作组织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④

70、2008年12月,作为大陆欢送大熊猫代表团团长厂赵学敏一行将国宝大熊猫“团团”,和“圆圆”送至台湾。

这主要说明

A、和平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B、祖国统一是人必所向

C、不同民族有相同的心理素质D、相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

ABAAAADBCDABDACCDDBCBDDDABBABB

CBBDACABDDBCDCBBCDCCBBCCCBDDCADCAADDCDD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