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练习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584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练习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练习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练习新人教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练习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练习新人教版

12 纪念白求恩

01  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狭隘(ài)   纯粹(cuì)   拈轻怕重(niān)

派qiǎn(遣)热chén(忱)xùn职(殉)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

A.白求恩同志支持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B.医学属于经验科学,务必凭借累积的经验,精益求精,才能让医疗技术有更新的突破。

C.有了乐于吃苦的理念和心态,才不会在工作中拈轻怕重。

D.张先生如往常一样漠不关心地上网核对前一天下午买的5注双色球机选号码。

(解析:

D项“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应改为“漫不经心”。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

B.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解析:

B项语序不当,应将“开展”与“策划”调换位置;C项一面不能对应两面,删掉“是否”或在“走出”前加“能否”;D项否定不当,“避免”或“不再发生”去掉一个。

4.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句式,并分析其作用。

(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运用了两个双重否定句。

表达的语气更强烈,表现力更强,强调了白求恩精神感人至深。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排比句式。

增强了语言气势,突出了纪念白求恩的重要意义,给人以鼓舞。

5.学习这篇文章后,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领会白求恩精神的实质,老师建议同学们办一期黑板报,请完成下面的准备工作。

(1)为这次黑板报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

(2)请设置几个栏目,并简要介绍一下每个栏目的名称及设置的目的。

(至少三个栏目)

①生平简介:

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

②名人风采:

着重介绍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③代代相传:

介绍我们今天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的精神。

02  课内精读

阅读“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完成下列问题。

6.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7.请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白求恩

不少的人

对工作

极端的

负责任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

对人民

极端的

热忱

不是满腔热情,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8.选文在用词方面极其讲究,请简要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两个“极端”从程度上深刻地体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与下文“不少的人”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赞扬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03  拓展阅读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宗白华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

他们的态度就是:

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

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

“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

”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们中国学者的常态。

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

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

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

他们的精神就是:

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

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

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

人类却因此进化了!

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

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

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

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释】 ①遁词:

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9.请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中国)学者应该具有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

10.请用“‖”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

①‖②③④⑤‖⑥

11.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

请加以分析。

【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通过对比,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的精神”,也说明了中国学者缺乏“真正的学者精神”;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倡导什么,反对什么)。

04  写作创新

12.课文第三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正面赞扬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然后又与一些人“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表现作对比,突出白求恩精神的难能可贵。

请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为中心,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

【写法分析】在写作中使用对比的手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横向对比。

即将两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作对比,或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是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二是纵向对比。

即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或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对比。

三是正反对比。

即把两个某方面正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以突出文章主旨。

【例文】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终客死他乡;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终得大唐盛世太

平。

对 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典型例题】课文第2、3两段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

默读这两段,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本文不仅是为了颂扬白求恩,而且是为了教育全党,向白求恩学习,所以既评述白求恩,又批评党内的不良倾向。

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技法点睛】对比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答题格式: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比,将……和……对比,强调/突出(表达/表现、赞扬/讽刺等)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B.《雪地贺卡》一文中,“我”以雪人的名义给写贺卡的李小屹回了一张贺卡,这样李小屹就有了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而且她同样给我回复了一张贺卡,只是为了不破坏她的梦,“我”没有回复她。

C.《阿长与〈山海经〉》中,讲述了我与长妈妈的一些往事,表达了长妈妈对我的爱,以及我对她的深深怀念之情。

D.《拣麦穗》这篇文章,表现了孩子的天真无邪的童趣,以及“大人”对孩子们的关爱。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累在回忆录《一面》中对鲁迅作了三次外貌描写,这三次描写都抓住鲁迅“瘦”的特点,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突出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B.《于园》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北宋的文学家张岱。

这篇园林小品按照由前到后的空间顺序,抓住于园山石和建筑的特征,营造了富有诗意的意境,兼雅趣与谐趣于一体。

C.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月迹》一文线索清晰。

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思路展开;全文重点是寻月亮,富有童趣,想像丰富。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按时空顺序状物写景,插叙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与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形成对比,有力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悟空为救唐僧打杀了妖怪,却被唐僧赶走。

悟空去后,一只六耳猕猴变成悟空来害唐僧,悟空知道后,去找假悟空算账。

后来,如来识破真相,真悟空打杀了假悟空。

B.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他的代表作有《春》

C.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

“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20岁,“不惑”指男子40岁,“花甲”指人60岁

D.《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吴承恩。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忍受,艰苦支持)

B.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伴随,陪同)

C.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D.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

(比喻不愉快不顺利的事情)

5.字词积累——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污涩(sè)一缕(lǚ)嗔怪(chēng)妄下断语(wànɡ)

B.叮嘱(zhǔ)小凫(fú)惩戒(chénɡ)大相径庭(jīnɡ)

C.消耗(hào)蜷伏(quán)蹒跚(pán)畏罪潜逃(qián)

D.怂恿(zònɡ)羞怯(qiè)迷惘(mánɡ)神采奕奕(yì)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安不忘危,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阴。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⑤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回清倒影。

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着我们向前去。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诗歌鉴赏

7.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

大明湖上新秋。

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

一尊白酒寄离愁。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至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

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

②齐州:

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

③济源:

地名,今属河南。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词,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综合性学习

8.综合性学习。

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

请你按要求完成题目。

(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材料二: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

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材料三: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

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的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选择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1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

①顾野有麦场

②其一犬坐于前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久之,目似瞑B.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又数刀毙之 蜀之鄙有二僧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恐前后受其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屠自后断其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4)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

它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3分)

10.1)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③年与时驰

④遂成枯落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最温暖的你

①我记得她年轻时的样子,那时她刚大学毕业,一脸青涩,肆意笑起来的时候,分明还是个孩子。

②对于这个偏远而又闭塞的小山村,她仿佛天外来客。

她就站在冬日的阳光里,盈盈地看着我们笑,瞬间俘获了我们的心。

③山里的孩子生性顽劣,总是闯祸,山里人只有一个理念:

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唯一的教育方式。

每次有谁被打得体无完肤,她总要冲上去找家长理论。

奈何祖辈传下来的观念根深蒂固,每一次她都无功而返。

④她开始教我们下跳棋,放学了把黑板架在课桌上教我们打乒乓球,还和我们做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以此来消磨我们四溢的精力。

有一次,她随口讲一个故事,当我们眼巴巴地望着她,期待她讲下去的时候,她居然假装忘记了……

⑤后来,每节课开始时,都讲一个故事,每次讲到一半就戛然而止。

对此,我们愤愤不平,她甩来一句:

“想知道结局,自己看呀。

”每天放学,她扔下一堆书后,就扬长而去。

我们上去就一顿疯抢。

抢到的人兴高采烈,没抢到的人巴巴地问:

“我晚上可以去你家和你一起看吗?

⑥那些书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稀罕物,我们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能抢到一本书。

在争抢中,我们不知不觉读了很多书,写起作文来顺畅了很多。

⑦那次被学校推选到县里参加比赛的,全是我们班的同学。

我因为在比赛中得了特等奖,被推选到市里参加比賽。

比賽的题目是“我的老师”,我很想写她,可是她在我们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姐姐呀。

我绞尽脑汁回忆我看过的作文书里的老师是怎么样的,如法炮制了一篇。

毫无意外的,我铩羽而归。

⑧她的父母来过几回了。

我们想着法子对她好,时常冷不丁地往她手里塞花生、炒蚕豆,还往她宿舍的窗台放腊肉、粽子、糍粑,上学的途中,估摸着她的青菜快吃完了,专门拐去菜地里扯一把青菜,有时还下河给她摸鱼捉虾。

⑨她终于要走了,我们追着急驰的车,一边跑一边呜呜地啼哭。

尘土飞扬,黃沙遍地,我们一直追,嘴里大声喊:

“老师,你不要忘记我们。

⑩我们还沉浸在离别的哀伤中,她却回来了,我们知道她放弃了什么,父母帮着找的稳定工作,城市里优越的生活。

⑪我们小学毕业那年,她结婚了,跟一个来我们学校支教的老师。

我们听说如果有人送出999只纸鹤的祝福,收到的人会永远幸福。

我们悄无声息地一只一只给她折,每一只都是虔诚的祝福。

她回来上课的时候,我们把串成串的纸鹤挂在她的身上,绕了一圈又一圈。

她一直咧着嘴笑,可我们分明看到她眼角的泪花。

⑫我们离开她上了中学,最初的几年,我们时常回去看她。

再后来断断续续听到她的消息。

听说她离婚了,因为她的丈夫想回到城里,而她放不下那些孩子。

听说她去到更偏远的学校了,孤身一人带着女儿。

⑬后来,我去过她授课的学校,却没有遇到她。

那所学校在大山的深处,在公路的尽头下车后,还要走十来里的山路才能到。

问了住校的学生,学生说她去城里淘书去了,还说老师告诉他们,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⑭我想起最初她随口说的那个没讲完的故事。

有一对老夫妻进城时捡回了一个弃婴,那个孩子长到10岁时,她的亲生父母寻来把她接走了。

当她长大了,有能力回报时,老夫妻已相继去世。

到此时,我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后半段,那个孩子悲伤之余发现这片曾养育过她的土地,即使经过了十几年,还是一如既往的贫穷和落后,于是,她决定留下来。

⑮我走出学校,风很大,我迎着风走,泪掉得很急。

我们一个一个走出了小山村,而她却留了下来,年复一年在贫瘠的土地上种下桃李。

如果时光倒流,我多想在当初的作文比赛里,在《我的老师》里,写下你的样子——神采飞扬的你,坚定执着的你,最温暖的你。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5年第5期,有删改)

1)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说说标题中“温暖”一词的含义。

2)文中③④两段写了哪些事?

从中可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文中的“她”为什么没有名字?

文章在前面叙事一直用第三人称“她”,而在末尾却变为第二人称,这是为什么?

4)第⑫段中介绍“我们”“断断续续听到她的消息”,这些消息既有关于她的家庭的,也有关于她的工作的,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12.拥你入睡(肖复兴)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

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

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

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

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

“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④我有些受宠若惊。

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

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

现在,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

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

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⑦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侯写完呀?

陪我玩玩不行吗?

”我说:

“快啦!

快啦!

”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

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

“爸爸!

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

”我怎么能说不行?

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

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⑧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

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

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

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

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⑨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

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⑩儿子长大了。

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

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11)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

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

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

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12)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

他已经长大,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

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哦,我亲爱的儿子,你懂吗?

此刻的睡梦中,你梦见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了吗?

......

(13)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概括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本文作者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切,从文中找出拥长大的儿子入睡时的心理感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而矛盾)

3)第(12)段中“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