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流体的压强和流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577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5流体的压强和流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45流体的压强和流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45流体的压强和流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45流体的压强和流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45流体的压强和流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5流体的压强和流速.docx

《45流体的压强和流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5流体的压强和流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5流体的压强和流速.docx

45流体的压强和流速

第五节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

北京市顺义区第三中学张羽燕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的设计以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为原则,以探究物理规律和培养物理研究方法为相互交错和相互渗透的主线,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使学生体会到科学规律和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物理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规律课,包括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及其应用两部分,是学习完液体和气体压强规律后提出的探究问题,是前面所学压强知识的补充和延伸。

学习这些内容,学生需要知道液体压强知识、气体压强知识、平衡力、力的相互作用知识。

本节所研究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所以,本课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很大的价值。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液体、气体的压强规律,知道显示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为探究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但学生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认识比较少,他们基本上没有思考过相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创设问题情境,从中引发问题,为学生顺利完成探究进行必要的铺垫。

学生已经具备在生活和网络中的调查能力、观察能力、适当引导下的初步探究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在网络上查找相关信息的能力。

不同学生基础和能力的差异可能很大,因此可以视情况实施分层小组探究教学。

3.教学方式

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实验探究教学法,通过实验、设疑、启发、讨论、讲授等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中经历探究过程,体会探究方法,学习物理知识,提高能力。

4.教学手段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利用多媒体和相关的自制课件引导学生思考或展示学生探究成果;利用学习指导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指导卡指导探究。

学生器材:

分组探究实验的自制实验装置(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制作的装置)、自制流速和横截面积关系的演示器、学习指导卡、不同探究实验的探究指导卡、鼓风机、微小压强计、铁架台。

教师器材:

漏斗、乒乓球、烧杯、升降台、滴管、红墨水、自制机翼升力演示器、喷雾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2)能说明与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如:

控制变量法、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对比实验,提高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意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通过规律的应用及其危害并存的事实,体会辩证唯物主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2.教学难点

改变流速的方法和显示压强的方法。

 

五、教学流程示意图

 

六、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演示对比实验

1.把乒乓球放在桌面上,然后向前吹气。

2.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下,松手后,乒乓球自然落下。

3.用吹风机吹漏斗下的乒乓球,并转动改变漏斗口朝向。

二、提出探究问题

1.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使其认识到气体压强与流速有关。

2.引导学生联想到液体压强也可能和流速有关。

3.说明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4.提出探究问题:

探究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板书课题。

 

观察并思考,进入问题情境。

 

观看并思考。

思考。

倾听。

思考并记笔记。

通过对比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善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进而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培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的能力。

一、实验设计引导

引导学生思考:

设计实验时要测量的物理量是什么?

需要改变的物理量是什么?

(一)利用“学习指导卡”逐步引导学生,想出改变流速的具体方法。

1.引导学生想出改变气体流速的具体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解释。

2.引导学生想出改变液体流速的具体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解释。

思考并回答问题。

 

可能提出改变气体流速的方法。

1.用嘴吹气。

2.用能调节风速的电风扇吹风。

3.加一个阀门。

可能提出改变液体流速的方法。

1.直接用水龙头改变水的流速。

2.把水管子捏扁,使水的流速变大。

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利用“学习指导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实验探究做好铺垫。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通过改变横截面积改变液体流速的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

3.教师总结归纳改变流速的具体方法。

(二)引导学生思考测量压强的方法

1.用微小压强计的实物和课件,引导学生通过U形管两侧液柱的高度差判断压强大小。

2.用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液柱高度的变化判断压强的变化。

(三)组织学生完成“学习指导卡”的思考问题。

二、分组探究

先说明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分别可用于探究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各组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观察、思考。

学生在“学习指导卡”上总结改变流速的方法。

思考。

 

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一)各组学生自选实验器材。

(二)各组利用自选的实验器材和相应的“探究指导卡”进行探究活动,同时填写“探究指导卡”。

1.气体1组

改变流速的方法:

利用三通管。

显示压强的方法:

利用U形管两侧液柱的高度差。

2.气体2组

改变流速的方法:

改变横截面积。

显示压强的方法:

利用U形管两侧液柱的高度差。

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

适时检测,以便及时调控教学,为探究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重视实践,勇于创新,掌握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八个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每个组的实验器材各不相同,相应的“探究指导卡”都从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分析归纳出实验结论。

 

教师巡回指导,各组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3.气体3组

改变流速的方法:

直接利用阀门。

显示压强的方法:

利用U形管两侧液柱的高度差。

 

4.气体4组

改变流速的方法:

改变横截面积。

显示压强的方法:

利用U形管两侧液柱的高度差。

 

5.气体5组

改变流速的方法:

改变横截面积。

显示压强的方法:

利用U形管两侧液柱的高度差。

 

6.气体6组

改变流速的方法:

利用三通管。

显示压强的方法:

液柱的高度。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重视实践,掌握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巡回指导,各组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三、交流展示

展示上交的部分“探究指导卡”。

四、交换器材,再探究

调配实验器材,使得每个组都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三次实验探究。

 

五、交流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活动。

7.液体1组

改变流速的方法:

利用水龙头。

显示压强的方法:

液柱的高度。

 

8.液体2组

改变流速的方法:

改变横截面积。

显示压强的方法:

液柱的高度。

 

观看、思考。

各探究小组利用不同的实验器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填写“探究指导卡”。

 

部分组展示自己的探究实验成果(用完成的“探究指导卡”说明)。

其他同学观看、思考。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重视实践,掌握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

 

交流探究情况、成果。

充分发挥实验器材的作用,使各组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的探究,对科学探究形成全面的认识,提升探究能力,掌握科学方法。

 

 

1.从改变流速的方法和显示压强的方法分类总结探究实验。

2.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并板书。

应用:

1.为什么对着漏斗下的乒乓球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

(动画课件分析)

2.飞机为什么会升入高空?

(1)播放飞机起飞的情景。

(2)演示:

水平吹风使机翼模型上升。

(3)动画课件分析原理。

3.引导学生分析喷雾器原理及形形色色的喷雾器。

(1)实物演示。

(2)动画课件分析原理。

4.引导分析全国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及带来的相关问题。

5.展示教学网站,布置课后自主学习作业,课后进行交流。

(资源有:

汽车化油器的原理、赛车漂移现象、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及飞机发展史、历史上的撞船史实及撞船原因、中国以及世界的航海规定、龙卷风的成因和危害、乒乓球的“弧圈球”和足球的“香蕉球”的原理等)。

思考、总结归纳并记笔记。

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看并思考。

观看并思考。

观看、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察并思考。

观看、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察、思考、分析并发表看法。

观看并思考。

 

总结实验探究活动,完善探究成果,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与引课呼应,学以致用。

应用规律解释生活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社会。

引导学生关注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科学、技术、社会问题。

通过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危害并存的事实,体会辩证唯物主义。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课上与课下呼应,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教学内容得以延续。

七、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

(1)知识、技能目标的评价(课上完成并反馈):

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右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向上翻起。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伞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所以伞上方压强大于伞下方的压强

B.伞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所以伞上方压强小于伞下方的压强

C.伞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伞上方压强大于伞下方的压强

D.伞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伞上方压强等于伞下方的压强

(2)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评价(自评、组评课上完成,师评课下完成)

①实验探究过程的表现:

探究方案设计情况、探究实验参与情况、实验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归纳实验结论情况、组内交流探讨情况、组间交流探讨情况。

②课上注意力集中情况。

③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八、教学设计的特点

1.本课按照问题情境——引发疑问——提出问题——科学探究——解决疑问——获得方法——情感升华这一线索展开,首尾呼应,相得益彰。

首先通过三个演示实验引课,对比鲜明,让学生感到出人意料,由此创设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情境。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探究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解释引课时的实验现象,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从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魅力。

2.教学资源是科学探究的物质基础,直接制约了科学探究的成效。

在这节课中,教师开发了多种实验器材,支持学生的分组实验探究,突破了教学难点,保证了全体学生能够进行完整的科学探究,这是对教科书的突破,也是本案例的特色之一。

3.利用实验、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喷雾器的原理、飞机机翼产生升力的原因、全国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及带来的相关问题。

又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汽车化油器的原理、赛车漂移现象、船吸现象、龙卷风的成因与危害、乒乓球的“弧圈球”和足球的“香蕉球”的原理等,引导学生关注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科学、技术、社会问题,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