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基础通关化学Word版含答案word.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8577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基础通关化学Word版含答案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基础通关化学Word版含答案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基础通关化学Word版含答案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基础通关化学Word版含答案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基础通关化学Word版含答案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基础通关化学Word版含答案word.docx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基础通关化学Word版含答案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基础通关化学Word版含答案word.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基础通关化学Word版含答案word.docx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基础通关化学Word版含答案word

2019年青岛中考基础通关

【知识点一】水的净化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专题一基础实验

1.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在实验室中,过滤操作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常用的操作是,若经过操作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填字母序号)。

a.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壁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2)小刚可用来检验液体D是硬水还是软水。

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3)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百年罕见的干早,干枯的池塘时时散发着恶臭,你能闻到臭味的主要原因。

(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知识点二】水的通电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燃烧条件

2.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知识点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请填写下列空格:

实验1实验2实验3

(1)图1是用化学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若测定结果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2)图2中(选填“甲”或“乙”)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一定要在装置中进行。

(3)图3实验是在完全相同的两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知识点四】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是利用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B.稀有气体做霓虹灯电光源

C.氮气用于食品保鲜D.氧气用于气焊切割金属

【知识点五】氧气的性质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

C.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打开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盖,一会儿瓶口会产生白雾

【补充】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注意在瓶底铺一层水或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知识点六】二氧化碳的性质

6.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请填空:

(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

【知识点七】探究钢铁生锈的条件、钢铁的冶炼

7.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I:

通过试管(填序号)对比,可以探究铁钉的锈蚀与氧气有关;通过试管③④对

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II:

请你写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对装置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3)下列对实验II的分析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①因为一氧化碳是炼铁过程中的还原剂,所以应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

②实验结束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

③反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④实验结束后,玻璃管中固体粉末变为黑色

专题二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一】原子结构示意图

1.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③属于同种元素B.②④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②的符号为Al+3D.①③形成的化合物是MgF2

【知识点二】化学符号的含义

2.下列关于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错误的是()

+2

①2N②Mg2+③2CO④MgO⑤O2-⑥H2O2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③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

C.表示元素化合价数值的是④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⑥

【知识点三】化学式的意义

3.“碧螺春”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23

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知识点四】微观示意图

4.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

物质X,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A2和B2分子数之比为3:

1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D.物质X含2种元素

5.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①2个亚铁离子;②3O2

(2)用化学式填空:

①最简单的有机物是;②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

(3)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质组成及变化的本质。

如图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该反应的本质是,请写出一个与上述反应本质相同的化学方程式。

专题三水、溶液和空气

【知识点一】水循环、碳循环、氧循环

1.下列方法不可能使室内空气清新的是()

A.开窗B.在阳台上种花

C.夜晚在屋内放置绿色植物D.装上空气清新装置

2.右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单示意图,请填空:

(1)图中所示矿物包含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和;由煤焦化得到的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

因此,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

首先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要。

【知识点二】溶液、饱和溶液的理解

3.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4.在20℃时,将33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搅拌后食盐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质量为克;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又恰好全部溶解,那么刚才的溶液为食盐的溶液;现在溶液恰好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为克,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溶液的质量为克。

专题四气体的制取和检验

【知识点一】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②。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可选用与实验室制CO2相同的发生装置,原因是。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

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①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CaCl2+2NH3↑+2X,X的化学式为:

②实验室制取NH3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装置序号),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

(选填药品序号)。

A.固体氢氧化钠B.浓硫酸C.生石灰

【知识点二】混合气体的检验

2.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和H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将混合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各步均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体积明显减小;装置D增重1.8g;装置E增重2.2g,下列关于该混合气体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一定不含CO2,一定含HClB.一定含CH4、一定不含COC.可能只含CH4和HClD.可能含CO2

专题五酸碱盐

【知识点一】溶液的酸碱性及pH

1.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pH范围,其中呈碱性的是()

物质名称

鸡蛋清

牛奶

西红柿

柠檬汁

pH范围

7.6~8.0

6.3~6.6

4.0~4.4

2.0~3.0

A.鸡蛋清B.牛奶C.西红柿D.柠檬汁

【知识点二】物质共存

2.下列离子能在pH=1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2-+-

-3+

A.Na+、H+、Cl-、CO3

B.Na、Cl、OH、Al

C.Cl-、NO3-、K+、Na+D.Ag+、Cl-、CO32-、K+

【知识点三】物质的鉴别

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加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B

硝酸铵和硫酸钾

加氢氧化钙研磨

加适量水观察是否溶解

C

羊毛制品和纯棉制品

观察颜色

点燃闻气味

D

铁粉和氧化铜

用磁铁吸引

加稀硫酸观察现象

4.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2SO4、BaCl2、KNO3、NaClB.Na2SO4、K2CO3、BaCl2、HCl

C.NaOH、Na2SO4、FeCl3、BaCl2D.MgCl2、AgNO3、NaNO3、HCl

【知识点四】物质的除杂

5.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铜粉(铁粉)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

CO2(CO)

NaOH溶液、浓硫酸

洗气、干燥

C

CaO(CaCO3)

过滤、烘干

D

NaCl(Na2CO3)

稀盐酸

蒸发、结晶

【知识点五】物质转化

6.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只能是氧化物B.甲、乙、丙、丁的物质类别可能依次为氧化物、碱、单质、盐C.含铜元素的物质都能与稀盐酸通过一步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铜D.乙、丁之间可以有双向转化关系,且乙、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同一种物质

【知识点六】固体混合物的推断

7.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加入足量的水使其充分溶解

样品

过滤

滤渣a

(1.5g)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通入适量CO2气体

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

现象②产生无色气体(0.44g)

请回答下列问题:

滤液生成白色沉淀b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滤渣a的成分是,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外还有,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

(3)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

【知识点七】酸碱的化学性质与中和反应

8.实验课上,同学们探究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方案一:

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方法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①请指出右图操作中的错误。

②写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后加入镁条

若。

稀盐酸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拓展】

(3)方案一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4)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为此,还需要选择(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拓展应用】(5)请举一例说明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9.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且生成的气体具有可燃性的试管是,反应后溶液颜色变黄色的试管是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后,溶液变为无色。

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知识点八】碱变质

10.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有气泡冒出。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1:

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

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2)取步骤

(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

有。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

(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

(填“可行”或“不可行”)。

[理解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

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

【知识点九】物质推断

11.操作和保存药品不当,标签常常易损毁。

现有四瓶溶液①②③④的试剂标签已破损(如下图),但是已经知道这四瓶试剂是NaOH、Ca(OH)2、Na2CO3、KCl溶液中的一种,某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四瓶破损标签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另外药品只提供盐酸和酚酞试液,可以使用上一步已经检出的药品):

【提出问题】标签已经破损的①②③④四瓶溶液分别是什么溶液?

【实验探究1】第④瓶试剂肯定是:

(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2】兴趣小组对①②③瓶溶液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分别取①②③瓶溶液少量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溶液

只有加入了①溶液的试管中,其他均无明显现象

①瓶溶液为Na2CO3

2

取②③瓶溶液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溶液

加入了②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了③溶液的试管中。

②瓶溶液为;

③瓶溶液为Ca(OH)2

【反思与交流】为了防止标签发生破损,我们在倾倒溶液时应注意标签一定要朝向手心。

【知识点十】废液成份探究

12.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同学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丙同学实验试管中的反应现象。

【在阅资料】CaCl2、NaCl的溶液是中性,Na2CO3溶液显碱性。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3)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所得溶液混合后的成分。

(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白色沉淀是(写化学式)。

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5)甲同学猜想NaCl:

乙同学猜想:

NaCl、CaCl2:

丙同学猜想:

NaCl、CaCl2、HCl:

你的猜想:

【交流讨论】

(6)你认为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

加。

猜想成立。

【知识点一】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金属是人类生活中常用的材料。

专题六金属的性质

(1)下列生活用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填字母序号)。

A.铝制易拉罐B.铜制火锅C.铁锅D.自行车铁架

(2)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以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你认为可以省略的实验是(填字母序号)。

A.将铁粉放入硫酸锌溶液中B.将铁粉放入稀硫酸中

C.将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D.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

(3)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222],他以铜锈为原料设计并完成如图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且不含铜元素。

图中部分物质略去)。

①无色气体A是,溶液C中所含的溶质是;固体D的成分是;

②蓝色溶液B中加入一定量铁粉时,肯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知识点二】金属的活动性探究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铝、铜、铁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图实验:

(1)在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A实验结束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

滤渣中:

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2)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同学们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是(填写序号)。

①Al3+②Al3+、Fe2+③Al3+、Fe3+④Fe2+、Cu2+⑤Al3+、Fe2+、Cu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