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生管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529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学生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艺术学生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艺术学生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艺术学生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艺术学生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学生管理.docx

《艺术学生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学生管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学生管理.docx

艺术学生管理

高校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一直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高校艺术类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身独特的、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如何对艺术类大学生实施符合其专业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更好的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是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艺术类学生的主要特点、原因及影响

    1.思想素质方面:

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在考虑问题时更多地带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容易忽视现实基础;情感丰富,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极个别学生甚至表现为情绪化突出,遇事不冷静,思想偏激,不能够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发展;自我意识突出,强调个性化发展,团结协作精神不强,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淡漠,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多,更容易受到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诚信不足、情绪浮躁等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等鲜明特点。

    这些问题、特点是艺术类学生在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中,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青年学生自身等诸方面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表现在艺术类学生思想素质总体偏低,理想信念缺失,重感性、轻理性,心理承受能力弱、自律意识差、功利主义思想较重等方面,导致对艺术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加大,效果不明显,易反复。

    2.文化素质方面:

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知识面较窄,思辩性相对较差,学习习惯不好,人文素质不高等问题。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孩子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当代艺术类大学生中不乏越来越多的从小学习专业的佼佼者,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都比较好。

但从整体来看,随着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扩招不可避免带来艺术类学生的总体水平下降。

    艺术类专业学生主要来源于中学阶段或中等专业学校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特长的积极分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参加文、理科高考无望而被迫加入艺术大军的学生,由于艺术类高考录取的文化成绩相对较低,因此就造成在同一起点上的艺术类学生不仅在文化基础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普遍较差,同时也造成很多艺术类学生“专业不专”、“特长不长”的客观现实。

特别是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没有了在中学时老师、家长的大包大揽,很多学生变得更加的松散,学习目标不明确,重专业、轻文化,导致学风涣散,发展不平衡,进而影响班风和校风建设,导致学生管理成本的加大。

    

    二、教育、管理及应对措施

    胡锦涛同志指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因此努力提高艺术类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水,培养合格人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

    1.“以人为本”,树立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

    艺术类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特点,要求学生工作人员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单纯地看成“管理学生”的片面认识,认真处理好“三育人”之间的关系,着重落实到“服务育人”上。

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努力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做好服务工作。

要通过积极参与各类学生活动,深入到学生班级和宿舍,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以及思想上的困惑。

    对艺术类学生实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就要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和学生的一切”,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普遍关心的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工作人员要放下老师的架子,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基层,与学生交知心朋友,成为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这样才能听到学生的真话和实话,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正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不得回避推脱,更不得随意压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给予正确地疏导和解决。

    2.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法治德治并举,努力提高管理工作的绩效

    现代管理学认为:

制度是组织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保证。

依法治校、依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的要求,高校必须依据国家相关的教育法规,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制定一整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这样就使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尽量减少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和随意性。

    对于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制度而言,要充分体现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色和个性特点,在加强依法管理的同时,不能人为地扼杀学生的艺术天性,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尽量为学生的艺术生命的成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即努力开创法制和德治并举的良好局面。

    在对艺术类学生实施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艺术类学生情感丰富的个性特点,高度重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思想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管理者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被管理者才能做到“告之以真,诉之以实”,从而使教育管理工作变得更容易、更顺利。

    3.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特殊作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要有效地培养和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在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特殊作用。

    由于艺术院校特殊的授课方式(专业课程几乎都是采取小班或者是个别授课的形式),师生之间更容易沟通交流,另外,学生长时间师从专业教师,一般意义的师生关系往往演变成更亲近、更融洽、更和谐的“师徒”关系,这样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榜样示范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加之学生对知识渊博、专业和学识水平高的教师有强烈的钦佩感、崇拜感和顺从感,专业教师的话学生都比较能听得进去。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专业教师在“管理育人”中的作用,比如:

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实行“室导师”制度,将专业教师安排深入到学生宿舍了解和疏导学生在学业上和思想上的问题;将党员老师安排到班上作为学生入党的培养考察人等等,效果都非常明显。

    因此教师无小事,事事皆楷模,艺术类专业教师就必须更加注重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古人云: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生对教师是要听其言,察其行的,如果教师不讲政治,不讲“师德”,肯定是做不好教书育人工作的。

    4.加强学生艺术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素质

    艺术教育是技能性很强的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显得特别重要。

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艺术实践锻炼机会,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而且符合艺术类学生表现欲强的个性特点,使学生的个性和激情得到合理的张扬和宣泄,有利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学生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不仅检验了自己的水平,把知识的掌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且通过外出演出的机会接触社会,接触人民群众,体会现实生活,从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同时,在学生艺术实践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还可以锻炼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学生协作精神和友谊,进而促进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活力,形成优良的班风。

另外,在学生的艺术实践中,学生会主动认识到自身知识的欠缺和能力的不足,这样就促使学生下来后积极地加以弥补,学生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讲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管理方面的压力

    近年来,我们不断地进行学生艺术实践教育机制的创新和改革,将艺术实践环节纳入整个教学考评系统,广泛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机会。

绵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大力加强学生艺术实践锻炼已经两年多时间,结合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成果申报的教改科研课题《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课程的构建与实践》获得绵阳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且该课题已被四川省省教厅列为省级教改科研课题。

    5.切实加强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授课方式的特殊性以及演出任务重等特点,决定了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比较繁杂,工作量相对较大。

同时,由于受一些旧的观念的影响,在很多院(系)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地位不如任课教师,工资待遇偏低的现象,这些都导致一些辅导员感觉到不如去做专任教师,工作积极性比较低。

    因此,各类艺术类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精神。

健全辅导员的工资福利制度,切实为辅导员提供保障,学校应该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让所有的学生工作人员都能“安居乐业”。

同时,要围绕职业化、专家化的目标,制订辅导员培养规划,严格选拔、考核,加大推荐力度,支持继续深造,健全保障机制,完善职称职务评聘,做到工作有条件,发展有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工作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争取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学生管理队伍,这样才能针对艺术类学生在新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及时地、创造性地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当然,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也是对学生的全方位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各个方面,需要各部门、各方面通盘考虑,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努力提高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服务学生,造福社会。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

Ξ

高等院校艺术类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特殊群体,既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

艺术人才的重任,又担负着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艰巨任务。

艺术类大学生和其它文理科学生相比有

很多共性,但又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深刻认识这些特殊性,准确把握艺术类大学生的心态和行为规律,有

针对性地教育管理,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艺术人才是社会的特殊人才,艺术类大学生既有一般高校学生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

征。

两者的共性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他们热爱祖国,拥护党的政策;有较强的进取心,思想活跃,易于接

受新事物等等。

在认识艺术类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共性特征的同时,还应当看到艺术类大学生鲜明的个

性特征。

毋庸讳言,由于艺术类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特殊性,艺术类大学生在个人性格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存

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管理难度,给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较,艺术类大学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崇尚远大理想,缺乏理性思考。

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关心政治的心理,他们虽然思想活跃,但缺

乏深度,很少关心时事,特别是“两课”理论学习,认为“两课”教学可有可无,或直接认为是浪费时间。

正因

为这样,他们大多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他们崇尚远大理想,但只是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欣赏”

或“为艺术而艺术”,从而导致其理想信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常轨道。

他们容易受社会不

良现象和多种价值观的冲击,民族和社会责任感不强,有的学生表现为信仰危机,更甚则发展成为自残自

杀行为和颓废的人生态度。

自我意识强烈,缺乏纪律约束。

艺术类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强烈,容易养成一切从个人才自我意识强烈,缺乏纪律约束。

艺术类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强烈,容易养成一切从个人才

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而滋生以自我为

中心,以实现个人价值为取向的个人主义思想。

他们在崇尚艺术自由的同时也波及到个人的行为,强调行

为自由甚至落拓不羁,有些表现为行为怪诞,不易为周围环境接受。

具体表现为:

缺乏全局意识,团队精神

差;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集体荣誉感不强;喜独往独来,向往所谓绝对自由,随意迟到、早退、旷课;不顾公

共卫生,寝室卫生脏乱差等等。

他们较普遍地存在着法纪观念淡薄、学习纪律松驰、生活作风懒散等现象,

相当一部分同学承认曾触犯过校纪校规,并受到过校内的有关纪律处分,对纪律教育乃至思想政治工作有

较强的逆反心理。

注重专业学习,文化基础薄弱。

艺术类大学生在入学前就对所学专业有一定兴趣和基础,进入艺术专

业后在浓郁的氛围中,这种兴趣进一步得到强化。

专业兴趣浓厚应该说是努力学习的原动力,而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又决定了学生必须要参加较多的艺术实践活动,因而在对待专业技能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的态

度上,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相对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

相应地,绝大部分课余时间也就被专

业技能的训练所占用。

我们看到大多数学生认为文化课程是无关紧要的,导致艺术类大学生文化课的重

修的比率较高。

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存在,致使一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向

高水平方向发展。

而且对文化课程的忽视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艺术修养难以提高,间接地影响了他们对

艺术的领悟和表现。

情感丰富细腻,个性张扬偏激。

艺术类大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他们的心理与其他普通人文学科的

大学生相比表现为更加敏感与偏激,个性张扬是人们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普遍感受。

他们重视个人价值实

现和自主独立的生活方式,也有符合社会规范的社会公德意识,然而他们的心理有不成熟性和易变性,个

性心理特征不稳定,感性体验强于理性约束。

因而他们在追求个性发展的同时,也容易张扬和产生偏激

性,对自己的评价有时会脱离客观现实,过分强调自我价值,不被周围环境认可时就会产生偏激心理。

时,艺术类大学生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关爱高于一般学生家长,这些家庭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大都

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常见我行我素的现象,压力承受能力不强,压力反应的敏感程度高,更容易产生偏激情二、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征形成的因素

客观地分析艺术类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和环境,我们就会发现目前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形成不是

偶然的,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等综合因素影响的必然结果。

社会环境和权钱崇拜价值取向的影响。

我国整体上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在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必然影响到青年学生。

艺术类大学生

是社会上最敏感的群体。

在当今社会的艺术生活和艺术活动中,被人们竭力推崇的艺术家们,一首歌出场

费10万、一幅画售价20万是常有的事。

权利崇拜、拜金主义、自私欺诈等丑恶现象容易使他们产生困惑,

把社会支流和暗流看成主流,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艺术类大学生受西方文化特别

是艺术的影响和冲击最为直接,各种流派、各种思潮、各种表现手法和多元化的行为方式融合激荡,必然对

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的金钱观、物欲观被得到了不正确

的强化,因而形成了公益活动难开展,遇事讲报酬,集体观念淡薄,班集体向心力难以形成等一系列问题。

家庭与中学教育急功近利因素的影响。

艺术类大学生不乏真正热爱艺术、艺术天赋超群的优秀学生,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受功利心的驱使走进艺术天地的。

党和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都在积极推行素质

教育,这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举措。

然而长期形成的追求高考“升学率”的功利因素

仍在发挥作用。

无论是家庭还是普通中学,都把选择报考艺术专业作为提高“升学率”的一种捷径。

在急

功近利的“升学率”指挥棒下,我们的艺术考试和艺术教育很大程度上存在功利性和浮躁的风气,忽视人文

知识学习与积累,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与引导,尤其是过分追求专业技巧而忽视文化素养,培养出了越来

越多的“短腿”人才。

由于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因而造成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偏差,因而艺术类大学生中出现专业技能不扎实、专业思想不巩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重专业轻文

化、重技能轻理论、重个体轻集体等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学生对艺术教育认识误区的影响。

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讲究感觉悟性、个性特征和风格流派,

创作灵感更多的来源于自身的个性,许多思想只能通过个体情感体悟才能真正被理解和传达。

一个性格

鲜明而强烈的人,作品往往极具听觉和视觉冲击力,风格明朗;而一个性格呆板的人,他的作品则会略显平

淡。

所以,艺术注重自我,强调个性张扬。

我们在实施艺术教育过程中一贯强调注意学生的个性培养,提

倡学生个性的张扬,这本身没有错。

因为艺术实践只有在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的前提下,才能谈及创新和

突破,艺术教育也才能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精英。

但我们绝大多数艺术类大学

生由于对艺术教育认识上存在偏差,一方面在个性、情感体验上得到了培养,一方面脱离现实、自我中心的

倾向也较为突出。

另外,艺术教育以小组课或单一上课为主要形式的授课方式,课余一般独处一室的自学

方式,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的个性化,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一切从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

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而滋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思想。

艺术对学生的特殊要求使他们有明显的艺术气质,他们的艺术才华助长了傲慢,甚至清高的个人风格的形

成。

加之艺术类大学生对“艺术”肤浅的理解,当他们的言行不被周围同学理解和接受时,反而滋长了他们

的自负心理,自认为只有自己才是艺术的化身,别人正确的批评也被斥之为“不懂艺术”,自觉不自觉地形

成一种“我行我素”的个人自由主义。

校园小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阶梯。

毋庸讳言,我们绝大

多数教师品德高尚、德艺双馨、堪为人师;但也有部分教师惟利是图,不乐意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注重个人

品德的修养,忽视精神上的追求,对事物的评价常常以其“含金量”多少或是否有用为标准,因而常常在政

治问题上显得愚昧无知,表现为原则问题上的飘忽和是非问题上的混沌。

由于艺术类的授课模式较为特

殊,类似于旧式作坊“师傅带徒”的授艺方式,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直接起着示范作用。

这样某些教师在诸如

政治品质、思想品质、人格品质等方面如果存在缺陷,将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教师不健康的价值观,

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将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完善教育机制和管理手段,优化大环境,净化小环境,加

强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主

义文化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就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艺术类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给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引导他们扬长

避短,成为管理工作中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

教育管理应坚持教育、管理和服务并重,坚持创新,不断增强

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1、提高管理队伍自身的艺术素养,实现管理的人性化和科学化。

管理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主体,两者应是辩证的统一,防止管理目标的偏差。

术类大学生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追求独特性、新奇性,思想更为活跃,这些既是管理的难点,也是可利用

的优势。

要实现管理科学化,首先要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作风踏实,有较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的专职教育、管理队伍,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统一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

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严肃处理,充分发挥制度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规范、激励、

制约和导向作用。

同时加强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调整知识结构,理顺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针对艺术

类大学生的特点,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力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知之才能爱之,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

作,才能增强对学生的亲和力。

其次,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艺术类大学生干部积聚了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往

往也是艺术修养和技能方面的优秀者,管理权威性和号召力强,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力量。

要注意发挥学生

干部的优势,加强培养和选拔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作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

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

再次,在教育管理中还必须强调情感管理和个性化管理。

所谓情感管理是指在管理的过程中,尊重学

生的个性特点和情感因素,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投入,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

实际情感和出现的问题,给以指导和教育。

人格化管理要求管理者和学生要有以我为本的觉悟,树立强烈

的管理主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培养从我做起的优良品德和习惯,做到自尊、自重、自信、自强。

管理者

和学生之间彼此要尊重各自人格和情感,也就是说,通过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和管理学生,达到教

在不言中,行在不动中,管在不律中,威在不治中,言教变为身教,治服变成自服。

2、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两课”教育。

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文化素质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重要基础,它体现一个人

的文化涵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广博的文化底蕴。

根据目前艺术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状况,

我们不仅要认真开好一般常规课程,还应适量增设美学、社会学等课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文化讲座、影视

评论、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

完善人格,提高文化修养。

“两课”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社会责任感。

艺术类大学生有明显的实现个人价值、追求自我成就的价值观,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淡薄。

通过教育正面引

导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相适应,重视对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把他

律化为自律,把强制内化为自制,把外在的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并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政治理论课和思

想品德课本来就是理论性极强的课程,没有了解便谈不上兴趣,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为此,应注重教育方

式的选择,积极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如采用

专题讲座形式,使“两课”教学既内涵深刻,又形象生动;既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又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导

向性;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爱国主义报告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大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国家与个

人的关系,引导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的形成。

3、利用艺术类大学生特殊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作用。

艺术类大学生普遍情感丰富,同时艺术类教学主要采用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更容易沟

通、交流。

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道德风貌等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教师更易了解学生,把握

学生的思想脉搏,更能有效地进行“育人”活动。

教师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始终不渝地把育人工作贯穿

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用自身的知识能力和道德风貌等作为劳动手段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楷

模,从而达到教育和感化学生的目的。

而学生较长时间师从专业教师,一般意义的师生关系往往演变成更

亲近、更融洽的师徒关系,加之学生对知识渊博、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强烈的崇拜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

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为从事艺术教学的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专业兴趣,时刻鞭

策学生勤学苦练,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

所以,要有效地培养和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充分

调动全体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

来,及时发现、引导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到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爱

学生,才能符合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