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讲与练高三地理一轮练习试题单元综合测试11湘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275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对勾讲与练高三地理一轮练习试题单元综合测试11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红对勾讲与练高三地理一轮练习试题单元综合测试11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红对勾讲与练高三地理一轮练习试题单元综合测试11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红对勾讲与练高三地理一轮练习试题单元综合测试11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红对勾讲与练高三地理一轮练习试题单元综合测试11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对勾讲与练高三地理一轮练习试题单元综合测试11湘教版.docx

《红对勾讲与练高三地理一轮练习试题单元综合测试11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对勾讲与练高三地理一轮练习试题单元综合测试11湘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对勾讲与练高三地理一轮练习试题单元综合测试11湘教版.docx

红对勾讲与练高三地理一轮练习试题单元综合测试11湘教版

2019(红对勾)讲与练高三地理一轮练习试题:

单元综合测试11(湘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0·上海)相同或相似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文化景观。

1.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崇扬儒家思想的文化圈是(  )

A.南亚文化圈        B.伊斯兰文化圈

C.太平洋文化圈D.东亚文化圈

2.具有南亚文化圈独特风情的服饰是(  )

A.和服   B.纱丽   

C.阿拉伯长袍  D.旗袍

3.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居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共同的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该宗教是(  )

A.基督教B.天主教

C.伊斯兰教D.佛教

解析:

回忆教材主干知识可作出正确判断。

答案:

1.D 2.B 3.C

(2010·上海)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

4.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D.地处内陆

5.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③

解析:

人们总是选择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来居住和进行生产活动。

亚马孙河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不适合人类居住。

巴西高原东南部,地势较高,较亚马孙河流域凉爽、气候适宜,是高原地形,地表平坦,又邻近沿海,故人口密集。

答案:

4.B 5.D

(2010·吉林长春一模)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图”,完成6~7题。

6.下列叙述中,属于M环节的是(  )

A.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

7.图中N环节导致(  )

A.河流径流量平稳B.河流泥沙含量大

C.冬季有结冰现象D.河流夏季出现汛期

解析:

红壤贫瘠的原因是当地高温多雨的气候,导致有机质分解和淋溶作用强,难以保存在土壤中。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河流有夏汛。

答案:

6.C 7.D

(2010·辽宁大连)甲乙两图分别是我国两个省会城市附近的局部地区示意图,请回答8~9题。

8.根据图中信息,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

A.甲地附近是我国位置最北的商品粮基地

B.乙地附近有我国位置最东的商品粮基地

C.甲地附近的农业基地的机械化程度很高

D.乙地附近的立体农业非常发达

9.有关甲乙两地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的省会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比较雄厚

B.乙地的省会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比较薄弱

C.国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乙地先于甲地

D.在两城市的水运交通方面,乙地优于甲地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空间定位能力,以及对相关区域农业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

甲乙分别是哈尔滨市和广州市附近区域,附近分别有东北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商品粮基地,现在为外向型农业和面向城市市场的农业,依然较发达。

答案:

8.C 9.B

(2010·浙江杭州)读构想中的兰(州)厦(门)铁路及沿线地区图,回答10~12题。

10.自东向西与兰厦铁路相交的南北向铁路干线依次是(  )

A.焦柳线——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

B.浙赣线——京广线——京九线——宝成线

C.宝成线——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

D.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宝成线

11.图示A、B、C、D四地描述正确的是(  )

A.A地位于秦巴山地,气温年较差大

B.B地位于四川盆地,气温年较差小

C.C地区部分河段形成地上河

D.D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12.E地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中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

A.土地次生盐碱化B.水土流失严重

C.土地石漠化D.土地沙化

解析:

本题组考查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区域气温和水文特征,以及生态问题,是一组知识考查全面的综合性试题;对锻炼读图获取信息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注意题中“自东向西”和“南北向铁路干线”等关键词,即可用排除法确定铁路线;C为长江荆江段,是著名的地上河段;E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10.D 11.C 12.B

(2010·安徽调研)下图是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13~14题。

13.A地区的重点产业最可能是(  )

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

B.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

C.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

D.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工业

解析:

钢铁工业的区位一般与煤、铁或市场有关,而新疆在这几个方面都没有表现出优势。

这一地区干旱缺水,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不是十分有利,而蔬菜、水果是一种市场主导型的农业,该地区人口、城市稀少,市场距离远,以水果、蔬菜为主导农业与当地的实际不相符;新疆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集群性不是很好,距离市场远,旅游业发展潜力有限;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适合建设能源基地。

答案:

D

14.图示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分布,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人口分布状况B.主要交通线走向

C.水源条件D.地形因素

解析:

长条状的产业带主要是沿兰新线分布的。

这里城市、人口的分布与兰新线走向有关。

答案:

B

(2010·长春2月)读图“两组同纬度地区等降水量线图”,回答15~17题。

15.①图和②图所示地区降水差异大的原因是(  )

A.②图地区受台风影响

B.①图地区深处内陆、②图受到湿润气流影响

C.①图地区处在背风坡、②图处在迎风坡

D.①图地区接受太阳辐射量大

16.③图所示地区(  )

A.降水沿河谷方向递减,说明湿润气流从上游吹来

B.该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方式为主

C.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小

D.该区局部地点比同纬度地区降水量少

17.④图所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外向型特色农业b.东亚水稻种植业

c.商品谷物d.乳畜业

A.abB.bc

C.cdD.ad

解析:

图中①是新疆西部地区,由于深处内陆而降水较少,但其西部地区由于大西洋水汽进入而降水较多;②是辽宁地区,离海洋近、受海洋湿润水汽影响大,降水较多;③是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受西南季风影响,水汽沿河谷进入而降水较多,越往上游水量越小,但比同纬度地区降水要多;④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属于亚洲水稻种植业,同时由于便利的交通位置,成为我国主要的外向型农业基地之一。

答案:

15.B 16.B 17.A

(2010·杭州12月)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18~20题。

18.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  )

A.①地势高低 ②人均土地面积 ③年平均气压 ④年平均气温

B.①年太阳辐射总量 ②地势高低 ③水能资源 ④热量资源

C.①人均土地面积 ②人均粮食产量 ③热量资源 ④人口密度

D.①人口密度 ②年降水量 ③年平均气温 ④人均粮食产量

19.对造成上述各要素分布差异主要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①—地形和降水量B.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③—气候和地形D.④—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0.关于上述各要素在我国各大区域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南多北少、东多西少B.②—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C.③—西南最多、华北最少D.④—西北最多、华北最少

解析:

本题组全面考查了我国重要地理要素的区域分布差异,对空间定位能力,自然地理特征的灵活掌握和应用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我国30°N沿线自西向东主要经过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

比较图中四条曲线数值变化,可发现①西部最高、中部最低、东部稍高,与太阳辐射变化一致(四川盆地最低);②呈明显的阶梯状分布,与地势变化一致;③在100°E和110°E处最大,其他地区较少,与我国水能分布一致(西南最丰富,中南次之,华北最少);④西少东多,可用排除法判断为热量资源,主要是由于地势高低引起同一纬度的热量差异。

答案:

18.B 19.D 20.C

(2010·曲阜12月)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完成21~23题。

地区

年平均气温(℃)

8.1

23.5

2.6

18.3

≥10℃积温(℃)

3900

8200

2800

6500

年降水量(mm)

621

1980

538

1350

21.表中①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农作物是(  )

A.针阔混交林,春小麦

B.落叶阔叶林,棉花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

D.针叶林,甜菜

22.四地河流水文特征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水位变化最小B.②地含沙量最大

C.③地冰期最长D.④地汛期最长

23.关于四地所在地区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③铁矿资源丰富B.②④煤炭资源丰富

C.①④有色金属矿丰富D.①③石油资源丰富

解析:

依据表格资料,①地位于暖温带,②地位于热带,③地位于中温带,④地位于亚热带。

②地河流水位变化最小、汛期最长。

①地河流含沙量最大。

③地河流冰期最长。

①地位于华北平原,③地位于东北松嫩平原,石油资源均较丰富。

答案:

21.B 22.C 23.D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于2007年7月31日在北京通过专家论证,全国初步划分为208个生态功能区,分为生态调节功能区、产品提供功能区和人民保障功能区三大类。

读下表,完成24~25题。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体系

一级区(3类)

二级区(10类)

三级区举例(208个)

生态

调节

功能区

水源涵养功能区

大兴安岭北部落叶松林水源涵养功能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

防风固沙功能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防风固沙功能区

土壤保持功能区

洪水调蓄功能区

农产品提供功能区

畜产品提供功能区

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大都市群功能区

城镇群功能区

三江平原农业生产功能区

大兴安岭林区林产品功能区

长三角都市群

山东半岛城镇群

24.与表中①②③④四处对应的地区依次是(  )

A.三江平原湿地、黄土高原西部、洞庭湖湿地、锡林郭勒典型草原

B.洞庭湖湿地、三江平原湿地、黄土高原西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

C.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三江平原湿地、黄土高原西部、洞庭湖湿地

D.黄土高原西部、三江平原湿地、洞庭湖湿地、锡林郭勒典型草原

25.下列关于四个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是辽河水源涵养区

B.②地区的植被主要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C.③地区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沉积

D.④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

解析:

依据选项逐个分析即可回答。

答案:

24.A 25.D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3分)(2010·陕西宝鸡检测)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请列举三条分界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图中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乙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试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津化学工业发达的原因之一是附近有____________油田和____________盐场(名称)。

并分析该盐场的形成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环渤海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图中A山为太行山,甲地为华北平原,乙地为黄土高原。

第(3)题,需注意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答案:

(1)河北省与山西省分界线、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分界线、东部经济地带与中部经济地带分界线。

 

(2)有利条件:

地势平坦;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

多春旱;水资源缺乏;土壤多盐碱地。

 (3)水土流失严重 主要原因:

①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地表破碎,易被冲刷;②降水集中(7、8月),且多暴雨;③人为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

 (4)华北 长芦 有利于晒盐的天气(雨季前两三个月,天晴风多,气温高,蒸发旺盛);有平坦广阔的海滩或地形平坦。

 (5)水资源和能源缺乏;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产业结构转化艰难。

27.(12分)(2010·山西太原)2008年中国“十大新天府”评选中,“伊犁河谷”以独特的魅力名列第三。

读新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单位:

mm)(图一)及伊犁河谷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一中甲所在地形区的名称,并分析其降水量稀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形态、地势和分布格局等方面描述伊犁河谷地区(图二)的地形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一简要分析伊犁河谷地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明地形对伊犁河谷地冬季气温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伊犁河谷地种植冬小麦的自然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新疆西部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原因,能很好地锻炼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事物的能力。

(1)可依据乌鲁木齐与甲的位置来判断,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侧,则甲为准噶尔盆地;

(2)结合图二获取区域特征,注意题中提示从形态(三角形)、地势(高低起伏),以及分布格局三方面分析;(3)“西域湿岛”说明降水多,深居内陆而降水较多,且图中显示降水西多东少,结合新疆西部水汽来源于大西洋,在此形成地形雨分析即可;(4)冬季受偏北风影响大,而河谷地带受北侧山地阻挡,使冷空气影响较小而气温较高;(5)从气候(气温、降水)、水源、地形和土壤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

(1)准噶尔盆地。

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之地形闭塞,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降水稀少。

 

(2)伊犁河谷是由西北—东南走向的北天山山脉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南天山山脉夹峙形成的西部宽、东部窄,西低东高,向西敞开的三角形区域;近东西走向的中天山山脉又将其分割成山脉、河谷(盆地)相间的格局。

 (3)伊犁河谷虽然远离海洋,但其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有利于接纳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形成山地降水,从而成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湿岛”。

 (4)因地处谷地,冬季天山阻挡和削弱了南下的北方冷空气,使得气温较周边地区高。

 (5)冬暖利于小麦安全越冬,较丰富的降水和地表水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较充足的水源,谷地(盆地)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28.(13分)(2010·石家庄10月)读“我国华北部分地区地貌类型示意图(图甲)”及“华北部分地区河川夏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比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冲积平原是什么平原?

具备哪些主要地形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平原的形成与我国哪个地形区有密切联系?

请说明该平原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图甲中的运河,当时开凿运河在选址时可利用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甲的两座山峰中,较早纳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是哪一座(较高的或较低的一座)?

该山峰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A、B两地数值差异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乙所示地区在水资源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请提出解决该地水资源问题的合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

从图甲中经纬度位置及海陆轮廓可知该冲积平原为华北平原,据此可思考华北平原的地形特征。

(2)题:

了解华北平原的形成原因,势必会想到与其相邻的黄土高原;要求动态地思考沉降与冲积全过程;并注意图中冲积扇及其他河谷。

第(3)题:

观察图中古冲积扇的东部边缘和山东丘陵的西部边缘,并联想到一系列湖泊的形成,即可想到运河所经地区的地势及可利用的条件。

第(4)题:

图中较高的山峰(1524米)是泰山,是较早纳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其形成原因属于断层作用形成的断块山。

第(5)题:

河流径流量与该地区降水量和降水集中性程度有密切关系,要根据A、B两地地形和降水条件具体分析。

第(6)题:

根据水资源的集中性程度及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可以得出结论是降水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

再针对时间分配不均考虑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图甲中的冲积平原是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坦荡开阔。

 

(2)华北平原的形成与黄土高原有密切关系。

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古代沉降的海湾,被流经黄土高原上的河流(主要有黄河、海河及各支流等)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

 (3)古冲积扇的东部边缘与丘陵山地的西部边缘之间为低洼地带,形成一系列湖泊,运河即利用这一地带的自然条件进行开凿。

 (4)是较高的一座(1524米),为东岳泰山;其形成原因是由于断层作用形成的断块山(地垒)。

 (5)B地位于太行山脉山前迎风坡,地处华北平原,降水几率大,年降水量多,故夏季河流径流量占全年百分比较高;A地位于太行山脉山后背风坡,地处黄土高原,降水几率小,年降水量少,故夏季河流径流量占全年百分比较低。

 (6)该地区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时间分配不均。

需要修建水库储存丰水期的水量,以调剂枯水期所需水量;还需要跨流域调水,从空间上调配解决时间上的不足;此外也应节约用水,制定节水措施及规定奖惩办法。

29.(12分)(2010·江苏宿迁)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上游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区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因此该地区农业发展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流域下游的流域形态特征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加快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方政府提出了下列两套方案进行了讨论。

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

为什么?

要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应注意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