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一中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docx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一中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一中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一中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
常熟市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二模试卷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0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号、座位号、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证号下方的数字;
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28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sù()那一道道历史沟渠。
楚大夫沉yín()泽畔,九死不悔:
魏武帝扬鞭东诣,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miè()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生轻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gōng()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①漫(sù)②沉(yín)③诬(miè)④(gō
ng)耕
(2)文中有两处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
改为改为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
①水何澹澹,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②此中有真意,________。
(______《
饮酒》)
③________,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④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⑤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_______》)
⑦__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⑧________,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名著阅读。
(7分)
⑴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
“端的使得好!
”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
怎生打扮?
但见:
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
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
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
摺叠纸西川扇子。
文段中的“官人”是谁?
此“官人”因何被刺配?
刺配途中两人在何地相见?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是哪两项:
(4分)()()
A.《西游记》的二调芭蕉扇这一情节中,孙悟空变作一小虫直接飞入罗刹女的肚子里,逼迫其交出芭蕉扇,结果却得到一把假扇子。
B.《朝花夕拾》中《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C.《格列佛游记》中在慧骃国,友谊和仁爱是“智慧马”的两种最重要的美德,他们教
育年轻一代的方法很特别,甚至不许年轻的“智慧马”吃燕麦,也不许喝牛奶。
D.《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哈克走进河边的一所“闹鬼”的老房子。
他俩上了楼,不一会儿,看到楼下来了两个人,原来正是印第安人和他的同伙。
这两人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了不少钱,正往地里埋。
E.《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在十月革命爆发后,结识了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
在朱赫来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
一天,朱赫来被白匪抓住,保尔勇敢地救了朱赫来。
但由于贵族子弟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
他受尽拷打,却坚贞不屈。
4.根据相关材
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心理学家说,儿童时期未参加过游戏,人一生的心智都难以正常;社会学家说,青少年时代未参加过运动,进入社会时就缺乏自信和竞争意识;教育学家说,不能教会孩子善度余暇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能引导人们开展休闲活动的社会是不健全的社会。
材料二:
将孩子送上运动场的家长,大都会感叹孩子性格和体魄的变化之大。
即便如此,冰冷的数据依然表明,多数青少年的身体还有待唤醒。
材料三:
简单划分,青少年和儿童体育可分为两部分:
一是学校体育,每周两节以上的体育课和每天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已经成为“硬性指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也给出了具体的评价体系,只要教育部门严格执行、不打折扣,让学生基本参与其中应不是难事;二是业
余体育,即
学生在校外参与的社区与社会体育活动,从当下的情况看,这部分难以掌控,也不容乐观。
⑴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请你概括运动对青少年有哪些有利影响?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谈谈你对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建议。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2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5-6题(6分)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
树杪:
树梢。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B.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C.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D.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6.同样是描绘山峡,这首诗与下面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核舟记》文段,完成7-9题(7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7.下面哪一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
(2分)()
A、其两膝相比者B潭中鱼可百许头
比至陈高可二黍许
C、神情与苏、黄不属D、佛印绝类弥勒
属予作文以记之沿溯阻绝
8.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中”峨冠”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置人所罾鱼腹中B.猛浪若奔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D.腰白玉之环
9.从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游大林寺》文段,完成10-11题(6分)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
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②三人姓名
诗句。
因
与集虚辈叹,且日:
“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
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
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
[注释]①元集虚:
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
②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
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
①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章,完成12-14题。
(8分)
面对诱惑定住心神
①北宋名臣
范仲淹幼时家贫,日食三餐不继,不得已将米煮成薄粥,待凝结后划成四块,早晚各食其二,留下“断齑划粥”的故事。
有同窗见他生活清苦,赠送了些好饭好菜,但他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婉拒不食。
后来,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依然坚守廉素。
晚年,他谆谆告诫弟子:
“老夫平生屡经风波,惟能忍穷,故得免祸。
”
②于人生而言,“忍穷”二字,难能可贵。
当下,不少人浸染浮躁之气,面对微利之诱而心动,面对五色之惑而目眩,导致为人失度、处事失矩。
人生之路,纵有高低起伏,但行稳才能致远。
与其穷困潦倒时幻想一夜暴富,迷茫失意时盼一夜成名,功成名就时便忘乎所以,不如涵养“忍穷”心态,保持奋发状态,练就定下来的心境、沉下去的作风、低下去的谦逊。
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成事创业,还是为官做人,涵养“忍穷”心态尤为重要。
③不少腐败官员,都有着“贫苦的童年”,经过“奋斗的青年”“上升的中年”,最终却落得个“悲惨的晚年”。
他们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表面看是对财物的贪婪,实为精神上的贫血,在权力加身后逐渐丧失初心、丢失灵魂、迷失自我。
他们不是忍受不了贫穷的困苦,而是抵制不住诱惑的“糖衣”,遏制不了贪婪的欲火。
不能忍穷,“贫”字多一“点”,就会走向“贪”。
④心理动力学里有个“贫穷情结”,特指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现象。
比如,有些人参加展览会,只要是免费的东西,不管自己是否需要,总是样样都拿;有些人即便在“富起来”之后,也难以消除心理上“受过穷”,反而进行报复性的享受。
曾经写下千古名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人李绅,对贫穷艰辛有着深刻的感悟,然而发迹后却生活奢靡,最终落得个“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下场。
有的腐败分子看到一些商人过得很奢华,“忍穷力”未能抵住诱惑力,“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一念之非不遏,如初
食鸦片一般不能自拔,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
⑤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忍穷”的关键是抱朴守拙。
党员干部随着职务的升迁,会面对更多的掌声和鲜花、诱惑和围猎,能否保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清醒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醒和“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省,不贪享成功后的光鲜光彩,不贪图权力背后的名利地位,是避免“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志时”的关键。
⑥有句谚语说:
“谁在凯旋中战胜自己,谁就赢得了两次胜利”。
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
从困境到顺境,从艰难到成功,思想上会产
生放松倾向,心理上会幻现虚假安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丧失警觉和警醒。
倘能始终保持“忍穷”心态、“如初”状态,则无败事。
(《人民日报》2018年)
12.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概括文中的“贫穷情结”。
(2分)
心理动力学里有个“贫穷情结”,特指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现象。
14.“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段话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
说说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手心朝下》,完成15-19题(15分)
手心朝下
周海亮
①这个老女人很怪。
②她穿了红色的旧款毛衣,她把毛衣当成外套来穿。
她伸手拦住我,轻声说:
“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
”找出十块钱给她,她却不接。
她袖起手,为难地说:
“我只要一块钱。
”我告诉她,身上没带一块零钱。
她马上提醒我说:
“你可以买包烟。
”
③她接钱的样子很怪异。
一只手本来向上摊着,可是在接钱的瞬间突然翻转,手心朝下,两指如钳。
来不及多想,我等候的厂车已经驶过来。
④几天后在街上再一次遇见她。
那时已是初夏,花草葳蕤,天气闷热,可是她仍然穿着厚厚的红色毛衣,见了我,凑上前来,试探着说:
“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
”
⑤原来她是一个骗子。
这毫无疑问。
她看我的目光是陌生和拘谨的,她已经不认识我了。
那天我没有理她,可是她还是从旁边一位姑娘那里要到一块钱。
她惶然地笑着,手心向下,拇指和食指飞快地捏走那枚硬币。
她没有说谢谢,可是腰弯得很低,嘴巴几乎吻中膝盖。
⑥一个月以后,在街心花园,我又一次见到她。
她凑上来,盯着我的脚,说:
“给我一块钱……”
⑦“您是要坐车去看女儿吧?
”我的话中带着讥诮。
⑧她讷讷地笑着,说:
“给我一块钱……”
⑨“那么,您女儿在哪里,我送你去。
”我向她发起挑衅。
⑩“不用,不用麻烦。
”她紧张起来,“她在白石岭,很远呢……”
⑪的确很远。
从这里去白石岭,需要大半天时间和十二块钱。
我厌恶地转过头去,不理她。
她在我面前站了很久,终于极不情愿地离开。
她转身的动作很慢,先是脚,再是腿,再是腰,再是肩膀,再是脖子,再是头,最后才是目光。
她让我心生怜悯。
尽管她是骗子,可她毕竟是一位老人。
⑫她在很远的地方讨得一块钱。
她在接钱的时候,永远手心朝下,永远伸出两根手指去捏。
怯生生的,却迅速,目标直接。
⑬与朋友谈起此事,朋友大声说:
“她啊!
”
⑭“你知道她?
”我好奇地问。
⑮“只要在小城住一段时间,不想知道她都不行。
”
⑯“她只是说,给我一块钱,她要去看……”
⑰“你不用怀疑,她的确是去看她的女儿。
”
⑱“可是这里离白石岭很远,一块钱远远不够。
”
⑲“所以当她想去看女儿的时候,就会在大街上呆很长时间,直到要够往返路费。
”
⑳“可是她女儿……”
㉑“她女儿以前和她一样,靠乞讨。
不过她女儿会唱歌,一副好嗓子,唱一曲后,再收钱。
她有个习惯,一个曲子每人只要一块钱,多了不要。
她还告诉她妈,接钱时,一定要手心朝下……可是那女人哪里记得住?
这么多年的沿袭,不好改的……后来她女儿长大了些,终于有了份工作,是在白石岭的采石场上班。
砸乱石,也放炮。
本以为上了班,母女俩再也不用沿街乞讨了……”
㉒“她女儿,还在那里工作吗?
”
㉓“她死了。
”朋友说。
㉔“死了?
”我震惊。
㉕“死了。
上班没几天就死了。
”朋友慢慢喝着水,“也活该她倒霉,那天刚好一个哑炮,隔一个晚上没响。
早晨她去看,竟轰一声,地动山摇,后来就葬在后山。
剩下她一个人了,她能干什么呢?
想女儿想得受不了,就去白石岭。
每隔几天,上街跟路人要钱。
她只要一块钱,她脑子里只装着一块钱……可是很奇怪,她竟记住了女儿的话,手心永远朝下……她以为这样自己就不是乞丐啦?
可是,她仍然在乞讨……”
㉖朋友谈性正浓,我却不再听下去了,脑子里只有老女人那永远朝下的手心。
㉗她仍然在乞讨。
永远只要一块钱,然后去看她永远沉默的女儿。
㉘只希望她在接钱的时候,那手心,永远朝下……
15.仔细阅读小说第②~⑤段,说说小说中的老女人有哪些“怪”处,请分点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你概括“我”对老女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2分)
疑惑——()——怜悯——()——祝愿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A.第③段中"突然翻转,手心朝下”是受到女儿的影响,“两指如钳”表明其内心的尊严感和对女儿深厚的感情。
B.第⑪段画线句运用慢动作描写,写出了老人没有从我这里要到钱,极不情愿地转身迟缓离去的情景,表现她内心的失落。
C.第㉕段中“不是乞丐”指的是她在接钱的时候总是掌心朝下,表示钱不是讨来的,这是她的想法。
“仍然在乞讨”指的是她确实是向人乞讨一块钱的事实。
两人所指的内容不同,所以不矛盾,
D.从老女人记住女儿的嘱咐,体现了人在苦难中就不要保持做人的尊严。
18.请简要分析题目“手心朝下”的含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通过小说,你认为作者从哪些角度向读者传递了哪些思考?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部分(60分)
20.作文:
岁月如水,于无声无息中流走,在生命的长河中,始终有一种声音萦绕耳畔,留在心间。
或许是一声叮咛,或许是一曲童谣,或许只是一阵铃声……是它使我们学会“愈挫愈强”
的不屈;是它使我们体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的感恩之心;是它使我们学会从彷徨无知到看清社会,拥有“举世皆浊我独清”的理智!
请以“流淌在岁月里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⑴文体不限;⑵不要出现真实姓名、校名;⑶字数不少于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