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南邻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737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南邻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杜甫南邻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杜甫南邻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杜甫南邻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杜甫南邻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杜甫南邻阅读答案.docx

《杜甫南邻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南邻阅读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杜甫南邻阅读答案.docx

杜甫南邻阅读答案

杜甫南邻阅读答案

【篇一:

【2013河西一模】天津市河西区2013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

(一)语文word版含答案】

(一)

语文试卷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150分钟.

第i卷(36分)

注意事项

第一.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本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第1--12的相应位置.

第二.本卷共三题,36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

项是()

a.噩梦搅绊返璞归真绿草如茵

b.缘由帐簿砰然心动短小精悍

c。

嬉笑提纲蛛丝马迹攻城略地

d.震撼压榨粗制滥造陨身不恤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②开放性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_______子网络的“情绪性言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③2012年12月22日,太阳照样升起,地球并未像谣传那样瞬间毁灭,“世界末日”的谬论也就_________。

a.乞求蔓延土崩瓦解b.祈求蔓延不攻自破

c.乞求漫延不攻自破d.祈求漫延土崩瓦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3年2月26日,设在北京两长安街北侧梅地亚中心的新闻中心正式启动开始为境内、外记者提供服务。

b.据了解,美国在“冷血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按此研发节奏,具有自主攻击、杀害人类的机器人预计二三十年后就将问世。

c.《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介绍我国各地美食使观众了解了食物给中国人在礼仪、伦理、文化、人际交往等方面带来的深刻变化。

d.网络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利用网络侵犯公民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问题愈加突出,影响社会稳定,损害群众利益,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5.下面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一一吴承恩一一明代《神曲》——但丁一一意大利

b.《西厢记》——王实甫——元代《双城记》——狄更斯一一英国

c.《北京人》——老舍—一现代《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英国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红与黑》一一司汤达——法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拉夫尔的猜测是对的。

数百万年来,植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生共存,,协力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植物光合作用时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成糖和其他碳基分子.这些含碳化合物一部分从根部被共生真菌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所摄取,最后变成腐殖质将碳储存在了土壤中-一万年前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土壤的天然再生过程随之遭受破坏.据拉尔的计算,整个人类的农业史中,因为此类土地利用变化,从土壤流失到空气、湖、海洋中的碳有近百亿吨。

时至今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3都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其他土地利用的变化.

为了量化测定土壤的固碳能力,美国土壤学家斯沃在加利福利亚州马林县一处牧场开展了首项此类研究,在“马林碳研究”,斯沃借测定土地堆肥中储存碳的能力来研究土壤,固碳。

之前已有研究证实粪使堆肥能增加土壤中碳的含量,不过在农场主是否能够真正有效利用堆肥改良自家土壤的问题上,斯沃的研究尚无先例。

斯沃发现只靠粪便堆肥就能在两年内显著增加土壤的碳含量,原因可能和植物生长旺盛有关。

据该研究结果,斯沃预计加州的2800英亩牧场能够吸收4200吨二氧化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每英亩土地需要多吸收1.5吨二氧化碳。

斯沃说:

“我们的试验已经充分说明增加1.5吨的目标完全可行。

斯沃和琼斯的项目说明,农场主、牧场主也能在人类抵御温室效应的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然这将取决于他们改良土壤的工具、技术以及为他们改良土壤提高固碳量提供多少经济补偿.要改变传统的耕种方式,要让农场主不仅可以通过出售农产品获益,也能因为增加土壤的固碳量获得物质回报。

拉尔说:

“农场主保护生态系统的行为应该得鲥补偿。

减少温室气体,抵御气候恶化是人类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再生农业能否在改变传统农观念的同时,显示出明显的环境改善效果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6.下列各项对“土壤固碳”这一概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堆肥、全年种植、减少耕作、增离加植物多样性等方式,自然恢复土壤的肥力。

b.土壤上的植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生共存,协力调节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c.含碳化合物一部分被植物根部的共生真菌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摄取,最后变成腐殖质将碳储存在土壤里。

d.利用粪便堆肥来显著增加土壤的含碳量,或利用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来使土壤连续固碳。

7.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无误的一项足()

a.农业生产破坏了土壤固碳的功能,以致.十壤流失了近百亿吨碳,它们变成的温室气体,约占温室气体排放总最的1/3。

b.一般而言,含碳有机物丰富的土壤湿润、疏松且不易流失;欠缺碳的有机物的土壤则较干燥坚硬且易受冲蚀。

c.“马林碳研究”证明,1英亩土地每年总共能吸收1.5吨二氧化碳,地球土壤共可吸收大气中13%的二氧化碳。

d.以堆肥增加土壤碳含量的想法经过斯沃的研究证明是有效的,其原因在于堆肥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8.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土壤增加肥力就可以固碳,因此越是贫瘠的十地,在改良土壤的过程中增加的二氧化碳储存的空间也就越大。

b.琼斯种草固碳的有效性已经被证实,几年后当琼斯的增肥策略投入实际运用后,将会让世界惊奇。

c.世界的农场主以后除了通过出售农产品以获取利益外,还可以依据固碳量的多少领取环保津贴。

d.再生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固化空气中人量的二’二氧化碳,因此它可以延缓全球变暖,抵御气候恶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侬智高反南方,出入十有二州.十有二州之守吏,或死或不死,而无一人能守其州者.岂其材皆不足欣?

盖夫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虽有智勇,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唯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于是递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而今尚书户部侍郎余公靖当广西焉.

寇平之明生,蛮越接和,乃大城挂州。

其方六里,其木、甓、瓦,石之材,以枚数之,至四百万有奇.用人之力,以工数之,至一十馀万.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以至和元年八月始作、而以二年之六月成-夫其为役亦大矣。

盖公之信于民也久。

而费之欲以卫其材,劳之欲以休其力,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古者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礼失,则夷狄横而窥中国。

方是时,中国非无城

郭也,卒于陵夷、毁顿、陷灭而不救,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及至喟然觉寤,兴起旧政,则城郭之修也,又不敢以为后.盖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有其人而治之无其法,能以久存而无败者,皆未之闻也.故文王之兴也,有四夷之难,则城于朔方,而以南仲;宣王之起也,有诸侯之患,则城于东方,而以仲山甫.此二臣之德,协于其君,于,为国之本末与其所先后,可谓知之矣.虑之以悄悄之劳,而发赫赫之名,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盖其君臣如此,而守卫之有其具也^

今余公亦以文武之材,当明天子承平日久、欲补弊立废之时,镇抚一方,修捍其民,其勤于今,与周之有南仲,仲山甫盖等矣,,是宜有纪也.故其将吏相与谋而来取文,将刻之城隅,而以告后之人焉。

至和二年九月丙辰,群牧判官,太常博士王某记.

(选自《王安石散文选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贷:

宽恕.

b.而人莫或以为勤也勤:

愁苦.

c.则夷狄横而窥中国窥:

偷看.

d.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攘:

捧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盖夫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

b.①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

②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c.①盖其君臣如此,而守卫之有其具也.

②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d.①将刻之城隅,而以告后之人焉.

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11.下列句子中,不能作为修治新城原因的一项是()

a.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

b.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

c.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d.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依智高反叛,南方十二州失守的情况,说明建城郭、练兵家的重要,为后文的议论张本。

b.作者引周文王、周宣王君臣相得,同心守国的故事,目的在于说明只有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c.作者认为,城郭为设险故守之需,故不可缺;,丽礼乃无形之城,对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不能忽视。

d.作者称赞余靖镇抚一方之功,并将其与周之贤臣南仲、仲山甫相比。

这也是作者欣然命笔的主要原因。

河西区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

(一)

第ii卷(114分)

注意事项:

第一.用篮或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范围内。

第二.本卷共四题,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巾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乃大城桂州。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公之信手民也久,而费之欲以卫其材,劳之欲以休其力。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镇抚一方,修捍其民,其勤于今,与周之有南仲、仲山甫盖等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答.(8分)

南邻杜甫

锦里先生鸟角巾,因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注]①锦里:

成都地名。

②角巾:

四方有角的头巾。

(1)颔联营造了一。

种怎样的氛围?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眼中的“南邻”是怎样的形象?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②会桃花之芳园,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③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________.(杜甫《阁夜》)

④使天下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⑤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篇二:

诗歌练习及答案】

class=txt>新晴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2分)

(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联系诗歌,简析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

(3分)

(3)(3)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

(1)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可知。

(2)“偷”字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

“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突出了南风的急切爽直,正与“旧相识”相应。

两个词都用了拟人手法。

(3)“绿树无人昼梦余”,可知新晴后,诗人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在白天恬然入梦;而后面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把南风写得情趣二足饶有风趣,进一进烘托了作者久雨初晴后的闲适、清静,愉悦的心情。

【2】阅读下面这诗完成1-2题。

(6分)

南邻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

(4分)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试作简要的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1.前半篇写的是山庄访隐图,后半篇写的是江村送别图。

(大意对即可,各2分)

2、锦里先生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或隐者)(1分)。

从“未全贫”可看出他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安贫乐道,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2分)。

从“儿童喜”、“鸟雀驯”和“相送柴门”等则可看出他耿介而不孤癖(1分),诚恳而又热情(2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江汉杜甫旅夜书怀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

《江汉》尾联化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

(1)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江汉》诗中“乾坤一腐儒”的“腐儒”形象。

(2分)

(2)有人说《旅夜书怀》的颈联和《江汉》中的尾联都抒发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认为呢?

请具体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漂泊天涯的儒生;年迈多病的老者;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的诗人;怀才见弃的文人。

(2)同意,《旅》诗中说,“名岂”这两句运用反问和反语,说“我的诗文写得好,但哪里因此就受到了世人的推崇?

做官倒应该因年老多病而退休”,以此来表达诗人在仕途上的辛酸与不平。

《江汉》诗中颈联写到“落日心犹壮”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但仍不被重用,结尾两句借用典故,说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

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不同意。

《江汉》诗的尾联没有怨愤之情。

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希望自己像老马一样实现自己的价值,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流露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①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

②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①傍晚西风②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6分)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

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

何处离愁?

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1.此曲前八句展现了春天诸景,将景物的和两个特点融为一体。

(2分)

2.“何处离愁?

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壮美、壮阔、开阔等,秀丽、秀美、柔美等(答对一点得1分)

2.①本曲开篇便极力展现春天的美景,但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发现这一切都和自己形成了对比,乐景写哀情,更触发了他的思念之情、离愁之苦。

②前面的“渡口”“江口”已透出别情,渡口、江口古来就是送别的场所(王献之就是在秦淮河渡口一别爱妾桃叶,白居易也有“浔言江头夜送客”的诗句。

)(一点2分)

【6】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题目。

(7分)

水龙吟(宋)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吹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苏轼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当时,苏东坡被贬谪黄州。

(1)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一句对杨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妙。

(3分)

(2)章词和苏词都提到了一个“泪”字,试比较其内涵。

(4分)

【参考答案】

(1)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并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2)章词中之“泪”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玉人)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盈盈”给人以热泪欲滴之感;苏词中之“泪”也是用来比喻杨花,“点

点”给人以热泪洒落之感,情感更为沉重。

结合背景,这里的泪可以理解为作者被贬谪黄州,心情落寞、不得意之泪(他把自己比作“离人”,朝廷就是他的郎。

【篇三:

2016年福建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

鉴赏作品的形象】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1:

下列对《菩萨蛮(其二))

a、词的开头就点明“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了江南的好处。

b、“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还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写出江南景色之美。

“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写得悠闲之至。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采用侧面描写,写出了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洁白如霜雪。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正当年华,回去岂不要日夜思念而肝肠寸断。

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2:

对下列诗句加点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长亭:

古代驿站路上供游人休息和送别的亭子。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楼兰:

代指边境之敌。

b、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王勃《滕王阁序》)

桑榆:

日落处,比喻未来的日子,尤指晚年。

c、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子规:

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

后多用来表达思归的心情。

d、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3:

对下列诗句中“月”这一意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乍出,有光无声,却能惊动山鸟,以静衬动,营造出“夜静”“山空”的静谧氛围。

b、“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月冷,即心冷,诗人借无声的冷月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痛惜之情。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残月,这里指拂晓之月,诗人借残月表达心境的凄清冷落,曲折地写出离愁别绪。

d、“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旧时的月亮仍多情地照着这残破的古城,寄托了诗人对故国萧条的深沉感伤。

4:

对《醉落魄咏鹰》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

座。

②削碎中原路:

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

意气飞扬。

a、词的上阙“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

“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

“低”字写秋风之劲。

“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

b、词人运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只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

c、下阙“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一句中,“狐兔”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朝廷中的奸佞小人。

d、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

53分)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屈原《湘夫人》选段)

a、本选段是描写湘君在就等湘夫人未果的情形下依旧痴心一片地为她建造新房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挚诚向往。

b、选段中详细地描写了新房、新床和新庭院的布置情况,可以说是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由此充分烘托出了湘君的一片赤诚。

c、新房之中充满了芳椒、兰桂、辛夷、薜荔等香草,这既是对新房的点缀和装饰,又寄托了湘君自觉追求高洁的品性和修养的要求。

d、屈原诗歌中的香草意象和个中所寄寓的情感被之后的万千文人继承和发扬,比如柳宗元就曾写过“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的名句。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

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小题1】根据诗中的描述,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4分)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4分)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泊白沙渡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

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

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真山民,南宋遗民,亡国后,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

山民,即山野之民。

【小题1】“邀月共船眠”中的“邀”字用得相当精妙,请简要赏析。

(5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种情感是如何抒发的?

(6分)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问题。

(5分)

望秦川①

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