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教育学考试题整编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7703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教育学考试题整编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重庆教育学考试题整编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重庆教育学考试题整编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重庆教育学考试题整编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重庆教育学考试题整编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教育学考试题整编含答案.docx

《重庆教育学考试题整编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教育学考试题整编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教育学考试题整编含答案.docx

重庆教育学考试题整编含答案

2011教师资格证考试-重庆教育学考试题(含答案)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近代学制创建于()

A.盛唐B.明末C.清末D.民国

2.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作是()

A.《学记》B.《孟子》C.《论语》D.《中庸》

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4.“学不躐等”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5.苏格拉底问答法中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三步是()

A.定义B.苏格拉底讽刺C.助产术D.提问

6.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

7.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结论的教育家是()

A.洛克B.卢梭C.杜威D.福禄贝尔

8.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人的身心发展规律C.文化传统D.生产力水平

9.“臧息相辅”即主张()

A.教与学相结合B.学与思相结合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10.教育者重视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

1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12.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称为()

A.教育目的B.教学目标.C.培养目标D.教学要求

1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A.施以全面发展的教育B.依靠生产力的发展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4.在我国,对教师概念进行全面、科学界定的法律是()

A.《宪法》B.《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义务教育法》

1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角色中的()

A.传道者角色B.示范者角色C.授业、解惑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

16.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C.程标课程计划、课准、教学大纲D.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17.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A.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B.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D.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18.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这种课程评价模式称为()

A.目标评价模式B.背景、输人、过程、成果评价模式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D.发展性评价模式

19.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B.榜样法C.陶冶法D.锻炼法

20.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教育化制度的过程。

2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3.外铄论者一般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等外在的力量。

其典型代表之一是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2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5.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教育影响。

26.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体现这一《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有: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念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27.《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2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29.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对学科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

3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的分组形式为分组教学制。

3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32.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称为形式型策略。

3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34.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5.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3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人格影响力。

3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8.古代普遍推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9.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是: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40.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41.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2.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启发性原则的含义: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地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地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地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地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43.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地地位与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44.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

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的要求?

(1)个体身心的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这对于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意义。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地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发展不平衡地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有的方面在焦躁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地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地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现象,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

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2011年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2×15=30)

1.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延伸。

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成人教育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的教育的国家是()。

A.古代印度B.古代埃及C.古代斯巴达D.古代雅典

3.以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产生为标志。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爱弥尔》D.《民本主义》

4.在人类社会中,决定教育目的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

5.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B.信息技术C.社会文化D.科学知识

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制度文化B.精神文化

C.组织文化D.物质文化

7.“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8.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的是()。

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

9.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高尚道德B.健康体魄C.审美情趣D.创新精神

10.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便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关禁闭,这侵害了学生的()。

A.隐私权B.名誉权C.人身自由权D.身心健康权

1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系统化B.专业化C.专门化D.多样化

12.学科专家的建议往往直接影响着()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13.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B.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科教教学的时数D.各学科的教学方法

14.一般来说,在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中,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是()。

A.检查复习B.组织教学C.讲授新教材D.布置课外作业

15.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学作用。

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

二.填空题(1×20)

16.二战后,__综合中学____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17.杜威认为教育实际上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促进学生形成更新、更好的经验。

为此,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__从做中学____”,在问题中学习。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舒尔茨从对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的分析中发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除了土地、劳动、资本的投入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因而提出了著名的人力资本理论。

其中,人力资本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如__知识、技能____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__华生_______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是典型的外烁论。

20.十三四岁至十六七岁的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对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而惊慌失措,有些心理学家就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_心理断乳期___”,意味着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21.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__全体学生______。

22.中学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_鉴赏美、创造美___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

23.我国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在履行《公约》的同时,在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也对青少年享有权利作出了规定,如《宪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

在这些规定中,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人身权和_受教育权_______两方面。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

“国家试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_教育能力__,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25.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__本文________部分组成。

26.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科目的设置,大致包括六类:

一是语文、数学等基础性科目;二是思想品德教育科目;三是社会基础知识科目;四是__自然科学基础知识_____科目;五是体育、保健、艺术审美科目;六是劳动技术教育科目。

另外,还有外语、计算机等工具性科目。

27.目标评价模式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_课程原理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

28.教学任务是人们追求的_教学价值____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学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29.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获得的基础上,这是以__个体认知论______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30.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能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端,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___分组教学_________开始在一些国家出现。

31.教学策略就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___学生的特征_________,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3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__活动和交往___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和表现出来的,并接受其检验。

33.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___柯尔伯格__________进一步深化的,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34.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__京师同文馆____________。

35.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德,是一种以_自我管理___为中心的管理。

三.简答题(5×6=30)

36.简述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

P10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7.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P151-152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健康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38.简述基础型课程的特殊功能。

P88

基础性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历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

基础型课程的要求最基本,适应范围大,并可以作为生长点,在此基础上拓展。

基础型课程是必须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

基础型课程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

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它随学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39.简述良好班集体教育作用。

P179-180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2×10=20)

40.有人说,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认为教师辛苦,每天工作时间常常延至八小时以外,有人认为教师职业最大特点是轻松,每年有带薪假期(寒假、暑假)。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并论述关于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

P79

1)观点都是片面的。

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

教育、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用这种观念指导学生,除了社会一般道德、价值观外,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

教师是社会各行业建设人才的培养着,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3)示范者角色。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学教育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角色。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做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幸福与欢乐。

(6)研究者角色。

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41.P122

道而弗迁,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学记》

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老师教人发现真理。

——第斯多惠

这提现了教学的什么原则,并论述该教学原则。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主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1.“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  )。

A.社会性B.历史性C.民族性D.继承性

2.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  )中。

A.《学记》B.《大学》C.《论语》D.《中庸》

3.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  )。

A.校园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活动文化

4.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6.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斯宾塞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洛克

7.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包容的关系

8.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  )。

A.检查复习

B.组织教学

C.讲授新教材

D.布置课外作业

9.“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10.道家主张教育要(  )。

A.“有教无类”

B.“非攻”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1.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  )。

A.文法学校

B.琴弦学校

C.文士学校

D.骑士学校

12.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的是(  )。

A.交流

B.沟通

C.激励

D.控制

13.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类型

C.课程标准

D.课本

14.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

A.部分与整体

B.后者包括前者

C.整体与部分

D.前者包括后者

15.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意义

B.德育内容

C.德育目标

D.德育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观点中,属于遗传决定论的是(  )。

A.洛克的“白板说”

B.高尔顿的血统论

C.柏拉图的三等论

D.基督教的“原罪说”

E.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2.我国教师的资格条件必须包括的要素有(  )。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的能力

E.必须体格达标

3.培养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设班集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做到(  )。

A.严格要求

B.培养舆论

C.耐心引导

D.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

E.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

4.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方面。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目的性

D.认识的有效性

E.认识的教育性

5.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要求是(  )。

A.因地制宜

B.分类指导

C.按需施教

D.市场导向

E.学用结合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结构:

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和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2.教学大纲

3.教学

4.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5.课程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二战”以后教育制度的发展呈现出哪些趋势?

P3-4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