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探究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637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探究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八年级科学探究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八年级科学探究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八年级科学探究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八年级科学探究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探究题.docx

《八年级科学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探究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科学探究题.docx

八年级科学探究题

八年级科学探究题

1.某校实验小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如下:

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

实验步骤

A缸

B缸

1000mL池塘水

1000mL自来水

分别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

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

加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

不加甲状腺激素制剂

水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回答:

(1)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加以改进完善:

(2)在A缸中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而B缸内不加,其目的是。

(3)如果实验按你修改后的方案进行,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该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

2.生活在弱碱性土壤中的某种植物通常开白花,有时也开红花。

某研究小组根据提供的酸性土壤、非酸性土壤或弱碱性土壤、非弱碱性土壤进行探究实验。

下面是他们在设计验证土壤酸碱度(pH)影响植物花色的实验时所提出的问题,请回答:

(1)被验证的实验假设:

(2)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3)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相同的条件有(至少两项)

(4)实验的因变量是。

(5)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3.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时,同学们对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研究小组的同学就探究方案设计依次进行的思维对话,请分析回答:

(1)甲同学是在生活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该实验小组探究的问题应该是。

(2)乙同学与丁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实验结果更为可靠的是的。

你判断的理由是。

(3)如果他们的实验方案中设计了对照实验,你认为应该用叶做为实验组,用叶做为对照组,只用一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做实验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吗?

为什么?

(4)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对话,可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性,的质疑就对完善实验方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甲、乙做实验得到数据如下所示:

⑴请你在

坐标纸上用图象形象地把两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⑵通过对以上图象的分析,你可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只要写一条)

⑶甲、乙两种物体放入水中的最终状态情况如图所示。

请你指出图中A、B分别属于哪种物质?

并说明在相同体积情况下,它们所受浮力

是多大?

5.图a是在“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中使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调节天平时应将____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

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_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最后调节游码。

(4)图b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

他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刚想了解花生油的密度:

⑴小刚想,花生油是油类,它的密度应该比水小,于是他滴了一滴油在水中,发现油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证明他的猜想是________的.

(2)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如图的位置,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移动.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为150g,然后将一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再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质量为106.8g,读出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如图甲所示,最后算出花生油的密度,请你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下表.

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花生油的质量(g)

花生油的质量(g)

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cm3)

花生油的密度(g/cm3)

150

106.8

(4)图乙是他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的情景,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处,调节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14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g。

(3)如图15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4)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5)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kg/m3;

8.小芳用弹簧测力计、量筒和小桶测食用碱面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I.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G1=0.9N.

Ⅱ.把碱面放入小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碱面的总重G2,如图.

Ⅲ,把小桶中的碱面全部放入量筒并摇匀,测出碱面的体积V.如图.

(1)请根据图示,读出测量数据并填入表格中.

(2)写出计算碱面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计算出碱面的密度并填入表中(g取10N/kg).▲

(4)小芳无意间将如图所示的量筒在手上墩了几下,发现量筒的示数变小了,由此可知,粉末状的物质墩得越实,其密度越_______.

9.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的密度”实验中

(1)小明在调节天平平衡过程中,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后,发现天平指针的左右偏转情况如图16所示,此时他应将横梁右边的平衡螺母向调。

(2)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

B.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

C.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根据以上操作可求出盐水的密度ρ=。

(3)小明在和同学交流中发现自己的实验方案有缺陷,造成测出的盐水密度误差较大。

你认为其原因是▲。

10.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16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

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________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__________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4)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________(填“大”或“小”)(5)在C步操作中,若因铁砂较少,全部倒进并反复摇动后,没有完全覆盖颗粒,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_________(填“大”或“小”)。

11.小宇同学用天平、玻璃杯、量筒等器材测定“鲁花”牌花生油的密度,

a、若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如图17(D)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侧调节,

b、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按图17的A、B、C所示步骤进行实验。

(1)小宇所测油的质量为g,油的密度为g/cm3。

(2)请你分析一下,这样测出的结果油的密度偏大还是偏小?

答: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可以如何改进?

答:

把ABC改为(写序号)

12.

(1)小刚在称量矿石质量时,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操作,他的错误在于

用正确的方法称量,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矿石的质量是g。

(2)小刚有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放入量筒。

如图丙所示,矿石的体积为▲ml。

(3)小刚算出矿石的密度为▲kg/m3。

1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任填一条);

(3)分析t1℃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欲使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任填一种方法)。

14.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

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快,有的溶解多,有的溶解又快又多。

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多少呢?

请你参考下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硝酸钾为例,选择一种可能影响硝酸钾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①影响因素:

②实施方案:

③通过实验得出。

实验中,控制不变的因素是。

15.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

(2)小婧按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

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她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g;

(3)小民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为1g/cm3)。

16.下国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

⑴写出图中你喜欢的一种仪器名称;

⑵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①ABCDE②BDCEA③DBCAE

⑶指出并纠正图中一处错误:

17.下图是小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

(2)指出图

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3)通过计算确定需要水的质量是g,配制时应选择(填1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18.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王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S;将装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如图所示,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为G。

(1)吸盘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___,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是____________。

(2)该方法所测大气压强数值往往比实际值小一些,你认为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5

朝上

4.9

2

5

朝下

4.9

3

5

朝侧面

4.9

4

10

朝侧面

9.7

5

15

朝侧面

14.6

6

酒精

15

朝侧面

11.8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比较序号为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

20.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为29.9N。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a。

(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2分):

▲;

▲。

21.在研究大气压强的实验中,某小组将一根1米长的透明硬质细管装满水,管子上端封闭,下端浸在水槽中,发现管中的水不会流出,如图7(a)所示;换用较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中的水仍不会流出,如图7(b)所示;换用更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内水面静止后的位置分别如图7(c)、(d)所示。

观察上述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由图7(a)[或(b)或(c)或(d)]可知:

▲。

②由图7(b)与(c)与(d)可知:

▲。

22.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以槽中液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他们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的下端贴一个比管口稍大的塑料薄片,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槽中,然后顺着管壁从上端开口处向管内缓缓注水,如图14所示,直至观察到薄片脱离管口下落。

记录玻璃管的管口面积S、槽中液体密度ρ和玻璃管插入液体的深度h,测出注入管中水的质量m,运用公式

,计算出管内水产生的压强p。

改变深度h,重复实验。

甲组同学还选用了粗细不同的玻璃管进行实验。

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

(薄片的重力、玻璃管的厚度忽略不计)

①在此实验中,经分析得出,当薄片恰好脱离管口时,薄片处管外液体的压强▲管内水产生的压强(选填“等于”或“小于”)。

②各组同学分析了本组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其中乙组同学由实验序号▲初步得出:

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甲组同学由实验序号3、4初步判断:

玻璃管的粗细与本实验研究结论的获得▲(选填“有关”或“无关”)。

③三组同学互动交流,分析实验序号1、5、8的数据,发现液体内部的压强(p1、p5、p8)与密度(ρ甲、ρ乙、ρ丙)满足关系▲,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

相同深度,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经运算归纳得出: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23.小林同学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做了图14所示的实验。

(1)从图14中A、B、C、D可得出:

浮力的大小与▲有关。

(2)图14E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N。

24.翔翔在家探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22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两图可知,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N。

(2)根据B、C两实验,他就得出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你认为对吗?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在图22实验中,你还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写出一个)▲

25.小明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后,想探究钢铁制成的轮船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

他用橡皮泥、烧杯、水、小石块、针等器材进行探究,步骤如下:

(1)他将橡皮泥捏成一团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发现橡皮泥下沉。

然后他把橡皮泥取出,捏成船状放入水中,“船”漂浮在水面,此时“船”受到的浮力______重力,与橡皮泥下沉时相比,“船”排开水的体积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他在“船”中放入一个小石块,“船”仍然漂浮在水面,与步骤

(1)中“船”漂浮时相比,此时“船”所受浮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他用针在“船”底扎了一个小孔,水逐渐进入“船”内,过了一会儿,水没过“船”,“船”受到的浮力___▲___重力,所以“船”下沉。

通过上述探究.小明知道了轮船是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从而浮在水面上。

26.在物理课堂上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小实验,在水桶中装多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逐渐按入水中,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都有越来越费劲的感觉,同时观察到水面越来越高.由此同学们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同学们为验证猜想做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请你从中选出能验证猜想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请在图丙中画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的大致图像.

27.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雨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

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l7所示,实验过程如下.

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_________;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_____________;

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F.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1)指出小雨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

▲。

(2)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

(3)如果用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代替橡皮做此实验,那么与上述操作不同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8.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猜想是:

①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小亮的猜想是:

②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小敏的猜想是:

③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根据你掌握的电学知识,你认为:

④电阻还与▲有关。

(2)图15是三位同学为上述探究活

动准备的实验器材,他们已经完成了部分实物的连接。

若电阻受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要探究猜想①,应该控制▲不变;要探究猜想③,应该选用导线▲____和导线▲____(填导线的代号字母)进行对比实验。

29.实验课上,同学们把两个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连接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两灯均发光。

此时,一位同学不小心把L1的玻璃外壳打破了,结果L1不亮,L2却更亮了。

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

可能L1处发生开路;猜想二:

可能L1处发生短路。

(1)根据▲(填“串联”或“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猜想一是不正确的。

(2)针对猜想二,同学们找了一只电压表,分别并联在L1、L2两端,如图乙所示,假如猜想二成立,则两次读数有何特点?

▲        。

实验发现两次电压表均有明显读数,且L1两端电压比L2两端电压小。

说明猜想二也不正确。

你认为L1不亮、L2更亮的原因可能是(  ▲ )。

A.L1电阻变大B.L1电阻变小  C.L2电阻变小D.L1功率变大

30.根据图13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电路(要求导线不能交叉)。

31.小娟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整理的实验数据绘制成图7所示I-U关系图像。

由图可得甲的电阻为_Ω,甲、乙两个电阻串联后总电阻是_Ω;这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在电压为9V的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为A;这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在9V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为_A。

32.为测量待测电阻Rx阻值,小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R0的阻值已知且电源电压不变,所选用的电压表为零刻度线在表盘刻度线最左端的电压表,她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出Rx的阻值。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小龙想利用一块电压表和已知的电阻R0测量电阻Rx的阻值。

小龙选择了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19所示。

小龙设计的实验电路的要求是:

只闭合开关S和S1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R0两端的电压U1;只闭合开关S和S2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两端的电压U2。

(1)请你根据小龙的设计要求只添加一根导线完成图19所示实验电路的连接;

(2)请你用U1、U2和R0表示出Rx,Rx=。

34.小明做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已经连接如下图所示电路。

(1)同组的小琴又给他补接了两根导线使电路完整,请你将这两根导线画出来。

(2)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片滑到滑动变阻器的   端(填“A”或“B”),目的是为了保护电路。

(3)小明利用上面的电路测小灯泡的电阻,已经记录三组数据如下表,请你将表中的空白格帮小明补上。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V

2.5

2.0

1.5

电流/A

0.3

0.27

0.23

电阻/Ω

7.4

6.5

灯泡亮度

较亮

 

(4)小明处理完数据后发现,三次测得的灯丝电阻相差较大,与其他同学交流也是同样的情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35.如图15所示为某同学测定小灯泡电阻的实物连接图。

(1)图中有两处明显连接错误,请指出来:

①▲

②▲

(2)电路改正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电压表指针没有偏转,则该故障的原因是▲(填下列故障原因的代号)

A、小灯泡接线短路B、电源接触不良

C、小灯泡接线断路D、电流表接线短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甲、乙所示,则电流表的读数为▲A,电压表的读数为▲V,小灯泡的电阻为▲Ω。

36.在学习“串联电阻的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间关系”的时候,小强和小刚利用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20Ω1A)、两个定值电阻(5Ω10Ω)、电压表、电源等器材对此进行了探究。

他们设计了如下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根据电路图,请你在上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连接好(导线不允许交叉且电流表的量程选取适当)。

(2)请你根据电路图分析:

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________(填“A”或“B”)端。

(3)上表是小强和小刚在这次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

请你根据他们三次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下面哪一种情况?

____▲___(只填字母序号即可)。

A.滑动变阻器某处断路B.只有R1被短路

C.只有R2被短路D.电压表的某一个接线柱接触不良

(5)在这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小明用实验测定“手电筒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在电路图中(图19)的“○”内填上电表符号;(2分)

(2)闭合开关S,向A端移动滑片P,小灯泡的亮度会变▲。

(填“亮”或“暗”)

(3)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0所示,则灯泡的正常工作电流是▲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