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C51单片机原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6747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0C51单片机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80C51单片机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80C51单片机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80C51单片机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80C51单片机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0C51单片机原理.docx

《80C51单片机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0C51单片机原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0C51单片机原理.docx

80C51单片机原理

80C51单片机原理

表2-1P3口各引脚与第二功能表

PSW的各位定义见表

80C51P0~P3接口功能简见

大多数口线都有双重功能,介绍如下:

1、P0口具有双重功能:

(1)作为通用I/O,外接I/O设备。

(2)作为地址/数据总线。

在有片外扩展存储器的系统中,低8位地址和数据由P0口分时传送。

2、P1口是唯一的单功能口:

作为输入/输出口,P1口的每一位都可作为输入/输出口。

3、P2口具有双重功能:

(1)作为输入/输出口。

(2)作为高8位地址总线。

在有片外扩展存储器的系统中,高8位地址由P2口传送。

4、P3口具有双重功能:

(1)作第一功能使用时,其功能为输入/输出口。

(2)作第二功能使用时,每一位功能定义如表2.1所示。

80C51单片机的4个I/O口都是8位双向口,这些口在结构和特性上是基本相同的,但又各具特点,以下将分别介绍之。

图2-9P0口某位的结构

 

图2-10P1口某位的结构

图2-11P2口某位的结构

图2-12P3口某位的结构

P0~P3口使用时应注意事项

1、如果80C51单片机内部程序存贮器ROM够用,不需要扩展外部存贮器和I/O接口,80C51的四个口均可作I/O口使用。

2、四个口在作输入口使用时,均应先对其写“1”,以避免误读。

3、P0口作I/O口使用时应外接10K的上拉电阻,其它口则可不必。

4、P2可某几根线作地址使用时,剩下的线不能作I/O口线使用。

5、P3口的某些口线作第二功能时,剩下的口线可以单独作I/O口线使用。

时钟电路

80C51单片机的时钟信号用来提供单片机内各种微操作时间基准。

80C51单片机的时钟信号通常有两种电路形式:

内部振荡方式和外部振荡方式。

1、内部振荡方式

在引脚XTAL1和XTAL2外接晶体振荡器(简称晶振)如图所示

XTAL1

XTAL2

GND

80C51

C1

C2

电容器C1、C2起稳定振荡频率、快速起振的作用。

电容值一般为5~30PF(常用30PF)。

晶振的振荡频率范围在1.2MHZ~12MHZ(一般取12MHZ或6MHZ)。

由于单片机内部有一个高增益运算放大器,当外接晶振后,就构成了自激振荡器并产生振荡时钟脉冲。

外部振荡方式

是把已有的时钟信号引入单片机。

这种方式适宜用于使单片机的时钟与外部信号保持一致。

外部振荡方式如图2-15所示。

对HMOS的单片机(8051)外部时钟信号由XTAL2引入,对于CHMOS的单片机(80C51),外部时钟由XTAL1引入。

外部时钟信号为高电平持续时间要大于20ns,且频率低于12MHz的方波。

时序

80C51的时序就是80C51在执行指令时所需控制信号的时间顺序。

80C51单片机的时序定时单位从小到大依次为:

时钟周期、状态周期、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

1、时钟周期

把晶振周期定义为节拍(用P表示)。

晶振脉冲经过二分频后,就是单片机的时钟周期(即一个时钟周期是晶振周期的2倍),时钟周期也称为状态(用S表示)。

这样,一个状态就包含两个节拍,具前半周期对应的拍节叫节拍1(P1),后半周期对应的节拍叫节拍2(P2)。

2、状态周期

状态周期(或状态S)是晶振周期的两倍,它分为P1节拍和P2节拍。

3、机器周期

80C51采用定时控制方式,因此它有固定的机器周期。

规定一个机器周期的宽度为6个状态,并依次表示为S1~S6。

由于一个状态又包括两个节拍,因此,一个机器周期总共有12个节拍,分别记作S1P1、S1P2、…、S6P2。

由于一个机器周期共有12个晶振周期,因此机器周期就是晶振脉冲的十二分频。

当晶振脉冲频率为12MHz时,一个机器周期为1μs;当晶振脉冲频率为6MHz时,一个机器周期为2μs。

4、指令周期

指令周期是最大的时序定时单位,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

它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

不同的指令,所需要的机器周期数也不相同。

通常,包含一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单周期指令,包含两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双周期指令。

指令的运算速度与指令所包含的机器周期有关,机器周期数越少的指令执行速度越快。

80C51单片机通常可以分为单周期指令、双周期指令和四周期指令等三种。

四周期指令只有乘法和除法指令两条,其余均为单周期和双周期指令。

图80C51的典型时序

 

80C51单片机的时序小结

晶振周期:

晶振的振荡周期,又称时钟周期,为最小的时序单位。

状态周期:

振荡频率经单片机内的二分频器分频后提供给片内CPU的时钟周期。

因此,一个状态周期包含2个晶振周期。

机器周期(MC):

1个机器周期由6个状态周期及12个晶振周期组成。

是计算机执行一种基本操作的时间单位。

指令周期:

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

一个指令周期由1~4个机器周期组成,依据指令不同而不同。

4种时序单位中,晶振周期和机器周期是单片机内计算其他时间值(例如,波特率、定时器的定时时间等)的基本时序单位。

晶振周期=1/fosc=1/12MHZ=0.0833us状态周期=2/fosc=2/12MHZ=0.167us

机器周期=12/fosc=12/12MHZ=1us指令周期=(1~4)机器周期=1~4us。

80C51复位电路

80C51单片机复位的目的是使CPU和系统中的其他功能部件都处在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例如复位后PC=0000H,使单片机从第一个单元取指令。

80C51单片机复位的条件是:

必须使RST端(9脚)加上持续两个机器周期(即24个晶振周期)的高电平。

例如,若时钟频率为12MHz,每机器周期为1 μs,则只需2μs以上时间的高电平,在RST引脚出现高电平后的第二个机器周期执行复位。

单片机常见的复位电路如图2-17(a)、(b)所示。

图2-17(a)为上电复位电路,它是利用电容充电来实现的。

在接电瞬间,RST端的电位与VCC相同,随着充电电流的减少,RST的电位逐渐下降。

只要保证RST为高电平的时间大于两个机器周期,便能正常复位。

图2-17(b)为按键复位电路。

该电路除具有上电复位功能外,若要复位,只需按图2-17(b)中的RESET键,此时电源VCC经电阻R1、R2分压,在RESET端产生一个复位高电平。

电路中通常选择:

C=10mf,R=10KW

(a)上电自动复位

(b)按键手动复位

80C51单片机复位后的状态

80C51单片机的复位功能是把PC初始化为0000H,使CPU从0000H单元开始执行程序;复位操作同时使SFR寄存器进入初始化,但内部RAM的数据是不变的。

几个主要特殊功能寄存器复位状态归纳如表2-6。

对个别特殊功能寄存器作如下说明:

PC=0000H:

程序计数器为零表明单片机复位后程序从0000H地址单元开始执行。

A=00H:

表明累加器已被清零。

PSW=00H:

表明选寄存器0组为工作寄存器组。

SP=07H:

表明堆栈指针指向片内RAM07H单元,根据堆栈操作的先加后压法则,第一个被压入的数据被写入08H单元中,一般需重新设置SP值。

P0~P3=FFH:

P0~P3口用作输入口时,必须先写入“1”。

单片机在复位后,已使P0~P3口每一端线为“1”,为这些端线用作输入口做好了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