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功率放大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338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频功率放大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音频功率放大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音频功率放大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音频功率放大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音频功率放大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频功率放大设计.docx

《音频功率放大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频功率放大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频功率放大设计.docx

音频功率放大设计

音频功率放大设计

1技术指标

设计一音频功率放大器:

要求输入信号=10mV,频率f=1kHZ,负载电阻为8Ω时,输出功率Po≥1W。

2设计方案及其比较

2.1方案一

对于前一级放大器的设计,由于输入信号非常弱,所以必须设置前置放大电路。

考虑到设计电路对频率响应及噪声、电流、电压等的要求,所给的集成运算放大器LF353正好符合条件。

前置放大电路是由LF353放大器构成的一个同相比例电路,放大倍数为2,即1+R2/R1=2,取R1=1K,R2为最大阻值为3KΩ的滑动变阻器,所使用的直流电源分别是+12V和-12V。

图一前置放大电路

经过前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可以取到Av1=Uo1/Ui=2,因此Uo1=20mv,于是下一级的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即为Uo1=20mv。

对于后一级放大电路,选用LM386型功率集成放大器,其主要特点是:

瞬态互调失真小;输出功率大,外围电路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内含各种保护电路,工作可靠安全。

设置功率放大电路放大倍数为200,在LM386的1和8管脚之间接一个10uf的电容,使其在交流的时候短路。

则Av2=Uo/Uo1=200;

所以Uo=Av2Uo1=4V(单峰值);

Po=/2RL=1w

如下图:

图二后级功率放大电路

 

总的电路图如下:

图三方案一总的电路仿真图

用示波器观察输入波形、一级放大后波形、输出波形如下:

图四示波器观察波形图

2.2方案二

在前置放大器设计中设计方案二与第一种方案相同,即由集成运放LF353组成的一级放大电路,不过将放大倍数设置为31,1+R2/R1=31,R1=1KΩ,R2=30KΩ;所用直流电源分别为+12V和-12V。

经过前置放大,Av1=Uo1/Ui=31,得到Uo1=310mv,也就是第二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

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级放大电路选用了分立元器件组成的功率放大电路,其结构就是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内部结构,其特点就是对于电路结构了解的清楚明了,更好地掌握电路。

缺点是复杂,难理解,使用不方便,容易损坏,出错几率大。

由前一级电路放大得到的输入电压Uo1=310mv,然后输入到功率放大电路,其中Q3又对信号的电压进行放大,选择3DG6,它的放大倍数在10-30,Q1(PNP)、Q2(NPN)是互补对称的三极管,再有输入信号时Q1、Q2轮流导通,形成推挽式结构。

可以得到输出电压Uo:

3.1V-9.3V,符合实验要求。

电路图如下:

图五方案二仿真图

2.3方案三

在第二种方案的基础上,把双电源换成单电源,构成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功率放大电路(OTL),如下图所示:

图六方案三仿真图

它去掉了一组电源,在输出端与负载之间增加了一个大电容C2。

当电路对称时,只要R5、R6取值恰当就可以使Q1、Q2的基极电位达到所需大小,使输出端的静态电位等于直流电源的一半(Vcc/2),从而使得一组电源和一个大电容代替正负两组电源。

在输入信号的负半周期,Q2导通,有电流流过负载,同时向电容C2充电;在输入信号的正半周期,Q1导通,已充电到位的电容一方面因为在静态时就有Vcc/2的偏置电压而充当OCL电路中的负电源,另一方面电容C2通过负载将信号负半周期时存储的电荷放掉。

图中的Q3其前置放大作用,Q1、Q2构成推挽输出的结构。

此时,用+Vcc单电源供电的OTL电路完全可以等效为一个由Vcc/2双电源供电的OCL电路,即每个管子的工作电源电压为+Vcc/2或—Vcc/2。

2.4方案比较

方案一相对于方案二和方案三来说,采用了集成运放LF353和集成功放LM386,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成本小,内含各种保护电路,电路的可靠性高,出错率低,集成芯片具有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

此外方案一中电路所需要的接线少,简化了电路,降低了接线的难度,只需要查一下各管脚的功能,就能明确接线方案,十分方便。

而分立元器件体积相对较大,能耗较高,故障率高。

方案三相对于方案二来说,采用单电源供电,对电源的要求减少,但是缺点是需要通过体积较大的电解电容作为输出耦合。

3实现方案

通过比较以上三种方案,可以看出,第一种方案是比较好实现的,按照方案一不仅可以达到课程设计所要达到的要求,结果比较准确,受外界干扰较小,而且方案一实现起来非常简单,电路容易理解,实验容易进行,能够减小实验的成本,而且这种方案的主要器件有自我保护措施,能够很好地保护试验器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而第二种方案的电路图比较复杂,元器件较多,连接比较困难,所以选定方案一作为最终的实现方案。

3.1原理图

在实现的时候对方案一进行了修正,最终的实现方案仿真图如下:

图七原理图

3.2实验原理

音频功率放大就是对较小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使其功率增大,主要分为前置放大和第二级放大。

输出前置放大主要完成对小信号的电压放大,使得到后一级所需要的输入;后一级放大主要对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使其能够驱动负载。

根据技术指标分析:

输出功率Po≥1W;

则输出电压:

Uo=2V(有效值)

(1)

要使输入信号为10mV(单峰值)的信号放大到输出的4V(单峰值),需要的放大

倍数为:

Av=Uo/Ui=400

(2)

因此,前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设为2,则后一级电压放大倍数为200。

因为Av1=1+R2/R1=2(3)

且Uo1=UiⅹAv1=20mv(4)

又有Av2=200,则输出电压即为:

Uo=Uo1Av2=4V(单峰值)(5)

所以Po==1w;(6)

电容C1和负载RL组成一阶高通滤波电路,截止频率为:

=1/90HZ(7)

因此可以滤掉低频噪声。

3.3元件清单

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两台,数字示波器一台,万用表一块,面包板一块,元器件若干,见到、镊子等必备工具。

3.4元件介绍

3.4.1LF353

 

图八LF353管脚图

类别:

双运放集成运算器

典型双电源电压:

±5,±9,±12,±15V

典型增益带宽积:

3MHz

典型电压增益:

100dB

典型输入噪声电压密度:

18nV/rtHz

典型非反相输入噪声电流密度:

0.01pA/rtHz

引脚数目:

8

最大双电源电压:

±18V

最大工作温度:

70°C

最大电源电流:

6.5mA

最大输入偏置电压:

10mV

最大输入偏置电流:

0.0002μA

最小工作温度:

0°C

每芯片通路数目:

2

电源类型:

双路

3.4.2LM386

图九LM386管脚图

LM386的封装形式有塑封8引线双列直插式和贴片式。

静态功耗低,约为4mA,可用于电池供电;

工作电压范围宽,4-12V或5-18V;外围元件少;低失真度;

电压增益可调,20-200;

极限参数:

电源电压(LM386N-1,-3,LM386M-1)15V

电源电压(LM386N-4)22V

封装耗散

(LM386N)1.25W

(LM386M)0.73W

(LM386MM-1)0.595W

输入电压±0.4V

储存温度-65℃至+150℃

操作温度0℃至+70℃

结温+150℃

引脚2为反相输入端,3为同相输入端;引脚5为输出端;引脚6和4分别为电源和地;引脚1和8为电压增益设定端;使用时在引脚7和地之间接旁路电容,通常取10μF。

 

通过接在1脚、8脚间的电容(1脚接电容+极)来改变增益,断开时增益为20,短路时增益为200。

通过查资料可知LM386的电压增益约为:

Av2=(8)

R为管脚1和8之间的电阻值。

因此用不到大的增益,电容就不要接了,不光省了成本,还会带来好处--噪音减少,增大这个电容的容值,能够减缓直流基准电压的上升、下降速度,有效抑制噪声。

PCB设计时,所有外围元件尽可能靠近LM386;地线尽可能粗一些;输入音频信号通路尽可能平行走线,输出亦如此。

尽可能采用双音频输入/输出。

好处是:

“+”、“-”输出端可以很好地抵消共模信号,故能有效抑制共模噪声。

第7脚(BYPASS)的旁路电容不可少!

实际应用时,BYPASS端必须外接一个电解电容到地,起滤除噪声的作用。

工作稳定后,该管脚电压值约等于电源电压的一半。

增大这个电容的容值,减缓直流基准电压的上升、下降速度,有效抑制噪声。

对于输出耦合电容。

此电容的作用有二:

隔直+耦合。

隔断直流电压,直流电压过大有可能会损坏喇叭线圈;耦合音频的交流信号。

它与扬声器负载构成了一阶高通滤波器。

减小该电容值,可使噪声能量冲击的幅度变小、宽度变窄;太低还会使截止频率提高。

4调试过程及结论

4.1实物布线图

通过查阅有关面包板资料,在弄清楚面包板的基本结构以及各个孔的连通情况,以及面包板上插孔内部导通情况,并且掌握了面包板上下两行插孔的分组情况,遵循着接线“横平竖直”的原则,我和同组同学终于完成了布线,整个面包板看起来比较简洁,没有飞线、混接等情况,并且注意到了芯片电源的正负极以及电容的正负极,面包板上的接地部分已事先留出。

之后是检查电路,看看是否有芯片管脚接错、导线松动接触不良等问题。

在确认无误之后,最终得到以下的实物连接图:

图十面包板实物连接图

4.2接通电源、加信号调试过程

在充分检查电路,确定无误之后正准备接通直流电源的时候,我们遇到了问题,眼前的直流电源与我们平时模拟电子技术试验所用到的有些不同,于是我们在询问了上一组实验的同学之后,终于弄清楚了直流电源的使用方法,在用导线将电源两端的接地端连通之后,我们分别用导线从电源的正负端引出,接到面包板上事先设置好的插孔上,接电源这一步就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加输入信号部分了,实验要求的输入信号是10mv,而我们通过调信号发生器所能得到的最小信号只有40mv,于是我们想到了用滑动变阻器来分压实现,在询问老师之后得知滑动变阻器已经分发完了,我们看到了试验器材里还有多余的定值电阻,于是我们找到了需要的电阻,在分压之后,我们得到了10mv的信号电压,接到信号输入端之后,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

刚开始的时候观察到的是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的波形,通过调示波器水平扫描旋钮,等到了正旋波形,但是波形十分不稳定,而且与理论值有一些差距,于是我们更换了电阻,发现得到的是另一个波形。

于是我们检查起了电路,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根源--地线接触不良。

在调整好之后,终于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波形,如下图:

图十一输出波形

4.3结论

输出的正弦波波形的峰峰值约为8V,与理论值吻合的较好,并且成功地驱动了喇叭,说明了输入信号确实得到了放大

5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学到了很多。

首先,在拿到设计任务书之后,我看了实验要求,知道了是要设计一个功率放大电路,于是我联想到了模拟电子技术课上学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接着我从原理上开始设计,先是把小信号音频信号进行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作为后一级的输入,后面再接上一个功率放大电路,就可以驱动负载喇叭了。

原理上分析过后,又看了一下试验所给的器材,有LF353和LM386,通过查找资料知道它们分别是集成双运放和集成功放,知道了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成本小,内含各种保护电路,电路的可靠性高,出错率低,集成芯片具有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

紧接着是提出三个可行的方案,在Proteus中进行仿真,用示波器观察各部分电路的波形,看输出波形是否有失真,以及喇叭的声音是否有异样。

这次试验也是第一次接触面包板,通过网上搜索知道了面包板的结构,以及各个孔的连通情况,在确定好方案之后和同组同学一起开始布线了,布线时注意要“横平竖直”,导线不要交叉,尽量做到简洁美观。

这次试验能够增强我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得在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更进了一步,也提高了对所不了解的专业知识的查找搜索能力,更加加强了团队合作能力。

这次试验也是我明白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差别,在调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有的时候是电路连线的问题,有的时候是实验元件出了问题,或是导线接触不良等问题,需要不断探索才可以。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获得了很多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积累了实践的经验,也加强了对仿真软件的应用,在这次实践中我受益颇多,也成长了不少。

6参考文献

[1]吴友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