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枢纽工程临时围堰导截流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170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9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枢纽工程临时围堰导截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某枢纽工程临时围堰导截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某枢纽工程临时围堰导截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某枢纽工程临时围堰导截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某枢纽工程临时围堰导截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枢纽工程临时围堰导截流施工组织设计.docx

《某枢纽工程临时围堰导截流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枢纽工程临时围堰导截流施工组织设计.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枢纽工程临时围堰导截流施工组织设计.docx

某枢纽工程临时围堰导截流施工组织设计

某枢纽工程

纵向围堰及右岸扩挖工程

临时围堰导截流设计及施工措施

 

批准:

审核:

编制:

 

某枢纽纵向围堰及右岸扩挖工程

临时围堰导截流设计及施工措施

一、概述

1.工程概述

某枢纽工程位于*市境内某枢纽附近的嘉陵江干流河段上,是市境内的嘉陵江自下而上规划的第二个梯级,是以航运为主,兼顾发电,并具有拦沙减淤、改善灌溉条件等效益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某枢纽水库正常蓄水位203m,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7.54亿m3,水库总库容22.12亿m3;渠化航道里程180km,船闸过船吨位2×1000t;电站装机容量500MW(4×125MW),多年均发电量19.96亿千瓦时。

某枢纽工程为一等工程。

枢纽主要建筑物按2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按3级建筑物设计,临时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

本合同主要建筑物包括混凝土纵向围堰和15孔泄洪闸底板,纵向围堰布置在河道河心滩上,顺河向展布,长约611m,为一、二期基坑施工的纵向挡水建筑物。

纵向围堰建基最低高程164m,顶高212~209.65m,最大高度46m。

桩号0+000以前底宽37m,桩号0+000m以后底宽39m,围堰顶宽为25m。

15孔泄洪闸底板最低高程为159m,顶面高程为174m。

2.自然特性

2.1降水

某枢纽工程处无气象观测站,上游26.8km处和下游7.6km处分别设有*市气象站和*气象站,其观测时间较长,可用于工程地点气候分析。

据*市气象站1961~1990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8.0℃,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3.7℃,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4%,多年平均蒸发量802.4mm(20cm口径蒸发皿观测值,下同),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124.3mm、降水日数156.1d,历年最大风速15.0m3/s,相应风向WSW。

多年平均大风日为1.3d,雷暴日为37.2d,雾日为61.7d。

某气象站多年平均气温为18.2℃,极端最高气温42.1℃,极端最低气温-3.1℃,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多年平均蒸发量1024.8mm,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131.8mm、降水日数156.1d,历年最大风速15m3/s,相应风向ESE。

多年平均大风日为2.8d,雷暴日为35.7d,雾日为64.8d。

嘉陵江流域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暖湿气流,降水量的分布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北部山地因气流越过盆地边缘山区后水汽减少,降水量较少,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mm以下,其中甘肃文县、武都一带仅400~500mm,为半干旱地区。

南部丘陵盆地降水较多,尤以盆地边缘区最多,在1100~1400mm左右,盆地丘陵地区为1000mm左右。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不均,6~9月份发生暴雨的机会多,降水量占全年的66%左右。

降雨受地形和季风影响,东部地区春雨早、秋雨多,但8月份雨水较少。

西部地区雨季一般较东部地区晚,7、8月份降水集中,9~10月份多阴雨天气。

本流域东部地区7、8月间常有伏旱发生。

2.2径流

*站是嘉陵江流域的控制站,上距某枢纽坝址7.6km,下距河口60.6km。

该站与某枢纽航电工程坝址之间无大的支流汇入,控制面积相差甚微,作为本工程水文计算的主要依据站。

本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5月~10月为汛期,水量占全年的83.4%;进入11月份水量减少,大都在1000m3/s左右,12月起进入退水期,至2~3月水量最枯,历年最小月平均流量发生在2月,仅为196m3/s(1998年)。

12月~3月水量不足全年的8%,4月径流即有明显回升,多年均值接近1000m3/s。

实测系列中最丰水年(1983.5~1984.4年)年平均流量3350m3/s,最枯水年(1997.5~1998.4年)年平均流量859m3/s,分别为多年均值的1.67倍和0.41倍。

两者之比为1∶3.9。

某枢纽坝址处日平均流量大于6000m3/s的天数约占7.67%;大于14000m3/s的天数约占1.64%。

2.3洪水

嘉陵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

本流域支流众多,特别是*段渠江和涪江分别从左右岸汇入嘉陵江后,形成巨大的扇形水系,汇流速度快,加之嘉陵江干流及渠江和涪江均位于四川省有名的暴雨区,因此极易形成大洪水。

由于不同的暴雨时空分布和走向、干支流洪水组成及遭遇情况各异,致使嘉陵江下游洪水过程多呈双峰或多峰形,洪水历时单峰3~5d,复峰可达7~12d,峰顶持续时间大约4h左右。

嘉陵江洪水主要发生在汛期5月~10月。

年最大洪峰多发生在7~9月,最早可出现在5月,最迟可出现在10月,尤以7月出现机会最多。

8月份流域受太平洋副高控制,常有伏旱,年最大洪峰发生机会相对较少,9月份以后由于极峰南旋,有时呈准静止锋,流域出现秋季洪水,年最大洪峰流量出现机会仅次于7月。

*站历年各月最大流量的分布,结合工程施工安排需要,将全年分为1月、2月、3月、4月、5月、6~9月、10月、11月、12月共9个时段。

按上述分期年最大流量独立取样进行频率计算,6~9月直接采用年最大洪峰流量的设计值。

*站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见下表。

某枢纽期洪水成果表

分期

使用期

设计流量(m3/s)

P=1%

P=2%

P=5%

10%

20%

1月

1月

1160

1050

916

809

698

2月

2月

1090

976

826

711

594

3月

3月

7330

5470

3260

1870

846

4月

4月

11800

9860

7300

5440

3690

5月

5.1~5.15

34200

27700

19500

13800

8560

6~9月

5.16~10.10

50800

46700

41100

36500

31400

10月

10.11~10.31

39700

32700

23700

17300

11300

11月

11月

13000

10600

7560

5420

3510

12月

12月

3040

2620

2090

1690

1310

参照实测洪枯水面线的比降,推算某枢纽工程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图某枢纽工程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3.工程地质

某枢纽枢纽工程位于嘉陵江*市老某枢纽镇上游1.8km的中碛坝(求门滩),嘉陵江由北经坝址向南东向流出。

枢纽区河道较顺畅,河谷呈不对称“U”型谷,左岸地形平缓,坡度约15°,右岸地形较陡,坡度40~50°。

枯期河水位178m时,水面宽440m,正常蓄水位203m时,谷宽550~610m。

河床谷底高程169~180m,最低高程169m,水深1~8m。

两岸山体雄厚,地形较完整,多为基岩裸露。

地层岩性较单一,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与砂质粘土岩;地层产状平缓,总体倾右岸偏下游,倾角7~15°。

沙溪庙组在枢纽区分为八层,单数层以长石细砂岩为主,双数层以砂质粘土岩为主,坝基主要由第2层砂质粘土岩夹砂岩透镜体组成,两岸坝肩由第3层至第5层组成。

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冲积堆积层,其次有少量崩、坡积层。

河床覆盖层主要由砂卵砾石组成,一般厚1~3m,局部4~7m。

左岸残留有Ⅰ+Ⅱ级阶地堆积的黄色粉质粘土,一般厚3~5m,局部可达8m;右岸坡脚附近有厚1~5m崩坡积堆积的块碎石土。

枢纽区位于壁山向斜北东端,地层产状N20~60°W/SW∠7~15°,倾下游偏右岸。

区内无大的断裂切割,优势结构面主要发育有两陡一缓,共3组:

①N30~60°W/NE(SW)∠65~90°;②N20~65°E/NW(SE)∠65~90°;③层面。

①、②组裂隙主要发育在砂岩内,一般不切层,延伸长5~10m,裂面平直、粗糙,间距2~5m,浅表部受风化卸荷影响,裂面多锈染,且张开,一般张开宽度1~5cm,最大10cm,多充填有紫红色次生泥及少量岩屑、岩块,它们构成平面“X”型组合,其产状受壁山向斜影响,在左、右岸略有变化;第①组裂隙大致平行岸坡分布,在地表多形成陡坎;第②组则垂直岸坡展布;第③组缓倾角结构面以岩层层面为代表,延伸较长、面平直、较光滑、闭合。

这三组裂隙发育程度在左、右岸略有差异。

左岸以第③、①组为主,第②组次之;右岸以第①、②组为主,第③组次之。

枢纽区浅表岩层内发育有缓倾角软弱夹层,根据物质组成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碎屑夹泥型,②泥夹碎屑型,③泥型。

软弱夹层主要是受岩性、岩体结构、原生构造、轻微地质构造变形,以及岩体的风化、卸荷、地下水活动等综合因素影响而发育。

一般是沿早期的原生层面、节理、裂隙和构造挤压错动面(带)等,经后期的风化、卸荷、地下水活动等浅表生改造而形成。

随着岩体的埋深增大、风化卸荷的减弱,软弱夹层发育的频率逐渐减少。

在微新岩体内软弱夹层发育极少,其原生层面、节理、裂隙和构造挤压错动面(带)等多接触紧密、新鲜、无软化。

枢纽区岩体风化主要受岩性和岩体结构控制,其次是地形地貌和地下水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粘土岩类透水性微弱,又具遇水软化、失水干裂之特性,故岩体风化以岩石风化为主,风化深度不大,且弱、微风化差异不明显。

砂岩类裂隙发育,地下水活动相对较强烈,风化作用多沿裂隙进行,故岩体风化以裂隙式或夹层状风化为特征。

岩体的卸荷松弛,为风化作用的进行提供了通道,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故枢纽区砂岩类岩体风化深度较大,尤其在上覆岩层单薄的缓坡地带,其弱风化水平深度可达百余米,且岩体风化、卸荷的程度和分布深度大体一致。

总体上表现为左岸缓坡地形带的风化为水平向深、垂直向浅;右岸较陡地形带的风化则表现为水平向深度较左岸浅,而垂直向深度则较左岸深。

总的来说,枢纽区岩体的风化由表及里,由浅至深,逐渐减弱。

枢纽区岩体透水性总体微弱但不均一,一般弱风化、弱卸荷岩体透水率q=10~45Lu,具中等透水性;微新岩体透水率q=0.5~7.5Lu,具弱透水性。

河床部位透水率q<10Lu的垂直埋深小于15m,透水率q<3Lu的垂直埋深一般小于40m,局部可达50~60m;左岸透水率q<3Lu水平埋深100~180m,垂直埋深25~40m;右岸透水率q<3Lu水平埋深约160m,垂直埋深60~110m。

枢纽区地下水有裂隙潜水和孔隙潜水两种,裂隙潜水赋存于沙溪庙组砂岩内,孔隙潜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

据水化学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属低矿化度重碳酸钙型水(HCO3—Ca),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

纵向围堰位于枢纽区心滩部位,堰体结构为混凝土重力堰,堰长约650m,底宽31m,堰高42m,建基面高程165.00m~170.00m。

围堰区河床覆盖层厚1~7m,由卵砾石组成,结构松散,属强透水层。

基岩为沙溪庙组第2层砂质粘土岩夹砂岩透镜体,岩体强风化深2~7m,弱风化深10~20m。

堰基置于弱风化砂质粘土岩上,局部为砂岩透镜体。

堰基浅表软弱夹层较发育,特别在闸轴线上游,基础下埋深0~5m范围内分布有C3软弱夹层,产状N51~72°W/SW∠1~6°,缓倾右岸偏下游,夹层厚度1~10cm,物质以碎屑夹泥为主,局部为碎屑或泥夹碎屑,其抗剪断强度f′=0.35~0.4,c′=0.02~0.05MPa。

因此,堰基浅层抗滑稳定主要是软弱夹层起控制作用,深层抗滑稳定主要是岩体强度控制。

弱风化砂质粘土岩饱和抗压强度Rw=7~10MPa,变形模量E0=0.5~1GPa,抗剪断强度f′=0.45~0.55,c′=0.2~0.3MPa,其承载和变形可满足上部结构要求。

砂质粘土岩强度低,具遇水软化、失水干裂的工程特性,必须加强基坑排水,并在开挖时预留保护层,覆盖层开挖后及时覆盖砼。

泄洪闸布置在中碛坝右侧及右河床,沿轴线宽279.20m,顺河向长40m,建基面高程159.00m~172.00m。

闸地基为沙溪庙组第2层砂质粘土岩,局部夹砂岩透镜体,建基岩体呈弱风化,岩体强度和变形模量基本能满足该规模闸坝对地基的承载和变形稳定要求;建基岩体中,不存在贯穿性的软弱夹层,无特定结构面控制,抗滑稳定受岩体强度制约。

基坑边坡下部C3软弱夹层被挖断临空,对基坑边坡稳定不利,需采取防护措施。

闸基下岩体透水性较弱,一般透水率q=3~5Lu,q<3Lu在基础下埋深12~36m(右岸较深),可据此进行渗透稳定分析。

4.施工条件

4.1交通条件

施工场内交通主要依靠A线、B线及C线公路,并通过B线或C线连接至各工作面。

4.2工期要求

导流临时围堰工程2005年11月15日完成临时施工围堰截流合拢闭气施工,2005年12月初临时围堰填筑完成,具备挡十年一遇洪水,2006年4月30日完工并完成临时围堰的拆除工作。

二、设计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

(2)嘉陵江某枢纽纵向围堰及右岸扩挖工程施工合同文件

(3)嘉陵江某枢纽纵向围堰及右岸扩挖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4)嘉陵江某枢纽纵向围堰及右岸扩挖工程施工投标文件

(5)右岸岸坡扩挖、支护图(CD159SG-41-2)

三、导流标准及导流方案

1.导流标准

1.1导流建筑物等级

某枢纽水库正常蓄水位203m,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7.54亿m3,水库总库容22.12亿m3;渠化航道里程180km,船闸过船吨位2×1000t;电站装机容量500MW(4×125MW),多年均发电量19.96亿千瓦时。

某枢纽工程为一等工程。

枢纽主要建筑物为2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

1.2导流设计流量

本合同工程导流建筑物的级别为4级。

临时围堰导流建筑物使用时间为2005年11月份至2006年4月30日。

对于4级导流建筑物、土石类围堰,结合施工合同要求及导流建筑物使用时间,导流设计洪水标准选用10年一遇。

根据招标文件,一期基坑采用枯水期挡水施工,相应导流设计流量P10%=5440m3/s。

2.导流方式和导流方案的选择

某枢纽坝址处,河床中间出露一河心滩,根据坝址区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条件、河道水文特性、枢纽布置特点、施工总进度安排等因素,本合同施工导流采用枯水期临时围堰围右岸,利用束窄的左岸河道过流,分期导流方式导流。

10月底开始进行临时围堰施工,在2005年11月~2006年4月采用临时围堰挡水,左岸束窄河床过流并通航,进行右岸纵向混凝土围堰及15孔泄洪闸底板土石方开挖及混凝土施工。

4月底全部临时围堰及基坑中碍航的各种建筑物拆除,基坑回填至178.00m高程。

四、导流工程挡水建筑物的设计

1.导流建筑物及防渗方式选择

本合同工程导流围堰于2005年11月10日完成截流合拢闭气,12月初填筑完成,具备挡十年一遇洪水能力,2006年4月底完成临时围堰拆除任务。

围堰设计遵循结构安全、便于施工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设计,临时围堰选择土石围堰。

坝址附近岩体能满足围堰的稳定性要求。

堰体采用级配较好的石渣料填筑,戗堤以下堰体及基础采用高压摆喷注浆防渗墙进行防渗处理,深入基岩1m,最大墙深10.9m。

戗堤以上堰体部分采用土工膜心墙防渗,土工膜轴线与围堰轴线相重合,土工膜两侧填筑细颗粒粘土岩保护层,保护层顶宽1m,坡比均为1:

0.3。

2.围堰设计

2.1围堰设计原则

围堰设计遵循结构安全、便于施工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设计。

2.2围堰平面布置

临时施工围堰轴线总长度为1133.74m,堰顶高程187.86m~184.92m,最大堰高12m。

临时施工围堰共分为三段,由上游围堰、纵向围堰和下游围堰组成。

上游围堰w1~w2段长度为286.8m,与纵向围堰夹角为116.9度,围堰顶宽9m;纵向围堰段沿河心滩布置w2~w3段,长度644.16m,按0.46%坡比由187.86m均匀降至184.92m高程,围堰顶宽9m;下游围堰w3~w4段长度为202.77m,与纵向围堰夹角为113.4度,堰顶高程184.92m,围堰顶宽9m。

围堰平面布置图见临时围堰平面布置图。

2.3围堰断面设计

堰体两侧采用砂岩石碴料填筑,中间部分采用细颗粒粘土岩填筑,以利于截流合拢闭气和高喷防渗墙施工。

水下部分直接在原河道上填筑形成戗堤,然后在戗堤顶部进行高喷灌浆防渗墙施工,对基础和下部堰体进行防渗处理。

戗堤顶面以上堰体中间为土工膜防渗,两侧依次填筑细颗粒粘土岩及石碴料。

临时围堰导流设计标准为11月~次年4月期间的10年一遇最大流量Q10%=5440m3/s,根据某枢纽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下游水位为184.12m。

通过水力学计算,围堰形成后上游围堰前雍水高度为187.06m高程。

考虑围体沉降、安全超高因素等,确定上游围堰顶高程为187.86m,下游围堰顶高程为184.92m,最大堰高12m。

临时围堰形成后,临时围堰将作为基坑开挖出渣和纵向围堰、泄洪闸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的主要交通通道,顶宽取9m,以满足施工交通需求。

围堰迎水面坡比取1:

2.0,在导流期间设计洪水5440m3/s流量时,经过圆弧法抗滑稳定计算,圆弧四的安全系数最小,为1.183,满足规范要求。

背水面坡比取1:

1.75,坡角为29.8度。

围堰稳定计算(圆弧法):

序号

圆弧

安全系数

备注

1

圆弧一

1.488

用图解求最小安全系数。

2

圆弧二

1.333

3

圆弧三

1.632

4

圆弧四

1.183

最小安全系数

1.183

主河床临时施工围堰未能保护的右岸岸坡扩挖下游段,选择在2006年1月枯水时段进行施工,平均流量为444m3/s,相应下游水位为178.4m,右岸岸坡扩挖下游段开挖高程为178m,在开挖时根据实际水位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设置子堰,可按附图所示结构型式设简易围堰挡水,以满足施工需要。

沿围堰轴线,一般在围堰区河床覆盖层厚1~7m,由砂卵砾石组成,结构松散,属强透水层。

基岩为沙溪庙组第2层砂质粘土岩夹砂岩透镜体,岩体强风化深2~7m,弱风化深10~20m。

为保证基坑开挖顺利进行,对戗堤以上部分堰体采用土工膜心墙进行防渗处理,土工膜与围堰轴线相重合,两侧保护层坡比均为1:

0.3,保护层顶宽1m。

对围堰戗堤以下部分及覆盖层采用高喷封闭防渗墙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墙顶面与土工膜相接。

防渗墙采用振孔摆喷混凝土防渗墙,振孔摆喷灌浆平台设计高程上游取181.97m高程,下游取180.37m。

纵向围堰坡比为0.25%。

2.4围堰旋喷注浆防渗墙设计

高喷防渗墙施工详见高喷灌浆施工组织设计。

2.5围堰抗冲设计

临时围堰截流后,由于对原河床有较大的束窄,截流后河床最窄过流断面底宽约113.73m,河床束窄率约60%。

主河道的过流能力有较大的下降,相同流量下原主河道水位会有所抬升,流速有所加大。

嘉陵江*河床段砂颗粒级配

粒径(mm)

0.5

1

2

4

8

16

32

64

100

150

200

小于某粒径砂重百分比%

0.0

9.9

10

12

17.2

25.7

39.1

59.1

76

94.8

100

根据水力学计算,发生11月~次年4月十年一遇设计洪水5440m3/s时,束窄过流断面平均流速为5.38m/s,对河床将会造成一定的冲刷,临时施工围堰布置在河道转弯处的凹岸,来水正对上游围堰,对上游围堰迎水面形成一定的冲涮同时对纵向围堰堰脚造成淘刷,需要采取一定的防冲措施。

上游横向围堰围0+000~0+246.8段,戗堤以下采用铅丝石笼护坡,戗堤以上采用干砌石护坡;上游裹头围0+246.8~围0+326.8采用铅丝石笼护底,护底宽度为5m,戗堤以下部分采用铅丝石笼护坡,戗堤以上采用钢筋石笼护坡;对围0+326.8~围0+760段采用铅丝石笼护底,护底宽度为5m,铅丝石笼护坡;围0+760~围0+950.97m段堰脚置于主河道斜坡段,铅丝石笼护底宽取10米,戗堤以下部分采用铅丝石笼护坡,戗堤以上采用钢筋石笼护坡;下游横向围堰采用铅丝石笼和干砌石护坡。

钢筋石笼长宽高为2.5m×3m×1m,垂直于围堰轴线方向宽3米,顶层垂直于围堰轴线方向宽1米,装30㎝以上的块石。

铅丝石笼护坡厚度为1m围0+326.8~围0+760段堰体护坡采用铅丝石笼护坡,护坡厚度为1m。

2.6临时围堰主要工程量

围堰工程量清单(不包括右岸子堰工程量)

工程项目

单位

工程量

合计

戗堤

上部围堰

粘土填筑

M3

1133.74

0

1133.74

粘土岩填筑

M3

26800

16362

43162

块石填筑

M3

80373

0

80373

石渣填筑

M3

49246

73330

122576

铅丝石笼

M3

13874

4776

18651

钢筋石笼

M3

0

3191

3191

振孔摆喷混凝土防渗墙

M

11357

11357

土工膜

M2

5624

干砌石护坡

M3

0

5108

5108

堰体拆除

M3

171428

102768

274196

五、截流设计

1.截流方式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截流方式采用单戗堤立堵截流。

戗堤先从上游进占,当上游戗堤约进占至围0+326.8m时,下游戗堤开始同步进占,在纵向围堰0+810~0+830处留20m宽的龙口,然后从右岸上游戗堤进行单戗立堵截流,逐渐束窄龙口直到全部拦断。

2.截流时间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水文气象资料分析,截流时间选在2005年11月10日进行。

3.截流流量

根据初步设计报告,11月*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50m3/s,CV=0.25,CS/CV=2。

截流流量取五年一遇11月平均流量P20%=1500m3/s。

4.截流戗堤设计

4.1戗堤的选择

按选取的截流流量11月五年重现期的平均流量Q20%=1500m3/s进行单戗立堵截流水力学计算,截流完成后下游戗堤前水位高程为179.87m,上游戗堤水位高程为181.47m,根据规范要求戗堤增加安全超高50cm,则上下游戗堤顶高程分别取181.97m、180.37m高程。

则上游戗堤顶部宽度为30.1m,下游戗堤顶部宽度为26.1m,纵向戗堤顶部宽度为26.1~30.1m。

戗堤断面及两侧边坡与围堰结构相同。

由于主河道过流能力强,截流时,龙口水深及落差小,平均流速小,预留龙口宽度取20m。

考虑戗堤顶宽度约26.7m,截流戗堤设在纵向围堰下游处,戗堤断面为梯形,戗堤上、下游抛投方向的边坡分别为1:

2.0、1:

1.75。

4.2龙口位置

根据地质资料,围堰河床为alQ4(现代河床堆积),最大厚度约7m,纵向围堰下游围0+750附近覆盖层较浅,有利于截流抛投稳定,同时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充分利用上下游戗堤同时进行预进占。

龙口位置选择在围堰轴线围0+810m围0+830m范围。

4.3截流水力学参数计算

临时围堰截流时,为汛后退水时段。

截流流量为1500m3/s。

截流参数如下:

临时围堰戗堤龙口截流施工水力学参数

序号

龙口宽B         (m)

龙口泄流量Qg(m3/s)

分流量Qd(m3/s)

上游水位▽H (m)

上游水头H (m)

上游静水深 (m)

下游水位   (m)

龙口上、下游落差Z    (m)

龙口平均流速v  (m/s)

单宽流量q(m3/s)

单宽功率N

龙口底高程(m)

下游围堰出口水位(m)

1

20.00

353.66

1146.34

181.12

4.95

4.62

179.87

1.05

4.36

17.68

199.67

176.34

179.87

2

16.00

292.71

1207.29

181.18

5.02

4.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