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弹的诞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7028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氢弹的诞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氢弹的诞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氢弹的诞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氢弹的诞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氢弹的诞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氢弹的诞生.docx

《氢弹的诞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氢弹的诞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氢弹的诞生.docx

氢弹的诞生

氢弹的诞生

  1952年11月1日,太平洋上一个名叫埃尼威托克的小岛响起了巨烈的爆炸声,瞬时间,一个绿树葱葱的小岛从水平面消失得无影无踪。

原来,这是美国人在进行的世界上第一次氢弹爆炸试验。

这枚氢弹的爆炸威力相当于1000万吨梯恩梯炸药,是投在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的500倍。

  早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签发研制氢弹命令之前的1942年,美国科学家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就推断,原子弹爆炸时提供的能量有可能激发大规模的轻核裂变反应。

科学家发现,轻核的聚合与重核的分裂一样,也能放出巨大能量。

例如,由4个氢核合成氦核,可释放2800万电子伏特的能量。

后来的氢弹爆炸就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氛和氛的轻核聚变反应实现的。

  实际上,在人类历史上,轻核的聚变反应比重核裂变反应更早被发现。

早在1934年,卢瑟福等人就认识到氖核相互撞击可得到氖。

然而,氢弹却出现在原子弹之后,这是由于实现轻核聚变的条件比实现重核裂变要困难得多。

要使两个轻的原子核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只有将轻核材料的温度升得足够高,使其中的原子核达到极高的运动速度时,相互撞击的能量才有可能克服电子的排斥力而使两原子核聚合在一起。

根据费米1944年计算,氖核单独聚变所需要的温度为4亿度,而在原子弹诞生之前,要获得如此高温,几乎是不可能的。

  1942年,为探讨制造威力最大的原于弹,奥本海默在伯克利组织了一个理论物理学家小组。

在讨论过程中,多年从事星球热核反应的物理学家特勒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用裂变反应制造出原于弹之后,很可能完成聚变反应。

贝特进一步设想:

一旦研制成功原子弹,用它作为“点火雷管”,用以引起重氢的聚变反应,那将至少释改出五倍于钢原于裂变的能量。

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作出这样一个决定:

集中力量先研制铀炸弹,同时注意氢弹的研究。

当时,科学家们估计,制造这种超级炸弹的时间不会太一长,但在1943年~1945年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表明,要实现核聚变,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原子弹在日本的)“”岛和长崎导致20多万人死伤的消息传回美国后,许多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深感不安,不少科学家怀着内疚的心情离开了洛斯阿拉莫斯。

1945年10月,‘“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在辞去实验中心主任职务时就诚恳地说:

“倘若有一天原子弹被作为新武器存放在那些准备进行战争的国家的军火库里,那么,世人诅咒洛斯阿拉莫斯的时候也就为期不远了。

  一时间,科学家们甚至停下了新武器的研究工作。

  然而,好景不久。

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美国人支持的中国国民党土崩瓦解,朝鲜战争一触即发。

这一连串的事件使美国人感到.没有拥有绝对优势的武器,很难保持全球霸主的地位。

于是,关于试验和制造氢弹的问题又重新提了出来。

  这一问题一提出,支持派和反对派之间就展开广一场激烈的辩论,辩论的中心是研制具有如此巨大杀伤力的武器是否明智。

反对派的核心代表人物是“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和一批年资已深的高级科学家,他们均为原子能委员会下属的总咨询委员会成员。

他们认为,自己有责任阐明武器竞赛的危害性,并谋求用技术和政治手段控制军备竞赛。

他们甚至这样说道:

“‘很明显,如果使用这种武器。

将毁灭无数生灵;它并不是只用来破坏军用的或半军用的物质设施的武器、因此,使用氢弹,就是比使用原子弹变本加厉地实行消灭平民百姓的政策。

  然而,以特勒为首的另一部分科学家却表达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他们主张推行强硬性计划,即研制超级炸弹,特勒等人认为:

“如果超级炸弹可以制造出来,那么就要和苏联一样做好准备。

如果不建立一个优先计划制造它,苏联就会首先获得这种武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美国的灾难。

”他们认为,美国的政策有史以来一直都是“自己的部队装备不能逊色于其他任何国家”。

“我们推迟研制并不会推迟苏联的研制。

”“一帮无神论者不大可能出于道德考虑而不去生产这种武器。

  支持派和反对派到处游说,最后,美国政治领导人还是采纳了支持派的观点,决定立即进行氢弹的研制工作。

当局又迫使科学家们重返阿拉莫斯,重操旧业,特勒被任命为氢弹研制机构理论小组组长。

  于是,人类史上第一枚氢弹很快在1952年11月1日爆响。

  美国人试图用自己的氢弹使苏联人业已研制成功的原子弹相形见细,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苏联人在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氢弹的研究,而且,苏联人按照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的建议,没有使用液氘和液氚,而是使用它们和锂的化合物,这就使得苏联人后来研制成功的氢弹结构更为轻巧简单,而且更加有效。

所以,在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后不到10个月的时间,苏联人就试爆成功了比美国氢弹更具实战价值的氢弹。

不久,美国人迎头赶上,于1954年春天连续3次成功地爆炸了以氘化锂为聚变材料的氢弹。

载着氢弹着陆

  轰炸机最怕载着炸弹着陆了。

因为载上炸弹后飞行,轰炸机就像一个大炸药桶,在空中飞行倒没有多大危险,但在着陆时的颠簸和摇晃极易将炸弹引爆,那样,整个飞机将会被炸成粉末。

因此,驾驶员一般都不愿载着炸弹返回基地。

实在不行,便在返回途中把炸弹扔掉。

  这还是常规炸弹,要是威力巨大的核弹呢?

  这事,还偏偏让前苏联飞行员碰着了!

  1950年,前苏联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立即展开了氢弹的研制工作。

当时前苏联核科学家对氢弹原理已逐步完善。

不过,科学家们很慎重,其初始的氢弹是在原子弹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聚变材料,西方人称之为“加强型裂变炸弹”。

1953年8月12日,前苏联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枚氢弹就是裂变聚变炸弹,也就是‘加强型裂变炸弹“,其核当量为20万吨~30万吨。

  科学家们对已取得的进展大为兴奋,于是马不停蹄地全力研制更先进的氢弹。

  1954年初,美国爆炸了一颗大威力的氢弹,其核当量达150万吨,前苏联大为震惊,进一步加快了氢弹研制的步伐。

  1955年11月中旬,一列专车在严密的保护下把3颗核弹运进了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3颗核弹中,有两颗是最新研制的氢弹,还有一颗是加强型裂变弹,准备一旦新研制的氢弹失败,这颗加强型核弹将用于顶替,免得产生不好的政治影响。

  塞米巴拉金斯克,是前苏联有名的核试验基地。

它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靠近额尔齐斯河。

1949年8月,前苏联第一颗原子弹便是在这儿爆炸成功的;1953年夏,前苏第一颗“氢弹”也是在这儿炸响的;如今,它又要成为前苏第一颗真正的氢弹爆炸的地方,而且是人类第一次空投爆炸氢弹的地方。

  1955年11月18日,一架图一95轰炸机进行了一次模拟试投,以检查投掷系统和飞行人员是否胜任。

  图—95,是1951年开始研制的远程战略轰炸机,1954年首飞,是为对美国进行战略核打击而设计的,长约49米,高约11.6米,装有4台发动机,可对1.4万千米远的战略目标实施核攻击,载弹量达25吨。

1953年8月,前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氘化锂)后,为压倒美国,又决定进行人类首次空投氢弹爆炸,于1953年11月下令航空部门尽快研制可进行空投氢弹的图—95轰炸机。

1955年11月20日,这是一个挑选好的“黄道吉日”,准备让全世界大吃一惊。

一架图—95轰炸机从机场腾空而起,向着空投区飞去。

  天有不测风云。

明明预报今日核试验区天气晴朗,现在却转了向,试验区上空阴云密布。

图一95飞到空投区一看,根本看不清地面目标,飞行员十分着急,立即通知指挥部。

  在试验区地面,放置了许多实验品作为效应物,其中有动物、有建筑,也有武器装备,要是这枚大威力的氢弹不能在指定空域投放,便会影响对作战效益的评估。

  负责试验的将军们看着核试验场,陷入了深思。

空中.轰炸机绕着圈子不停地飞行,等待下一步的指令,而那些阴云丝毫没有散去的意思。

将军们经过再三斟酌,权衡利弊,最后决定取消今日的核爆炸试验。

  问题是,空中载着氢弹的轰炸机怎么办Y机场附近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市人口众多,万一机上核弹在机场降落时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指挥员连忙找科学家协商,科学家们立即投人了紧张的评估工作。

他们从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着手,推测引起氢弹意外爆炸的可能性。

  空中,图—95受命继续盘旋。

从性能来说,图—95载油可达80吨左右,可在空中飞行15个小时。

因此,只要不出意外,图—95可在空中长时间盘旋。

  核科学家们知道,这事人命关天,也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因此仔细地进行推算,不敢漏掉一个技术细节。

轰炸机还在空中盘旋,核试验区的人们怀着焦急的心情等待着,不时地抬头看着天空。

  计算结果终于出来了:

轰炸机载着氢弹着陆,不存在大危险。

  核科学家库尔恰托亲自驱车去飞机场,把科学家们的计算结果告诉给轰炸机上的飞行员。

  图—95开始缓缓下降,减速,对准跑道,准备着陆。

飞行员聚精会神地操作,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随着轰炸机在跑道上滑行的停止,机场上的人们才松了一口气,一切平安无事。

  1955年11月22日,一架图—95轰炸机终于把这枚大氢弹投了下去,其核当量高达160万吨。

但是更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在此之前发生的惊险的氢弹“着陆”。

核弹在机场上空失控

  故事发生在1957年。

  此时的美国,为防止前苏联核偷袭,同时保存自己的核打击力量,国防部下令战略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其中主要是新近服役的B52轰炸机在美国本土上空24小时不间断飞行。

于是,在美国上空每时每刻都有一架轰炸机载着核弹飞行,这架降落之前,那架已开始升空,真可谓此起彼伏。

这种飞行从1955年开始,到1957年已长达2年之久。

  美国国防部虽然让新研制的B-52担负主要空中战备飞行任务,但一些老式轰炸机仍宝刀未老,继续发挥余热,担负一部分战略飞行任务,其中便有B26轰炸机。

  1957年5月22日下午,在空中值勤的便是一架这种型号的飞机。

当时这架飞机正在新墨西哥州的上空平稳飞行,驾驶它的飞行员迈耶,是一位飞行经验非常丰富的飞行军官,他全神贯注地驾驶着飞机。

虽说开这种飞机他已轻车熟路,但也丝毫不敢松懈,因为机上携带的核弹能将莫斯科这样的城市从地图上抹去,他必须保证飞机不出现任何闪失。

坐在迈耶身后的是投弹员卡尔,他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负责核弹的操纵,即在接到命令后,迅速将核弹投下去。

  这架B26轰炸机按预定计划在冽行飞行。

  B26轰炸机,于1941年由马丁公司研制成功,随即装备空军,它的特点是有很高的翼载,然而,初期型号性能不稳,多次坠毁.许多空勤人员惨死,因此得了一个“寡妇制造机”的绰号。

后来,马丁公司对它进行改进,性能得到提高,主要用于二战时的欧洲战区。

在太平洋战区作战时,曾击沉多艘日军舰只、二战后,大部分B-26轰炸机先后退役,仅留下少量继续服役。

该型飞机装有两台发动机,时速317英里.作战半径1150英里,实用升限为23000英尺。

机长19米左右,高约6.4米,翼展22米左右,重约17吨,机载武器为12挺0.5英寸口径的布朗宁机枪,可载两吨炸药,空勤人员7人。

  这架轰炸机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后,开始向何特空军基地飞去,准备着陆。

  不一会,另一架r-52轰炸机升空。

BM6的任务已经完成,机组人员开始做整理工作c飞机已接近柯特空军基地,迈耶操纵飞机开始下降,副驾驶向迈耶汇报着各种技术数据,并提醒迈耶,机场塔台报告附近出现强气流。

迈耶此时集中精神,全力操纵飞机,力图在降落过程中避开气流。

只有将飞机在跑道上停稳,他才会彻底放松一飞机距离机场只有8公里了,迈耶已清楚地看见了跑道,这时速度表和高度表都显示正常。

忽然,一股强大的气流从左侧猛于过来,飞机瞬间向右侧倾斜,机组人员大都措手不及,歪向一边,迈耶迅速调整操纵杆,试图使飞机回到平衡位置,然而一连串从各个方向袭来的气流使飞机难以控制,剧烈地抖动着,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犹如大海中一州一扁舟。

机组人员都纷纷抓住把手稳住自己。

投弹员卡尔在使劲撑住自己的同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核弹是否安全,是否会被甩出飞机。

他看了一眼核弹操纵板,发现保险栓没有固定,这是因为在执行任务期间要打开保险栓,准备随时投弹。

而在这样颠簸的情况下,下固定保险栓是很危险的,那不仅威胁到卡尔本人,一旦发生意外,这架飞机,整个柯特基地都将化为乌有。

强烈的责任心驱使他去固定保险栓,以防不测。

  然而飞机遇到的是一个涡流风,而且风势强劲,使得平日看起来硕大无比的B26像个醉汉似的东倒西歪,不能自制,卡尔的手刚松开扶手就差点被甩倒,他只好重新稳住自己的身体,当他再次尝试伸出右手时,他摸到了保险栓,就在他要把保险栓固定的时候,又一阵更强的气流袭来,飞机猛地下降,卡尔的手不由自主地按动了保险栓旁边的按钮。

卡尔的心“格登”一下,顿时凉了半截。

他不用看也知道那是什么钮,那是为检修或更新弹体而卸下核弹时用的卸弹钮。

没想到这个平时很少用到的按钮,这一次倒发挥了作用,只见那枚核弹在气流的作用下翻着跟斗向地面坠去……卡尔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气流小多了,飞机平稳下来,卡尔颤抖而焦急地向迈耶作厂报告,机组人员顿时吓傻了眼,纷纷向外望去。

迈耶这时反而镇静下来,因为核弹此时已经落地,但仍未爆炸,证明它不会爆炸。

但这仍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于是他迅速向塔台作了汇报。

塔台指挥也出了一身冷汗,连忙派一队宪兵奔赴出事地点,寻找并保护那个可怕的家伙。

  不一会儿,宪兵就找到了那枚核弹,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已经把地面砸了一个大坑。

这是一枚氢弹,重达两吨,爆炸当量要有几十万吨,一旦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氢弹挂到树上

  B52战略轰炸机自担任例行的空中戒备飞行后,大部分时间飞行正常,然而1961年却发生了一起两枚氢弹坠落的事故。

  这年的1月24日,一架B52战略轰炸机像往常一样进行戒备飞行,以巡航速度在空中“游七”,突然轰炸机右侧机翼结构出现故障,两枚氢弹离机而下,向地面坠去。

  机上人员见此情景大惊失色,一旦发生爆炸,这些人都将成为千古罪人。

他们立即通过机载通讯设备报告给基地指挥官。

  美战略空军基地指挥官得知此事后,一方面向上级报告险情,一方面立即采取措施,寻找失落的氢弹。

  B52是刚服役才几年的新型战略轰炸机,怎么会出问题呢?

人们不禁产生疑问。

  B52是二战后的换代轰炸机。

在二战刚结束时,美国B29远程轰炸机对日本进行了两次原子弹大轰炸,两座大城市很快成为废墟,因此,美国人对战略轰炸机印象十分深刻,决定研制新型轰炸机替代B29。

50年代初,新机型终于投入生产,成为美国极为重要的空中核轰炸机。

该型机长49米左右,高约12米,其弹舱很大,可装载多种核弹,核战范围包括战术核战和战略核战,第一架样机于1954年8月试一飞,1955年6月投入使用;其后的岁月里,美国波音公司对1352A型机不断进行技术改造。

1956年,8架B52以不间断飞行方式飞过北极,航程达2.5万多千米。

1960年,W-52的最后一种攻击型B-52A面世,安装了更大功率的发动机。

应该说,B52在一二战后发展的一系列轰炸机中算得上是饺饮者,拥有可靠的性能。

坚固的结构,然而,这次飞机右机翼结构居然损坏,究竟是质量问题,还是其它原因,美军方一直未予透露。

  地面人员立即展开搜索活动。

不久,两枚氢弹全都找到了。

有趣的是.一枚氢弹在地上.还有一枚氢弹挂在树上。

这树也够结实的,居然把天上掉下来的氢弹给托住了。

然而,令人心惊肉跳的是,树上那枚氢弹差点发生爆炸。

  原来,美军对机载的核航弹均采取了一些保险措施。

如果要使一枚核航弹发生爆炸,弹中的点火系统必须先点燃核弹中核燃料周围的高能炸药,形成核爆炸的必要环境;而点火系统必须在解除保险系统后才能工作。

美国人为了确保保险系数,在解除保险系统和点火系统之间装有密码锁c这种密码锁中的密码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密码由几位数码组成,一般人即使想打开它,如果不知道密码,也是徒劳。

为保险起见,一枚氢弹装有6只这样的密码锁,也就是说,只有6只锁的密码全部输入对了,才可以将氢弹引爆。

而这次事故中,那枚挂在树上的氢弹,不知何种原因,其6个联锁保险装置中,竟有S个鬼使神差般地被打开了,还剩下一个在发挥着安全作用。

难道是设计上的问题?

这枚氢弹的核当量达2400万吨,如果在底特津市这样一个大城市上空爆炸,那么,将会有几百万人命归黄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