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最后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910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最后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部编版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最后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部编版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最后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部编版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最后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部编版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最后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最后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部编版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最后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最后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最后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部编版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最后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安徽省合肥市名校2019年中考最后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你要在150分钟内答完所有的题目。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出门东向看,。

(《十五从军征》)

②,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③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④,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⑤,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俗子胸襟谁识我?

(秋瑾《满江红》)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借典故表现暮年返乡却已恍如隔世的诗句是“”。

②李清照在《渔家傲》中,“”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9分)

只见这些挺拔伟岸的黄山松,巍然sǒng立在我们面前。

虽然雨雾濛濛,但是它们那厚实粗壮的腰身,亭亭如盖的树冠,在雾气中却更显示出巍俄浑厚之美,如同缥缈仙境中的神树一般。

而傍着一颗巨石,树冠如云,树身如柱,喷薄而出的,就是黄山标志的迎客松了。

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简直堪称一绝。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sǒng立()缥缈()喷薄()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盖”有以下几种义项,请为“亭亭如盖”中“盖”选择恰当的一项

A.遮掩、蒙上的其,其密B.动物的甲壳

C.伞;车篷D.器物上有遮蔽和封闭作用的东西

(4)将画线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不得改变原意。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

(1)-

(2)题。

(4分)

(1)“看见过妈蚱吧?

独自一个儿也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子速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

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净,谁也没法儿治它们!

这几句话是《骆驼祥子》中(人物)说的。

A.祥子B.刘四爷C.老马D.曹先生

(2)在《简,爱)中,(人名)竭力要求简爱嫁给他做一名传教士的妻子,简·爱

为此深感苦恼,不得不祈求上天帮助。

在冥冥中,简·爱听到了三声召唤,于是下定决心,重返(地名),但那里已变成一堆坍塌的废墟。

4.综合性学习。

(12分)

2019年以来,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大型连锁书店、新兴独立书店纷纷掀起开店热潮。

实体书店,在和煦春风吹拂下,开始显现回暖迹象。

请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近年来,许多实体书店积极尝试与创新经营模式,从单一的卖书转向复合化经营、多元化经营,不断开拓新的增长点。

书店不止卖书,还经营着许多周边业务,【甲】诸如销售各种做工精致的文创产品,各种食品、甜品、饮品等;有的还邀请名人来开讲座、分享会等。

【材料二】北京市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整见》(下文简称“《意见》”)。

《意见》中提出,北京将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大力推动实体书店建设发展,到2020年,【乙】逐步在全市制造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特色浓郁、多业融合的实体书店发展新格局,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舒适、智能的阅读空间。

(1)阅读以上两则材料,概括实体书店回暖的两条原因。

(2)根据要求修改病句。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改为“”。

(3)小明的邻居要开一家实体书店,请你为他的书店起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并说说它的内涵。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9分)

做一股“清流”中

徐文秀

①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

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几档节日“火”起来,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了观众追求的时尚。

②文化如此,人生亦然过清流般的生活;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

然而,一些人的生活却过得混浊而灰暗。

有的习惯于搞“假大空”那一套,特别会装,喜欢“背台词”,有的还入戏很深,成了“戏精”;有的热衷于走“虚浮夸”的路子,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处处浮在表面,时时想走捷径;有的满足于过“庸懒散”的日子,表现出懈怠、疲沓的样子,工作往往千点“意思意思,奉行誉既不出风头,又不落后头”;有的甚至迷恋于邪恶丑”的法则,搞厚黑学、行潜规则,拜码头结圈子,等等。

③清流生活,既是十种人生态废,也是一种人生价值。

清代学者顾炎武说:

“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

”革命先驱李大钊赞叹:

“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

”古往今来,做一股“清流”是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活出“清流”范儿的人也备受世人尊崇。

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珅”的王冕;从铁骨钟铮持正义、横刀马的彭德怀,到平生追求真理、“洋身是刺”的张爱萍等。

这一股股清流,以它的清澈、洁净,汇入历史的大江大河,展示出绚丽夺目的画卷。

④清流人生,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

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一股清新之气,言行有格调,生活有品位,阳光千净、超然脱俗,身上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真实的自我,说真话、道真心、做真人,多一些率真、多一点坦诚,不掩饰、不矫情。

活出清流的样子,就是活出做人的骨气,肩膀硬、腰板直,有所坚守而不随波逐流。

说到底,清流样子就是真善美的样子,就是做人清清爽爽、做事明明白白、做官干干净净的样子。

⑤欲成清流之人,得正本清源。

古人云:

“源节流请。

”做人的本源,就是做人的本色、本真和本来。

一个人的身份、岗位、职务和财富可以变,但做人的本色不变本真不丢、本来不忘。

多问问初心是什么、初衷在哪里,多看看当初的模样是什么、如今变得怎么样,偏了则纠一纠,歪了则正一正。

源头清,人生这潭“池水”自然也就清澈了。

⑥欲成清流之人,得胸怀大志。

有大目标和大志向的人,总是不会被路边的碎石绊倒。

胸有鸿鸽之志,便有过清流生活、活出清流样子的勇气和毅力,有远大志向在鼓舞,生命就会翩翩起舞。

要想活出清流样子,内心还要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感,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不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朝着既定的方向砥砺前行。

,人不一定过得富贵,得一定要活得高贵,保持一份清高,守住一份气节,便能活出清流样子

⑦莲花,以其高活品质世人“独爱”。

清流如莲,清流之人以其真善美的品格而被世人称羡,更让自己行稳致远。

(选自2018年的月16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5.通读全文,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4分)

6.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7.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4分)

8.文章第⑤段和第⑥段能否调换顺序?

为什么?

(4分)

9.如果要在第⑥段横线上,加一个论据,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年轻时的左拉很穷,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会高兴得像过节。

正是贫穷磨砺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卡尔家族》。

C.孙子膑脚,遭受迫害,却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的命运,终于等到施展自己抱负的时候。

D.陶渊明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人格尊严,保持心灵的独立与自由,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归隐。

[二](21分)

心中的布鞋

杨兰琦

①或是寒风料峭,或是身子每况愈下,时序渐近严冬,阵阵寒意从脚底直往上窜,我回家从门后取下尘封已久的布鞋,抨掉蛛网,拍去灰尘,看着它,股股暖流遍布全身,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

②小时候能有华丽的衣裳,漂亮的鞋子就是我们孩子梦中的奢望,我的母亲却能想方设法,把我们兄弟姐妹装扮得漂漂亮亮。

我每每在半夜梦中惊醒时,总看到母亲还在熟练敏捷地运针拉线,嘴里哼着小曲,没有一丝倦意。

③母亲年轻时是方圆几个村落有名的针线活能手,年轻情侣赠送情物往往是布鞋、鞋垫,大多出自母亲之手,寿酒上的礼物,也有我母亲的杰作。

那时一到天黑,母亲在忙完家务后,就在油灯下做针线活,乐此不疲。

我们几个村落有嫁女娶媳的人家,从十多里的地方,提着火把,赶到我家里求我母亲,不上两天就乐呵呵地拿走布鞋、鞋垫,在人家赞不绝口声中,母亲退下人家的钟莉。

④那时我们兄弟姐妹常常穿着精致漂亮的布鞋,恙来不少孩子钦羡的目光,在那个年代,它是我们兄弟姐妹炫耀的资本,最高兴的事儿。

⑤长大了,我来到一所县级重点初中读书,离家有二十多里。

我们农家孩子不到寒冬,不会穿保暖的鞋,一星期就是解放鞋,而且是光脚。

一天下午,天气骤寒,阴沉的天空飘起鹅毛大雪来,不一会儿,地上就铺上了一屡厚厚的雪,而且雪一直飘落不停。

晚上,我们这些衣着单薄的农家孩子,光脚穿着解放鞋在走廊上跳着、跑着,驱逐寒冷。

晚上下半夜,我们寝室里很多人被冻醒,咳嗽声此起彼伏,惊醒中,我感觉被子冰凉冰凉,飕飕凉风直往被子里钻。

⑥第二天清早,雪依然在飘飘洒洒,屋檐下晶莹剔透的冰凌几好长好长。

许多同学的家长纷纷从家里赶到学校,送来驱寒的衣物、林子、鞋子,同学们欢呼雀跃。

⑦我显得十分落寞。

⑧上课不久,老师叫我出教室,在走廊上见到了我的父母,下夹着新被子、新棉衣,手里母红扑的脸上显露着焦急、惶恐。

母亲急切的语气中透露着担心和愧痰。

在喘气、咳嗽、焦急的从父亲的口中得知,前几天母亲病了,晚上咳个不停,一直头昏脑胀,在床上躺了好凡天,下不了床,昨天下雪,母亲硬撑着身子下床,连夜纳鞋,赶做棉衣,整整忙了一个晚上,咳了一个晚上。

一早便急急地叫起父亲赶往学校,本来父亲不要母亲来,但母亲不放心,父亲还是没有阻止住执拗的母亲。

山间小溪的小木桥布满了厚厚的积雪,父亲回家拿工具清扫,耽搁了时间,母亲在来学校的路上,多次蹲下咳嗽,所以来迟一些。

我先前的些许不悦和遗憾已无影无踪,唯有心中的阵阵激动。

【甲】

⑨穿上新棉衣,接过母亲手中的新布棉鞋,看到均匀的针线蚊路,穿在脚上,阵阵暖意从脚底散遍全身。

父亲搀扶着母亲渐行渐远,一直消失在校门口。

【乙】

⑩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我依然铭记着,当时穿上新棉衣,新布棉鞋的温暖远不及父母对几女爱的温暖。

【丙】

⑪现在,我常常穿着皮鞋,尽管报合我的身份,但感觉锂亮的皮牲不再舒适、温暖,生硬、僵冷之感越来越明显,每每一到严冬,冰凉、刺骨的寒冷侵袭着我。

我多么渴望有一双布鞋,可以温暖温暖我的双脚。

【丁】

(选自《2018年中国精短散文精选》)

10.参照下面的表述,将选文的情节补充完整。

(4分)

小时候,“我”炫耀布鞋→→

11.赏析下列句子。

(6分)

(1)总看到母亲还在熟练敏捷地运针拉线,嘴里哼着小曲,没有一丝倦意。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在那个年代,它是我们兄弟姐妹斌耀的资本,最高兴的事儿。

(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2.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3分)

我的眼泪禁不住簌簌而下。

A.【甲】B.【乙】C.【丙】D.【丁】

13.第⑦段独句成段,有什么作用?

(4分)

14.简述本文标题的好处。

(4分)

[三](15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节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持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节选自《庄子·這遥游》)

【注】①穷发:

穷,尽;发,草木,植被。

指不毛之地,沙漠。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化而为鸟化:

(2)怒而飞怒:

(3)天池也天池:

(4)其广数千里广:

(5)未有知其修者修: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17.【甲】【乙】两文中所述之鲲鹏,借助于飞到“南冥”,其目的是(2分)

18.你从鲲鹏身上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

(写出两点即可)(4分)

三、作文(55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55分)

从小到大,你一定听到过很多种呼唤。

妈妈的呼喚,蕴藏真情;老师的呼喚,饱含期待;自然的呼唤,充滿神奇;时代的呼唤,彰显责任……

请以“记忆里的呼唤”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4)为了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小于600字。

 

省城名校2019年中考最后三模

(一)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10分)

(1)①泪落沾我衣②山气日夕佳③烟波江上使人愁④商女不知亡国恨⑤先天下之忧而忧⑥英雄末路当磨折(每句1分,共6分。

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①到乡翻似烂柯人②我报路长嗟日暮(每句2分,共4分。

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9分)

(1)耸;miǎo;bó(每空1分,共3分)

(2)巍俄;巍峨(每空1分,共2分)

(3)C(2分)

(4)示例:

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不能不算一绝。

(2分,符合题意即可)

3.(4分)

(1)C(2分)

(2)圣约翰;桑菲尔德(庄园)(每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4.(12分)

(1)(4分)书店自身的变革创新;政府的坚定扶持。

(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2)(4分)①诸如销售各种做工精致的文创产品,各式甜品、饮品等(2分

②制造;建立(2分)(意思对即可)

(3)(4分)示例一:

囊萤书店,内涵:

来源于车胤“囊萤苦读”的故事,以此来激励读者热爱读书,钟情于阅读。

示例二:

东篱书屋,内涵:

“东篱”取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意在为读者提供最自然惬意的阅读体验。

(书店名2分,内涵2分,符合题意即可。

二、阅读(55分)

[一](19分)

5.(4分)我们要做清流之人。

(意思对即可)

6.(4分)第①段列举《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例子,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分),又引出本文的论题—清流(2分)。

(意思对即可)

7.(4分)举例论证(1分)。

列举周敦颐、王冕、彭德怀、张爱萍等人的例子,具体论证了“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价值”这一观点,增强文章

的说服力(3分)。

(意思对即可)

8.(4分)不能(1分)。

第⑤段和第⑥段分别从两个方面论述如何才能成为清流之人。

第⑤段阐述“欲成清流之人,得正本清源”,第⑥段阐述“欲成清流之人,得胸怀大志”,还要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2分)“正本清源”是“胸怀大志”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不能调换(1分)。

(意思对即可)

9.(3分)D

10.(4分)初中时,父母送来布鞋;现在,“我”渴望布鞋(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11.(6分)

(1)运用动作描写,细致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做布鞋动作的娴熟、敏捷及惬意,表现了母亲勤劳的品质。

(2)“资本”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布鞋在我们兄弟姐妹心中的份量以及我们的兴奋之情。

(每小题3分。

意思对即可)

12.(3分)B

13.(4分)

(1)在结构上的作用:

过渡(承上启下)。

(2)在内容上的作用:

与同学们收到家长送来的驱寒的衣物那种兴奋之情构成对比,强调“我”的落寞之情,为

下文写“我”的父母给“我”送来被子、棉衣、新布鞋的激动作铺垫。

(每点2

分。

意思对即可)

14.(4分)

(1)“布鞋”是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

(2)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赞颂母爱的伟大。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三](15分)

15.(5分)

(1)变化

(2)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3)天然形成的水池

(4)这里指宽(5)长(每小题1分,共5分。

意思对即可)

16.(4分)

(1)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2)(它的)背如同泰山(那么高大),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每句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7.(2分)风力(外力);到理想的境地去追求精神自由(每空1分。

意思对即可)

18.(4分)

(1)人应有执着的信念。

(2)人要有雄伟的气魄。

(3)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4)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乙】沙漠的北边有个冥海的地方,叫做天池。

有一种鱼,它身宽数千里,不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

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背如同泰山(那么高大),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

三、写作(55分)

19.(55分)参照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卷面书写(5分)

 

二、现代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小题。

读书与快乐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这天,一位著名的网红用戏谑的方式介绍了“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很幽默地应了读书的景。

说真的,不要一提读书,大家条件反射就是“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其实,能够抛弃功利心,读书本是一件快乐的事。

   ②陶渊明说:

“好读书,不求甚解。

”孔子说: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董卿也曾说过:

“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这些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

   ③纳兰性德有一句诗: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个“赌书泼茶”讲的就是一件读书的乐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才女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

夫妇二人都是金石爱好者,那时居家贫俭,每每需要把衣服典卖了,才能买些碑文、水果回家。

但他们并不感到辛苦,吃着水果,展玩买回来的碑文法帖,自己觉得已然是神仙眷侣。

他们日常有个消遣,那就是吃过饭后,烹杯热茶,夫妇相对而坐,指着满室的书籍和史册,互相考问某个典故出自何书、几卷、几页,谁能答对,谁先喝茶。

李清照博闻强识,说中就举杯大笑,每每把茶泼洒在怀中不得饮,这就是“赌书泼茶”的典故。

那段清贫的岁月,因为有书相伴,而芳香四溢。

正由于他们爱读书、趣读书,生活才变得丰富生动。

   ④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人。

好读书,因而会读书;会读书,因而更好读书。

年轻的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之时,就在读书充电的方法上,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来,他奉行的是“观其大略”。

“观其大略”的准确含义,就是注意观察和吸收书籍当中的重点和精华。

此处的“大”是重大的大,也就是书中的重点;而“略”是战略的略,也就是书中的精华。

正是由于诸葛亮重视知识的广博胜于精深,他才选择“观其大略”,最终成为一个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的智慧达人。

大文豪苏轼曾发明“八面受敌”读书法,把研究内容分为八个方面,每读一遍书,只集中精力攻破一个方面的问题,以求把书读精读透。

欧阳修读书“计字日诵”。

他统计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经典的总字数,规定每日熟读300字,细水长流,终于把40多万字的书全部背完。

汉代学者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

这种方法类似于现在的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效果也很好。

   ⑤也听说过一个读书的狠招:

学英语,背字典,背一页撕一页,如果心疼书,就好好用心,一次记牢。

明代学者张溥也用过类似的方法,每读一篇新文章,就工工整整抄在纸上,高声朗诵一遍,就把纸扔到火炉里烧掉,然后再抄写,再朗读,再烧掉。

如此反复七遍,直到彻底理解、背熟为止,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七录斋”。

   ⑥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

   ⑦真正会读书的人,善于心领神会,能够触类旁通。

既不一味执着,也不在字面上纠结;既能读出趣味,也能收获颇丰。

当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读书的快乐自然随之而来。

(选自《青年文摘》2017年11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从下面(A)和(B)中选出最适合第③段的论据,并阐述理由。

(A)武亦姝平时就喜爱背诵古诗文,享受着诵读的美感和乐趣。

在《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她凭借着丰富的诗词积累和“把比赛看成非常好玩的游戏”的心态,过关斩将,一举夺魁,尽显王者风范。

(B)邴原是三国时代魏国的著名学者。

他小小年纪便成了孤儿,家境清苦没钱上学,蹲在学馆的窗下哭泣,先生深受感动,破例让他免费就读。

他矢志读书,刻苦求学,终于成为一方名家。

【答案】

(1)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2)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

引用了陶渊明、孔子和董卿的话语,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的观点,更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A 理由:

因为文章的第③段,是以具体的事例来论证“读书使生活变得快乐”的论点,选择的故事是李清照爱读书、趣读书的故事。

材料A中的武亦姝是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因为这种快乐而最终获得成功。

材料B着重表现邴原刻苦读书成为一方名家,并没有突出读书的快乐。

【解析】【分析】

(1)本文第一段,由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一位网红对古希腊悲剧家的介绍,引出本文的论点:

读书本是一件快乐的事。

(2)文章第②段“陶渊明说”“孔子说”“董卿说”可知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方法,概括深入论证了“这些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

”的观点,更具有权威性。

(3)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论据内容,根据论点来确定。

文章第三段的论点是:

生活因读书而快乐。

材料A,“享受着诵读的美感和乐趣”“把比赛看成非常好玩的游戏”,可以看出武亦姝是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因为这种快乐而最终获得成功;材料B,着重表现邴原刻苦读书成为一方名家,并没有突出读书的快乐。

故选A。

故答案为:

⑴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⑵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

引用了陶渊明、孔子和董卿的话语,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的观点,更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⑶A 理由:

因为文章的第③段,是以具体的事例来论证“读书使生活变得快乐”的论点,选择的故事是李清照爱读书、趣读书的故事。

材料A中的武亦姝是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因为这种快乐而最终获得成功。

材料B着重表现邴原刻苦读书成为一方名家,并没有突出读书的快乐。

 

【点评】⑴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和概括。

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

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

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

⑵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

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

⑶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

论点与论据之间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论据内容,根据论点来确定。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演化

刘国芳

   背时的小提琴手背着小提琴上街了。

小提琴手原本有一个好单位,小提琴手每天通常只要上一个小时最多两个小时的班。

其它时间,小提琴手就可以拉琴了。

天天操练,小提琴手的琴艺就炉火纯青了。

当然,这只是小城人对小提琴手的评价。

但琴拉得再好,也改变不了小提手背时的命运。

小提琴手的单位有一天说倒就倒了。

年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