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740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8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docx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docx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下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孙叔敖痰,将死,戒其子日: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问有囊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褫③。

可长有者。

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予,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权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寝之丘:

含有陵墓之意。

②荆:

楚国的剐称。

③截(jī):

迷信鬼神和灾祥。

(1)下列各句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淫慢不能励精     鼓励

B.险躁则不能治性   陶冶性情

C.孙叔敖疾         生病

D.王数封我矣       多次

(2)下列各组句中的“而”的意义或用法与“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A.博学而笃志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家无井而出溉汲

(3)下列对两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乙文让我们明白了:

做人不可贪心不足。

B.甲文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论述,强调“静”,把失败归结为“躁”,“静”与“躁”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C.乙文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D.乙文“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

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答案】

(1)A

(2)C

(3)A

(4)①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②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

【解析】【分析】

(1)A“励”这里是振奋的意思,“励精”就是振奋精神。

BCD理解正确。

故选A。

(2)“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中的“而”,连词,表转折,但是;A连词,表并列;B连词,表承接;C连词,表转折;D连词,因而/所以。

故选C。

(3)A理解不正确。

甲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作者并没有望子成龙,愿其儿子达官显贵的意思,而是要儿子修身养性,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切忌怠惰险躁。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与:

跟随。

驰:

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日:

时间。

去:

消逝,逝去。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②第一个知:

同智,智慧。

第二个知,懂得,知道。

以:

把。

为:

看作。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

故答案为:

⑴A

⑵C

⑶A

⑷①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②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掌握情况,“而”在文言文里的的主要做连词用,但意义较多有:

①连词,表示并列;表示偏正关系;表示假设关系;表示转折关系;表示承接关系;表递进关系;表因果关系;表目的关系。

答题时要结合句意推测其意思。

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

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思考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⑷本题主要考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抓住翻译的关键得分点,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附参考译文】

   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

“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

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按受肥沃富饶的土地。

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

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

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

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③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

“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

即陆元方。

少保,官职名。

②东都:

指洛阳。

③遽:

急忙,立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

B.是欺之也/则是无信

C.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

D.不尔/尊君在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B

(2)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

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解析】【分析】

(1)A于:

在/对。

B是:

这是。

C言:

话/认为。

D不:

不是/通“否”,表疑问的语气词。

(2)根据句意:

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

“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

”故句子划分为: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元方宁愿房宅卖不出去,也绝不骗人,可见陆元方的为人正直。

他既做正直的人,又说正直的话,办正直的事。

卖宅虽然失败,却留下了他诚实、正直的美德。

金钱和美德,哪一个可贵呢?

很容易辨析。

故答案为:

⑴B

⑵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⑶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

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对选项要逐项理解比较,仔细分析辨析。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语句的意思理解,在此基础上依据现代汉语的语法教学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文章中对对象描写的语句的理解,要准确地概括。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③。

  

【注释】①王戎:

西晋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

曾经。

③信然:

确实如此。

(1)解释加下划线字词

①尝与诸小儿游________

②唯戎不动________

(2)翻译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你认为文中七岁的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

(1)玩耍;只

(2)树就在路边上并而有很多果实,这些一定是苦李子。

(3)王戎是一个能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观察进行推理判断,非常聪慧的孩子。

【解析】【分析】

(1)本题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其中“戏”意思是“玩耍”。

(2)本题翻译需注意:

子:

果实;此:

这;必:

一定。

(3)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

据此分析可知,王戎是个聪明机智,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孩子。

故答案为:

⑴玩耍;只

⑵树就在路边上并而有很多果实,这些一定是苦李子。

⑶王戎是一个能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观察进行推理判断,非常聪慧的孩子。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一些小朋友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和他们一起去。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

“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必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4.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课文《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①诫之曰: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③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④,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⑤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

②尊盛位高势盛。

③畏同“威”,威严。

④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⑤由奉行,遵从。

(1)解释下列划线的实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③亡其身者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去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成王封伯禽于鲁/②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B.①守之以恭者/②子无以鲁国骄士

C.①犹恐失天下之士/②守之以浅者

D.①亡其身者/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3)下列对(甲)(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全面告诫子孙的文章,表达了相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B.诸葛亮告诫儿子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C.(甲)(乙)两文在殷殷教每中都蕴含着父辈对子孙的深切期望。

D.周公告城儿子伯禽贵为郡王者,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4)甲、乙两文告诫孩子的中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答案】

(1)振奋;修养;死亡,使…死亡。

(2)D

(3)A

(4)甲:

立德修身,珍惜时光。

乙: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5)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解析】【分析】

(1)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

“励”是一词多义:

振奋;劝勉。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冶”是一词多义:

修养;冶炼;艳丽。

③亡其身者:

自己身亡的人。

“亡”本义是死亡,这里是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死亡。

(2)A.①在/②对于。

B.①用/②因为。

C.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

D.①代词/②代词。

故选D。

(3)(甲)文中,结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乙)文,结合“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可知是从全面告诫子孙。

故A错误,选A。

(4)①甲文。

结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诸葛亮告诉后辈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要淡泊,要宁静。

②乙文。

结合“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知,六种德行中重点突出的是“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周公告诫后辈的中心是:

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要求:

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

①非,不。

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明,明确,坚定。

宁静:

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达到。

②德行宽裕,品德高尚的人。

守,守护。

以,用。

荣,享受荣耀。

故答案为:

⑴①振奋;②修养;③

⑵D

⑶A

⑷甲:

立德修身,珍惜时光。

乙: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⑸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

(5)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

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

“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

可是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品行高尚仍常怀恭敬之心的人,必享荣耀;封地辽阔,物产丰富,仍能保持勤俭的人,他的生活必定安定。

官职位高势盛,仍然保持谦卑的人,是真正高贵的人;人口众多、军队强大,仍能常怀敬畏之心,防备外患的人,必是胜利的人;自身聪慧、明智但仍觉得自己愚笨的人,是富有哲思的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但仍觉得自己见识浅陋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奉行尊崇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

(你)能不慎重吗?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①,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折枝:

使树枝弯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C.尊君在不/不谋而合

D.入门不顾/顾影自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请用三条“/”给短文《王戎识李》划线的句子断句。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都形象地写出了大雪纷飞的情景,从文中可以看出,谢太傅更喜欢第二个。

B.《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少年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让我们对古人产生亲近之感。

C.别的小孩争先恐后地去摘道旁的李子,唯有王戎一动不动。

因为王戎爱动脑筋,勤于思考,不被事物表面现象迷惑。

D.《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篇,该篇记载了各种语言环境中,不同人物善于言谈应对的故事。

【答案】

(1)C

(2)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4)D

【解析】【分析】

(1)A.急,紧。

B.约定。

C.通“否”,助词,表疑问语气/没有。

D.回头看。

故选C。

(2)句意为: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关键词:

过中:

过了正午。

去,古今异义,离开。

舍:

舍弃,抛弃。

乃,才。

(3)句意为: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

“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故断句为: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4)《陈太丘与友期》均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篇,选项D表述错误。

故选D。

故答案为:

⑴C

⑵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⑶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⑷D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

“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唯独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

“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围观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②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④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

“君与仆⑤有何亲?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是仆与君亦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⑥,大未必佳。

”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⑦。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孔文举:

孔融。

②诣:

前往,到。

③清称:

有清高的名称。

④中表:

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⑤仆:

自谦。

⑥了了:

聪明,有智慧。

⑦踧踖(cù jí):

局促不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乃通________

②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________

(2)请用三条“/”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3)孔融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答案】

(1)才;感到奇怪,以……为奇

(2)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或“以牙还牙”。

【解析】【分析】

(1)①句意为:

才通报。

乃:

才。

②句意为:

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奇:

感到奇怪,以…为奇。

(2)这句话意思是:

对看门的官吏说:

“我是李膺的亲戚。

”据此断句为:

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3)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语句。

孔文举用陈韪的逻辑来反驳陈韪,讽刺他现在没出息,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故答案为:

⑴才;感到奇怪,以……为奇;

⑵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或“以牙还牙”。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即可解答。

【附参考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

那时李膺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