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740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docx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docx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李化

一.考纲要求

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二.高考动向

1.高考中对生态系统成分的考查涉及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各成分的功能和联系,题型主要为选择题,也可结合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命制非选择题。

2.对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主要考查食物链的判断和食物网中食物链的确定,也常常与生态系统的功能相结合进行考查,题型既包括选择题,也包括非选择题。

三.备考方略

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根据实例,从组成成分入手,在分析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课前准备:

每班分成六个小组,也可一桌为一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预习复习。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种群和群落,按照生命系统的层次的顺序,这节课我们应该复习哪部分内容?

(生态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一)   基础知识回顾

教学活动:

教师多媒体投影相关知识体系,学生回顾知识并填空

1.概念

       由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范围

       有大有小。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

3.结构

       1)组成成分——________和生物群落(包括_______、______、分解者);2)营养结构——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一)基础知识回顾

教学活动:

教师多媒体投影相关知识体系,学生回顾知识并填空

1.⑧________

2.生产者

生物代谢类型:

⑨________(主要是绿色植物)

地位:

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

作用:

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等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消费者

(1)生物代谢类型:

⑪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指各种动物)

(2)分类

(3)作用: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种子传播等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

(1)生物代谢类型:

⑫________(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

(2)地位:

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3)作用:

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⑬________分解成⑭________,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想一想: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何种功能类群?

学生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组派代表回答,其他组补充。

判一判

学生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题一组派代表回答。

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

2.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必要成分(  )。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

5.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及能量(  )。

特别提醒:

关注几个“未必”和“一定”

学生活动:

学生自己默读默记

①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

②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二)核心突破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教学活动:

多媒体投影,教师点拨。

两大部分,四种基本成分。

可表示为:

①基础: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桥梁:

生产者、分解者;③主导(基石):

生产者。

2.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

教学活动:

教师多媒体投影下面图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填写图中四种成分,说出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典例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教学活动:

学生思考回答,并说出选择的原因,教师组织引导。

知识点三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一)基础知识回顾

营养结构:

食物链、食物网

1.食物链

(1)概念:

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

⑮________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而食物链上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2.食物网

(1)概念: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2)功能:

生态系统⑯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

 议一议:

教学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教师点破。

食物网中各类生物间的关系均是捕食关系对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条食物链中“螳螂”是第几营养级?

连一连

①初级消费者   Ⅰ.第三营养级

②生产者           Ⅱ.第二营养级

③三级消费者      Ⅲ.第四营养级

④四级消费者       Ⅳ.第五营养级

⑤次级消费者  Ⅴ.第一营养级

特别提醒:

食物链、食物网的综合分析

学生活动:

学生自己默读默记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

②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③一种生物不是固定于一种食物链上。

④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实现的途径。

⑤食物链在一定时间内和进化历史上可以发生变化。

自我校对:

①生物群落 ②无机环境 ③生物圈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⑤生产者 ⑥消费者 ⑦食物链和食物网 ⑧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⑨自养需氧型 ⑩主要成分 ⑪异养需氧型或异养厌氧型 ⑫异养需氧型或异养厌氧型 ⑬有机物 ⑭无机物 ⑮生产者 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二)核心突破

1.食物链类型

食物链包括三种类型:

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

高中生物所涉及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

2.食物链图示及举例

教学活动:

教师点破,学生通过实例思考填写括号内相关内容

(1)模式图:

A→B→C→D→E。

(2)举例:

捕食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举例如下):

 草  →   鼠  →  蛇  → 猫头鹰

 成分: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问题探讨: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理解食物链的构成要件。

教学活动: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一条食物链中包含生态系统的哪些成分?

2.食物链中的箭头是否可以逆转?

为什么?

3.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几个?

为什么?

判一判

设计意图:

检测和纠正学生学生讨论情况

阳光   →  草   →   兔  →   细菌  是不是一条食物链(        )

3.食物网

图示:

 

 

问题探讨: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知道数食物链的方法,会确定某种生物的营养级及生物之间的中间关系。

教学活动: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共有几条食物链?

数食物链的规则是什么?

2.图中的鹰占几个营养级?

3.图示中食虫昆虫和蛙的关系是什么?

【典例2】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

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

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

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上题(第

(2)题)的食物网中共有多少条食物链?

(4)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5)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综合考察:

设计意图:

训练和提升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及答题技巧。

教学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审题、析图,学生思考回答。

练习:

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

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

调查结果

2007年(养殖前)

2010年

(养殖后)

水生高等植物

物种数

13

5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560

20

浮游藻类

物种数

11

20

生物量(干重g/m3)

2

10

鱼类

物种数

15

8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30

750

虾、贝等小型动物

物种数

25

8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55

13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

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________,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________。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

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板书: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  组成成分

I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II生产者III消费者IV分解者

三者之间的关系

2.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I食物链:

营养级    概念

II食物网            概念

四.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回看这一节课,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成功的。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1.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多种手段相结合,实现三维目标。

(1)通过“分析模型――引出概念――提出问题――讨论――判断”层层深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准确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构成生态系统的条件”。

(2)组织学生合作探讨教材中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不仅寻求到了问题的答案,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合作意识,培养了自己的合作能力。

(3)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引导复习“生物的营养类型”;剖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归纳一些常见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整理一些易错点;进行课堂小结等,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2.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中,我只是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该用时则用,不该用时则不用,较好地发挥了“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功效,没有把自己变成“影片”的播放者或解说员。

(1)首先通过“多媒体” 播放几张有关“环境主题”的漫画。

主要是借用课外资源尽快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用“多媒体”展示设置的问题、课堂练习,有效的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容纳量。

3.充分运用了教材资源

教材本身就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好的模式,作为教师,我很注意利用教材中“本章引言”、“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教材资源,与学生共同分析,从分析中领悟本节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二)不足之处:

从教学效果来看,虽说是成功的,但还有不少不足之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有些环节上对学生的估计不够准确。

比如让学生构建“问题探讨”中的模型,在我预想中,学生完全可以构建出这个模型,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几乎没有学生可以构建出来。

虽说在教师的引导下最终能达到本环节的教学目标,但这在时间上就有些被动,使后面的教学显得有些仓促,乃至最后没有时间通过练习来进行教学反馈。

所以,在以后的备课中,一定要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能过低估计学生的能力,也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

事实上,第一节课后,我就及时地对这一环节进行了调整,只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而将“模型构建”布置为作业,学生课后完成。

2、细节处理还不够完善,比如“生态系统的类型”这一内容,新课标不作要求,但在课本中又以“小字”的形式出现,是讲还是不讲?

如果讲要讲到什么程度?

在时间的安排上没有合理分配。

如果把这一时间分配到学生的“问题讨论”中去,这在实现教学有效性上应该更好些。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透彻理解、把握新课标的要求,要更快地转变教学观念,更好地处理好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