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管理信息系统考试整理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587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IS管理信息系统考试整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MIS管理信息系统考试整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MIS管理信息系统考试整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MIS管理信息系统考试整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MIS管理信息系统考试整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IS管理信息系统考试整理资料.docx

《MIS管理信息系统考试整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IS管理信息系统考试整理资料.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IS管理信息系统考试整理资料.docx

MIS管理信息系统考试整理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步骤

1.确定规划的性质。

2.收集相关信息。

3.分析评价现状。

4.定义约束条件。

5.明确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目标。

6.明确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7.提出系统开发方案。

8.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145

系统开发的策略主要有哪几种,他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1.系统开发策略主要有:

自上而下的开发,自下而上的开发,综合开发三种。

2.自上而下的开发是从企业管理的高层入手,首先考虑系统的总体目标,再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划出业务子系统。

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开发方法。

其有点是系统整体性好,逻辑性强。

但是对于大型系统的开发因为工作量大,而使开发周期长,投资较大。

3.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企业或者组织的基层子系统开始,逐个实现最后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这样的系统容易实现,资金投入分期进行,见效快,比较容易被企业接受。

但是这样的系统缺乏整体性,缺乏系统的观点,有可能造成

159

论述生命周期法及其特点。

1.生命周期法将软件工程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信息系统的开发,将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生存期视为一个生命周期,并严格的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计划的完成系统的部分设计,分步骤的开发系统。

他有如下特点:

1.面向用户的原则,2.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3.严格按照阶段执行。

4.工作文档规范划和标准化。

160

用生命周期法开发一个系统时,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

(1)系统规划阶段

(2)系统分析阶段

(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5)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161

简述生命周期法的开发周期

1.系统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5.系统运行及维护阶段。

161

论述生命周期法存在的问题

1.用户介入系统开发的深度不够,系统需求难以确定。

2.开发周期长,文档过多,容量大,用户难以真正理解这些文档。

3.用户难以理解,造成各阶段文档的审批工作困难。

162

什么是原型法?

原型法的开发过程分为那几个阶段?

原型法是指在系统开发的过程当中,先建立一个快速的原型系统,然后交给用户使用和评估,由用户提出修改的意见,再进行必要的改进,然后交给用户使用和评估。

其开发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确定用户需求。

2.开发原型系统。

3.试用和评价原型。

4.修改和改进原型。

163

原型法的修改控制方法主要有哪些?

控制原型修改次数的方法很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通常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限制修改次数。

(2)根据用户接受程度限制。

(3)按费用/效益方法控制。

164

比较生命周期发和原型法两种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原型法和生命周期法各有所长,传统的生命周期开发方法是研制和使用时间最长、理论体系发展比较完善的一种方法,是当前存在的软件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方法。

而原型法是一种迭代。

循环型的系统开发方法,他通过加强用户在系统开发工作中的参与作用,克服了传统的生命周期法面临的困难,大大的提高了最终系统的成功率。

生命周期法的整体性比较好。

原型法比较灵活开发周期短,但是整体性不太好。

168

系统分析工作步骤

系统分析工作开始于用户提出新系统的要求,首先进行初步调查和可行性分析,确认新系统开发为可行;然后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最后写出系统分析报告。

(也可以用图示作答)

176

画数据流程图的原则

1)分解加工应当是自然的

画分层DFD的过程就是从系统的基本模型出发,通过对加工的逐层分解,使系统的功能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2)分解的深度与广度,在不影响可读性的前提下,应适当地多分解出几个子加工、以减少分解的层数。

(3)分解的均衡性原则

应当避免出现一些加工早已分解成为基本加工,而另一些加工还需要好几层分解才能到达基本加工的现象。

(4)加工独立性原则

分解加工时,分解后的子加工之间的联系(即数据流)要少。

(5)数据守恒

数据流的分解必须是无损的,要保证数据守恒。

192

叙述简述U/C距阵的正确性检验

建立U/C矩阵后还要进行正确性检验,以确保系统功能数据项的划分和所建立U/C矩阵的正确性。

它可以指出我们前段工作的不足和疏漏,或是划分不合理的地方,及时督促我们加以改正。

具体说来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

(1)完备性检验

完备性(Completeness)检验是指对具体的数据项必须有一个产生者(C)和至少一个使用者(U)。

(2)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Uniformity)检验是指对具体的数据项/类必须有且仅有一个产生者。

(3)无冗余性检验

无冗余性

199

初步调查内容

1、现有什么:

包括现行系统的规模、人力、物力、设备和技术条件,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效率、可靠性等等;

2、在现有资源下能提供什么:

即现行系统能够提供哪些人力(各种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的人)、物力(多少设备、房屋)、财力(多少钱)、时间(可以给出多长研制时间)等方面的资源,以及各级领导、各管理部门、各基层单位、以及有工作联系的外单位,它们对现行系统的情况及新系统的研制持怎样的态度?

3、需要什么:

即新系统要达到什么目的,完成什么任务,希望对旧系统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

4、此项目有无必要和可能作进一步的调

178

调查数据汇总要将数据分为哪三类,进行哪三项分析?

调查数据汇总分析的任务首先是将系统所得到的数据分为如下三类:

本系统输入数据类,即今后下级子系统或网络要传递的内容,本系统要处理的数据。

本系统内要存储的数据类,它们是今后本系统数据库要存储的主要内容。

本系统输出数据类,是今后本系统产生和网络传递的主要内容。

然后对每一类数据进行如下三项分析:

汇总并检查数据有无遗漏。

数据分析,即检查数据的匹配情况。

建立统一的数据字典。

186

新系统逻辑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新系统的业务流程。

(2)新系的数据流程。

(3)新系统的逻辑结构。

(4)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

(5)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201

系统分析报告有什么内容

1、系统慨述;2、新系统的目标和开发的可行性;3、现行系统运行状况;4、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204

系统划分原则

(1)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2)要使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依赖性尽量小。

(3)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

(4)子系统的设置应考虑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

(5)子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

(6)子系统的划分应考虑到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

209

简述代码的编码方式种类,并且比较其优缺点。

1.顺序码,从最小的数字开始,代码按照一定的标准依次排列,并规代码的最大位数。

优点是简单容易处理。

缺点是不能反映编码对象的特征,代码本身没有任何含义。

2.区间码。

把数据项分成若干各组,每一个区间代表一个组,组内用顺序编码的方式,相比而言比顺序码要灵活。

3.群码。

每一代码由固定的区段组成,每一区段代表一种特征,并可以按照顺序码或者区间码的形式编码。

优点是含义丰富,格式固定,系统性强,便于操作。

4.助记码。

用文字或者数字结合起来描述的一种方法。

便于记忆,但是助记码占用计算机容量太大。

217

代码设计的原则

(1)唯一性

(2)标准性(3)合理性(4)可扩充性(5)稳定性(6)适用性(7)简洁性

217

简述模块的概念及其属性?

模块是指把一个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彼此间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又具有一定联系,能完成某个特定任务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称为模块。

一个模块具有三种基本属性:

一是功能,说明该模块能实现什么功能;二是处理逻辑,描述模块内部如何实现其功能:

三是模块所处的位置,描述模块所处环境、条件及模块间的相互关系。

226

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

1、可靠性;2、实用性;3、规范性;4、可读性;5、可维护性。

235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主要有哪些特点?

有哪些优缺点?

1.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步骤,注重系统的整体性。

2.程序逻辑组织模块化,功能模块化。

3.限制无条件转移语句的使用。

避免向上转移。

优点是程序结构清晰,易于阅读和理解,对于程序的调试和维护也比较方便。

缺点是使得系统的存储容量加大,运行时间增加。

236

分别论述系统转化的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

1.直接转换法,是指在某一时刻由新的系统替代旧的系统立即投入运行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转换简单,周期短,最为经济,但是承担的风险最大。

2.并行转换,是新老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这段时间考验之后新系统正是代替老系统。

这样的方式承担的风险最小,但是系统转换的周期长,成本高。

3.分段转换,他是直接转换和并行转换的结合,是由新系统一部分一部分的代替老系统,兼顾了经济和风险两个方面。

241

简述系统维护的内容。

(一)程序的维护

(二)数据文件的维护(三)代码的维护(四)机器、设备的维护(五)机构和人员的变动

245

系统维护的类型有哪些?

1、正确性维护;2、适应性维护;3、完善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

245

系统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1.系统的完整性。

2.系统的可靠性。

3.系统的效率。

4.系统的工作质量。

5.系统的灵活性。

6.系统的通用性。

7.系统的实用性。

8.系统文档的完备性。

246

模块结构设计的原则

1.尽量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2.尽量提高模块的聚合度3.模块之间的联结只能存在上下级的调用关系,不能有统计之间的横向联系4.整个系统呈树状结构

229

简述模块间的耦合形式,并比较其特点。

1.数据耦合,模块之间通过数据交换来实现联系。

2.控制耦合,两个模块之间除了传递数据信息以外还传递控制信息。

3.公共环境耦合,两个或者多个模块通过一个数据环境相互作用。

4.内容耦合,一个模块与另一个模块的内部属性直接发生联系。

229

分别论述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2.相关性3.目的性4.适应性

15

信息系统的基础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计算机系统技术2.数据通信技术3.计算机网络技术4.数字式程控交换技术

5.文字信息处理技术6.数据库技术

19

企业再造的目标有哪些?

1.作业合理化2.工作集成化3.企业转型化

47

企业再造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以产出为中心,而非以单任务为中心2.自己的“产出”自己做3.将信息产生于信息处理在工作中结合起来4.将分散资源视为一体5.将并行工作联系起来6.一次性的获取信息7.现场决策

48

简述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

1.坚持系统的思想,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2.内部条件与环境条件相结合3.客观性原则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5.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相沟通,满足用户要求的原则6.调查、分析、综合相结合7.逻辑模型与物理模型分开考虑的原则

175

学校经济系设系主任一名,负责领导经济系的所有教师,每位教师至少上两门课程,每门课程也必须由两位以上的教师承担。

系的基本属性包括系编号、系名两项;系主任的属性包括主任号、姓名两项;教师的基本属性包括职工号、姓名、职称三项;课程的基本属性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数三项。

请根据以上描述分别画出系与系主任、系主任与教师、教师与课程的E-R图,并分别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参考答案:

职称

姓名

教师编号

职称

姓名

职工号

系名

系编号

教师

教师

时间

教学

人数

领导

管理

 

系主任

系主任

课程

姓名

主任号

学时数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号

姓名

主任号

关系模型:

教师(职工号,主任号,姓名,职称,人数)

系主任(主任号,姓名)

关系模型:

教师(职工号,姓名,职称)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数)

教学(职工号,课程编号,时间)

关系模型:

系(系编号,主任号,系名)

系主任(主任号,姓名)

 

设有如下库存环境:

在一个仓库里可以存放多种零件,一种零件可以存放在多个仓库中。

一个职工只能在一个仓库工作,一个仓库有多名职工。

一个职工可以保管所在仓库的多种零件,由于一种零件可以存放在多个仓库中,当然可以由多个职工保管。

试用分别用E-R图表示这三种关系,并导出关系模型。

(注:

仓库的属性包括仓库号、仓库地址、容量;零件的属性包括零件编号、名称、型号;职工的属性包括职工号、姓名、性别)

名称

姓名

名称

 

关系模型:

仓库(仓库号,职工号,仓库地址,容量)

职工(职工号,姓名,性别)

关系模型:

职工(职工号,姓名,性别)

零件(零件号,名称,型号)

保管(职工号,零件号)

关系模型:

仓库(仓库号,仓库地址,容量)

零件(零件号,名称,型号)

存放(仓库号,零件号)

 

某学校的学生毕业处理流程如下:

(1)教师将学生毕业成绩表交给院教学办公室,由教学办公室记入学生档案。

(2)由院教学办公室根据学生成绩档案和学生情况档案对学生毕业资格进行初审。

(3)院教学办公室将学生毕业资格清单交学校教务科复审。

(4)对于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由教务科发给毕业证书,并将情况记入学生情况档案。

(5)对于不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由教务科进行留降级处理,发给学生留降级通知,并将情况记入学生情况档案。

请根据以上处理流程画出该校毕业处理的业务流程图。

参考答案:

柊教

务科

院教学办公室

院教学办公室

教师

毕业处理

复审

合格

毕业生

资格清单

毕业

成绩表

柊教务科

复审

初审

存档

留降级处理处理

复审

不合格

毕业

证书

学生情况档案

学生成绩档案

学生情况档案

留降级

通知

车间填写领料单给仓库要求从库中领料,库长根据用料计划审批领料单,

把未批准的领料单退回车间,把已批准的领料单送到仓库保管员处,

由他查阅库存帐,若帐上有货则通知车间前来领料,否则,将缺货通知采购员参考答案:

未批准的

领料单

仓库保管员

库长

车间

采购员

缺货

通知

无货

领料

查阅库存

批准的

领料单

审查

领料

有货

库存账

用料计划

领料

通知

还书员

请绘制图书借阅业务流程图。

系统说明:

读者将索书单交给借书员,核实之后,书库管理员取书并修改书库文件、登记借阅台帐,接着把书递给借书员。

还书员接受读者的还书条后核对借阅台帐、修改书库文件。

设产品出库量的计算方法是:

当库存量大于等于提货量时,以提货量作为出库量;当库存量小于提货量而大于等于提货量的5%时,以实际库存量作为出库量;当库存量小于提货量的5%时,出库量为0(即提货不成功)。

请表示出库量计算的决策树和判断表。

 

判断表

决策规则号

1

2

3

条件

库存量≥提货量

Y

N

N

库存量≥提货量的5%

/

Y

N

结果

提货量作为出库量

实际库存量作为出货量

出货量为0

 

某公司的发货政策取决于两个条件:

欠款时间和货物需求量,分别5种发货政策。

当某销售商欠款时间小于30天,并且企业库存大于其需求量则立即发货,若企业库存不足,则先按库存发货,等进货后再补发;当销售商欠款时间介于100天和30天之间时,若销售商的需货量小于企业的库存量,则要求销售商先付款再发货,若企业库存不足则不发货;当销售商欠款达100天以上时,则通知销售商先付清欠款。

请分别画出这种发货政策的决策树和判断表

通知先付欠款 

 

决策规则号

1

2

3

4

5

6

条件

欠款时间≤30天

Y

Y

N

N

N

N

欠款时间>100天

N

N

Y

Y

N

N

需求量≤库存量

Y

N

Y

N

Y

N

应采取的行动

立即发货

×

先按库存发货

进货后再补发

×

先付款、再发货

×

不发货

×

通知先付欠款

×

×

优惠10%

近3个月无欠款

公司对成交额20万元以上,近3个月无欠款优惠10%;近3个月有欠款但与公司来往10年以上则优惠7%,否则优4%;如果成交额不超过20万元,但与公司来往10年以上则优惠4%,否则优惠2%;画出优惠决策树和判断表。

优惠7%

来往10年以上

成交额≥20万

近3个月有欠款

优惠政策

优惠4%

来往不足10年

优惠4%

来往10年以上

成交额<20万

优惠2%

来往不足10年

 

判断表

1

2

3

4

5

条件

C1成交额≥20万

Y

Y

Y

N

N

近3个月无欠款

N

Y

Y

/

/

来往10年以上

/

Y

M

Y

N

结果

优惠10%

×

优惠7%

×

优惠4%

×

×

优惠2%

×

 

全情报价值计算:

某供应商向超市供应生鲜商品,如果市场销售情况好,可按原价卖出3车;如果市场情况一般,可卖2车;如果市场情况差,只能卖1车。

假设每车1000千克,每千克赚2元,如多运卖不完,剩下的菜要便宜处理,每公斤损失1元钱。

按照以往统计规律,市场情况好的概率为0.3,一般为0.5,差为0.2。

若此时,超市以每天300元的价格向供应商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请问供应商是否应购买超市的这项服务?

参考答案:

解:

列表

好:

P1=0.3

一般:

P2=0.5

差:

P3=0.2

期望收益(元)

a1:

1000

2000

2000

2000

2000

a2:

2000

4000

4000

1000

3400

a3:

3000

6000

3000

0

3300

因此,在无情报情况下最好收益为1700元。

若有准确情报,则最好收益为:

6000×0.3+4000×0.5+2000×0.2=4200元

因此,全情报价值为:

4200-3400=800元

由于,全情报价值为800元,大于每天300元的信息成本,因此应购买超市的信息服务。

 

0503A10试根据U/C矩阵正确性检查规则,判断此U/C矩阵中有哪些错误。

客户

订货

产品

加工路线

材料表

成本

零件规格

材料库存

成品库存

职工

销售区域

财务

计划

设备负荷

材料供应

工作令

经营计划

U

U

U

C

财务规划

U

U

C

C

资产规模

产品预测

C

U

U

产品设计开发

U

C

U

C

C

产品工艺

U

C

C

U

库存控制

C

C

U

生产能力计划

U

C

U

材料需求

U

U

U

作业流程

C

U

U

销售区域管理

C

U

U

U

U

市场分析

U

U

U

C

订货服务

U

C

U

U

U

成本会计

U

U

C

U

参考答案:

(1)客户列有两个C元素,一致性检验;

(2)材料表列有两个C元素,一致性检验;(3)零件规格列有三个C,没有U,一致性检验、完备性检验(4)成品库存列没有C,完备性检验(5)职工列没有C,完备性检验;(6)计划列有两个C元素,无U,一致性检验、完备性检验;(7)材料供应列没有C,完备性检验;(8)工作令为空列,无冗余性检验;(9)资产规模为空行,无冗余性检验。

问答题:

试讨论当今信息系统面临哪些挑战?

P22

要点:

(1)政治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民主进程的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要求建立一个廉政、高效、有序的政府,人们要求民主进程的加速,要求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为企业所需,也正在成为政府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

(2)经济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信息系统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资金的回笼与投入也将成为企业发展信息系统的一个现实的制约因素。

(3)人文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信息系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之一,其核心问题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人。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活理念、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工作作风、工作的工艺流程等等诸多方面都对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4)信息系统本身的挑战。

人们要求信息系统硬件结构趋于合理化,性能更好;随着工作对信息处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软件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论述TPS、MIS、DSS之间的相互区别与联系。

要点:

(1)信息系统是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组织每个层面都对应着相应的信息系统,因此,信息系统相应的划分为决策支持系统(DSS)、管理信息系统(MIS)和事物处理系统(TPS)。

(2)TPS可以保证企业数据记录和处理的准确性,可以快速及时地产生企业运营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报表;TPS常有助于改善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TPS还是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基础,例如决策支持系统、高层主管信息系统等都需要从TPS获得基础数据。

(3)MIS与TPS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可以提供分析并辅助决策,为组织更好的运作、管理和决策提供帮助。

当然,这种对决策的辅助作用是较为有限的,它主要帮助组织解决结构化或程序化的问题。

(4)DSS系统是面向组织中的高层决策者和中层管理人员,支持半结构化或非结构问题,进行决策或辅助管理决策;DSS更强调灵活性、多变性和快速响应;DSS系统开发过程不是固定的,其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将根据需要不断地反复进行

试述组织内部的五种流及其相互关系。

要点:

组织内部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到底是围绕其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工作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流动。

(1)物流是实物的流动过程。

物料从供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向需方移动。

包括运输、配送、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多项基本活动。

(2)资金流。

物料是有价值的,物料的流动引发资金的流动。

正常情况下,物流应是资金流的前提和条件,资金流应是物流的依托和价值担保,并为适应物流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资金流与物流的区别在于物流是商品物质实体的流动,而资金流则是商品价值的流动,由于流动的具体途径不一致,因此资金流和物流本身又是相互独立的,各自可以独立进行。

(3)工作流。

工作流是组织内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

信息、物料、资金都不会自己流动,物料的价值也不会自动增值,要靠人的劳动来实现,要靠企业的业务活动——工作流,它们才能流动起来。

(4)价值流。

从形式上看,客户是在购买商品或服务,但实质上,客户是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所能为自己带来的效益的价值。

(5)信息流。

信息流是伴随以上各种流的流动产生的,它既是其他各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可以用来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的运行。

试描述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各阶段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