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与统计学考试重点总结19.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535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与统计学考试重点总结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预防医学与统计学考试重点总结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预防医学与统计学考试重点总结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预防医学与统计学考试重点总结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预防医学与统计学考试重点总结1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与统计学考试重点总结19.docx

《预防医学与统计学考试重点总结1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与统计学考试重点总结19.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医学与统计学考试重点总结19.docx

预防医学与统计学考试重点总结19

预防医学:

以个体和确定人群为研究对象,运用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手段找出对人群健康影响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制定防治策略,并通过临床预防服务和社区服务达到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预防疾病为目的。

健康:

指心里、身体、、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流行病学:

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的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及措施。

营养:

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素:

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

基础代谢:

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即用于维持体温、心跳、呼吸、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基本功能的能量消耗。

食物中毒:

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胃肠炎、亚急性疾病。

食品营养价值:

指事物中营养舒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事物特殊动力作用:

指人物代谢因进食而稍有增加。

感染谱:

宿主感染病原体后,可以呈现为程度不同的反应,表现为隐形感染或显性感染或死亡等表现形式;一种传染病导致宿主不同的感染表现形式称为感染谱。

归因危险度AR:

也称特异危险度或超额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的差值,还可称为率差。

匹配:

也称配比,是以对研究结果有干扰作用的某些变量为匹配变量。

要求对照组与病例组在匹配变量上保持一致的一种限制方法。

健康管理:

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职业性病伤:

指由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或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关的疾病及健康伤害,包括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

11疾病自然史:

疾病从发生发展直到结局的自然过程

12健康疾病连续带:

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机体疾病或健康标志的发生

13肠外营养:

指通过肠道以外的通路及静脉途径输注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以达到纠正或预防营养不良,维持营养平衡目的的营养补充方式

14膳食指南:

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制定的是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以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

15食物的热效应:

指人体由于摄取食物所引起的额外能量消耗

16感染过程:

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感染发生发展直到结束的过程

18报告偏倚:

指研究对象有意夸大或缩小某些信息而导致的系统误差

19累计发病率:

观察期间发病例数与观察开始时的人数的比值

20发病密度:

观察期间发病例数与观察人时数的比值

21医学参考值范围:

指特定的“正常”人群的解剖生理生化指标及组织代谢产物含量等数据中大多数个体取值所在的范围

22抽样误差:

由于生物固有的个体变异的存在,从某一整体中随机抽取的一个样本所得样本统计量与相应的总体参数往往是不同的这种差异就称为~

系统误差:

指固定方向和固定大小的误差,来自于对象选取、测量和统计分析等的方法学缺陷,也称为偏倚

23总体均数的置信区间:

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

24中位数:

将原始观察值按大小排序后位置居中的那个数值

25均数:

描述正态分布的平均水平

26回忆偏倚:

主要是调查研究对象既往的暴露情况,由于被调查者记忆失真或不完整造成结论的系统误差。

27选择偏倚:

常发生于研究的设计阶段,主要包括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时间效应偏倚。

28混杂偏倚:

是指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的相关(关联)程度受到其他因素的歪曲或干扰

29金标准:

是指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的最可靠、最准确、最好的诊断方法,也称标准诊断方法

30定性变量:

观测的个体只能归属于几种互不相容类别中的一种时,一般是用非数字来表达其类别,这样的观测数据称为定性变量。

31定量变量:

通常所说的连续量,如长度、重量、产量、人口、速度和温度等,它们是由测量或计数、统计所得到的量,这些变量具有数值特征

32一级预防:

亦称为病因预防,是在疾病(或伤害)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降低有害暴露的水平,增强个体对抗有害暴露的能力预防疾病(或伤害)的发生或至少推迟疾病的发生

33二级预防:

又称为临床前期预防(或症候前期),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34三级预防:

亦称临床预防。

对患病的患者采取有效,及时的措施,终止疾病的发展,帮助其康复,包括心理和生理功能的恢复。

35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计数资料:

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countdata)。

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等级资料:

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data)。

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

总体:

总体(population)指特定研究对象中所有观察单位的测量值。

样本: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

频数表:

用来表示一批数据各观察值在不同取值区间出现的频繁程度(频数)。

算术均数:

描述一组数据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

总体均数用表示,样本均数用表示。

中位数:

将一组观察值由小到大排列,位次居中的那个数。

极差:

亦称全距,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用于资料的粗略分析,其计算简便但稳定性较差。

方差:

方差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情况,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标准差:

是方差的正平方根,使用的量纲与原量纲相同,适用于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大样本、小样本均可,最为常用。

变异系数:

用于观察指标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

正态分布:

若资料的频率曲线对应于数学上的正态曲线,则称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

通常用记号表示均数为,标准差为的正态分布。

统计推断:

通过样本指标来说明总体特征,这种通过样本获取有关总体信息的过程称为统计推断。

标准误:

通常将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

可信区间:

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

参数估计:

指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参数估计有两种方法:

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中P的含义:

指从H0规定的总体随机抽得等于及大于(或等于及小于)现有样本获得的检验统计量值的概率。

方差分析:

就是根据资料的设计类型,即变异的不同来源将全部观察值总的离均差平方和与自由度分解为两个或多个部分,除随机误差外,其余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个因素的作用(或某几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加以解释。

通过各变异来源的均方与误差均方比值的大小,借助F分布作出统计推断,判断各因素对观测指标有无影响。

相对数:

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是分类变量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常用相对数有率、构成比、相对比。

 

健康管理特点:

标准化、系统化、可量化、个体化

1食物中毒的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3,动物性植物中毒4,有毒植物中毒5,化学性食物中毒

2疾病的地方性分类:

1,自然疫源性2自然地方性3统计地方性

3时间分布特点:

1短期波动2季节性3周期性4长期变异

4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1属于观察性研究2设立对照3观察方向由果到因4研究因素可以有多项5难以证实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5队列研究关联强度的指标:

1相对危险度2归因危险度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4人群归因危险度5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6判断实验真实性的指标:

1灵敏度和特异度2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3约登指数4粗一致性

7评价试验可靠性指标:

1变异系数2符合率3kappa值

8营养素的功能:

1提供能量2构成细胞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材料3调节机体生理活动

9判断诊断效果的指标:

1预测值2似然比

10导致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1新生儿增加2易感人口迁入3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4免疫人口死亡

1因果关系判断的标准:

1关联的强度2关联的重复性3关联的特异性4关联的时间行5计量反应关系

3病因研究的思路:

1总结现象2建立假设3检验假设4病因推导

7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1降低血压2合理膳食3禁烟限酒4适度运动

10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1倾向因素2促成因素3强化因素

13决定健康的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2物质环境3个人因素4卫生服务

 

营养素的生理功能:

①提供能量②构成细胞组织③调节机体生理活动

8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1限制钠盐的摄入量2增加新鲜蔬菜瓜果的摄入,补充钾镁离子3限制饮酒几饮酒4减轻体重5适度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

11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增强胃肠功能,利于粪便排出2控制体重和减肥3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4预防结肠癌

5缺锌的症状:

1生长迟缓2性成熟受抑制3味觉和嗅觉异常4食欲减退5伤口愈合延缓6皮肤干燥粗糙面部痤疮及复发性口腔溃疡等症状

6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膳食中的谷类的植酸蔬菜的草酸膳食纤维及脂肪酸等可与钙形成不溶性钙盐影响钙吸收

诊断的主要目的:

对病人病情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以便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措施。

筛检目的:

①早期发现可疑患者,实现二级预防②发现高危人群③识别疾病的早期阶段④合理分配卫生资源。

预防医学特点:

1、研究对象为个体或特定群体(健康和无症状者)2、重点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和人群健康的关系3、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具有前瞻性效应。

健康的决定因素:

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

12钙的生理功能:

1.血浆钙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2.血浆钙参与凝血过程。

3.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

4.是重要的调节物质:

(1)作用于细胞膜,影响膜的通透性;

(2)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3)是许多酶的激活剂。

缺乏症:

钙的缺乏症会对儿童会造成骨质生长不良和骨化不全,会出现囟门晚闭、出牙晚、“鸡胸”或佝偻病,成年人则患软骨病,易发生骨折并发生出血和瘫痪等疾病

流行病学:

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的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及措施。

特点:

研究对象是人群,研究内容是健康与疾病状况

研究的三个阶段:

揭示现象,找出原因,采取措施

研究目的:

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描述疾病分布的三要素:

人群、时间、地点

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

1、疾病分布论;人群、时间、地点

2、病因论: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机体因素、生活习惯因素

3、健康-疾病连续带论:

冰山现象

冰山现象:

人群中能发现的某种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典型患者仅占该病或健康问题的很少一部分,而大部分被隐藏但对疾病的体现具有重要作用,认识冰山现象有助于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4、疾病预防控制论(三级预防)

5、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群体原则、现场原则、对比原则、代表性原则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描述法(最基础):

现况研究

(2)分析法:

1)病例对照研究2)队列研究

(二)实验法:

(1)临床试验

(2)现场试验(3)社区干预试验

(三)数理法:

理论流行病学

评价指标:

发病率、续发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反映疾病流行强度指标:

散发:

无时间、空间联系的散在分布

流行:

数量明显超过历年,有明显时空联系

大流行:

迅速蔓延,跨省、国、洲等,超过历年发病水平

大暴发:

局部一地区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相同病人,是流行特例

散发<流行<暴发<大流行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现况研究(横断面研究)

特点:

1、属于观察法,描述性研究2、取某一时间点作为研究层面3、主要为得出患病率4、描述疾病健康分布状况5、取一时间点,作为研究层无法阐明疾病与病因的关系

用途:

1、形成病因假设,提供病因研究线索2、阐明疾病的分布状况3、确定某指标的正常值

2、队列研究:

将某一群人暴露于某可疑因素而分组的研究

用途:

1、检查病因假设2、描述疾病自然史

特点:

1、用因果关系法2、属于前瞻性研究和3、研究时间长、耗时耗力,已发生失访偏倚

指标:

RR:

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

3、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

暴露:

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

定义:

选择患有或未患有某疾病的人群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可疑因素的比例。

用途:

1、检验病因假设2、提出病因线索3、配件预防措施效果

匹配:

也称配比,以对研究结果有干扰作用的某些变量为匹配变量,要求两组在匹配变量上保持一致。

缺陷:

易出现信息偏倚

OR=病例组暴露比值/对照组暴露比值=ad/bc

1、不宜研究暴露率低的因素2、易发生信息、选择、混杂偏倚

实验性研究:

将同一总体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人工干预而对照组不给,通过前瞻性的随访而比较两者差异,从而判断干预因素的效果。

特征:

1、施加干预2、前瞻性观察3、有平行对照4、随机分组

处理对照组时应注意:

设置对照有:

1、空白对照2、安慰剂对照3、标准疗法对照4、不同给药剂量、疗程对照

收集资料要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应以设盲原则:

单盲:

受试者不知自己被分配到哪组

双盲:

受试者和实验者都不知自己被分配到哪组

三盲:

研究对象和观察者,观察资料都不知道分配到哪组

不盲:

流行病学研究的偏倚

一、研究对象的变异性和真实性

变异性:

由于个体差异而导致测试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误差,包括个体水平、群体水平、样本水平的变异。

真实性:

测得的结果与客观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二、研究的偏倚

偏倚: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各种系统误差称为偏倚。

随机误差:

没有固定方向、大小,呈正态分布,主要由测量、个体差异造成(多次测量可以消除)

系统误差:

有固定方向,主要是统计学分析学缺陷所致。

选择偏倚:

1、入院率偏倚(选择不同类型的多个医院的病例)2、检出症候偏倚(选择早、中、晚期不同程度病例)3、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4、无应答偏倚5、失访偏倚6、易感性偏倚

信息偏倚:

1、回忆性偏倚2、报告偏倚3、诊断怀疑偏倚4、暴露怀疑偏倚5、测量偏倚6、发表偏倚

混杂偏倚:

研究因素被其他因素所干扰

病因及其推断

病因:

是产生疾病过程中的一个事件、条件、特性或其重要作用因素的综合作用,同时又是发生在疾病之前。

病因分:

1、充分病因:

有该病因疾病一定发生(电击、烧伤)2、必要病因:

没有该病因疾病不会发生,但有必要病因疾病不一定会发生(肺结核)3、危险因素:

暴露于某种因素下,会使患相应疾病的风险升高(吸烟与肺癌)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筛检:

运用快速简便的检查,检验或其他措施在健康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

筛检安形式分:

整群筛查,现在性筛查

按数量分:

单项筛查,多项筛查(肝癌:

B超,AFP)

诊断:

临床医务人员通过详尽的检查及调查方法收集资料,通过整理加工后对病人病情的基本认识和判断。

实验评价指标

真实性:

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

灵敏度:

真阳性率=a/(a+c),(a真阳性c假阴性)

特异度:

真阴性率=d/(b+d),(d真阴性b假阳性)

假阳性率:

误诊率=b/(b+d)

假阴性率:

漏诊率=c/(a+c)

健康管理:

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特点:

1、标准化2、系统化3、可量化4、个体化

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

健康咨询、筛检、免疫接种、化学预防

预防性治疗基本步骤:

1、收集健康信息2、健康危险度评估3、个体化健康维护计划的制定4、个体化健康维护计划的实施

营养:

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量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素:

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

功能:

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组织、调节机体生理活动

脂类:

贮存和贮藏功能,维持正常体温,节约蛋白质,构成生物膜增加饱感,供给必须氨基酸,促进VIT的吸收。

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和亚麻酸,前者合成PGH,也是磷脂的重要原料,参与胆固醇代谢。

磷脂:

构成生物膜,利于脂肪吸收、转运、代谢

固醇:

生物膜的构成,性激素等固醇类物质合成。

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DHA对视网膜和脑神经元的发育有重要作用。

VITA:

称视黄醇,1、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2、维持能上皮组织结构和功能

缺乏:

暗适应能力下降,严重可致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干燥,过量可致中度和致畸。

在肝脏有色水果蔬菜中富含VITA

VITD:

促进钙磷的吸收,有利于骨和牙的发育 缺乏:

儿童佝偻病大人骨质软化骨质疏松 过量中毒

VITC:

抗坏血酸,有强还原性,能对抗机体氧化物,缺乏坏血症

VITB1:

参与丙酮酸的氧化,缺乏脚气病

VITB2:

核黄素,是黄素酶辅酶  缺乏口角炎 阴囊皮炎

尼克酸:

癞皮病

叶酸:

一碳单位的载体,缺乏巨幼红细胞贫血,甲硫氨酸代谢障碍

合理膳食:

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能量和营养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膳食。

传染病:

有特异病原体或其毒性产物所引起的一类疾病,这种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可以通过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间接方式传染给易感宿主。

病原体基本特征:

传染力(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致病力(侵入机体引起临床症状的能力)毒力(感染机体后引起临床症状严重程度)

麻疹、水痘传染力强天花、水痘冠状病毒致病力强毒狂犬结核麻风毒力强

传染病

甲类:

鼠疫、霍乱

乙类:

肺炎、艾滋病、肝炎、脊髓灰质炎、狂犬病等23种

丙类: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伤寒等10种

预防接种

1、人工主动免疫:

通过人工免疫方法,使宿主对相应传染病产生特异免疫抵抗力的方法

2、人工被动免疫:

直接注射血清或血清制剂

3、人工自动免疫:

抗毒素和疫苗同时注射

传染源: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动物

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侵入新易感宿主之前在外界环境的全过程。

易感人群:

对某疾病不具备免疫力的确定人群。

慢性非传染疾病:

不是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病因证据,一旦发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总称。

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特点:

1、高发病率、高死亡率2、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水平不断提高3、慢性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4、疾病负担不堪重负

慢病管理的三项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2、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效果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心下垂

环境卫生:

以人类及周边的环境为对象,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与个发展规律,并通过识别、评价、利用或控制与人群有关的各种环境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

环境:

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或人类活动产生直接间接远期影响。

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的组成:

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心理

环境污染:

由于人或自然原因,使环境中的污染物的量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健康影响。

伦敦烟雾事件:

SO2污染

光化学烟雾:

氮的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经光照形成蓝色烟雾

日本水俣病:

有机汞污染,致神经系统疾病

痛痛病:

食用含镉大米,致钙大量缺失,导致关节疼痛,易骨折,骨质疏松

地方性甲状腺肿:

缺碘导致甲状腺代偿性肿大

克丁病:

严重缺碘导致儿童智力低下,体格矮小

临床分型:

神经型、黏液水肿型、混合型

对一些地方性疾病(矿物质缺乏或超标)原则:

控制来源,减少摄入,促进排出

职业有害因素的概念与种类:

职业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影响的一切要素条件的总称。

包括物理性有害因素(电离、噪音等)化学(毒物、粉尘)生物(细菌、病毒)不良生理心理因素(人体工效学、工作过度紧张等)

职业性病伤:

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

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毒物、有害物质的呢过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2、病因和疾病之间存在接触水平3、群体发病4、早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效果好5、重在防御

食品安全:

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源性疾病:

通过摄入食物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基本特征:

经口途径,致病因子多样性,临床特征各异

食物中毒:

食用了被有毒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特点:

发病潜伏期短,发病与特定食物有关,临床表现基本相似,无传染性

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化学性食物中毒、不明原因中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特点:

突发性、普遍性、非常规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主要内容:

1、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终止4、善后处理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6、预案管理与更新

卫生服务:

卫生系统借助一定卫生资源、向人群提供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服务活动。

卫生系统:

以改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所有组织、机构和资源的总称。

医疗保健的功能和基本要求:

1、延长寿命2、增进个体功能3、缓解病人及其家庭因健康问题带来的心里压力4、解释病人及家庭有关医学健康问题5、为病人提供有关预后咨询6、为病人,家庭提供支持照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