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只蜗牛去散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285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docx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牵一只蜗牛去散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docx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语文教育冷思考

尊敬的窦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

在开始我们今天的交流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台湾作家张文亮先生的一首小诗: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把这蜗牛当做我们的语文教育】

我不能走得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语文教育现状】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无法沉潜的我们】

蜗牛用很抱歉的眼神看着我,

仿佛说:

“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我们焦躁着、抓狂着】

蜗牛受了伤,他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这是语文,是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困境】

真奇怪,

上帝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好在没有停止思考】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没有人能帮你】

“唉!

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

松手了!

反正上帝都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想放弃】

让蜗牛在前面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但没放弃】

咦?

我闻到了花香,

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星斗!

【坚守之后,我们得到回报】

咦?

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这需要智慧和勇气】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在成就语文,更在成就自己】

看看这首诗,我们知道蜗牛是慢的,慢得让牵蜗牛的人直发火,生闷气,甚至还动了手,可最终由于自己的角度的转换,居然发现跟着蜗牛的节拍感到了微风,听到了虫鸣鸟叫,看到了满天星斗,有了从来没有过的细腻的美好的体验。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习惯性地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的发展慢不慢?

慢!

——这么多年热热闹闹的改革、实践、反思,再改革,再实践,再反思,我们的语文仿佛还徘徊在昨天。

看看我们的课堂,绝大多数依然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显神通”;我们的教师多是用着现成的教案做着“传声筒”;我们的孩子依然被作业包围,依然害怕作文,依然被困在几十平方的教室里从书本到书本。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交流平台的增多,因为开放程度的加大,教师表达展示的机会多了;由于国家的重视,教师地位的提升,教育的前景比任何时候都乐观。

——我们绩效工资有了,社会地位提升了,我们有那么多的教育大家出现在一线,出现在我们身边。

发展缓慢的语文教育,面临着这么好的时代和机会,我们该怎样走呢?

是催着蜗牛往前赶呢?

还是随着蜗牛的步伐慢慢走呢?

我们不妨先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需要“散步”的从容与耐心

1.课改的境遇告诉我们发展需要时间

课程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全面素质、深厚底蕴上的准备是各项改革走向成功的关键力量。

课程改革的理念设计好不好,好!

专家指导够不够,够!

实施推广稳不稳,稳!

但课改当前的境遇是不容乐观。

①教师的素质尚需提高。

教师深陷“职业式”的工作之中,专业发展现状堪忧。

拿我们最熟悉的教学流程来说。

我们都知道一般流程是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

从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角度思考,备课应该是最最需要下功夫去做深、做细的功夫活,花在上面的时间也应该是最多的。

但现实并非如此,我们都可以很清楚地估算出我们在各个环节上花去的时间。

改作业、上课、考试、阅卷、分析已经花去了我们不少的时间,备课花的时间更多。

可主要是用在抄写教案上(抄别人的现成的教案)。

抄教案于专业成长无益,于改进教学无益,是一种需要很少智力投入,也很少有智慧产出的行为。

我以为,这样的教学整个流程我们只是在完成人人规定的职业式的工作,而非专业式发展。

这样的职业生活,教师的素质怎么提升?

【例:

电子有效备课的扭曲——不抄教案了,从网上共享,反而比以往少了些印象】

②应试的疙瘩没有解开。

尽管我们一再提倡素质教育,谈论应试教育(注意,不是“应试”)的危害,但应试教育的观念已经

渗入我们的血液和管理的体制之中。

于是,应试的阴影也制约着学校,制约着教师,制约着我们的语文课堂。

因为考试是硬指标,看得见,摸得着。

于是,课堂教学只为掌握课文知识点,教孩子背范文应付考试,练习卷做了一张又一张。

于是,我们就渐渐忽略了考到的只是培养目标里最基础的“知识与一部分能力”,至于这是否会伤害过程体验与方法获得,是否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态度,是否会影响孩子人生的价值取向,我们便渐渐淡忘。

【例:

课改一轮之后的调研结果——综合实践活动不上,提前两个月进入复习,为的是考试成绩】

③浮躁的心态亟待平静。

【案例一】调查资料:

(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情况。

(1)对当代优秀文学了解不多,能写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长篇小说《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没有一人;能写出近几年最畅销散文作品《文化苦旅》作者的也只有12人,仅占被调查对象的11%。

(2)对当代知名作家和诗人知之甚少,要求写出5位当代知名作家的代表作或成名作,能写出王蒙的,8%;能写出刘心武的,13%;能写出舒婷的,16%;能写出雷抒雁的,2%;约有20%的人把贾平凹的代表作写成《废都》。

(3)对优秀青少年读物缺乏了解。

要求写出《花季·雨季》(郁秀)、《好玩十四五》(朱星辰)、《真心英雄》(刘天天)的作者,绝大多数交了白卷。

对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写的长篇小说《男生贾里》也无一人知晓。

(4)对一些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的当今名牌期刊如《读者》、《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留意不多。

【案例二】“论文抄袭现象”——231篇文章,78篇有着不同程度的抄袭,还不包括我没发现的。

从两个案例中我们应该能看出些什么。

个中原因自然很复杂,但社会的浮躁之气对教师群体的深刻影响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

对物质的过度渴求会在本质上改变了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同和职业投入。

现在实施绩效工资,情况能否有所改变呢?

我个人不大乐观。

因为我们已经能隐隐听到这样的声音:

公务员凭什么这个津贴那个津贴拿这么多?

为什么两地之间的差别那么大?

人在物质上的需求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在新的物质高度上,我们还会有更高的期待。

所以,骨子里的躁气还远不是加点工资就能消除的。

(跟那些动辄几万一个月的白领相比,和国企高管相比,我们的工资水平算什么呀——这一想就坏了,工资白加了!

)教师队伍不稳定会严重制约语文教育的发展之路。

我们身在一线的教师不难发现,制约改革推进的根本原因在教师的素质跟不上,队伍不稳定。

课改中的什么意义建构、什么合作探究、什么自主开放、什么综合实践,这些东西不是弄几个培训就能解决得了的。

从理解到接受,再从实践到产出,都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因此,语文教育的发展之路注定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

【例:

教师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方块字便不是一日之功】

2.语文的文化性格需要我们慢慢前行

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来自于它历史沉淀和文化渊源的独特性格,这就需要我们长期浸染在里边,感受语言文字的音、形,感受文学作品的精致、灵动,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对母语的认同感,形成辨识、欣赏母语的能力、兴趣,进而让中国的、普世的价值观渐渐流淌到血液里,使人不仅仅活着,而且能活得有文化,有品位,有归属感、幸福感。

因此,学习语文便应该成为人一生的事情,而学校教育中的语文教育也必然是急不得的慢工,必然是长期准备的厚积的过程。

既然,语文教育本身急不得,我们该怎样慢出教育的品性,慢出语文的发展,慢出师生的幸福呢?

下面我试着用我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交流探讨。

一、语文课堂应让孩子的生命之花自由开放

1.让孩子悠闲优雅地读

惠特曼《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见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著名的儿童文学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改编了一下这样续了下去【摘自《屋顶上的小女孩》一书的前言】:

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

       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是杂乱的野草,

       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我们都想看见一个孩子,

       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

   ……

       一个孩子一天天地向前走去,

       长大了,

       很有知识,很有技能,

       还善良和有诗意,语言斯文……

       同样是长大,那会多么不一样!

    

 “请你跟我们一道享受你的生活吧!

”太阳光说。

 “请你在自由中享受你新鲜的青春吧!

”空气说。

 “请你尽情地阅读属于你的年龄的文学书吧!

”梅子涵说。

关于阅读与人的成长,很早就有人做过系统的论述,建议大家读读美国杰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和韩国南美英的《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

无数理论和成功的实践都在告诉我们——大量有意义的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最重要的途径。

具体到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把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指导孩子读好书、读整本书作为整个语文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工作之一。

看着我们的孩子那么安静地享受着阅读的快乐,我确认:

阅读,是孩子最需要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可以在里边做梦,在里边幻想,可以在阅读中成全自己的自由、天真,构建自己童年的精神家园。

课堂引导课外阅读的策略方法:

1、课前读故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捣蛋鬼日记》《雷锋的故事》)。

2、一周腾出一节课让学生专课读课外书。

3、推荐书目给他们,让孩子们自己阅读。

4、全班共读一本书的形式开展阅读交流。

【这一阶段正在读《雷锋的故事》】

5、零任务阅读。

(不给学生任何的课业负担)。

6、流动图书馆。

因为读书,语文教学多了很多话题,多了很多故事,多了很多欢笑;也因为读书,学生识字方面真是少费了不少力气。

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个,而是读书带给孩子们的那种书卷气,孩子气,和真实的快乐的童年气息。

【有孩子嫩生生地跟我说,“我在写书”;有孩子拿着厚厚的《唐诗三百首》向我炫耀;很多人开始模仿《捣蛋鬼日记》里的加尼诺写“心爱的日记”;我在紧张的课时里安排出整堂课给学生读课外书,你看他们安静的小样儿无法想象下课时他们是那样的活跃调皮。

关于课外阅读,我还特别建议大家读读咱们安徽的薛瑞萍老师的书《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以及南京周益民老师的《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那里书写着醉心于语文的老师如何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在读书中幸福成长的故事和体验。

他们更有发言权。

2.给课堂一份轻松和愉悦

我非常赞同语文老师在课堂中有“玩一玩”的心态和行动。

“玩”语言的幽默生趣,“玩”表情的夸张传神,“玩”肢体的亲近多情,“玩”游戏的生动吸引,但前提应该是因着语文,运用语文,亲近语文。

【上《凡卡》时将自己的鞋子脱下理解“楦头”;认“曲”字时让孩子哼唱钢琴练习曲,我跟着弹啊弹啊,孩子笑了,我也笑了;布置作业——“今天没作业”;带学生秋游;《打分》——98分,读得像女的,做晕倒状,再读;“股”——学生“屁股的股”,逗乐一片,起哄一片,怎么办?

这个股怎么记住它,不行打屁股;课下,不断有孩子和你跳绳,让你猜脑筋急转弯,和你聊天——园地中的诗句“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孩子跟你聊“双规”,问你南燕是不是“贪官”?

你一愣之后能不乐吗?

你能不参与进去吗?

所以我的下课只要有孩子想和我聊,我都不急着回到办公室。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让孩子们读出觉得有趣的内容,我有意识地先请读得好一点的同学,读得好,我便顺势说出我听过之后的印象:

猫踩钢琴我小结为“弹琴”,从门后面窜出来吓人一跳我概括为“吓人”,说爸爸从很多双鞋子里取出小猫我说这是“猫灾”,当学生读到一个叔叔从口袋里放出几只小猫,我说这是“袋猫叔叔”,孩子们乐得不行,下课了,纷纷抗议下课。

此外,机会的获得是孩子满足与快乐的重要源动力。

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间比赛,互助合作,便是很好的面上的活动,设置合理便能照顾到更多的孩子。

再就是用我们敏锐的眼睛和语文教师特有的细腻发现孩子临场的种种状态,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

【孩子的小动作,姿势的规范,读书的进步,对同学的提醒……】语文老师有着天然的优势。

我曾经写过一段文字:

《课间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当我发现课堂上的时间不够你关注所有人的时候,当你发现有些孩子并不能如你所愿地在课堂上大放异彩的时候,课间,是课堂的另一种延伸。

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在某个角落坐一坐聊聊读书的事,推迟一点离开教室听听他们的故事,还可以站在办公室的门口快乐专注地听他们把课堂上未尽的发言说完。

这是口语交际,更是心灵的满足。

3.语文教学要耐心再耐心地守望

语文的学习是有别于其它学科的。

我常常听数学老师说多做试卷在数学训练上效果奇好,所谓见多识广,见多了葫芦也就会画瓢了。

(我先不说这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有什么问题,但这样带来的知识掌握的效果和考试成绩确是可以用数据来证实的。

)但语文讲求的是积累,我很赞同韩军老师在语文教育上“举三反一”的观点。

语文急不得。

学生没带作业急不得,字暂时写得不好急不得,识字有困难急不得,书读得不如你意急不得,日记他现在不爱写你急不得。

孩子的问题在于缺少积累,缺少时间,缺少你耐心再耐心一点的等候。

急?

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

因为,你过于关注了知识技能的一块,必定在过程方法上、在情感态度上有所缺失有所伤害。

【高榕——从识字困难,到科普小论文获奖;刘泠静期末考试的经历——可这个孩子在班级是个精灵,“胆小的姐姐”批语让她乐颠颠地跟着我跑了很长时间;汪振宇——认字不行自己哭了,我不批评他,做家长的工作,他现在会跟我说,我在预习,我在家里复习。

日记都记得我读过的是哪一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走向自我教育,如果我们不是激发学生潜藏内心的向善、向上的力量,那么,我们不能说教育是成功的。

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需要耐心地守望,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个人的经验告诉我,除了在智力上实在是先天有问题的,一般孩子都应该能在良好的期待、宽容中找到自信,

二、语文理想需要“牵蜗牛散步”式的妥协与坚守

再回忆一下前面那首诗,我最终拗不过慢腾腾的蜗牛,妥协了,跟在了后面,当他决定妥协的同时也作出了另一个选择——坚守在牵蜗牛散步的岗位上不离不弃。

最终在散步的路上收获无限风光。

我想,是因为妥协与坚守的并存,才有了满眼风光。

反观我们自身和我们的语文教育,需要的恰恰也是这样的“妥协”和“坚守”。

1.“妥协”是一种行动的智慧

做教育需要有理想,有乌托邦式的憧憬。

但现实不是理想化的,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阻力甚

至是打击。

面对挫折或是打击我们要么消沉,要么继续前进。

但做教育不是攻坚战,多一些力量,多一些工具,就能立竿见影。

它需要我们的智慧,需要我们学会“妥协”——退一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去行动的智慧。

家长要好成绩你妥协不妥协?

(成绩是当下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指向未来的)

班额那么大你妥协不妥协?

(教育资源的有限,好学校学生往里挤,班额自然大,这是社会问题)

语文学习的进步就是那么慢你妥协不妥协?

(语文学习的本质在于长期的积累、训练,以及与生活的对接)

只有先妥协、顺应现状,你才能去更好地研究应对它的策略、方法和途径。

要好成绩我偏不在乎,那家长可能炒你鱿鱼;班额那么大我不愿带,校长可能挂不住了;语文学习非得三天吃成个胖子,谁都做不到。

但怕就怕妥协最终变成消极、萎靡,不思进取。

怎样做才是智慧的“妥协”而不是懦弱的后退呢?

——形成一种“边界意识”!

边界,就是界限、界线。

边界意识,通俗点说,就是知道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我能够做的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我能够做到的什么是我做不到的。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既要知道“我要追求什么”,更要清醒于在现实条件下,“我能做什么,我的限度我的局限在哪里”。

【每个人都要思考“我”的局限】

2.“坚守”是一种职业的使命

要我说,也不要把“坚守”说得太诗意太伟大,说得通俗一点,我们的语文教师们要在实现语文教育的理想过程中坚定不移地“想着大问题,做好小事情”,这就是最好的职业坚守。

朱熹有一句话:

做事情要宁浅勿深,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宁近勿远。

北大钱理群教授则主张我们这样去思维:

要把教育当作一件事来做;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一件事也不一定能做好;重要的是尽力去做,而且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做一件就是一件。

这是做事并坚持下去的哲学。

语文教育的大问题我们要想,比如,语文教育与人的生命成长,语文教育的现代化,语文教育与生活的对接,语文教育的困境……你不想,你就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

我们更要沉下来,去从点滴小事情做起:

教会孩子aoe,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读书习惯,认真批改每个孩子的作业,用心上好每一节40分钟的课,我们要学会发现某一个孩子的进步并及时表扬,我们要学会如何宽容某一个后进生给他足够期待,我们去纠正孩子的某一个读音,我们还要去示范某一个难写的生字。

等等。

当这些具体工作我们都能做好做成,那么,语文教育的大事情便办成了——你会让一大班的孩子从此喜欢上了语文,你会给那些后进生一个美好的人生记忆,你教会了自己如何在实践中发展完善自己,也教会了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此外,你也许在点滴的实践中对人,对语文,对课堂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

这都是大事,不能一蹴而就的大事,你应该坚持下去,这是职业对你的要求,但如果你坚持了,你成就的绝不仅仅是语文。

【高振东先生的“教师清贫”说:

选择了教师职业,你就选择了清贫。

三、语文教师需要在被“牵”中慢慢成长

语文教育需要厚积薄发的老师,需要学养深厚的老师,这对很多很多一线的老师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被语文牵着”将是我们很长时间里的一种职业发展状态,而最终,我们应该走向自己的独立,自己主动。

1.让“阅读”牵着走出自己的宽度与深度

我的阅读经历有一定的代表性。

童年的记忆里我是爱读书的,读连环画,读西游记(竖排版,繁体字),读金庸的武侠小说《萍踪侠影》,也读《少年文艺》这样的杂志(但那时因为家境因为教育的倡导,可读的书实在是少),还特爱听广播:

评书、故事、广播剧。

渐渐大了,读课本占据了我的时空。

即便是走上了工作岗位,也并没有真正培养起读的兴趣——不知道为什么读,也不知道读什么好。

而随着对教育事业的情感的加深,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浅薄。

在关键的十字路口,是我们校长郁培林先生的点拨和引导让我重新找准了自己的坐标——将自己的兴趣尽可能专起来,时间集中起来,做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最有利的事情。

2005年的那个暑假他发给我们的大夏书系的七本书【陈桂生的《教育实话》《师道实话》,李镇西的《教有所思》,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吴非的《不跪着教书》,张文质的《教育的十字路口》,刘铁芳的《守望教育》】开启了我读书的新的旅程,才算是真正在读书中找到幸福感、归属感。

四年的时间里,我买了读了前面十几年职业生涯也无法达到的书。

以教育类的专著、随笔为主【大夏书系的占了不少,有人文的魅力,有教育的情怀,还有文学的享受——《教学勇气》《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教师如何做研究》《家庭教育》《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玫瑰与教育》《中国最佳教育随笔》(两辑)《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小学课堂管理》《好课是这样炼成的》《迷恋人的成长——20位教师的课堂发现》等等】,也读了一些“闲书”,于丹的,余秋雨的,冰心的,高尔基的,王蒙的,季羡林的,王小波的,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一般的杂志不算,四年应该读了八十本左右的书。

读书不一定给了我多少深度,但我坚信,它一定给了我宽度,一定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能在更开阔的视野去思考语文,去实践语文。

小语界著名的特级教师们,每个人都因为阅读丰厚了自己的积淀,并在长期的思考、实践中有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教育思想。

就说王崧舟老师,他藏书达六千多册,每天读书,随性读书,什么书都读。

就这么读,从量变到质变,学问改变了,思想改变了,思维方式变了,气质涵养也变了。

同事,对于稳定理解、驾驭的深度亦随之发酵,随之改变。

如此的潜心读书,才有今天厚重的王崧舟。

我所熟知的窦桂梅老师、周益民老师、薛瑞萍老师都是这样渐行渐远,越飞越高的。

我很想把一种感受跟大家分享:

当我们处在职业生命的某个选择的路口时,读书是我们一个绝对不会错的选择。

读书让我们慢了下来,会让我们赢得一份教的闲暇和惬意,多一份活的浪漫与高雅。

这里的慢恰恰是为后面更快的起步做扎实的准备。

2.让“写作”牵着立起自己的品格和思想

读与写其实是人的精神领域里分不开的两端。

一是吸纳,一为表达。

有人说,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或者说多读书才能更好地表达。

汉代文豪扬雄就说:

“能读千赋,则能为之。

”诗圣杜甫诗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也有新的理论说,写作其实是为更好地读服务的。

只有在提笔写起来之后,你才知道你读得是多么少,你才知道你需要读些什么书以弥补自己的浅薄,你也才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关注对你更有价值的东西。

这样一来,写作的确提升了读的质量。

但我个人觉得,读与写孰轻孰重、谁主谁从对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写,你在读。

我前面说,我是从2005年开始真正的阅读之旅的,而很奇怪,我开始热情地写作也是在那一年。

读着读着就想写一写自己的东西,就这么简单。

没有谁给我布置什么工作任务,我也没有刻意想干些什么。

只是想写,只是想表达自己。

我的博客也是在那一年开通的。

这几年写下的东西应该不下三四十万字吧。

这种体验很独特,总好像有一个人在倾听你,你有责任将自己坦白于他,在与那个虚拟的人物交流的过程中,内心觉得无比充实、敞亮。

于是,你的每一个文字都是透明的,渐渐流淌出平时难以用口头的方式表达的思想、行动,你觉得有另一个你,另一个充满书卷气的、纯粹的你始终伴你左右。

当我回过头来看我自己写过的文字的时候,我便梳理出了我的教育品格,我的职业德性,我的价值追寻。

写作,居然是发现自我的旅程,这让我非常惊喜。

语文教育需要的就是那一个个对语言、对文字有着独特情怀的教师。

3.让“浪漫”牵着走出自己的智慧和幸福

我这里说的“浪漫”不是一个人的个性取向,而是一种浪漫主义,是对人、事、物的一种感性的乐观态度,是任何性格的人都能培植的一种学养、风度、气质,一种富有浪漫气息的大智慧。

“浪漫”是优雅、悠闲的语文特质。

浪漫的语文教师会对花草树木有一颗童话的心;浪漫的语文教师会畅想着与李白对饮的情景;浪漫的语文教师会幻想着坐到那弯弯的月亮上荡啊荡;浪漫的语文教师会在那冷冷的文字中读出生命的旋律。

浪漫的语文教师应该有一种哲学的理性。

用哲学的眼光帮我们在教学中找准语文的价值取向,帮我们多向度地审视语文和生活,避免我们陷入世俗功利的泥沼。

也从中获取前行的自信和力量。

【例:

对待考试及考试成绩,看待语文的理想追求和现实困境】

浪漫的语文教师还要有那种文学的感性。

用文学的眼光从文字中去感受发现社会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的另一种真实。

成功的文学作品总是在在人类心灵中注入新的美好的东西。

文学更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理想,看到了人生的希望,给人生注入活力、色彩与动力。

李泽厚先生说过:

“文学的最高价值、文学的永恒性源泉在于它可以帮助人类心灵进行美好的历史性积淀。

”我们幸福的精神世界必然会幸福着语文幸福着孩子。

于永正老师课堂的慈眉善目【寓教于嬉,寓庄于谐】是一种浪漫;(案例机动)

案例:

《草》教学最后,于老师让孩子模拟回家背书的情境:

师:

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妈妈听?

(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

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生:

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

好!

(生背)

师:

我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众笑)

师:

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

(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

哥哥,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

哪一首?

生:

《草》。

师:

噢。

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

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

反正都有个“白”字!

(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

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

一岁一枯荣!

师:

野火烧不尽,春…春……哎,最后一句是什么来着?

生:

春风吹又生!

师:

还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