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小专题强化训练10 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092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小专题强化训练10 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小专题强化训练10 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小专题强化训练10 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小专题强化训练10 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小专题强化训练10 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小专题强化训练10 附答案.docx

《高三生物小专题强化训练10 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小专题强化训练10 附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小专题强化训练10 附答案.docx

高三生物小专题强化训练10附答案

高三生物小专题强化训练(10)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2018·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某生物研究小组观察到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

项目

休息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进食

其他活动

物种A

20%

15%与B争夺食物

55%吃植物种子

10%

物种B

20%

25%与A争夺食物

45%吃植物种子

10%

物种C

75%

15%吃物种A

10%

物种D

75%

20%吃物种C

5%

(1)碳元素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主要是从_______开始的,碳在该表中生物之间传递的形式是________。

上表所示物种的粪便可以用于水稻的生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2)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设计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信息,写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种C与物种D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食性角度看,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调查,第一年物种A种群数量为N0,如果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6,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

答案 

(1)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含碳有机物 动物的粪便能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无机物(或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3)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5)2.56N0

解析 

(1)碳循环是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开始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动物的粪便能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无机物(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因此题表所示物种的粪便可以用于水稻的生产。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表中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3)根据题表,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

(4)物种C与物种D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由于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所以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

(5)由于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6,所以该种群是以“J”型增长曲线增长的,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1.62N0,即2.56N0。

2.云杉林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要地带性森林植被之一,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某地云杉林采伐迹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为:

采伐迹地→杂草群落→小叶树种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对小叶树种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增长型、增长型和衰退型,依据该结果,不能判断出在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加快采伐迹地上云杉林的植被恢复,研究人员用__________调查了云杉的种群密度,系统分析云杉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的死亡数量和致死原因,明确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并根据最直接因素_______________的数据预估下一代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3)该地区云杉林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由此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___________。

在群落演替复生中,云杉定居阶段与杂草群落阶段相比,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_______等生态功能增强,使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4)云杉是我国的珍贵树种,其木材为白色,纹理通直,材质坚实,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纸浆材料和家具材料,这体现了其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答案 

(1)年龄组成只能反映种群的发展趋势,不能反映物种数目的变化 

(2)样方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 (3)次生演替 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信息传递 (4)直接

解析 

(1)对小叶树种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不能判断出在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年龄组成只能反映种群的发展趋势,不能反映物种数目的变化。

(2)调查云杉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根据出生率和死亡率数据预估下一代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3)在云杉林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由此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在群落演替复生中,云杉定居阶段与杂草群落阶段相比,生物种类从少到多,即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增强,使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4)云杉木材为白色,纹理通直,材质坚实,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纸浆材料和家具材料,这体现了其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土壤微生物是反映土壤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

磷脂脂肪酸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且随细胞死亡而迅速降解,研究中常以磷脂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作为微生物种类和总量的标记。

芒萁是某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常见的植物种类,科研人员开展芒萁对该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以未治理(0年)、治理13年和治理31年的马尾松林为调查对象,在每个林地设置2种处理措施,并在处理4个月后从每个处理样地中取土壤,测定土壤中磷脂脂肪酸总含量及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植被恢复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演替。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可靠,取样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利用测定磷脂脂肪酸总量反映土壤微生物活体的总量,其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1可知,在不同植被恢复阶段,芒萁覆盖对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影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2、3结果分析,芒萁覆盖还会对土壤中_______产生影响。

答案 

(1)次生 随机设置取样地且同一类型样地要重复取样 

(2)微生物细胞膜中磷脂含量比较稳定 磷脂脂肪酸随细胞死亡会迅速分解 (3)在植被恢复的初期芒萁对土壤微生物活体总量的影响较大,而随着生态系统逐渐成熟,芒萁覆盖对土壤微生物活体总量的影响减弱 (4)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数量变化

解析 

(1)受破坏植被的恢复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可靠,取样时应随机设置取样地且同一类型样地要重复取样。

(2)微生物细胞膜中磷脂含量比较稳定且磷脂脂肪酸随着细胞死亡会迅速分解,因此可以利用测定磷脂脂肪酸总量反映土壤微生物活体的总量。

(3)由图1可知,在植被恢复的初期芒萁对土壤微生物活体总量的影响较大,而随着生态系统逐渐成熟,芒萁覆盖对土壤微生物活体总量的影响减弱。

(4)图2、3分别反映的是芒萁覆盖对土壤中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活体数量的影响,结果说明芒萁覆盖会对土壤中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产生影响。

4.(2018·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陕北对黄土区的生态修复常用3种方式:

退耕封育(封禁退耕地,依靠自然恢复)、退耕还草(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等草本植物)、退耕还林(人工种植沙棘等灌木)。

经过7年恢复后的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样地

编号  

起始群落类型

经过7年修复后

草木层群落类型

植被总覆盖度

生长型

物种

丰富度

1

沙棘

达乌里胡枝子+铁杆蒿

80%

乔木

灌木

0

草本

2.15

2

紫花苜蓿

铁杆蒿+长芒草

85%

乔木

灌木

草本

2.64

3

达乌里胡枝子+赖草

达乌里胡枝子+赖草

50%

乔木

灌木

草本

3.19

(1)样地3采用的生态修复模式是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的“物种丰富度”一列中的“0”代表的是7年后没有新增其他灌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从表中可以看出,7年后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层。

(3)7年后,样地1的物种丰富度低于样地3的原因是_,

样地2的物种丰富度低于样地3的原因是__。

(4)后续研究发现:

黄土区的耕地依靠自然演替形成以达乌里胡枝子与铁杆蒿为建群种的群落类型约需10年,形成以铁杆蒿与长芒草为建群种的次生草原群落约需16年,这说明在演替初期,人工修复模式能____________________。

3个样地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都趋于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退耕封育 7年修复后的植被总覆盖度最低(植被种类基本无变化) 

(2)适应该地区生长的灌木种类少(其他灌木不适应在该地区生长) 草本 (3)沙棘灌丛的灌木层减少了林下光照 人工种植的紫花苜蓿阻碍了其他草本植物的入侵 (4)加快群落演替进程(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5.(2018·南京三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图是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

t/(km2·a)]。

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

湿地中由浅水区至深水区生长着不同的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

(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湿地中浮游动物可以作为__________。

(3)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两类食物链,一种是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还有一种是通过生物间_____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两者同时存在,各有侧重。

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这说明____食物链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更重要。

(4)小型鱼虾的能量只有1.2%传递给食鱼性鱼类,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由此可知,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否则容易导致湿地稳定性下降。

答案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水平

(2)消费者和分解者 (3)捕食 13.35 腐生 (4)小型鱼虾中的能量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 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湿地中由浅水区至深水区生长着不同的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据图可知,湿地中浮游动物既能捕食植物,也能分解有机碎屑,可以作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和分解者。

(3)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两类食物链,一种是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另一种是通过生物间捕食关系形成的捕食食物链,两者同时存在,各有侧重。

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比值=2198÷(2198+14265)×100%≈13.35%。

浮游动物通过腐生食物链获得的能量远远多于通过捕食食物链获得的能量,说明腐生食物链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更重要。

(4)据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小型鱼虾的能量只有极少部分传递给食鱼性鱼类,最可能的原因是小型鱼虾中的大部分能量通过人类的捕捞活动流向了人类或其他生物。

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否则容易导致湿地稳定性下降。

6.(2018·盐城高三第三次调研)图1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2),而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小岛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

如图3为能量流经网蜘蛛种群的示意图,若图中C表示网蜘蛛自身呼吸消耗量,则D中能量的去向是_____和_____________。

(2)卷尾鬣蜥处于第____________营养级,其与沙氏变色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

(3)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发生改变。

(4)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

结合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___能力。

答案 

(1)柳仔树等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此两答案顺序可颠倒) 

(2)三、四、五 捕食和竞争 (3)(垂直)结构 (4)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相对稳定 自我调节

解析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柳仔树等植物(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图3中B表示网蜘蛛粪便中所含能量,A表示网蜘蛛的同化量,如果C表示网蜘蛛呼吸消耗量,则D表示网蜘蛛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其能量去向包括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和流向分解者。

(2)根据题意可知,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结合图A可知,卷尾鬣蜥可处于第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卷尾鬣蜥可以捕食沙氏变色蜥,同时两者都能捕食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因此两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引入卷尾鬣蜥导致群落中不同种群在垂直方向的分布发生变化,说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以使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

(4)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引入卷尾鬣蜥后,短时间内网蜘蛛数目会因为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减少而增加,随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然后又减少并重新趋于相对稳定。

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7.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起蓝藻爆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

控制蓝藻疯长,同时“变废为宝”是减轻“绿色灾害”的有效途径。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细胞结构分析,蓝藻属于________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________________和固氮作用,这在生物界中是十分独特的,对整个生物圈的________________(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蓝藻与其他水生生物构成了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_____。

(3)下表为某湖泊不同营养状态的各种藻类种群组成情况。

营养状态

藻类种群组成

铜绿微囊藻

鱼腥藻

斜生栅藻

汉氏菱形藻

薄甲藻

小定鞭金藻

重度富营养

50%

25%

14%

10%

0.5%

0.5%

中度富营养

5%

40%

42%

12%

0.5%

0.5%

轻度富营养

0%

25%

60%

14%

0.5%

0.5%

贫营养

0%

0.5%

10%

11.5%

10%

68%

据表分析,检测水中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是________,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

答案 

(1)原核 光合作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生物群落 (3)铜绿微囊藻 鱼腥藻和斜生栅藻

解析 

(1)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

挥重要作用。

(2)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3)分析表格可知,在重度富营养化时,铜绿微囊藻所占百分比最大,可作为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在中度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鱼腥藻和斜生栅藻所占比例最大,竞争最激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