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钢结构科研综合楼设计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6598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科技大学钢结构科研综合楼设计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安科技大学钢结构科研综合楼设计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安科技大学钢结构科研综合楼设计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安科技大学钢结构科研综合楼设计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安科技大学钢结构科研综合楼设计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科技大学钢结构科研综合楼设计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docx

《西安科技大学钢结构科研综合楼设计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科技大学钢结构科研综合楼设计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科技大学钢结构科研综合楼设计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docx

西安科技大学钢结构科研综合楼设计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

附录:

示例

xx建筑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西安科技大学钢结构

科研综合楼设计

学生姓名

xx

学号

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

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

xx

时间

2016年4月9日

建筑设计说明书

1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

西安科技大学高校钢结构科研综合6号楼设计

二.建设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三.建设场地:

建筑位于西安科技大学新校区内,室外地坪设计标高422.70m。

四.建筑规模:

总建筑面积5352.5㎡,主体结构6层,无地下室。

五.本项目开工日期2016年7月1日,竣工日期2016年10月31日。

2设计原始资料

2.1气象条件

一.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5°C。

二.主导风向:

东北。

基本风压0.35kN/m2。

三.基本雪压:

0.25kN/m2。

四.年降雨量:

632mm;日最大降雨量:

92mm;时最大降雨量:

56mm;雨季集中在9、10月份。

五.土壤最大冻结深度450mm。

2.2工程地质条件

一.工程地质土层自上而下为:

人工杂填土0.2~1.5m(不宜做天然地基);中粗砂层厚2~8m(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N/m2);圆砾层,层厚3~6m,(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N/m2)。

二.地下水稳定埋深8.5~10.8m,属潜水类型。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但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

三.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类别为Ⅱ类。

2.3施工条件

一.建设场地平坦,道路通畅,水、电就近可以接通,基本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二.拟参与投标的施工单位技术力量和机械化水平均较高。

3总平面设计

根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明确、节约用地、交通组织顺畅,并应满足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指标。

总平面布置应进行环境和绿化设计。

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在设计任务书中,建筑物位于西安市西安科技大学高校校区内,地上总建筑面积:

5352.5㎡,结构形式:

本工程主体为钢结构框架结构,层数:

主体建筑为六层。

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

图1建筑总平面图

4平面设计

4.1设计依据

[1]

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

国家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10).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3]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4]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5]

国家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

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

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合编.房屋建筑学.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

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第2、4、8集).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

陕西省建筑设计标准图集(陕09J01~06).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2010

[10]

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1]

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2]

陕西省09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4.2柱网尺寸

考虑到钢结构的称重能力,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的多方面因素,本建筑柱网采用8400mm×7200mm,局部为4200mm×7200m。

4.3平面布置形式

建筑总长度为50.4m,建筑总宽度为21.3m。

建筑总体为L型。

图2建筑外形图

4.4房间布置和联系空间布置

房间面积是由其使用面积和结构或围护构件所占的面积组成。

且使用面积主要包括有家具和设备所占的面积、使用家具设备及活动所需的面积和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

在设计时我们把房间的平面形状定位矩形,这样有利于家具设备的布置,面积利用率高,使用灵活行大;另外结构布置简单,便于施工和平面组合。

4.4.1办公室用房

办公室用房宜包括普通办公室和专用办公室。

专用办公室宜包括设计绘图室和研究工作室等。

在该建筑中分为普通办公室和专用办公室。

普通办公室包括科研办公室(小)领导办公室。

专用办公室包括科研办公室(大)和行政办公室。

普通办公室单间开间为4.2m,进深为7.2m,面积为30.24㎡。

专用办公室单间开间为8.4m,进深为7.2m,面积为60.48㎡。

4.4.2公共用房

公共用房宜包括会议室、对外办事厅、接待室、陈列室、公用厕所、开水间等。

在该建筑中分为大会议室、小会议室、多媒体教室、实验操作室、公共厕所。

大会议室尺寸分为两种,一种单间开间为16.8m,进深为7.2m,面积为120.96㎡。

另一种单间开间12.6m,进深为12m,面积为151.2㎡。

小会议室单间开间为8.4m,进深为7.2m,面积为60.48㎡。

多媒体教室开间为12.6m,进深为12m,面积为151.2㎡。

实验操作室单间开间为16.8m,进深为7.2m,面积为120.96㎡。

公共厕所单间开间为4.2m,进深为7.2m,面积为30.24㎡。

本建筑公共用房中的卫生间,其主要特点就是用水频繁,在平面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在满足设备布置和人体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布置紧凑,节约面积;公共建筑的卫生间使用人数较多,应有足够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住宅和旅馆的卫生间使用人数较少,允许间接采光无采光,但必须设置通风换气设施;为了节省上下水管道,卫生间宜左右相邻,上下相应;位置既要相对隐蔽又要便于到达;卫生间楼地面、楼地面沟槽、管道穿楼板和楼板接墙处应严密防水、防渗漏;楼地面,墙面或墙裙的面层应采用不吸水、不吸污、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室内上下水管和浴室顶棚应防冷凝水下滴;公用男女厕所宜分设前室或有遮挡措施。

另外卫生间设备也应满足相应的规定,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不宜小于0.55m;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的水嘴中心间距不应小于0.70m;并列小便器的间距不应小于0.65m;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

当采用内开门时不低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低于1.30m;双侧厕所隔间的净间距:

当采用内开门时不低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低于1.50m;单侧厕所隔间至小便器的间距:

当门内开时不低于1.10m,当门外开时不低于1.30m。

设计时厕所采用单侧设置,厕所隔间采用外开门,隔间宽度为0.9m,长度为1.4m,便池与隔间后板的距离为0.2m,小便器之间的间距为0.65m。

在卫生间设计时首先要确定设备数量,初步估算在建筑的办公部分每层约有80人,因为男女比例为2:

1,所以男性人数约为54人,女性为27人,按照办公建筑厕所设备参考指标,男小便器30人一个,男大便器40人一个,女大便器20人一个,脸盆40人一个。

所以根据指标男小便器个,男大便器至少需要一个,女大便器需要一个,面盆每卫生间需要设置一个。

在设计时男大便器设置四个,男小便器设置三个,女大便器设置两个,男卫生间洗脸盆两个,女卫生间一个。

为了防止卫生间的水流出室外,使卫生间的比其他房间低有15mm,为了使卫生间的水能排出,在卫生间设置地漏,且设置成2%的坡度。

4.4.3服务用房

服务用房应包括一般性服务用房和技术性服务用房。

一般性服务用房为档案室、资料室、图书阅览室、文秘室、汽车库、非机动车库、员工餐厅、卫生管理设施间等。

技术性服务用房为电话总机房、计算机房、晒图室等。

该建筑中服务用房为资料室。

资料室单间开间为8.4m,进深为7.2m,面积为60.48㎡。

4.4.4门厅布置

在建筑设计中交联系空间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包括水平交通联系空间的走廊或走道,垂直交通联系空间的楼梯、电梯、坡道,交通枢纽空间的门厅、过厅等。

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下面几点:

交通线路简捷明确、联系方便;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和照明条件;平时人流通畅,紧急情况下疏散迅速、安全;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节约面积,提高建筑物的面积利用率;另外交通联系空间要有适当的高度、宽度和形式,并注意空间形象的美化和简洁。

门厅的作为交通枢纽,其主要作用是接纳人流、分配人流,室内外的过度等。

门厅的设计要求如下:

要求位置突出,一般建筑的出入口面向主干道,便于人流出入;有明确的导向性,同时交通流线简洁明确,减少干扰、拥挤堵塞和人流交叉;入口处设宽敞的雨棚或门廊等,供出入人流停留等。

对于大型公共建筑门廊还要便于汽车的到达;应设宽敞的大门便于出入。

门厅的布置方式依其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可分为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对称式布置常将楼梯布置在建筑平面主轴线上或对称布置与主轴线两侧,易兴成严肃庄重的效果。

非对称式则布置灵活,富于变化。

在设计时一层进入办公楼的门厅采用不对称式,门厅前方分别布置了电梯和楼梯,门厅的进深为7.2m,开间为8.4m,大门宽度取为6m,,门厅宽度为8.16m.

4.4.5楼梯及电梯布置

楼梯是楼房中常用的垂直交通联系设施和防火疏散要道,楼梯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

根据使用要求选择适当的形式和恰当的位置;根据人流通行情况及防火疏散要求综合考虑楼梯的宽度和数量。

在设计时采用两跑楼梯,因为建筑高度没有超过了32m,所以根不需要将楼梯设置成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障碍物;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及前室不应设置卷帘;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根据防火规范规定,该建筑的防火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为1200mm,在设计时楼梯的梯间宽为4140mm,梯井宽度取为200mm。

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一个楼梯段的踏步数最多不超过18级,最少不低于3级。

在办公楼的1到6层中,每个梯段的踏步数为18个,均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20m,且1.20m是实际完成后验收净宽度,设计时楼梯平台的宽度取为1200mm。

根据《建筑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踢面高度不应大于0.175m,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又根据室内楼梯的坡度一般为20度-45度为宜,最好的坡度为30度左右,所以在设计时踏步宽度取为0.27m,踢面高度取为0.117m,扶手高度取为1.10m,均满足要求。

该建筑为高校办公科研楼,所以设计电梯。

建筑的垂直交通以电梯为主,楼梯为辅,在确定电梯间的位置布置方式时,应考虑以下要求:

应布置在人流集中的地方,如门厅、出入口;电梯前应设置足够面积的侯梯厅,以免造成拥挤和堵塞;在设置电梯的同时,还应布置楼梯,以保证电梯不能正常运行时使用;需将楼梯和电梯临近布置,以便灵活使用,并有利于安全疏散;电梯井道无采光要求,电梯侯梯厅由于人流集中,最好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另外电梯的布置方式有两种单面式和双面式,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高层公共建筑及12层与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建筑设置电梯台数不应低于两台;建筑物每个服务区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4×2台;电梯不应在转角处贴临布置。

住宅楼用1类电梯,单台电梯或多台并列成排布置的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最大的轿厢深度。

这类电梯最多台数为4台,可以并列成排布置。

故该办公楼设计为两部电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