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5077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

初二语文导学案编制时间:

2010年11月5日编制:

陈文熠审核: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风格变化的原因。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重难点】

1、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风格变化。

2、揣摩品味一些精妙的或广为流传的名句,培养初步的鉴赏分析能力。

【使用说明】

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

一、预习点兵。

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现在我们要集中学习的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我们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请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1)归纳整理关于杜甫生平思想的有关材料。

(2)了解三首诗相关背景资料,特别要了解《石壕吏》展现的是怎样的一场战争?

回顾学过的历史,结合课文下面注释,了解这场战争并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3)杜甫“三吏”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诵诗歌。

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4、给加粗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岱( )    

(2)决眦入归鸟 眦( )

(3)白头搔更短 搔( )    (4)浑欲不胜簪 簪( )

(5)老翁逾墙走 逾( )    (6)三男邺城戍 邺( ) 戍( )

(7)如闻泣幽咽 咽( )    (8)老妪力虽衰 妪( )

5、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 钟:

(2)阴阳割昏晓 阴:

     阳:

(3)会当凌绝顶 会当:

(4)浑欲不胜簪 浑:

(5)吏呼一何怒 一何:

(6)老翁逾墙走 逾:

     走:

(7)急应河阳役 应:

(8)独与老翁别 别:

二、整体感知

1、《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2、《石壕吏》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深入探究。

1、阅读赏析《望岳》与《春望》。

(1)两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各是哪两句?

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3)《春望》与《望岳》比较,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阅读赏析《石壕吏》

(1)老妇人对战争的态度怎样?

 

(2)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被捉的老妪的命运将会是怎样呢?

 

四、拓展学习

1、有人认为《石壕吏》中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

试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把《石壕吏》这首诗改写为现代短文。

提示:

可以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对诗中的情节进行具体的描述。

 

【自主练习】

(一)石壕吏(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________,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________,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________。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3.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14.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5.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

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安吏》(节选)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贴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注:

新安:

地名。

今河南省新安县。

中男:

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

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

伶俜:

形容孤独。

俜:

pīng。

(1)结合诗中文意思考,如果将“肥男有母送”改为“肥男父母送”行吗?

为什么?

 

(2)“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

1、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

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

(3)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_______!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 )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 )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一首。

( )

【学习反思和总结】(提示: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25杜甫诗三首

一、1、“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指: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1、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

2、三男邺城戍 二男新战死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三、1、

(1)①“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

“登泰山而小天下”。

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含义:

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

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

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如此强力的反差怎能不使人触目惊心呢!

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曾几何时,竟被毁坏到了“无余物”“无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

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认为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话、花也像人一样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

花、鸟在春景中是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因为感伤时事,所以看到花开反而黯然泪下;因为久别家乡,所以一听鸟鸣反而倍觉心惊。

(2)、《望岳》全诗可分为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后两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春望》本诗前四句写春城破败的景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表达了诗人深沉含蓄的感情: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3)《望岳》叙写少年志,《春望》抒尽家国愁

诗风转变:

激昂豪迈——沉痛忧伤

(转变原因:

《望岳》写于开元盛世,是他的早期作品,赞美泰山,表露诗人远大抱负的;《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传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感情深沉含蓄。

2、

(1)她对战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有怨有恨,具体表现: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妇啼一何苦;另一方面,又积极支援这场平叛战争,具体表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拓展:

老妇人是杜甫笔下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女性形象。

杜甫通过这一形象,反映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唐朝人民虽怨恨战争,但终究咬紧牙关,含着眼泪,义无返顾地走上前线支持了平叛战争。

(2)能进行合理想象即可。

自主练习

(二)

(1)不行。

上边有“县小更无丁”一句说明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所以只有母亲送行。

(2)表达了作者对应征“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