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6459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据统计,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12.7%左右。

C.深受读者喜爱的杨绛先生,在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学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不患流感,确保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2.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粗犷(guǎng)   剔透(tī)     倏忽(shū)      人声鼎沸(fú)

B.舷窗(xián)    倔强(juè)    挑衅(tiǎo)     面面相觑(qù)

C.驯良(xún)     深邃(suì)    摒弃(pìng)     无动于衷(zhōng)

D.濒危(bīn)     分娩(miǎn)   分外(fèn)      心旷神怡(yí)

3.对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格列佛的君子之风博得了利立浦特王国皇帝和朝臣们的欢心,当地人也不太害怕他对他们会有什么危险,在听和说王国的语言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B.在小人国里,格列佛看到这里的党派之争是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的;在慧骃国,格列佛发现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C.主人公格列佛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鲁滨逊,但与鲁滨逊不同的是,格列佛每漂流到一个地方,必然去认识那里社会上种种形式的政治生活。

D.《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写实的情节描写了格列佛游历大人国、小人国、飞鸟国、慧骃国的故事,揭露批判了当时美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二、字词书写

4.把文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

圆明园是某种令人惊hà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jiǎn()影。

然而却被两个强盗,一个塞满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手挽手地,笑嘻嘻地带回了欧洲。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填字

 

 

 

注音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

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

“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有什么事就说吧。

“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

“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

“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

”马市长问道。

“就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

”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5.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______)和(______)。

6.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

7.文中第⑤句里的“这样”的含义是:

(1)_________

(2)_________

8.你认为文中的马市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章

砚,只为磨墨而生

宰予

砚,俗称砚台,是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

古代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

宋代米芾对一方山形砚台爱不释手,还专门为它写了《研山铭》,连续三年抱着砚山入睡,真是痴迷到一定境界了。

砚台一物,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的石槽、石板。

目前所知道最早的成型石砚,出土于一座战国秦墓,跟毛笔、墨块放在一起,文房四宝在这时就已有其三了。

汉代的砚,往往还附带一块研石,就像捣药的杵,被称为“研杵”。

这说明当时墨锭制作工艺尚未成熟,不能用手捏着墨直接在砚上磨,需用研石将墨块碾碎磨细。

东汉之后,随着制墨工艺进步,墨锭可直接用手捏着磨,就不需研石了。

早期的砚注重实用,普遍造型朴素,只有一些贵族墓葬才会出土比较精美的砚。

唐宋以后,日常所用的砚造型也日渐丰富。

比如唐代流行龟形砚、鱼形砚,明清流行牧牛砚、虎伏砚等,精彩纷呈。

制作砚台,主要材质是天然岩石。

但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必须精挑细选,核心因素就是材料的硬度。

墨锭的莫氏硬度通常在2.3左右,想让它轻松磨出墨汁(称为“易发墨”),砚石中要有石英、长石等硬度较大(6-7)的矿物,它们是决定发墨效果的关键成分。

然而柔软的毛笔也要频繁接触砚台,如果硬度太高,容易损伤笔毛,缩短笔的使用寿命。

所以,砚台又必须有一定的柔韧性。

通常,在砚台中占主流的成分是方解石、绢云母等,硬度在2-4之间,质地偏软,细腻滑润,不易伤笔。

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软石部分磨损较大,微微下凹,硬石颗粒则微微凸起。

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众多“小刺”从墨块上刮下墨粉,再溶于水中。

硬质的石英、长石颗粒必须很细,分布也要均匀,研磨出的墨汁才够细腻均匀,不会出现粗粒。

各种矿物成分之间联结紧密、颗粒间空隙小,砚台就“不吸水”,墨汁更不易干涸。

符合这些标准的就是一款好砚,人们将广东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安徽的歙砚、黄河岸的澄泥砚,并列为“四大名砚”。

端砚、洮砚和歙砚都是天然石头做成的。

端砚出自广东肇庆,颜色多彩,石质娇嫩,摸起来像婴儿皮肤一样细腻。

洮砚出自甘肃洮河,石色碧绿,颇为秀美。

歙砚出自安徽南部、江西北部一带,多位青黑色,其代表为南唐李后主最爱的“龙尾石砚”,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的溪流中,质地细密温润,叩之声音清越。

宋代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与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

澄泥砚比较特殊,用于反复淘洗、过滤后的细泥烧制的,属于陶砚。

因其原料讲究、工艺独绝,磨墨效果可媲美石砚。

今天,除了少数书画爱好者,我们平时写字用的多是现成的墨水或墨汁。

墨从固体到液体,砚失去了用武之地,也就渐渐淡出日常生活了。

(选自《博物》杂志2016年第2期,有删改)

9.阅读文章主体部分,概括主要内容。

→制作砚的材质要求→         

10.第8段划线句中“这些标准”具体是指什么?

11.分析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1)所以,砚台又必须有一定的柔韧性。

(2)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众多“小刺”从墨块上刮下墨粉,再溶于水中。

12.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砚台,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的石槽、石板。

就目前情况而言,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砚在战国时期就有了。

B.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台,核心因素是材料的硬度。

砚台要有硬度在6-7的关键成分,但主流成分硬度应该在2-4之间。

C.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表面其实是凹凸不平的,凸出部分对发墨效果起决定作用,如石英、长石等矿物。

D.澄泥砚属于陶砚,因其原料讲究、工艺独绝,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将它与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

四、对比阅读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

良马。

②称:

衡量。

③斛(hú):

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

④介胄:

披上战甲。

⑤酉:

酉时,指傍晚。

⑥褫(chǐ):

解除,解下。

⑦受大:

指饮食量大。

⑧力裕:

力量充沛。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常奇之()           

⑵比行百余里() 

⑶安求其能千里也()      

⑷一食或尽粟一石()

14.下面各组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骥不称其力。

B.①其真无马邪?

  ②称其德也。

C.①执策而临之。

  ②介胄而驰。

D.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故常奇之。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⑵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16.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

五、句子默写

17.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

(虞世南《蝉》)

(4)_____________________,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

(5)移舟水溅差差绿,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谷《莲叶》)

(6)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

(7)学之,_______________,不学,_______________。

(彭端淑《为学》)        

(8)人之立志,_____________________。

(彭端淑《为学》)

(9)___________________,更造崩山之音。

(《列子》一则)

六、诗歌鉴赏

阅读《登岳阳楼》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8.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帘旌不动夕阳迟”,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夕阳落山图,烘托了诗人登临时的悠闲、平静的心情。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

19.对这首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融于一体,抒情特点含蓄委婉。

B.抒发了诗人颠沛流离之苦、对国家的无限忧愁,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C.表达了作者晚年面对国破家亡的困境而产生的得过且过之感。

D.这首诗以虚写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运好转的期盼。

20.与本诗颈联结构、内容最相似的一项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七、综合性学习

21.在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考示例写一段话。

要求: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具体形象,句式不限。

乡愁是一阵悠扬的笛声,在春风的牵引下,飞入城市的每个角落,荡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