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支护设计说明含格构锚索 抗滑桩 挂网喷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4284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坡支护设计说明含格构锚索 抗滑桩 挂网喷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边坡支护设计说明含格构锚索 抗滑桩 挂网喷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边坡支护设计说明含格构锚索 抗滑桩 挂网喷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边坡支护设计说明含格构锚索 抗滑桩 挂网喷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边坡支护设计说明含格构锚索 抗滑桩 挂网喷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边坡支护设计说明含格构锚索 抗滑桩 挂网喷锚.docx

《边坡支护设计说明含格构锚索 抗滑桩 挂网喷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支护设计说明含格构锚索 抗滑桩 挂网喷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边坡支护设计说明含格构锚索 抗滑桩 挂网喷锚.docx

边坡支护设计说明含格构锚索抗滑桩挂网喷锚

XX县XXX加油站边坡支护工程

施工图设计

 

XXXXXXX有限公司

2020年11月

1前言

1.1任务由来

XX县XXX加油站位于XX县县城南侧幸福大道旁,有公路进入拟建场地,交通便利。

根据该项目边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边坡工程是由于进行场平开挖后,将在其周围形成三段永久性边坡,分别为AB段、BC段、CD段,其中AB段长约60m,高度为2.0m~17.99m;BC段长约101.5m,高度为14.5m~24.8m;CD段长约60.7m,高度为2.8m~14.6m。

本次将对三段边坡进行支护方案设计。

1.2设计、验收规范及依据

主要依据以下现行有关国标、行业及地方规范规程进行设计,并参考相关行业规范:

(1)设计合同文件、项目勘察报告;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7)《贵州省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52/T046-2018);

(8)《贵州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2/T045-2018);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0)《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边坡设计有关问题的通知》(黔建设通〔2012〕555号);

(1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12)《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2009局部修订版);

(13)《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18)等;

(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16)《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51351-2019);

(17)《XX县XXX加油站边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其它有效设计标准、规范、规程和标准图集。

2边坡支护设计

2.1工程概况

1、该段边坡工程是由于XXX加油站建设进行场平开挖后,将在其周围形成三段永久性边坡,分别为AB段、BC段、CD段,其中AB段长约60m,高度为2.0m~17.99m;BC段长约101.5m,高度为14.5m~24.8m;CD段长约60.7m,高度为2.8m~14.6m。

坡体由红粘土及强~中风化白云岩组成,岩层产状为134°∠41°。

场地内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场区内主要发育2组节理:

①204°∠51°,线密度1~2条/m,张开度为1~3mm,延伸长度1~8m,裂面分离,平直光滑,裂隙间岩块、岩屑夹泥充填,为结合差的硬性结构面;②300°∠78°,线密度1~3条/m,张开度为1~2mm,延伸长度1~6m,裂面分离,平直光滑,裂隙间岩块、岩屑夹泥充填,为结合差的硬性结构面。

根据不同段边坡高度、坡脚场地平整标高、岩层产状与坡向关系以及岩土体稳定性等情况,并考虑边坡损坏后可能危及人的生命、财产损失及不良社会影响。

依据拟支护方案类型及建筑边坡的高度,以及场平边坡属于永久性岩土质边坡,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1。

根据《XX县XXX加油站边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其中AB段边坡的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的夹角为22°,属于顺向岩质边坡。

CD段边坡坡面倾角73.3°,坡面倾向287°。

岩层产状134°∠40°,与边坡构成切向坡;J1产状为:

204°∠51°,J2产状为:

300°∠78°,夹角为13小于30°,属于外倾结构面。

AB段边坡、CD段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BC段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

AB段边坡坡顶局部居民住宅,破坏后果很严重。

AB段、BC段、CD段边坡开挖后需尽快进行永久性支护,须采取逆作法施工。

2、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及其周边影响范围内未发现人防工程、古河道、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葬物;场地周边环境不存在管线、管道等,AB段边坡坡顶有一栋两层的居民住宅,BC段、CD段边坡坡顶无建筑物,坡脚为拟建加油站。

2.2设计说明

1、场地平整开挖形成的边坡,AB段边坡长约60m,高2.0m~17.99m;BC段长度约101.5m,高度614.5m~24.8m;CD段长度约60.7m,高度2.8m~14.6m。

坡前紧邻为加油站的站房和服务区用房,破坏后果很严重,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

2、按照规划,该项目边坡属永久性边坡,设计基准期同配套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本场地类别为Ⅱ类,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支护结构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仅对格构梁柱节点区域(包括梁端、柱端)采取抗震结构措施予以加强。

4、经钻探揭露表明,边坡坡体岩性主要有红粘土及强~中风化白云岩,描述如下:

①红粘土(Qml):

黄褐色,稍湿,块状结构,局部夹风化残块,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粘性较好,干强度,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失水易开裂,可塑状,厚度0.5~11.5m,平均厚度约7.3m;②强风化白云岩(Є2-3ls):

灰黄色,薄到中厚层状,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砂状,少量呈块状,属软岩,岩体完整程度破碎,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厚度0.0~15.6m,除钻孔BPK23外,平均厚度约1.3m;③中风化白云岩(Є2-3ls):

灰白色,细晶结构,薄到中厚层状,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间充填方解石晶体或无充填,岩体较破碎,岩芯呈砂状、块状、短柱状,局部溶蚀发育。

属较硬岩类,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38.226MPa,属于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故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场地地下水不丰富。

5、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2.2-1。

 

表2.2-1岩土工程特性指标表

岩土层名称

重度γ(kN/m3)

变形模量E0(Mpa)

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

抗剪强度指标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黏聚力c(kPa)

内摩擦角φ(°)

红粘土

17.3

7.0

/

29.8

6.8

160

强风化白云岩

22.0

/

/

35

25

400

中风化白云岩

26.8

/

38.0

214.0

41.8

3800

AB、CD段中风化岩体等效内摩擦角

/

/

/

/

45

/

BC段中风化岩体等效内摩擦角

/

/

/

/

52

/

层面、节理面

/

/

/

50

18

/

注:

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适用于注浆强度等级为M30。

以上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在施工时应根据现场试验重新确定岩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根据新的标准值调整设计。

另外,边坡开挖后,应根据新揭露的地质情况调整设计,尤其是发现土层分布情况,岩层和节理、裂隙产状与设计出入较大时或基岩有新发育的节理、裂隙时,应对原有设计进行复核、调整。

6、坡顶荷载:

边坡开挖后坡顶在规划红线内,坡顶为自然坡地,其中AB段坡顶有一栋两层的居民住宅,BC段、CD段无坡顶荷载。

坡体整体为岩土质边坡,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对中风化岩体等效内摩擦角进行折减后,AB、CD段边坡中风化层等效内摩擦角φ=45°,BC段中风化层等效内摩擦角φ=52°。

2.3边坡设计

本设计边坡,AB段边坡长约60m,高2.0m~17.99m,对边坡分级放坡,岩质边坡部分采用锚索格构+砼面板的支护方案,土质边坡采用锚喷支护;BC段长度约101.5m,高度14.5m~24.8m,对边坡分级放坡,采用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局部抗滑桩加固;CD段长度约60.7m,高度2.8m~14.6m,对边坡分级放坡,采用锚喷支护。

本次支护设计方案:

本着“安全、经济、可靠”原则,经与业主充分沟通,初步拟采取:

AB段岩质边坡部分采用“格构锚索+砼面板”的支护方案;BC段边坡采用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局部抗滑桩加固;CD段边坡采用锚喷支护。

本场地土石方开挖应采用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严禁采用爆破作业。

1、AB段边坡采用2.5m×2.5m锚索格构,详见施工图。

(1)根据经验及工程类别原则,硬质岩石、边坡岩体类型Ⅳ类,中等风化为主。

AB段边坡采用锚索格构支护,按1:

0.3放坡。

(2)永久性边坡在放坡整体稳定性前提下宜采用锚喷、浆砌片石或格构等构造措施护面。

在条件许可时,宜尽量采用格构或其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美化的护面措施。

由于该段边坡高度较高,且为顺向边坡,坡顶有重要建筑物,采用“格构锚索+砼面板”的支护形式,采用边开挖边施工支护型式,采用逆作法施工。

(3)格构梁尺寸为400×400mm,格构柱基础嵌入坡脚岩层深度不小于50cm,支护结构伸缩缝间距不大于20m,格构梁之间采用混凝土面板,格构梁及面板采用C30混凝土。

锚索采用6束1×7φs15.2的1860级高强钢绞线,成孔直径130mm。

(4)距坡顶5米处设置0.5×0.5米截水沟,坡脚设置0.5×0.5米排水沟,截、排水沟均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坡顶喷射混凝土至截水沟。

并在距坡顶2米处设置1.5米高成品体制栏杆。

2、本次支护设计BC段边坡采用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局部抗滑桩加固。

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区域锚杆采用HRB400,直径25mm钢筋,间排距2.0m,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5°(向下),锚孔孔径φ110mm,格构梁尺寸为300×300mm,格构柱嵌入坡脚岩层深度不小于50cm,格构梁采用C30混凝土,支护结构伸缩缝间距不大于20m。

根据地勘资料在16-16’剖附近存在较厚的红粘土及强风化白云岩:

14.1m红粘土+3.6m强风化白云岩,长度10m左右,且根据建筑总平面图该段坡脚处存在5m深的油罐,油罐尺寸为8.3×18.1m,鉴于此段特殊的岩土情况及坡脚构筑物为安全考虑,在此段采用抗滑桩加固。

抗滑桩桩径采用1.2×1.5m,桩间距为5m,桩的嵌固深度均为5m,抗滑桩桩身砼等级为C40,板砼等级为C35,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抗滑桩采用6束1×7φs15.2的1860级高强钢绞线的锚索,成孔直径均为130mm。

BC段边坡由下至上分为1—2级,第1级坡度1:

0.2,第2级坡度详见施工图设计剖面图。

第一级边坡高度为12.0m,边坡中间设置1.0m宽分级放坡平台,平台坡度5%。

锚杆采用HRB400级钢筋,锚杆直径25mm,锚杆间距为2×2m,锚杆长度详见施工图纸,喷射混凝土采用C25速凝混凝土。

钢筋挂网采用双层双向φ10@200mm×200mm钢筋;喷射混凝土前应用压风清洗岩面,喷射混凝土护坡采用机械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级,厚15cm。

3、CD段边坡采用锚喷支护。

锚杆采用HRB400级钢筋,锚杆直径25mm,锚杆间距2.0×2.0m。

边坡由下至上分为1—2级,第1级坡度1:

0.3。

第一级边坡高度为10.0m,边坡中间设置1.0m宽分级放坡平台,平台坡度5%。

钢筋挂网采用双层双向φ10@200mm×200mm钢筋;喷射混凝土前应用压风清洗岩面,喷射混凝土护坡采用机械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级,厚15cm。

每隔15~20m设置伸缩缝,自坡脚以上0.5m起每隔2.0m(横向和竖向)设置一个泄水孔,呈品字形布设,泄水孔上下错开布置,内置开口Ф50PVC管,在泄水孔后用土工布包裹砂砾石滤网。

全段边坡均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

距坡顶5米处设置0.5×0.5米截水沟,坡脚设置0.5×0.5米排水沟,截、排水沟均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喷射面板采用C25速凝混凝土,坡顶喷至截水沟。

截、排水沟大样图详见施工图纸。

并在距坡顶2米处设置1.5米高成品体制栏杆。

4、3工程监测

3.1监测工作的目的

对边坡治理过程中、治理后均应开展监测工作。

各个阶段的监测工作的主要目的是:

治理中,为防止坡体发生突发性滑动、垮塌,确保施工区和已有周围建(构)筑物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满足工程设计、信息化施工的需要,必须建立变形监测网络。

工程施工过程中可利用临时监测点和加密监测点开展变形的监测工作,以确保治理施工的安全。

治理后,需要建立效果监测网,开展边坡稳定性和治理工程变形的监测工作,以检验治理效果。

3.2边坡监测项目及要求

1、本段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监测项目包含有:

(1)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2)地表裂隙;(3)坡顶建筑物(4)降雨、洪水与时间关系;(5)锚杆(索)拉力;(6)支护结构变形;(7)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

2、边坡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坡顶位移观测,应在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设置不少于3个监测点的观测网,观测位移量、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

(2)锚杆拉力和预应力损失监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锚杆(索),测定锚杆(索)应力和预应力损失;

(3)非预应力锚杆的应力监测根数不宜少于锚杆总数3%,预应力锚索的应力监测根数不宜少于锚索总数的5%,且均不应少于3根;

(4)监测工作可根据设计要求、边坡稳定性、周边环境和施工进程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5)边坡工程施工初期,监测宜每天一次,且应根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周边建(构)筑物、管线对边坡变形敏感程度、气候条件和监测数据调整监测时间及频率;当出现险情时应加强监测;

(6)一级永久性边坡工程竣工后的监测时间不宜少于2年。

建立边坡监测网络,施工中进行监测,预报边坡的变形发展趋势,可供施工中参考利用。

在整个治理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测,超前预报,确保施工工期施工人员的安全。

(7)岩土锚固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的监测与维护应贯穿工程施工阶段和工程使用阶段全过程,应定期对永久性锚固工程或安全等级为Ⅰ级的临时性锚固工程的锚杆预加力值、锚头及锚固结构物的变形进行监测。

3.3监测工程布置方案

1、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主要采取巡查、沉降位移观测。

巡查灾害的变形迹象和变形破坏前兆特征。

沉降位移采用全站仪对设在工程建筑物上的监测点标桩进行观测。

2、施工期监测

施工期监测方案:

在施工中建立临时监测点,观测边坡变形情况,以保证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3、工程竣工效果监测

建立由基准网和地表及肋柱位移观测点组成的监测网。

监测等级:

边坡监测点按“规程”变形测量的三级精度进行,基准点按“规程”变形测量的二级精度进行。

监测的方法:

根据实地具体条件,采用视准线小角法、极坐标法及测角前方交会法。

4、监测点的布置

设置控制点、变形监测点。

通视、稳定的周边地点处设置控制点3个;由于后续边坡坡面距其前拟建的建筑物近,这里变形监测点针对挡墙墙顶、边坡分级平台上布设,间距20-30m,同时保证每个区段边坡不少于2个点。

5、监测工作实施步骤建议

为了尽快采取预警系统,三角网点的建立应尽快形成(在治理工程开工前)。

在桩施工时,仪器埋设也相应完毕,并应立即投入监测工作。

6、监测时间

①仪器埋设、安装完毕后立即重复观测两次,确定基准值。

②施工期间应加强外观巡视检查。

每24小时自动定时监测,及时掌握边坡体变化情况。

③工程竣工后一周内每天测一次,观测一周后每3天测一次,过一个雨季后,每半月一次。

若有较大动态变化,应适当加密监测次数实时监测。

如出现较大的变化应及时报警以采用应急措施。

7、监测数据处理

①野外数据应按规范进行验收。

②及时绘制各种图表并上报。

③边坡体预报应采用现场严密监视与资料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每次观测后,应及时整理绘制出各观测点的变化曲线,当利用回归议程发现有异常观测值,或利用位移对收和时间关系曲线判断有拐点时,应在加强观测的同时,密切注意观察崩塌征兆,并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和气象等方向资料,全面分析,作出边坡体变形预报,及时报警以采用应急措施。

④每年应提交年度监测报告。

4施工方法与工序

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和可能发生的破坏方式,本项目施工时应采取自上而下、分段跳槽、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施工。

本场地土石方开挖应采用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严禁大开挖和爆破作业。

不应在边坡潜在塌滑区超量超载。

本设计AB段边坡采用“锚索格构+砼面板”支护形式;BC段采用格构式锚杆挡墙,局部采用抗滑桩加固;CD段采用锚喷支护形式,施工时,一般要求如下:

(1)施工前,应认真检查原材料的品种、型号、规格及各部件的质量,并应有原材料主要技术性能的检验报告。

(2)材料要求

钢筋:

HRB400级钢,锚杆采用直径25mm钢筋,锚索采用6束1×7φs15.2的1860级无粘结、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

应专门建库堆放,避免锈蚀。

水泥:

使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

应采用中砂,其含泥量不得大于全重的3%,且砂中所含云母、有机质、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重量,不得大于全重的1%。

碎石:

按相关规范、规程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水:

施工用水,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硬化的有害物质,不得使用污水。

(3)材料强度

锚喷采用C25喷射混凝土,厚度不低于150mm;截、排水沟采用C20混凝土。

4.1施工工艺

4.1.1施工工序

由于本项目边坡高度较高,且AB段为顺向边坡,坡顶有重要建筑物,采用“格构锚索++砼面板”的支护形式,采用边开挖边施工支护型式,项目全线施工方法采用逆作法施工。

4.1.2施工相关要求

(1)锚喷支护:

该边坡支护属永久性支护,支护中所涉及的锚杆(索)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8.4.7条做好防腐蚀处理。

1、按图设计间距和排距测量放线定位锚孔位置,锚杆(索)孔位测放力求准确,偏差不得超过±15cm,个别孔位因施工条件限制可适当放宽。

2、锚杆(索)钻孔孔径110mm,锚索钻孔孔径130mm。

钻孔倾角详见施工图,倾角允许误差±2°;考虑沉碴的影响,为确保锚杆(索)深度,实际钻孔深度要大于设计深度0.5m。

3、锚杆(索)成孔禁止开水钻进,以确保锚杆(索)施工不致于恶化边坡土体地质条件。

钻进过程中应对每孔地层变化、进尺速度(钻速、钻压等)、地下水情况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作现场记录。

4、锚杆(索)成孔后的孔径不得小于设计值。

5、锚杆(索)材料要求顺直、无损伤。

必须除锈、除油圬,按设计要求绑扎定位器。

6、锚杆(索)下料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禁止电焊切割。

7、锚杆(索)孔内灌注M30砂浆,采用从孔底到孔口返浆式注浆。

当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锚头固定。

8、锚杆(索)入孔前,必须确认孔深和锚杆(索)长度无误。

9、注浆所用的水泥浆用搅拌机拌匀、并严格控制好配合比。

10、锚杆(索)钻孔要干钻,不得水钻,锚杆(索)锚固前清除孔内杂物、浮土,灌浆浆液饱和度应不低于90%。

11、在浆体未完全固化前,不得扰动锚杆(索)。

12、纵向转折处,附近的锚杆(索)倾角应做适当调整,以免锚杆(索)有占位冲突现象。

13、因锚杆(索)工程是一个时效性较强的工程,影响因素较多,成孔质量、施工工艺与地质条件等因素是影响该类工程的关键因素;因此宜选择有相关经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承担该工程的施工任务。

14、锚杆(索)施工前须先搭设脚手架,可采用腕扣式脚手架。

脚手架必须足够稳固、且宽度足够用于锚杆(索)施工。

15、腐蚀环境中的永久性锚杆应采用Ⅰ级防腐保护构造设计;非腐蚀环境中的永久性锚杆及腐蚀环境中的临时性锚杆应采用Ⅱ级防腐构造设计。

(2)锚杆(索)基本试验和蠕变试验:

锚杆(索)在施工使用前,应进行基本试验和蠕变实验。

锚杆基本试验的地层条件、锚杆杆体和参数、施工工艺应与工程锚杆相同,且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根;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层或节理裂隙发育张开且充填有黏性土的岩层中的锚杆应进行蠕变试验。

蠕变试验的锚杆不得少于3根。

(3)锚杆(索)验收试验:

施工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应随机抽检做锚杆(索)验收试验,以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验收试验锚杆(索)的数量取锚杆(索)总数的5%,且不少于3根进行多循环张拉验收试验;占锚杆总量95%的锚杆应进行单循环张拉验收试验。

依据《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锚杆(索)张拉值为设计值的1.2倍即240KN,预应力锚杆的锁定值为锚杆设计值的0.8倍,即160KN。

(4)钢筋工程

1、铺设的肋板钢筋在使用前,清除污锈。

2、面板、肋柱钢筋和岩面间的间隙,为保证钢筋网的准确位置,用同标号砼扎丝垫块支垫。

3、钢筋下料前,应认真读懂图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编制料单,特别是应对锚固长度、搭接长度、起弯点、弯钩位置弄清楚后方可制作料牌下料;

4、锚杆(索)与每层钢筋网、上下层钢筋网间必须绑或焊成一体,确保挡墙的整体受力稳定。

5、钢筋搭接单面焊不小于10d,双面焊不小于5d。

(5)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的质量和规格必须复核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模板内的木屑、杂物要清除干净,模板缝隙应严密不漏浆。

复核模板、支撑、预埋件、钢筋等符合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并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3、混凝土达到强度50%后不得立即拆模,待下层钢筋网片与上层网片焊接连成一体后,方可拆除上层混凝土模板。

4、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5、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6、混凝土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6)注浆与防腐措施

1、锚杆(索)除锈后,采用M30环氧树脂水泥浆全部封闭。

2、若锚杆(索)钢筋位于土层,则采用沥青船底漆、沥青玻纤维布缠裹,缠裹层数不少于2层,再外套5mm厚Ø130mm钢管的防护措施,锚杆注浆采用二次注浆。

3、注浆,采用M30环氧树脂水泥砂浆、全孔注浆,采用二次注浆,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不低于42.5MPa。

不得使用高铝水泥;不得使用污水;注浆压力应控制为0.5MPa,砂浆保护层厚度不少于25mm。

(7)坡面排水

1、锚杆(索)挡土墙坡面排水采用DN50PVC排水管,排水管间距2.0×2.0m,上下交错布置,每格构框内布置一个泄水管,渗水部位应加密布置。

2、在裂隙发育、渗水严重的部位应加密布置;泄水孔外倾坡度不小于5%,最下面一排泄水孔应高于地面不小于30cm。

3、在泄水孔进水侧须设置反滤包,反滤包的尺寸不小于0.3×0.3m。

4、坡底设置排水沟。

5截、排水要求

1.坡顶不小于5m外设截水沟,截水沟深宽500mm,深500mm,坡顶的四周设置1.5米高成品护栏,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考虑场地建筑布局,在坡脚设置排水沟时尽量与加油站排水系统相结合,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置排水系统。

2.边坡坡面设置泄水孔,泄水管采用φ50mm的PVC管,泄水管端部缠绕反虑土工布,泄水管向外倾斜5%。

泄水孔成孔直径130mm,孔内空隙填充石屑。

泄水管间距详见图纸。

6坡面修整要求:

1.本项目边坡施工时,坡面部分岩体存在风化、松动等现象,需要及时清除表面风化层和松动危岩,避免将松动岩石封闭在支护结构内部造成后期不利风险。

2.对难以清除的危岩,需要设置随机锚索,进行锚固。

3.搭设脚手架时,宜严格遵循相关规范,保证在清理坡面危岩时的安全。

7动态设计:

由于岩土工程属于动态信息化工程,设计需随时根据施工现场反馈信息,对设计作修改和补充。

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边坡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边坡监测数据,并深入仔细分析、判断,切实做到信息化施工。

未尽事宜,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