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4252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试题.docx

《初三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语文试题.docx

初三语文试题

二、阅读:

(一)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8.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10.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

11.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1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二)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

⑤曷不听其所为⑥依僧寺以居

2.下面句子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部分,错误的一项是()

A.(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曷不听其所为?

②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4.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

(三)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A)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B),常常(C)书中的学说,常常(D)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是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选自课文《怀疑与学问》

9、这一段论述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0、“辩论”、“修正”、“评判”、“怀疑”是文中A、B、C、D四处的词语,结合上下文,你觉得它们的正确位置应该是:

A____   B____  C_____  D_____(4分)

11、哥白尼对“天动学说”产生怀疑,于是有了“地动学说”的诞生;中国人民对计划经济产生了怀疑,于是有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像这样能支撑选段论点的论据还有很多,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事例。

(2分)

答:

 

(四)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脸上倒有几分愠怒;时有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长的兰草了。

这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

“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

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

问道:

“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

“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

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

     父亲说:

“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

但我却不禁惋惜了:

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

高兴看它的这种纯朴,悲痛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

“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

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

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6、本文以为线索贯穿全文,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作者采用了的写法。

(3分)

17、本文开头写父亲爱兰、育兰,但当人们跑来玩赏时,父亲却添了几分“愠怒”,并且不再植兰,这种反常的原因,在父子访兰时的对话中有两处交待,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

(2分)

18、根据文中的叙述,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空谷幽兰”的特点是□□,“盆景家兰”的特点是□□。

(2分)

19、“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象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第二段所描写的意境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的意境相似,请你写出这首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兰草随着生长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了本性,但挺拔的松树无论生于活野,还是长在山岩都不失坚强本色,请对此谈谈你的感悟。

(限40字以内)(3分)

三.写作:

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见闻、看法、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

要求:

(1)不少于500字;

(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细读下面文字,然后作文。

9、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分)

道理论证、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答到两个即可给2分)

10、 A. 怀疑   B. 辩论   C. 评判   D. 修正

11、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

   

16.兰草(写“访兰”也正确,2分)托物言志(由物及人、由兰草及人、由物(兰草)及理等相同意思均可,1分)

17.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只划后一分句也可,1分)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1分)

18.纯朴(淳朴、清纯、淳厚、高雅,1分)媚俗(俗气、低俗、庸俗等,1分)

19.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做人要不失真性,不媚俗。

(意思相同,表述不同也给分,3分)

20.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每句0.5分,共2分)

21.做人要不失自己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在挫折面前不低头等均可(3分)

《马说》8.①“食”通“饲”,意义:

通喂养(1分)②“见”通“现”,意义:

表现(1分)9.C10.译文: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策、道、食、材”均译正确,且句子通顺者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11.答: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

食马者的无知(1分)。

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善用”之煮2分)。

12.答:

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1分)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1分)(言之成理可给分)

《王》1、①私下的意思②总是(常常)③入迷安详的样子④同“何”⑤而,连词。

2.C3.略4.品质:

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原因:

王冕幼时即好学,读书专心致志,并且达到了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