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商学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4045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商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武汉商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武汉商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武汉商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武汉商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商学院.docx

《武汉商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商学院.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商学院.docx

武汉商学院

武汉商学院

2016-2017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O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3

(一)办学定位3

(二)专业设置3

(三)生源质量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5

(一)师资队伍5

(二)主讲教师5

(三)教学条件5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7

(一)专业建设7

(二)人才培养方案8

(三)课程及教材建设9

(四)学科专业竞赛10

(五)实验实训室建设10

(六)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11

(七)毕业论文11

(八)对外交流与合作12

(九)课外活动与讲座12

四、质量保障体系13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13

(二)学士学位评估15

(三)教学质量日常监控和保障16

五、学生学习效果17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17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18

六、特色发展20

(一)办学理念20

(二)人才培养模式20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22

(一)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2

(二)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加大新专业建设力度22

(三)坚持应用人才培养,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建设22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办学定位

学科目标定位突出商科教育特色,逐步形成以管理学为主,经济学、工学为两翼,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等相补充,适应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体系。

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本科。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推进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专科教育和继续教育,适当开展留学生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武汉、面向湖北、辐射全国,面向现代服务业。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发展目标定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高水平、现代化的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

(二)专业设置

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院部。

2017年备案本科专业23个,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

此外,还开办有体育经济与管理(马术运动与管理方向)、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等专业方向。

(三)生源质量

学生人数2017年9月,学校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3001人,其中本科生23个专业共计6433人,专科生6568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49.48%。

生源质量2017年,我校在全国12个省安排了本科招生计划,学校省内本科招生人数为1885,省外本科招生人数为355人,占本科招生总数15.85%。

省内招生平均分文科500分、理科454,分别高于湖北省二本省线94分和109分。

序号

专业

总计划

外省计划数

湖北文、理计划数

湖北文史

湖北理工

报到率

省内计划数

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率

录取平均分

录取平均分

1

经济与金融

120

16

104

319

306.73%

509

467

95.50%

2

酒店管理

80

69

11

28

254.55%

512

464

95.00%

3

翻译

40

10

30

56

186.67%

508

463

95.00%

4

休闲体育

120

48

72

125

173.61%

490

100%

5

软件工程

150

30

120

182

151.67%

 

462

96.84%

6

烹饪与营养教育

40

14

26

31

119.23%

506

460

100%

7

物联网工程

70

35

35

40

114.29%

 

460

98.57%

8

人力资源管理

70

32

38

42

110.53%

507

458

97.18%

9

服装与服饰设计

60

0

60

61

101.67%

549

100%

10

财务管理

300

24

276

272

98.55%

507

462

97.60%

11

动画

60

4

56

55

98.21%

548

100%

12

电子商务

120

25

95

86

90.53%

504

463

98.33%

13

机器人工程

80

23

57

42

73.68%

 

461

95.00%

14

商务英语

150

5

145

99

68.28%

505

460

99.09%

15

物流管理

100

31

69

42

60.87%

504

463

96.15%

16

食品质量与安全

40

20

20

12

60.00%

 

457

97.50%

17

会展经济与管理

40

20

20

10

50.00%

504

457

95.00%

18

体育经济与管理(马术方向)

110

0

110

55

50.00%

484

99.09%

19

国际商务

120

32

88

32

36.36%

504

460

98.75%

20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50

25

25

9

36.00%

504

457

92.31%

21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70

17

53

17

32.08%

 

456

92.86%

22

车辆工程

80

10

70

21

30.00%

 

457

95.00%

23

汽车服务工程

40

10

30

8

26.67%

 

456

97.50%

24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中外合作)

90

 

90

24

26.67%

479

443

86.67%

25

体育经济与管理

40

15

25

1

4.00%

505

455

90.00%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生师比2017年学校在职教职工854人,其中专任教师539人,生师比为22.4:

1。

职称结构现有专任教师539人中,正高级35人、副高级12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有1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94%。

年龄结构45岁以下专任教师415人,占比高达77%。

学位结构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专任教师有35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49%。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7人,占比8.72%。

引进人才学校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在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2016年以来,引进博士27人,高层次人才8人。

能力提升截止2017年,学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省政府专项津贴1人,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7人,市政府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1人,武汉市十百千人才工程1人,市教师学科带头人20人,市优秀青年教师26人。

(二)主讲教师

严格把关学校对拟担任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师资格有明确要求,并组织试讲,严格审核,把好本科课程教学的教师关。

教授授课2016-2017学年开设本科课程总门数为543门。

主讲教师中,教授25人,所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8.73%,其中主讲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2人;副教授65人,所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26.79%。

(三)教学条件

教学经费2016年,学校教学经费总支出18417.13万元,其中: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742.64万元,生均1340.4元。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费总额)896.99万元。

本科实验经费54.88万元,本科实习经费80.29万元,教师培训进行专项经费134.14万元。

教学用房校园占地面积1117.18亩(744041m2),生均占地面积57.23m2。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237068m2,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8.23m2;其中实验室与实习场所面积74925m2,生均实验室与实习场所面积5.76m2。

学生宿舍面积110555.09m2,生均宿舍面积8.5m2。

仪器设备截止到2017年8月,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8580万元。

与2016年相比,新增教学科研设备值1563.84万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22.23%;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6563.13元。

学校共计有教学用计算机2643台,百名学生配有计算机20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14017个,百名学生拥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107.8个

图书文献截止2016年12月,图书馆纸质图书共127.8426万册(在校生11560人),生均纸质图书110.59册;当年新增纸质图书4.6253万册,生均年进书量为4册;电子图书82万册,生均70.93册;数据库37个。

2016年图书馆流通量为36823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为3030402次。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专业设置学校根据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坚持差异发展,发挥比较优势,服务地方经济,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努力培育具有相对优势和鲜明区域特色的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学科专业内涵,增强竞争力。

2016-2017学年,新增人力资源管理、机器人工程、经济与金融、翻译、服装与服饰设计等5个本科专业,并确定马术运动与管理、审计学、商务经济学、运动康复等4个专业为2017年新申报专业,学校学科专业布局进一步完善。

继续做好与高职院校“3+2”专本衔接、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工作,联合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开办物流管理、汽车服务工程、电子商务、休闲体育等专本衔接专业。

首次开展普通“专升本”考试与招生工作,2016级烹饪与营养教育、酒店管理、动画、商务英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体育经济与管理6个专业共计录取165人,最终报到141人。

2017年我校共有烹饪与营养教育、酒店管理、国际商务等7个专业招生,合计录取210人。

试点学院为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推动二级学院与社会创新资源协调发展,2016年,立项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为校级试点学院改革项目,并成功获批湖北省高校试点学院改革项目。

试点学院改革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通过实施“一制三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将“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建成国内一流学科专业,将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力的学院。

质量工程项目2016-2017学年,《财税\审计大学生实习实训项目》等4个项目获教育部企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资助立项;《烹饪工艺基础》、《服务礼仪与训练》、《羽毛球基础训练》3门课程获批市级在线共享课。

此外,学校组织立项了4个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班、3个校级教学团队、6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校级双语课程。

同时,做好各级各类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

教研项目2016-2017学年,获批省级教研项目3项,市级教研项目34项,通过招标和自拟两种方式立项校级教研项目59项。

积极推进教学研究成果促进教学,并组织各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和评选,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10项,市级教学成果奖5项,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

(二)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2016级开始,以学院为单位,以试行大类招生为目标,搭建“3平台+2模块”课程体系,即:

每个专业的课程由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平台和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两模块构成。

实现教学过程“五个结合”,即: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校培养与企业培训相结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相结合。

要求选修课学时必须达到总学时数的20%以上,实践教学比例人文社科类专业不少于30%,理工类专业不少于35%。

逐步形成酒店管理“循行导教2AB”,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一点、两线、三面、四体”,体育经济与管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元协同,烹饪与营养教育“五五双导师”制,电子商务“123”,物流管理“产、学、研”三位一体、学业与产业对接、学业与科研对接、产业与科研对接等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特点如下:

1.对接需求,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坚持社会需求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基础实、技术精、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线,密切对接湖北、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

2.夯实基础,体现本科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阶段性。

要特别注重夯实理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体现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整体优化,协调知识、能力、素质发展。

各专业必须要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育部最新本科专业目录的课程要求,构建知识、能力与素质实现矩阵,科学、规范、合理地搭建“3平台+2模块”课程体系,即:

每个专业的课程由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平台和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两模块构成,以此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4.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

鼓励在条件合适的学院试行大类招生。

将创新教育融入教学环节,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扩大选修课学分比例。

5.注重实践,学生能力培养不断线原则。

科学规划校内外、课程内外实验及实习等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合理安排验证性、示范性实验,着力开发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以及综合性课程设计。

深化毕业论文(设计)和各类实习的规范建设,提高质量。

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证。

(三)课程及教材建设

课程基本建设先后出台《武汉商学院课程建设规划(2013-2017)》、《武汉商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2016-2020)》、《武汉商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及管理办法》、《武汉商学院通识选修课管理规定》、《武汉商学院双语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推动课程建设,要求所有开设的课程必须达到合格课程标准,课程基本建设完善,本科专业均汇编了各级教学大纲,规范课程管理。

2016-2017学年本科开设课程总门数为543门。

思政类课程合班上课,平均课堂教学规模125人,公共外语类课程平均规模72人,专业课平均规模56人。

精品课程激励教师大力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课程、微课慕课等课程类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学校课程建设。

2016年,全面启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

引进泛雅在线课程平台,支持教师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MOOC、SPOC、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加入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参与武汉市属高校课程共享课程联盟,立项3门市级在线共享课;立项6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通过教研立项等各种途径支持教师拍摄微课。

通识课程以“形成体系、凝练特色、构建精品”为指导方针,加强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

将学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数学、自然与技术科学,文化与艺术,外国语言,学生发展辅导等五大模块,以模块为基础构建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库建设。

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课程的应用性和生活实践性,推进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和改革。

教材选用和建设确保各门课程使用近三年出版的优质本科教材,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获部、省级奖励和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教材。

2016年本校教师作为第一主编公开出版教材11部,根据《武汉商学院校本教材出版资助管理办法》,2017年继续推动校本教材立项申报工作,遴选出《马术骑乘教程》等10部教材予以立项资助。

(四)学科专业竞赛

学科专业竞赛进一步激发师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的积极性,加强学科专业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力度,“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学科竞赛工作,对“工程训练竞赛”等重点竞赛加强支持力度。

2016-2017学年,学校共有163位学生在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奖,获奖数量达100项,其中个人获奖78项,团队获奖30项。

在由国家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主办的重点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22项。

学生科研成果2016-2017学年,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大幅提升,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申报工作共征集学生学术论文105篇,校内评奖62篇,发表56篇,同比增加522%。

共有58名学生获得国家专利,共计16项。

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支持力度和管理工作,聘请校内外创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创业讲座和指导,组织学生参加“蔡甸区第一届创业路演”活动。

学年共完成项目校级立项60项,省级立项40项,国家级立项13项;共组织29个项目参加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

(五)实验实训室建设

2016年,立项并完成物联网综合实验室(二期)、休闲体育产业实验中心(二期)、服装制作室改造、虚拟现实实验室、翻译实训室、整车性能检测实验室、食品化学实验室、汽车构造实验室影视实景拍摄实训室、市场营销实训室(改造)、同声传译实训室、前厅、影视欣赏实训室、酒吧模拟实训室改造升级等16项实验(训)室建设项目;另经校行政办公会审议或校领导审批,完成了课程资源学习中心(平台)系统、大学生体质测试仪器设备购置、汽车实训一楼超耐划环氧地坪改造等4个实验(训)室增补项目,共计经费投入2024万元。

(六)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

基地建设学校依托区位优势,发挥我校学科专业优势,深化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每个专业均成立了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每个专业均与2个以上的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在师资、实践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2016-2017学年,与中百集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以商贸物流学院和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为依托,开设“中百便利店合伙人班”、“中百卖场经理班”、“中百生鲜经理班”等订单班,支持学生实习、教师挂职锻炼,合作开发课程,开展科学研究。

与武商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以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为依托,开设“武商-梦时代人才培养订单班”,为武商集团梦时代项目提供人才储备。

截至2017年,学校共签订本科专业的校企合作企业102家,其中国内外及行业知名企业20余家。

实践教学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中突出学校应用型本科定位,学校高度重视校内外、课程内外实验及实习等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实验、实习等环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规划,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学校加强了本科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保障首届本科生的实习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实习前,详细审核各学院的实习计划和安排;实习过程中做好过程管理,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和检查,对实习基地的各方面条件进行评估;实习结束后做好实习总结。

(七)毕业论文

制定了《武汉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武汉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存档管理细则》、《武汉商学院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重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全力做好过程管理。

自2016年10月启动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以来,学校对各学院毕业论文的各阶段工作进行了多次专项检查。

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完成后,学校对各学院推荐的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评选,评选出20篇校级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和10名优秀论文指导教师。

(八)对外交流与合作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稳步推进,人文交流丰富多彩。

2017届中德毕业班德语测试通过率100%,11人赴德国留学,目前共有4届学生70余人在德国留学攻读学士学位。

四届毕留学中,近20名学生顺利毕业,其中有部分同学在德国获得正式工作岗位,有5名左右同学攻读纽伦堡大学、卡塞尔大学等德国名校硕士。

学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层次学历教育项目在校生有200余人。

本年成功举办第六届国际教育文化周,其中国际美食品鉴、学术讲座2场,专题图片展2场,共计有2000余人次参加。

组织近千名学生参加学习雅思英语、德语公选课学习。

组织32名学生分别参加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洪堡大学暑期国际交流项目。

选派40余名专业教师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纽约城市大学、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德国波鸿大学等海外高校开展访学、学术交流等活动。

全学年接待英国皇家安妮公主、荷兰海尔德兰省、赞比亚人民阵线联盟、德国杜伊斯堡市等政府代表团以及友好大学师生代表团来访近20批次,拓宽了学校国际合作交流的领域、层次及水平。

合作办学开展以来,学校重视国际化,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成立中法国际马术学院,与英国马术联盟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开办BHS教育培训体系。

目前与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海外高校(机构)达到30所,学校国际化办学呈现新气象。

(九)课外活动与讲座

坚持“以生为本,实践育人”,为促进学生个性和综合能力发展,2016学年共计主办了25次不同主题的致远讲座。

开展了“我是歌手”、青春思辨会、新枫读书节、啦啦操比赛、礼仪技能大赛等各类主题活动。

 

四、质量保障体系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湖北省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学校“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武汉商学院本科教育建设计划(2013—2017年)》,紧密结合我校实际,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改善教学条件、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并着重从五个方面积极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应用型本科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保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学校明确了围绕“实施本科教育建设计划,不断推进学校新的发展”这条主线,积极转变观念,全面深化改革,坚持“转型提升、特色名校、开放办学、内涵发展”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加强质量建设和教学管理;坚持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的办学方针和依法治校的基本方略,不断推进民主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努力保持教职工收入稳定增长,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学校各级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教学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定期召开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就教学情况和教学工作安排进行认真研究和布置,及时研究处理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各院部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落实学校的教学部署和研究推进本院部教学工作。

二是重视课堂教学,领导听课常态化,通过定期和随机听课进行检查,并强化政策引导,在职称评审中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

三是明确职责,落实教学质量责任制,充分发挥各学院院长作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主导作用。

二级督导在院长领导下,开展教学秩序、教学质量的经常性督查工作。

2.加强管理,强化保障,全面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都服务并服从于教学中心工作,着力从三个方面强化保障,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一是强化岗位意识,做到各司其职。

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和教学管理部门都把各项工作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框架之中来安排、考虑,优先考虑教育资源对教学的配置,努力保证教学一线的需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全校统一运行机制初步构建。

二是强化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效能。

创新管理机制,明确服务宗旨,所有的工作都围绕育人展开,为教学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