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可以这样教3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4029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可以这样教3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可以这样教3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可以这样教3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可以这样教3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可以这样教3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可以这样教3稿.docx

《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可以这样教3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可以这样教3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可以这样教3稿.docx

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可以这样教3稿

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可以这样教

李志刚: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关小学的李志刚老师。

这位廊坊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河北省特级教师——张占国主任。

张主任:

大家好!

李志刚: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今年秋季的一二年级已经投入使用了。

去年8月,在昆明举办的“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培训会”上,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就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特色和使用建议进行了介绍,为老师们用好这套教科书提供了参考。

张占国:

确实如此。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在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大胆创新,努力超越现在同类教材的水平,争取成为高质量、有特色、广大师生满意的新教材。

借用一句诗来表达我对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些感受,叫做“千呼万唤始出来”。

从2012年4月28日以来,部编教材的编写已历时近五年,在大家的热切期盼中终于看到了教材的真面目,所以叫“千呼万唤始出来”。

据我了解,部编教材的审核程序非常复杂,比如专家审查,编审会商修改,百名特级教师审读,专家委员会、民主党派审查,然后刘延东委员审查过关后,交由刘云山常委审查。

很显然,“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可以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整体水平。

李志刚:

当我们拿到“部编本”教材时,很自然的,大家就会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

比较要关注有哪些“不同”,更关注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

这也许会引发我们去思考与探究,通过新教材的使用,去推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那么,张主任,“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有哪些变化呢?

【课件第2页】

张占国:

“部编本”教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增和减。

第一个变化就是课文数量“减”少了,像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来有41课。

现在减少为32课;汉语拼音的课量也减少了,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39课,现在也减少了,减少为29课。

课文数量的减少,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减负”(孩子们负担重,往往不是教材、老师加重的,而是社会、家长加重的),而是教学内容方式的调整,使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的内容,也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第二个变化就是“增”加。

教学类型增加了,如识字课增加了。

这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大换血”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书本“大了一圈”,由原来的16开本变为A4大小,而且传统文化的篇目也大大增加,小学6个年级的古诗文总数比原有人教版增加了50余篇,增幅达80%。

古诗文的文体也更趋多样化,从《诗经》到清代诗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唐宋古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第三人变化就是“换”。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整个课文的变化很大,几乎换了三分之二的课文。

课文的选篇标准强调了这4点,即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同时要适当兼顾时代性。

新教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格外重视,这方面选文的比重大大增加,一年级就选了许多古诗。

大家会发现,有些经典的老课文又回来啦,没经过沉淀的“时文”少了。

李志刚:

确实是这样的。

教师们一拿到“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就有新鲜感,很自然会拿以前的教材来比较,然后想想怎么来教。

这也是很实际的问题,因为新教材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有些教师可能有心理负担。

尤其是老师们在使用这套新教材之后会遇许多实际问题。

张占国:

新教材的使用肯定会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也会有些困难。

但这会刺激和带动我们的教研,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改进我们的教学,从长远看,不但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老师自身,这肯定是一个专业成长的好机会。

因此,我们这次的“名师面对面”活动将结合课例,【课件第3页】分别从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部编本”教材应该怎样备课、基于课堂观察视角的课例分析三个话题进行讨论。

通过问题聚焦、课堂观察的方式,紧紧围绕新课程新教材的使用答疑解惑。

力求让我们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深刻理解统编教材的内涵外延,并规范使用统编教材,确保统编教材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顺利落地,生根开花。

话题一:

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

李志刚:

很幸运的是去年12月份,我和我们学校的几位老师,及三河市翟各庄小学的米涛校长共同参与录制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在线课堂”课程录制活动,我们承担的“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程录制,共录制七节课例,【课件第4页】分别为:

《语文园地八·单元整体识字》、《阅读体验课·雪地里的小画家》、《阅读体验课·乌鸦喝水》、《阅读体验课·小蜗牛》、《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日积月累·风(吟诵教学)》、《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群文阅读)》。

那们我们结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的特点谈一谈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

【课件第5页】那么本单元教材有什么特点呢?

张占国:

好的。

本单元教材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课件第6页】

1.自然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单击】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整合在教科书中。

如“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一则《春节童谣》,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不仅能了解春节的风俗,也能体会到童谣中的淳朴情趣。

2.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紧密联系生活实践。

【单击】本单元内容致力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在重视积累的同时,强化运用,体现视语言生活这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避免单调枯燥的机械操练,而是设计了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例如《雪地里的小画家》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场景,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

教学时就要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说说对小动物们的了解,激活学生生活经验,了解动物样貌、冬眠的特性,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倡导自主学习。

【单击】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鼓励探究学习,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

《乌鸦喝水》一文篇幅短小,语言简洁,通俗易懂,以“喝水”线索,情节清晰,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描述口渴的情景,再回到课文中,体会乌鸦遇到困难,靠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

在执教时,通过完成实验:

在瓶子里装少许水,往里面加小石子,体验水渐渐升高的,并尝试说说水升高的原因。

还可以改编故事:

在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的情况下,设想乌鸦还能用什么方法喝到水,新编一个乌鸦喝水的故事。

李志刚:

正是因为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上三点,才使得本单元内容既充满了童真童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外外都有学问。

我在参与本单元课程录制时,对本单元教学内容也有新的发现。

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年》3篇课文。

【课件第7页】《雪地里的小画家》描写了一群“小画家”画画的场景,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

全文浅显易懂,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课件第8页】《乌鸦喝水》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

课文以“乌鸦喝水”为线索,围绕“乌鸦急着喝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描写了一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

【课件第9页】《小蜗牛》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有4幅色彩艳丽、季节特征明显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张占国:

这些文章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课件第10页】《小兔运南瓜》是本册教材的第四次口语交际。

侧重于落实“说”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进行交流”。

教材采用看图补白编故事的形式。

低年级的学生从众心理强,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不同的想法。

【课件第11页】《语文园地八》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归类识记了4组表示职业和工作地方的词语,引导学生识记5个生字,会写“工、厂”两个生字;“字词句运用”扩展积累12个词语并尝试写一句新年祝福的话;“书写提示”总结了“先中间后两边”和“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培养学生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课件第12页】“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风》;“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则《春节歌谣》,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不仅能了解春节的风俗,也能全体会到童谣中的淳朴情趣。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务必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李志刚:

刚才,张主任和我就“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作了深入的讨论与分析,相信在线的各位老师对本单元的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话题二:

“部编本”教材应该怎样备课

李志刚:

备课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

有了这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课上好。

现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来了,你准备好怎样备课了吗?

接下来,我和张主任就聊一聊部编本教材应该怎样备课【课件第13页】。

当我们上课拿到一篇文章,很多老师可能会这样做:

先把文章读一读,再去查一查《教师教学用书》,然后翻一翻教案,最后在网上找一找相关课件。

张主任,您看这样做可以吗?

张主任:

我不赞成这样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陈先云理事长在今年六月的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二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提出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他从四个维度提出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分别是:

【PPT第14页】

1.语文理解能力:

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文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

2.语文运用能力:

能根据具体语文情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文从字顺。

3.思维能力:

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

4.初步审美能力:

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

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我认为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素养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学得的过程,学得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而是经过多次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

这就需要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

什么是训练?

训练什么?

怎么训练?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处于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以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为基础,是在培养、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

阅读系列、表达系列的课,是实施的途径;听、说、读、写,是实施的途径;生活是实施的途径……一般来说,听读属于理解语言范畴,说写属于运用语言范畴。

读并不只是读课文,应该树立大阅读的理念。

要多读、多思考。

语文教学要注意保护好儿童的天性,如好奇心、可塑性、善模仿、喜探究等。

李志刚:

温儒敏教授在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培训会上谈到,新教材编写要“注意把能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教材的诸多方面”。

那么第八单如何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呢?

张占国:

本单元内容在选编方面也十分注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成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课件第15页】

一、日积月累

以往,在小学阶段教材中古诗文很少,新版新编教材不仅对精读精讲课文有了更多安排,在“日积月累”环节也是下足了功夫。

全册共六次“日积月累”,四次选了古诗,两次涉及民读俗语,足见编排者对该板块的重视。

本单元的“日积月累”安排就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

经典古诗文的呈现,一方面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

当然,教学中要注意,低年级古诗教学,要求不能太高,让学生读读背背,养成诵读习惯的同时感受一点汉语之美,有兴趣就好。

随着学生们年龄的增长,再反刍这一块内容,就必然对其自身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和大人一起读

新的板块内容“和大人一起读”中也包含着传统文化知识。

如“语文园地八”中的《春节童谣》,涉及悠久的传统节日习俗,富有历史文化气息。

选材因与孩子的生活联系紧密,孩子更易体会其中的趣味和快乐。

三、插图设计

插图是一种艺术。

教材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中有许多插图极具传统文化气息,它不仅增加了教材的外在美,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直观地将课文内容、文字含义更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在促进语文学习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剪窗花》一文以喜鹊登梅和娃娃抱鱼的中华剪纸艺术为背景,“日积月累”中每一首古诗所配的水墨画插图等。

教材插图在小学阶段十分重要:

一方面,它是学生练习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素材;另一方面,它也给他们提供了想象空间。

在这个阶段能恰当利用插图,既可增长他们的见识,也可为他们以后各方面审美素养的提升做好铺垫。

李志刚:

总之,翻开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一股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

掌握教材编订理念,了解新教材的主要特色,培养孩子亲近优秀传统文化的愿望,着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一位使用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

辽阔的原野,是实践的天堂,是收获的圣地,但没有优良的种子,辛勤的付出与最后的收获是不可能对等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这一亩三分地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亦是如此。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开启的时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优良的种子,在这播种的春天,如何让核心素养这优良的种子落地,为其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提供相应的技术,提供生态肥料等,并进行全方位监管,方才可保证秋天高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师在执教之前,还应该掌握一些阅读理解策略。

张主任,您在阅读教学方面颇有研究,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阅读理解策略吗?

张占国:

好的。

为什么要教阅读理解策略?

简单的说,阅读理解能力是要学习才得到的。

学习过程包括环境中有丰富的阅读材料以及有成人的引导,透过阅读,帮助学生对所读材料有较深度的思考。

阅读理解策略有哪些?

如何将阅读理解策略在教学中运用?

这是老师常提出的问题。

依据阅读理论,并考虑当前人们倡导的个性化阅读、批判性阅读、多主题阅读等理念,除了提出客观、准确的理解能力要求外,还得体现学生的深层理解、评价观点及语言、提出新观点的创意等能力,为此我提出了阅读理解策略四层次建构体系,即:

【课件第16页】

1.提取信息。

能根据需要从文本中找出相关信息。

可分为三种情况:

能根据需要从文本中找出明显的单个的信息;能根据需要从文本中找出多个信息;能根据需要从相关信息中加工出新的信息。

2.推论与连结。

推论出某事件所导致的另一事件,在一串的论点后,归纳出重点,找出代词与主词的关系,归纳文章的主旨,描述人物间的关系。

连结包括文与文的连结,文与我的连结,文与世界的连结。

3.诠释与统整。

诠释策略就是能对文本中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和段落作出符合文意的解释,或是能对文本中的形象、思想感情作出符合文意的解释。

而统整策略侧重于在形成关于文本的连贯性理解,要把文本的各种信息联系起来,识别信息之间的异同,比较其中的程度差别,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以形成一个新的意义。

4.评价与鉴赏。

评价策略一般是指评说人物与思想内容,如评说篇内人物、作者本人,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鉴赏策略指的是学生能够鉴赏精妙的字词、精彩的句子,促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表达形式,从阅读中有意识地学习写作方法。

阅读理解策略的四层次建构体系可操作性非常强。

一节阅读课,使用阅读理解策略是必须的,一个好的阅读者在阅读时也经常会使用到阅读理解策略,这样将有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阅读能力。

该课程就是将这些阅读理解策略与教材结合,融入教学,并化成可以执行的步骤。

这些策略不但帮助学生理解,更可以成为阅读过程中学生监督自己理解最方便、最上手的方法。

也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试试这些理解策略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及思考的习惯。

李志刚:

刚才,您就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和阅读理解策略作了详细的讲解。

面对这些内容,许多老师感到彷徨,但有更多老师觉得兴奋无比,因为他们终于可以抛开呆板的教学进度与基础读本,教学生阅读一些真正且完整的好作品。

然而阅读优秀作品之前,老师的工作是为学生打造一套装备,那就是锻炼各种阅读理解策略,让学生能从阅读中得到最新的资讯与知识,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

基于以上分析,张主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什么呢?

张占国:

【课件第17页】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两个。

首先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

在第六单元的《青蛙写诗》一课,已教给学生根据问题,圈圈画画找出相关信息的学习方法,本单元要继续引导学生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再和大家交流。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没有全文注意的连环画课文,要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理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图画猜猜不认识的字。

李志刚: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可以说是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呈现,也是阅读理解策略的实际学习与运用。

张占国:

是的。

李志刚:

通过刚才我和张主任的讨论与分析,相信在线的老师们对“‘部编本’教材应该怎样备课”这个话题有了充分的认识。

简单的来说:

就是要“教什么”与“怎么教”。

虽然在以前使用旧版教材备课时,也是这么做的,这里也不是否定过去我们教的不好,而是在强调“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备课时,应该要充分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话题三:

基于课堂观察视角的课例分析

李志刚:

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的角度对本单元的7节课例进行分析与讨论。

【课件第18页】张主任,您在课堂观察方面有很深入的研究。

您能谈一谈什么是课堂观察?

(一)课例的观察点的选择与确定

张占国: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对课堂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课堂观察目的性较强。

在课堂观察中,我们通常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从事观察活动,无论是观察对象和场所的选择、观察内容的设定、观察方法设计等都是围绕着研究的目的。

课堂观察的系统性就在于它有明确的目的,研究者通常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作出系统的规划。

李志刚:

课堂观察技术是打造文化课堂的重要路径之一,那么观察点将如何确定呢?

1.观察点的确定

张占国:

作为教师的一项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有别于一般的观察。

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而非随意式地走马观花。

这一方面是由课堂的特点决定的,课堂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即时性、非连续性和社会性。

①要观察到课堂里的每件事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什么,常常由我们想看到什么或准备看到什么所决定。

②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即使就在你眼前的东西也不一定能看得到。

因此,有效的课堂观察必须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进入课堂观察之前要确定好课堂观察点。

【课件第11页】因此,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

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是观察点的品质。

观察只是对行为的一种快照,我们很难观察学生、教师头脑里的东西,只能观察能观察到的东西,如人物(行为发生的主体)、频率(行为发生的程度)、性质(行为的表现性)、持续时间(行为持续的时间长度)、反应时间(学生接收指示与作出要求的行为所间隔的时间)、强度(行为的强度和力度)、地点(行为在哪里发生)等。

因此,我们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一系列可感的师生活动与现象,例如:

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的和可解释的,不可记录等于不可观察,不可解释等于没有观察。

李志刚:

也就是说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既是可观察的现象,还应该是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想观察的内容。

张占国:

是的。

我们要根据自己、上课教师以及合作体的需要确定观察点。

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就不同。

例如: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加强的教学领域或某一方面素养来决定观察点,作为自己改进的参照。

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往往不尽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中通过协商来确定观察点。

基于以上考虑,同时也结合我们这次活动,确定了【课件第20页】课堂导入方法、教师课堂评价和阅读策略实施这三个观察点。

李志刚:

写文章要有一个好的开端,才能紧扣读者的心弦。

讲课也要有一个好的开讲,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它恰如其分地提醒我们:

上课的开讲是成功的关键环节。

否则,开讲时的“几分钟”弄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

反之,若开始几分钟的开讲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就来观看这七节课的导入环节的片断。

大家一边看视频,一边想一想这些作课老师在导入环节运用了哪些方法,效果如何。

【播放视频】

李志刚:

视频我们看完了,接下来我和张主任就来聊一聊课堂导入。

我将这七节课的导入环节做了一下简单的分类:

【课件第21页】

魏书生老师说: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下面,有请张主任对这几个导入片断后作一下点评。

张占国:

好的。

导入新课作为一门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智慧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首先我先谈一谈引趣式导入法。

(一)引趣式导入法

兴趣是好的老师,是一切人才成长的起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学生大都很爱听故事、猜谜语,每每遇此都很认真,兴趣特别高。

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新课时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谜语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旦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极好的效果。

例如韩海琨老师在执教《春节童谣》时,就播放《新年真热闹》的儿歌视频。

这首儿歌通俗生动,读起来上口,易于接受。

在开讲时激发了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收到较好的效果。

又如米涛老师在执教吟诵课《风》这首诗时,是采用的谜语导入的形式。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

如果把诗题盖住,这首诗就是一则谜语,米涛校长利用这一点,通过吟诵的形式将诗呈现给学生,生一下子被吸引了,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了。

整堂课都在非常活跃的气氛中进行着……

冯明霞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时也是采用引入法导入新课的。

“孩子们,你们喜欢雪吗?

快看,漂亮的小雪花飘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来了,美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非常美的儿歌《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面,老师为大家朗读一下这首儿歌,请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听。

”冯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可以让学生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更加直接的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

这时的范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动情生趣,产生一读为快的欲望。

以上三位教师都是采用引趣法导入新课。

这种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把学生由“要我读书”变成“我要读书”,从而进入“愿学”、“乐学”的境界,调动了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

(二)悬念式导入法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设置悬念应生动形象、简洁鲜明。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如何雪辉老师执的教《乌鸦喝水》一课时,是这样导入:

“何雪辉老师设计的导入是: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说说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

……那你们知道老师喜欢什么动物吗?

猜猜看!

……老师最喜欢小乌鸦了!

啊什么啊?

很奇怪吗?

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吗?

那好,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乌鸦喝水的故事,你会在故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