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古诗词赏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3983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上古诗词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九上古诗词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九上古诗词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九上古诗词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九上古诗词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上古诗词赏析.docx

《苏教版九上古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上古诗词赏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九上古诗词赏析.docx

苏教版九上古诗词赏析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练习

一、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1、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2、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

手法是反衬和用典。

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

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①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

 ②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3、任选一个角度对本诗作点赏析。

答:

例如: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4、“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反映了怎样的物候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答:

适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浪漫的鲜花,这是有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二、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回答问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

①此句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⑴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

答:

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

⑵“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

答:

“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

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的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慷慨。

(3)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

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上”。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

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

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答:

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

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三、《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唐代大历十大才子之一,诗名远播,但却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他广泛的交游使他成为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

诗歌赏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描绘出一幅富有悬念的战场追歼场景。

从末句可知,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月黑雁飞 ,单于遁逃,刚刚同敌人拼杀鏖战的将军和士兵伫立疆场,望着敌人狼狈逃窜的方向充满了胜利者的骄傲。

豪情之下,一股乘胜追歼残敌的信念油然而生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两句表现出将士们昂扬奋发的斗志和誓歼残敌的决心。

尤其是:

“大雪满弓刀”一句,不仅显示了气候严寒征战艰苦,而且形象地渲染了将军所率骑兵的雄壮阵容,在漫天飞雪里纵横驰骋 。

由此完成了对将军的坚决、果断和所率士兵英勇杀敌精神的赞颂,给人以激昂振奋之感。

四、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从诗中的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描绘的是早春的景色?

答:

三两 先知   短 欲上

2、诗中哪些句子是作者的想象?

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答:

“春江水暖鸭先知 正是河豚欲上时” “暖”、“欲”是画面所找不到的,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机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3、“春江水暖鸭先知”也反映了一定的哲理意义,你知道吗?

答:

敢为人先,勇于探索者才能获得真知。

五、《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关雎》为《诗经·国风》第一篇,同时也是《诗经》首篇。

这是一篇爱情诗的佳作。

诗歌开篇以雎鸠鸟和鸣于河之洲上起兴,引发出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咏叹,接着抒发追求者对情人的无尽思念,极写“求之不得”的痛苦,感情深挚,真率自然。

诗中“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是写实,“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由实境及于幻觉,生动真切地展示了主人公的神态、心理,虚实相映,感人至深。

【试题链接】

⑴诗歌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有什么作用?

诗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引出君子追求淑女的故事,自然贴切,意境感人。

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贞洁的品德。

⑵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这样把追求者对情人的无尽思念抒发得感情深挚,真率自然。

⑶从哪些诗句看出君子苦苦思慕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强烈感情?

这样的诗句有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等。

六、《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浊。

【赏析】这是一首凄美的爱情诗。

此诗共有三章,每章的意思大致相同,前两句都是点明时令场景,后六句诉说自己的追求与苦恼。

萧瑟的秋风中摇曳的芦荻、芦荻上的白露透着寒意,流水静静地流向远方,梦中的情人在其中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幻境令人感动,让人遐想。

全诗一唱三叹,韵味悠长。

【试题链接】

⑴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答:

主人公执着追寻意中人的景况。

⑵这首诗歌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衬托人物的内心的哀怨怅然之情。

⑶《蒹葭》这首诗歌和《诗经》中许多诗篇一样,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三章不断转换字面和声韵,但它所写的景物、环境和人物、事件却基本未变,它们只通过一字之易,一韵之转,来表现反复咏唱和缠绵无尽的感情。

请举例说明。

答:

例如:

“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写出了主人公眼中女子的幻象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表现了主人公对思慕之深。

七、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谈谈你对词的上阕中表现的景与情的认识。

答:

景是凄冷秋夜、如钩残月,梧桐遮蔽下的幽深小院构成的孤寂凄凉之景;情是被幽禁的作者的浓重愁情。

清景中人,人眼中景,彼此烘托渲染,使景与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环境气氛,愁苦之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2、词的下阕用了         的修辞手法,用         来写离愁,形象地表现离愁的      。

答:

比喻    一团乱丝线(丝)   纷繁杂乱,无端无绪,难以解开。

八、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诗是怀人之作,从哪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答: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答出2句即可)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落寞、孤独

3、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新”与“旧”对比;(“去”与“来”对比)好处:

“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与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两句融合全篇的作用是什么?

答:

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景中寓情,赋中有比,更加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别之情。

九、《相见欢》(词)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

(1)“无言”、“独上”可见词人之浓重愁情。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实非梧桐深院,人也。

“锁清秋”,被“锁”者,实非“清秋”,亦人也。

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寂寞、凄凉。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人直抒胸臆。

运用比喻将抽象的离愁具体化,写出了离愁的纷繁和难以解开。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句,写出离愁的滋味,是一种什么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而这正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

【试题链接】    -

⑴词的上阙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结合词的内容加以分析。

答:

词的上阙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痛苦的内心世界。

“无言”、“独上”写出了诗人痛苦的内心。

“月如钩”,.借缺月象征人的缺憾。

“清秋”,“寂寞”者、被“锁”者,词人也,写出了词人的悲愁无尽,内心的寂寞、痛苦。

⑵这首词对“离愁”的描写为后世词家极口称道。

结合词的内容,说说词人是怎样把抽象的离愁写得具体、可感的?

答:

运用比喻。

“剪不断,理还乱”,用丝缕来比喻愁思,写出了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

十、《浣溪沙》(词)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两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1)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词的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下片则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叹。

   

(2)“夕阳西下几时回?

”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试题链接】  

⑴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伤别怀旧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⑵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婉约词。

⑶卜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旬,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对偶:

这一句时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十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狐裘不暖锦衾薄 裘:

____________ 衾:

__________

(2)散入珠帘湿罗幕 罗幕:

__________

(3)都护铁衣冷难着 着:

____________

(4)瀚海阑干百丈冰 瀚海:

___________ 阑干:

___________

    答:

(1)皮衣 被子;

(2)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子;(3)穿;(4)沙漠 纵横交错的样子

2、诗歌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

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

诗人写雪后苦寒,主要从侧面抓住典型事物,而且不断变换角度。

由夜晚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到白天帐外“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直到“瀚海阑干百丈冰”,最后又写到辕门外“风掣红旗冻不翻”。

作用:

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3、试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答:

结构上: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写法上:

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答:

“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

“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

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

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

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

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5、“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答: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

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

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

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简要说明。

答:

表达感情相似:

都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表达感情的方式相似:

都借助凝望友人远去的背景侧面表达感情。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有何表达效果?

答:

以南方的梨花盛开比喻北方雪压冬林,景象极为神似,颇有浪漫色彩。

9、“愁云”妙在何处?

答:

字面上写景,实际上写情。

“愁”字写出了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

10、“雪上空流马行处”的结尾非常动人,请品味。

答:

行人身影已经消失,使人还在深情地目送,凝视雪地上的马蹄印,惜别之情极为动人。

1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反映了怎样的物候规律?

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

因为纬度的差异,北方的冬季比南方来得早。

这两句写天气奇寒,为武判官归京创造了一个特殊的送别环境。

12、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特色?

答: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旨,以咏雪贯串全篇,把咏雪与送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惜别之情。

    十二、《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

腾蛇乘雾,终为士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1)写遮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鸟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他已经五十三岁了。

想起人生路程,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

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

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盛行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

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

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

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

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吗!

    (3)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四言诗。

全诗体现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尤其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千百年来曾引起无数读者的感慨和共鸣。

                       【巩固练习】 

    1.李白《塞下曲》(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 

A.诗歌开头两句,抓住环境、气候的特点,描写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为下文作了铺垫,表现诗歌的主旨。

 

B.第五、六句运用对仗,选取了一天的军旅生活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战士奋勇杀敌报国的精神面貌。

 

C.皑皑的白雪,凛冽的寒风,幽怨的笛声,惨烈的厮杀,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

 

D.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诗歌中“折柳”一词语意双关,请作具体分析。

    答:

将士们常年驻守在边关,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春风杨柳的景致,所以只能奏起《折杨柳》的曲子。

“折柳”既指《折杨柳》这首曲子,又指内地那杨柳依依的春天景致。

    (3)诗歌最后一联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歌颂了将士无怨无悔驻守边关的赤胆忠心和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

    (4)阅读下列诗句,综合所学地理知识,探究诗中所蕴含的物候现象。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答:

物候与纬度的关系。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答:

反映物候与地势高低(即高下)有关系。

    2.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凉州词:

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杨柳:

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1)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2)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请描绘出来。

    参考: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3)“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有双关意义,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4)“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中“怨杨柳”一词暗含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析。

(思家怀乡之情)

    解析:

羌笛吹的曲调恰好是哀怨的《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3、《观沧海》

(1)下面是对曹操《观沧海》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

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

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

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2)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