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天津市六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3860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天津市六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年天津市六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天津市六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天津市六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天津市六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天津市六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天津市六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解析版

出题学校:

芦台一中蓟州一中

第一卷单项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

3月23日,在北京工作的小明下班途中发现太阳很美,举起相机拍摄到了下图画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可以推测小明的拍摄时间和朝向为()

A.9点东南B.18点正西C.15点西南D.19点西北

2.此时地球正处于下图公转轨道的()附近

A.AB.BC.CD.D

3.若下一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再次拍摄同样场景,选择最近的日期应该是()

A.4月23号前后B.6月22号前后

C.9月21号前后D.12月24号前后

【答案】1.B2.D3.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3月23日靠近春分日,当地大致正东方日出(日出时间约为6点),正西方日落(日落时间约为18点),图中显示太阳大致位于地平面上,结合材料信息“下班”可推测,此时可能正值日落前后,太阳位于正西方,时间在18点前后,B正确;9点太阳在东南方天空,15点太阳在西南方天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应该比图示位置更高,AC错;春分日前后大致18点日落,19点应已经日落,D错。

故选B。

【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该日处于春分日前后,图中ABCD依次表示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所以此时地球正处于下图公转轨道的D点附近,故选D。

【3题详解】

下一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再次拍摄同样场景,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与该日相同,该日在春分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附近,所以下一次应在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附近(该日3月2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比春分日晚2天,所以下一次太阳直射相同纬度的时间应比秋分日早2天,大致9月21号前后),C正确,ABD错,故选C。

【点睛】本题第3小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中的“对称思想”。

由于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回归线之间的某一纬度,一年中太阳有两次直射机会,这两天关于二至日对称,同一个地方会产生一些二至日对称的地理现象,如:

①同一个地方日出、日落方位关于二至日对称;②同一个地方昼长关于二至日对称;③极昼(极夜)区域内某地极昼(极夜)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关于二至日对称;④同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关于二至日对称。

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将从月球采样返回地球。

完成下面小题。

4.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洛杉矶(118.3°W,34.1°N)午饭时间

B.11月24日的范围占全球3/4以上

C.悉尼(151.2°E,33.6°S)夕阳西下

D.该日巴黎埃菲尔铁塔正午影长达到最大

5.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后一个月内()

A.北京白昼长度逐渐变小B.上海日出时间一天比一天提前

C.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加快D.京沪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加大

6.以下四幅光照图与嫦娥五号发射时间大致相吻合的是()

A.

B.

C.

D.

【答案】4.A5.C6.D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此时,洛杉矶西八区为23日12时30分,为午饭时间,A正确。

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即120°E为24日4时30分,则180°为24日8时30分,则11月24日的范围有8小时30分,不到全球的一半,B错误。

东八区为24日4时30分;悉尼东十区为24日6时30分,不是夕阳西下,C错误。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小值,正午影长达到最大,D错误。

故选A。

5题详解】

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后一个月内即11月24日4时30分至12月24日4时30分,其中11月24日4时30分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北京白昼长度逐渐变小,冬至日至12月24日4时30分,太阳直射点北移,北京白昼长度逐渐变长,A错误。

11月24日4时30分至冬至日,上海日出时间一天比一天推迟,冬至日至12月24日4时30分,上海的日出时间提早,B错误。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后一个月内,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正确。

京沪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值不变,D错误。

故选C。

【6题详解】

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时为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此时离冬至日较近,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D正确。

图A昼夜平分为二分日,A错误。

图B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B错误。

图C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夏至日,C错误。

故选D。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泰山位于山东,因岩石抗蚀性强,形成了峰峦高崖,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佳句。

泰山石产于泰山周边,岩石形成后在地下深处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形成了大量纹理,其质地坚硬,基调沉稳,纹理清晰,画面突出,民间有避邪、镇宅等传说,取稳如泰山,石来运转之意。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7.泰山石的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8.推测泰山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岩浆冷凝——变质作用——断裂抬升——风化侵蚀

B.岩浆冷凝——风化侵蚀——断裂下陷——变质作用

C.岩浆冷凝——断裂抬升——风化侵蚀——变质作用

D.岩浆冷凝——变质作用——断裂下陷——风化侵蚀

【答案】7.C8.A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注意材料信息“岩石形成后在地下深处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形成了大量纹理”,所以泰山石属于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甲为岩浆,乙由岩浆形成,属于侵入岩;丁由沉积物形成,属于沉积岩,所以丙属于变质岩,故选C。

【8题详解】

泰山岩石最先受岩浆冷凝作用形成,之后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深度变质,形成变质岩,BC错;之后受内力作用,岩层断裂,泰山所属岩层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再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现今的泰山形态,D错,A正确,故选A。

【点睛】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此图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岩(喷出岩或侵入岩),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9.图示地区(  )

A.①处地质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适合修建水库

C.③处是背斜山

D.岩层中可能存在化石

10.如果图中①河、②河为同一条河流。

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

A.①河段自西向东流

B.②河段自东向西流

C.该河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③山岭西侧绕过

【答案】9.D10.C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地质构造的判断。

9题详解】

①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A错;②处是断层,不适合修建水库,B错;③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山,C错;图中岩层有层理是沉积岩,可能存在化石,D正确。

【10题详解】

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图中①河北岸侵蚀,南岸堆积,河流应自东向西流,同理②河段自西向东流,该河从图中②河段流向①河段,从③地东侧绕过,C正确。

【点睛】高中常考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褶皱;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

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育成谷地。

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形成沟谷。

下图为某区域2020年12月9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四地气压值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丁乙甲丙B.丁丙甲乙C.甲乙丙丁D.乙甲丙丁

12.对于图中各地天气及其变化情况,描述较准确的是()

A.甲地出现轻度霾B.乙海面风大浪高

C.丙地小到中雨D.丁地阴云密布

【答案】11.A12.A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结合图中等压线数值的分布规律,可补全图中各等压线数值信息,如下图:

所以甲的气压介于1018-1024hPa,乙气压介于1024-1030hPa(乙外围闭合等压线数值为1024,该闭合等压线两侧等压线数值分别为1024和1018,所以该闭合等压线内部的气压应大于1024hPa),丙气压介于1006-1012hPa,丁气压介于1036-1042hPa。

所以四地气压值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丁乙甲丙,故选A。

【12题详解】

该季节为冬季,甲位于华北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且该时期燃煤取暖量较大,甲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弱,可能出现轻度霾,A正确;乙为局部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不会出现海面风大浪高的情况,B错;丙所在区域虽气压相对较低,但等压线稀疏,尚未形成典型的低压中心,上升气流并不旺盛,加之时间为“12月”,丙纬度较高,对流运动不旺盛,出现小到中雨的可能性不大,C错;丁属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云层少,D错。

故选A。

【点睛】本题组难度较大,注意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

获取与解读。

注意结合图中等压线数值信息“补全”等压线数值,从而判断甲乙丙丁各自的气压范围,结合气压分布、等压线稀疏、时间信息“12月”等关键信息,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读下图,其中左图N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右图为部分风带、气压带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N地气候类型属于()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14.根右图所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地此时河流流量较大

B.P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

C.该地区海洋上等温线向南凸出

D.天津地区昼长夜短

【答案】13.B14.A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由图可知,“N地常年受某风带影响”,其纬度在40°附近,可以判断控制N地的是北半球西风带,在40°N以北地区大陆的西岸,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正确。

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南北纬于35°~55°大陆东岸,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20°之间,A、C、D错误。

故选B。

【14题详解】

由右图可知,图示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P地位于40°N以南的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量大,河流流量较大,A正确;P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B错误。

该地受暖流影响,北半球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地区,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C错误。

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天津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的分布规律与成因。

关键知点是气候的分布规律,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

下图为“亚洲某季节风向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A气流的特征是()

A.寒冷干燥B.温暖干燥C.温暖湿润D.寒冷湿润

16.关于图中B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成因与东南信风带北移有关

C.不会影响我国D.主要出现在冬季

【答案】15.C16.B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A位于亚洲东部,风向为东南风,所以A是东南季风。

此时为北半球夏季,A气流从低纬海洋吹来,所以特征是温暖湿润,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B位于东南亚,风向为西南风,所以B是西南季风。

西南季风形成原因是当为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赤道附近的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B正确。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西南季风形成过程中属于次要原因,A错误。

西南季风势力强,会影响我国西南地区,C错误。

西南季风主要出现在夏季,D错误。

故选B。

【点睛】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

右图为左图所示甲气旋登陆后,经过我国G市前后该市的部分气象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地6日气压最低的原因是()

A.降水量大B.受冷气团控制

C.气温高D.盛行上升气流

18.G市先吹偏北风,后转为偏南风,推测该气旋的移动方向大致为()

A.自东北向西南B.自西向东C.自西南向东北D.自东南向西北

19.若该地6日的气温日较差为5℃,则该地7日的最低气温最有可能是()

A.10℃B.12℃C.13℃D.15℃

【答案】17.D18.D19.A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6日该地盛行暴雨天气,是由于该地受甲气旋影响所致,该地6日受气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此时气压最低,故选D。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G市在甲气旋过境前吹偏北风,过境后吹偏南风,说明气旋移动方向为自东南向西北,故选D。

【1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6日为暴雨天气,其日温差为5℃。

读图可知,该地7日为晴天,其最高气温约为16℃,由于晴天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且有西北风,故该地7日的日温差大于5℃,其最低气温应在11℃以下。

结合选项,故选A。

【点睛】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渔汛是指水生经济动物高度集中于某水城,适于大量捕捞的时期。

下图中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显著。

渔汛季节水温较低,海雾多发。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乙渔场处于多雾期时,北印度洋的洋流()

A.呈逆时针流动B.呈顺时针流动

C.大致向东流动D.大致向北流

21.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B.表层水温C.光照强度D.人类活动

【答案】20.A21.A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乙渔场处于多雾期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应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为西北风,在乙海域附近表现为离岸风,表层海水被吹走,底层冷水上涌补充,水温较低,加之乙海域所处纬度较低,海洋上空水汽充足,水汽易凝结,所以海雾多发,此时北半球为冬季,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A正确,BCD错(呈逆时针的“环流”,所以CD选项表述不合理),故选A。

【21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应南移,乙海域盛行上升流,为渔汛时期;同时,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甲海域附近受西南风的影响,西南风在该海域表现为离岸风,盛行上升流,为渔汛时期。

所以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A正确;两渔场渔汛时期,表层水温均较低,B错;渔汛时期,两海域均盛行离岸风,降水均相对偏少,光照强度差异不大,C错;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D错。

故选A。

【点睛】分析某地渔场的形成原因,可以参考以下思路:

鱼类集聚,必定食物充足且生长环境较好。

①食物充足,则说明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则营养物质丰富,而营养物质来源,可能是离岸风形成上升流,底层营养物质上涌,或寒暖流交汇,海水扰动导致底层营养物质上涌,或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②生存环境较好,可以考虑阳光、水温、生存空间、人类活动导致的污染或是否过度捕捞等。

读“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由图中同一自然带南坡北坡的高度,可以推知所示山地位于()

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

23.北坡雪线位置比南坡雪线位置低的原因可能是()

①南坡为阴坡②南坡为阳坡③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大④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4.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B.水热组合C.热量D.水分

【答案】22.A23.D24.B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据图并结合方向信息可知,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上限较北坡更高,说明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更好,由此可判断山地位于北半球,A正确。

东西半球无法判断。

故选A。

【23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南坡为阳坡,阳坡蒸发更大,雪线更高,①错,②正确;背风坡降水量更少,③错;该山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山地海拔高于5000m,北坡存在山地针叶林,而南坡缺失针叶林,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山地最可能为天山,北坡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更低,④正确,故选D。

【24题详解】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不断发生变化,水热组合条件不断变化,导致自然带发生变化,B正确;光照不是主导因素,A错;CD选项表述无B选项准确,CD错。

故选B。

【点睛】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温度,即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

当然,当具体讨论某一山脉某一坡向的雪线高低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的关系(比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既是迎风坡也是阳坡,但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雪线较北坡更低,说明就喜马拉雅山南坡而言,其迎风坡导致的降水对雪线的影响更大)。

另外,坡度(坡度大,积雪易滑落,雪线高)、自然环境变迁(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人类活动因素(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均会对雪线产生一定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关于西北地区沙漠广布的原因,主要原因是()

A.地表崎岖不平,河流急促短小B.平均日照不足,昼夜温差较大

C.气候干旱少雨,大风日数较多D.当地植被稀少,土壤浅薄贫瘠

26.西北部分地区随着荒漠化的加剧,面临的主要危害有()

A.植被退化B.地面沉降C.雾霾天气增多D.土壤酸化

【答案】25.C26.A

【解析】

【分析】

【25题详解】

西北地区沙漠广布主要和西北地区的气候密切相关,气候干旱少雨且大风日数多,这是西北地区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C正确。

地表崎岖不平,河流急促短小与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不符,A错误。

西北地区晴天多,日照充足,B错误。

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土壤浅薄贫瘠,是沙漠广布之后导致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26题详解】

西北地区荒漠化加剧,会使植被进一步退化,A正确。

地面沉降主要是过度开采地下水、采矿等原因导致的,与荒漠化的加剧无关,B错误。

雾霾天气主要是由大气污染造成的,和荒漠化加剧无关,C错误。

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淋溶作用强烈,钙、镁、钾等碱性盐基大量流,是造成土壤酸化的根本原因,而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D错误。

故选A。

【点睛】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荒漠化的基础和潜在原因):

1、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盛;2、地面多沙质沉积物,风沙剱害严重;3、地表径流少,河流欠发育;4、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护;5、气候异常。

二、人为原因(荒漠化的主导因素):

1、过度放牧;2、过度樵采;3、过度开垦;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应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

下面两幅示意图中,甲为乙岛屿沿23°26′N的地形剖面图,乙图为该岛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7.甲图上部的曲线①②③所代表的气象要素分别是()

A.气温、光照、降水B.降水、光照、气温

C.光照、降水、气温D.降水、气温、光照

28.乙图中P处分布有规模较大的盐场,该地适宜晒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A.人口密,劳力充足B.背风坡,晴天较多

C.地势高,气温较低D.迎风坡,阴雨天多

【答案】27.B28.B

【解析】

【分析】

【27题详解】

结合北回归线、中央山脉等信息可知,乙岛屿为台湾岛,其东侧地处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更多,光照条件较西侧弱;西侧处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光照条件较东侧强,所以①表示降水,②表示光照;③在中央山脉附近较小,在东西两侧相对较大,应表示气温(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故选B。

【28题详解】

注意关键词“自然原因”,排除A;P处于夏季东南风的背风坡,晴天较多,适合晒盐,B正确,D错;P处地势较低,气温相对较高,C错。

故选B。

【点睛】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在山地迎风坡,含有水汽的空气受地形阻挡抬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雨,降水一般从山麓向山顶呈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规律;在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难以形成降水,且空气下沉干绝热增温(海拔每下降100m,气温升高1℃),形成焚风效应。

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河流径流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D.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30.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

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

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答案】29.D30.C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高原—山地—平原,A错误;我国地形复杂,受地形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且夏季我国气温最高处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故B错误;东北地区的河流水量大于华北地区,C错误;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正确。

故选D项。

【30题详解】

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A错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内部差异以从东向西的水分的变化为基础,B错误;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发生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