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祁县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一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3666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祁县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一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西省祁县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一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西省祁县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一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西省祁县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一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西省祁县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一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祁县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一含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祁县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一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祁县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一含参考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祁县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一含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祁县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一含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流寓民歌李雄飞

   文字出现之时,远古民歌早就在不断产生又不断消失。

流传至今的上古民歌及四方之音,是先民持续流寓的结果。

各地人类最初发出的声音清浊粗细有别,各地民歌的差异从产生的时候就开始存在了。

   古代民众的大规模流寓往往是非持续性地骤然流动开来,其原因有天灾造成部族迁徙等,但战争等人祸尤巨。

不同时代、地域、民族之不同阶层、身份、职业、性别、年龄的不同人群以不同方式经历不同路途、遭际、命运之流寓,由此而引起的自然、社会与人文氛围之变化,使得流寓者创作出风格、种类、形态、旨趣迥然有异的民歌。

他们以歌完成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诉求,在现实世界与艺术氛围里寻找心理平衡。

   一些民间歌手随编随唱,形成个人演唱风格,使得许多民歌相互影响,也由之诞生了许多经典民歌及民歌类别。

社会流寓改变着民歌土壤,造就了一部分民间的歌者与歌曲。

但战乱频仍使得许多地方人死歌绝,成了民歌空白带或隔离带。

民歌对于社会流寓的记录与反映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有被动与主动、外出与家居、群体与个人等。

民歌具有动态性与传播性。

古人将民歌谓之为“风”就道出了民歌的流动性,民歌总是以鲜活的面貌存在,歌唱的过程就是传承过程与传播过程。

   一般情况下,百姓在一定地域内相互流动,自然形成品种与文本大同小异的民歌文化区。

陆地、大河等隔不断歌来歌往,出现了毗邻民歌文化区,区域之间形成大致相似的民歌文化带,直至遇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区域而渐趋中断。

民众短距离流动一般在同一文化带,他们把当地民歌带出去,把外地民歌带进来。

起初,两地民歌的传播交流也许并不理想;可旷日持久,相邻或间隔的民歌文化区的多种民歌长期融汇,往往重构而成一种新民歌。

而民众长途流寓,一般会在不同民歌文化带里进行。

流寓的间断性与复杂性使得一种民歌从此地传到彼地,沿途形成许多民歌文化过渡区。

   可惜,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中国古代民歌只有少数来自劳苦大众,十有八九依靠优伶继承与发展下来,为了谋生,优伶一般从乡村流寓到城镇。

他们对传统民歌予以加工、改造与再创造,然后在茶馆等场所表演,由此变成了俗曲。

少数民歌从乡移于邑,经才人文士之手,同样成了俗曲,古代文人怀才不遇者众多,纵然为官,官场生态又会使多数文人遇黜遭贬。

于是,此类文人人们便纵情山水,退留市井,耽溺诗酒,流连歌伎。

歌伎的俗曲被流寓的文人记载下来,竭力效仿,其仿作便也被当成了民歌。

历代学人不辨真伪,以讹传讹,俗曲就成民歌了。

(选自《光明日报))

【注】流寓:

流落他乡居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歌伎的俗曲本非民歌,经过一系列变化被当成了民歌

B 流寓民歌风格多样,其创作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然而流寓者精神诉求的寄托这一特点------始终不变。

C.民众短距离流动在同一文化带,长途流寓则在不同的文化带,前者民歌交流并不理想。

D.民歌比文字的历史要长得多,但也因为文字的出现才使得各地的民歌产生了差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先指出了流传至今的上古民歌及四方之音的来历是由于先民持续流寓,然后指出了各地民歌的差异一直存在。

B.本文借助于俗曲到民歌的转变,论证了古代文人在某些方面并不严谨的观点。

C.文中用古人把民歌叫作“风”的事实说明了民歌歌唱的过程是传承与传播的过程,论证了民歌具有动态性与传播性的特点。

D.文章第二段先分析古代民众大规模流寓的原因,接着分析了不同的流寓导致了流寓民歌的迥然有异,最后点出歌者的诉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歌从此地传到彼地,沿途形成民歌文化过渡区,这与流寓的间断性与复杂性有关。

B.民众的流寓会引起自然、社会与人文氛围的变化,对于民歌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益处。

C.我国古代民众大规模流寓并非持续性的,而是骤然流动开来的,这是因为战乱频仍。

D.一些文人如果没有怀才不遇或遇黜遭贬,有可能就不会逗留市井,耽溺诗酒,流连歌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4~6题。

(15分)

庹其五石鸣

①庹其五是个茶客。

或者说,退休前,庹其五是个老师;退休后,庹其五是个茶客。

退休前,庹其五每周六天去学校上课;退休后,庹其五每周六天到巷子尽头老孙家的茶铺子里坐着喝茶。

②老孙家的茶铺子很小,茶几椅子就摆在院子里。

院里的照壁是早就毁了,站在院外的路上往里看,一眼就能看个通透。

庹其五就坐在通透处的一棵银杏树下。

银杏高四五丈,郁郁苍苍,总有上百的年岁了吧?

庹其五有时抬眼望着银杏树,不免感叹一声:

“银杏自然是好,要是有这么粗大的一棵茶树立着,不是更佳?

”听见的人就把老孙叫过来,对老孙说:

“老孙,改天你将这银杏刨了,庹老师说,种棵茶树才更好呢。

”老孙听了,也抬眼看看银杏,对庹其五说:

“庹老师,这银杏可算得上是我爷爷辈的了呢。

”庹其五和喝茶的人就笑起来,庹其五对老孙说:

“老孙,他们说玩笑话呢。

这么好一棵树,谁舍得刨?

③在老孙家茶铺子喝茶的,多是熟客,认得庹其五的,都叫他“庹老师”,不认得的,互相谈起来,问起姓名,庹其五就会蘸着茶水在茶几上写一个“庹”字,指点着说:

“很多人开口就念度,那不对。

这个字念庹,同稳妥的妥一样的音。

”同他的姓难念一样,有时他说的话也让人觉得突兀。

比如,有时候庹其五将装茶叶的小瓶子从口袋里掏出来,将茶叶仔细放进茶碗,看着老孙一柱滚鲜鲜的开水注进去,就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说的是陆羽《茶经》开首一句,但和庹其五一道坐着喝茶的人都不知道,所以接着话往下说的人很少。

一道喝茶的人听不懂庹其五说的那些话,庹其五却并不觉得孤单,并没有知音不遇的失落。

自己的心绪能懂自己的话,就够了,所以别人听不太懂的话,庹其五常常是说几句就止住了。

④庹其五来老孙的茶铺子喝茶,是喜欢自己带茶来。

老孙的茶太普通,没有他自己的茶好。

庹其五无儿无女,老伴也走了,生活清淡,钱能做的用途不多,说来算去也就是个喝茶。

庹其五原本也是有个儿子的,上山下乡的时候,儿子到山区插队,一年夏天放牛,走在山沟里,遇上山洪,儿子忙着赶牛,却将自己留在了山洪里。

庹其五和妻子赶到儿子插队的村庄,站在山沟边一阵痛哭,又一阵痛哭,才移动步子,山坡上种下一株远道带来的茶树,又沿山沟向下一路洒了五斤茶叶。

乡里人都奇怪,只以为是城里人在破旧,却不知庹其五是在给儿子安魂。

儿子喜欢茶,若不是来了上山下乡的运动,本是该去农业大学学习,然后去培育他愿望中的优质茶树的。

然而天不假人以时日,庹其五只能让一株茶树在山坡上让儿子凝望。

那株茶树是儿子未下乡前在花盆里试种的,树干树枝上都有他抚摸的痕迹,如今人茶两相望,也算是互为慰藉。

⑤有一段时间,庹其五外出走了一圈回来后,突然开始喝老孙配备的茶了。

这情况以前少见,一同喝茶的人就奇怪。

问,也没问出个所以然。

庹其五说:

“喝茶,喝的是心绪,还在乎茶的好坏?

”这就让大家不好说了。

谁说喝茶不是喝心绪呢?

老孙的茶庹其五一喝竟持续了一年,让人渐渐忘了他有自己带茶的习惯。

⑥大伙儿想起来他有这习惯,是第二年的清明后。

庹其五又自己带茶叶来了,而且给相熟的人每人都送一小包。

茶是新茶,雀舌,一看就是明前的新芽。

问,才知道是庹其五儿子以前插队的那个村寄来的。

再问,才知道庹其五去年到山里看儿子,发现当年栽的那株茶树长得竟好。

村里人依旧穷,庹其五就想着让他们种茶,于是请了他茶研所的一个专家朋友去看,专家说气候土壤都适合,便说动村长引进茶苗,聘了人指导种植和焙制。

村里人家家户户少余钱,庹其五就先垫付了请人的费用,告诉村长茶叶赚了钱再补给他。

一年过去,果然就出了茶来。

茶还是打顶采的,量少,制得也不算好,但庹其五喝着,也是觉得浓郁清爽。

⑦此后每年村里都寄上新茶来。

三年后茶叶开始正常开采,竟是越制越好,渐入佳境。

庹其五带上新茶,看着老孙将水冲进茶碗,就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这话,一道喝茶的人都已经听熟了,他们偶尔也重复一下,都以为是庹其五写的诗句。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④段运用插叙的手法介绍庹其五儿子的故事,既和小说主题紧密相关,也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B.第③段庹其五对其他茶客解释“庹”字读音,甚至蘸着茶水在茶几上书写。

这一细节有点像鲁迅小说里的孔乙己,使其清高迂腐的性格展露无遗。

C.第②段描写老孙家茶铺子里的银杏树,一方面突出茶铺古朴的环境,另一方面引出庹其五种茶树的议论,侧面烘托出他对茶树的深情。

D.第①段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庹其五的身份和习惯,通过对比手法写出了他对喝茶的喜爱,为下文情节展开埋下了伏笔。

5.文中对老孙家茶铺子里的银杏树的介绍,有什么用意?

(6分)

6.作者借助“喝茶”这一关键情节,将小说的主旨表现得愈加深刻和丰厚。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透过“喝茶”分别表现了怎样深刻的主题思想。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材料一

   没有店员的“无人便利店”正引发关注,其特征在于运用防盗脸部识别系统和智能手机结算等最新科技,控制劳务费等运营成本。

“北京居然之家”7月下旬在北京开设了无人便利店,入口的摄像头确认来客与事先注册的头像照片是否一致,商品都贴有IC标识,放到收银台上就能自动进行计算。

支付使用智能手机结算服务。

如果携带有未付款商品,出口就不会打开。

“缤果盒子”去年8月开设首家门店,目前在上海等地已有约80家店铺。

缤果盒子是由工厂量产的建材在现场组装而成的集装箱式店铺,因而还可以进行地点移动,感觉近似于人走进自动售货机亲手挑选商品。

运营公司首席执行官强调,能在任何有空地的区域设置,不仅节约了劳务费,还降低了店铺租金,运营成本是普通便利店的15%以下。

据称,该项目计划扩大至5000家店。

   无人便利店为何受到如此青睐?

未来标准商品将会逐渐无人化,效率高成本低,传统便利店将逐渐快餐化,零售业的服务会越来越简洁。

这是零售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和传统便利店相比,无人便利店相当于现在的自动柜员机,离消费者更近,一般在不到5分钟距离的地方,但购物体验却比自动柜员机更好。

因此未来电商的最后一公里,很有可能不再是由物流行业来完成,而是由无人便利店来完成。

(2017年9月14日《中原经济网》)

材料二:

(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最近一段时间,无人便利店越来越热,继欧尚、大润发之后,沃尔玛也推出了自助杂货售卖亭,北京居然之家也不甘落后。

无人便利店的风潮正呼啸而来。

然而,无人便利店要想真的“火”起来,就得先去“虚火”,无人便利店看似火爆的背后却隐患重重。

   首先,无人便利店有设计缺陷。

以近日关闭的缤果盒子为例,便利店室内即使设有空调,内部温度也达到了40°C,售卖的巧克力和糖霜均已融化。

这样的条件下,怎能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呢?

   其次,无人便利店存在着技术漏洞。

曾有体验者表示,缤果盒子离店检测区的识别功能欠佳,不能准确识别未付款商品,不利于防盗;怡食盒子的顾客如果在付款前放弃了已选好的商品,则必须把商品放回货架上、清空收款台上的检测区方能离开;亚马逊无人便利店在店内人数超过20位或顾客拿取特定商品货架上的商品过快时,跟踪设备便不能准确识别,仍要靠人工帮助。

   顾客的消费习惯等问题也不得不提。

改变消费习惯不是一日之功。

无人便利店理论上选址要贴近社区,老中青三代均可使用。

但实际上,老年人一般不会在无人店铺消费。

此外,无人便利店的前期开发、后期维护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是否能产出大于投入还是个未知数。

   无人便利店要想真的“火”起来,以上几个“坎儿”是必须要面对的。

解决了这些问题,才可能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给行业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

(摘编自《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缤果盒子于2016年8月在上海开设了首家全自助便利店,到2017年6月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便利店。

B.无人便利店出现的背景是脸部识别系统和智能手机结算等新科技的普及,目的是控制劳务费等运营成本。

C.零售行业发展的趋势是标准商品的无人化,服务趋向于越来越简洁,这是无人便利店受青睐的重要原因。

D.天猫超市的结算流程并不复杂,注册用户扫码刷脸进店后自由选取商品,对价格满意即可自动结算出店。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人便利店可以在离消费者更近的空地设置,不仅节约劳务费,还降低了店铺租金,运营成本是普通便利店的15%以下。

B.无人便利店无法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则当下的火爆背后面临着巨大危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C.无人便利店的购物体验比自动柜员机更好,未来电商对商品的配送将不再由物流行业来完成,而是由无人便利店来完成。

D.材料一介绍了当下受关注的无人便利店的运营情况;材料三则冷静分析了其面临的问题,对从业者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9.从材料来看,当下无人便利店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你认为应当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6分)

二、诗歌文言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

父早亡,母何更行,见养祖母。

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

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

本郡礼命,不应。

州辟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

奉使聘吴。

吴主问蜀马多少,对曰:

“官用有馀,民间自足。

”吴主与群臣泛论道义,谓“宁为人弟”。

密曰:

“愿为人兄。

”吴主曰:

“何以为兄?

”密曰:

“为兄供养之日长。

”吴主及群臣称之。

   大同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

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

武帝立太子,征为洗马。

诏书累下,郡县相逼。

于是密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此处省去内容为《陈情表》)武帝览之,曰:

“密不空有名也!

”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

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及祖母卒,服终,徙尚书郎,为河内温令。

敷德陈教,政化严明。

太傅钜平侯羊公薨,无子,帝令密子为世子嗣之,不时赴丧。

密遣户曹赍移推毂遣之。

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密笺引“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费。

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

”后诸王过,不敢烦温县。

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

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之,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

密去官,为州大中正。

性方亮,不曲意势位者,失荀、张指,左迁汉中太守。

诸王多以为冤。

一年,去官。

年六十四卒。

(节选自《华阳国志•后贤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B.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C.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D.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记•曲礼》上说: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B.“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C.“洗马”即太子洗马。

秦始置,汉时亦作“先马”。

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故名。

为太子管理车马,并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

D.“高祖”是刘邦的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西将军邓艾聘请李密为主簿,想与他相见,可他没有前往;晋武帝十分赞赏李宓的诚挚,曾下令郡县拨给他赡养祖母的衣食用度。

 

B.李密是西晋文学家,其父早亡,母亲改嫁,全赖祖母刘氏养育成人,他对祖母也十分孝顺,为了尽孝,祖母在世时,他曾多次拒绝,不曾出仕。

 C. 李密出使吴国时,吴国国君与群臣议论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可他却说愿意做人兄长,因为做兄长比做弟弟供养父母的时间要长。

D.李密性格直爽诚信,不会委屈己意而奉承别人,因行事不合荀勖、张华的旨意,曾被贬为汉中太守。

1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大同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

②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

(二)古代诗歌阅读,完成14~15题(9分)

幕次忆汉上旧居王安石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注]心。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

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

[注]据《三国志》记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元龙让自己睡下床。

刘备对许汜说:

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忧国忘家,反而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上旧居为回忆之景,诗人由此生发自己对仕途和人生的感慨。

B.本诗两处涉及求田典故,第一处侧重于借许汜暗示自己有归隐之意。

C.首联描写了汉上旧居周围的环境,山水相依,远离喧嚣尘世。

D.颔联写诗人为自己在忧国忘家之时,依然保有求田问舍之心而感到欣慰。

15.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

(3)《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农民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古代人没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在版上。

在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就很难保证。

因为传抄的人也是普通人,会写错别字,会犯懒,会突然走神而漏掉个把字,会因为急着出去吃饭而擅自把笔画减掉几笔……如果是大部头著作,改动一两个字或许____,但如果是诗歌在传抄时被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本身有可能“____”乃至面目全非。

要知道,(   ),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可谓____。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

我们____的经典名句,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如李白的《将进酒》里有个名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

”清代有人查过古本诗集,发现这句诗居然还有好几个版本:

“天生我身必有财”“天生吾徒有俊材”和“天生我材必有开”。

可见版本之间的差异有多离谱。

直到有近代学者在敦煌唐人手抄诗卷里发现这首诗的踪影,知道了这首诗叫作《惜樽空》,这句诗写成“天生吾徒有俊才”,我们今人才搞清楚这首诗在唐代的真正模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关大局 遍体鳞伤 失之千里 耳闻则诵

B.无伤大雅 伤筋动骨 一字千里 耳熟能详

C.无关大局 伤筋动骨 失之千里 耳熟能详

D.无伤大雅 遍体鳞伤 一字千里 耳闻则诵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贵在含蓄,言在此而意在彼

B.诗歌创作需要极其认真的严谨态度与作风

C.诗歌的特点是以最少的篇幅表达最微妙的含意

D.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等都有明显的不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B.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C.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

D.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20.下面一则通知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通知

为更好地照顾到全校师生的就餐需要,学校后勤部打算在暑假期间对餐卡充值系统进行升级。

请广大师生于6月23日前与后勤部联系,退出卡中剩余的钱,并拿走新的餐卡。

请大家相互转告,抓紧时间办理。

21下图是某地肉牛生态养殖循环经济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精准,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6分)

注释最右边箭头上文字为:

粪便;最左边箭头上文字为:

粮食、秸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018年10月24日,故宫博物院的家具馆对外开放,许多参观者第一次欣赏到宫廷紫檀家具的绝美。

紫檀虽美,但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

2.当下,对“超速”的渴望正涌动成一股潮流,高铁要提速,5G时代已经来临,生活节奏在加快。

“我报翻译速成班,一个月就能拿下口译资格证”“我刚买了明星快速养成手册,正在琢磨如何一夜成名”“我养猪只要两个月都能催肥”“一对一补课,保你每次提10分”,人们急于工作,急于学习,急于生活,急着看成效。

3.中国2017年GDP增速为6.9%,2018年GDP增速为6.5%,GDP减速的原因是为了提高经济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好的社会稳定和更广的发展空间。

要求: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年1月份高二语文模拟试题

(一)

答案

1A.D“但也因为文字的出现才使得各地的民歌产生了差异”因果不当,文中第一段有“各地民歌的差异从产生的时候就开始存在了”的信息,可知各地民歌存在差异与文字出现无关。

B.“但都是流寓者精神诉求的寄托”错,也有物质方面的诉求,原文第二段表述为“他们以歌完成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诉求,在现实世界与艺术氛围里寻找心理平衡”。

C.“前者民歌交流并不理想“错误,根据文中第四段“起初,两地民歌的传播交流也许并不理想……”可知。

2B“古代文人在某些方面并不严谨”错误,“古代文人在某些方面并不严谨”并非文中的论点;两者之间也不存在论证关系。

3C“这是因为战乱频仍”以偏概全。

文中第二段有“其原因有天灾造成部族迁徙等,但战争等人祸尤巨”的信息,说明战争只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而不是全部的原因。

【小题4】

B项只是表现出庹其五的书卷气,而非表现其“清高迂腐”的性格特点

【小题5】

突出茶铺的环境特点;引出庹其五种茶的议论;侧面烘托他对茶的深情,为下文帮助山村发展茶业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小题6】

①庹其五及其茶客们把“喝茶”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表现出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人们对淡泊、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

②透过“喝茶”的日常小事,表现了当代人应保持豁达开朗的心胸和坚强乐观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