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评课稿共9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3517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评课稿共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评课稿共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评课稿共9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评课稿共9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评课稿共9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评课稿共9篇.docx

《高中语文评课稿共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评课稿共9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评课稿共9篇.docx

高中语文评课稿共9篇

篇一:

高中语文评课稿

高中语文评课稿

日前,下学校听了孙老师的《雨霖铃》、张老师的《我有一个梦想》和王老师的《再别康桥》这三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

可以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

这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亮点。

这三节课,每节课都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

1、从教态来观:

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学

生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2、从情境创设看:

这三节课的情境创设,应该说是各具特色,如,张老师的激情创境,孙老师的美图美语创境,王老师的发挥学生自主性创境等,既体现出情景创设手法的多样性,又反映出执教者个性而娴熟的情境创设能力。

3、从学科特点观:

三位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

味。

4、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

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

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5、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三位执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如,张老师收集的“原声录音”,王老师的具有唱歌、绘画特长的学生等都成为了可利用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6、从问题设计观:

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

从这三节课不难观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如,张

老师的“在和平年代马丁·路德·金为何有如此梦想?

找出自己喜欢的有气势的段落谈感受”、王老师的“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孙老师的“任选自己喜欢的诗节,谈谈你从中读出的爱、自由与美?

”等问题设计,在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同时,均体现出学习手段创设的有效性。

7、从学生活动看:

执教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

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8、从课堂氛围观:

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

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

9、从学生能力培养观:

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孙老师设计的连缀意象成美文、绘制情景再现图、根据自己的离别感受创作《雨霖铃》等环节,张老师设计的结合自己的理想谈梦想等环节,使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写作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王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

能力的养成。

10、从预设与生成观:

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如,张、孙老师渐行渐深的问题预设,王老师的针对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出教者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

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对三位执教者成功教学的概略点评。

二、教学建议。

尽管执教者的教学或真水无香,或色彩艳丽,但也略有不足之处,就此提出

几点建议。

1、孙老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尝试,使之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2、张老师的课堂激情澎湃,很有感染力,但还应注重调控气氛,使课堂氛

围再轻松一些,这样更利于目标的达成。

3、王老师的家常课,很朴实,非常有借鉴价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处理:

导语过长,再精炼些;放开手,让学生多思、多动;可合理地利用网络设备,

既体现教学的直看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

4、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

三、一点思索。

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入行研讨课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如何使有效性体现于授课的每一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用性,环节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今后花气力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

因为只有做到了环节的有效,才能使教学达到真正的有效。

相信大家会越走越好。

篇二:

高中语文评课稿

教研组评课稿

听了王老师的《黄英》这一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

可以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

在这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亮点。

这一节课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

1、从教态来观:

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

2、从学科特点观:

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3、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

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4、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三位执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如,张老师收集的“原声录音”,王老师的具有唱歌、绘画特长的学生等都成为了可利用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5、从问题设计观:

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

从这一节课不难观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

6、从学生活动看:

执教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7、从课堂氛围观:

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

9、从学生能力培养观:

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王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10、从预设与生成观:

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王老师的针对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出教者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对三位执教者成功教学的概略点评。

二、教学建议。

尽管执教者的教学或真水无香,或色彩艳丽,但也略有不足之处,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1、王老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尝试,使之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2、王老师的家常课,很朴实,非常有借鉴价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处理:

导语过长,再精炼些;放开手,让学生多思、多动;可合理地利用网络设备,既体现教学的直看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

3、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

三、一点思索。

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入行研讨课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如何使有效性体现于授课的每一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用性,环节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今后花气力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

因为只有做到了环节的有效,才能使教学达到真正的有效。

相信大家会越走越好。

篇三:

《故都的秋》评课稿

《故都的秋》评课稿

20xx年11月15日,我在xxx中学参加教研活动时有幸听到xxx老师的一节《故都的秋》,我感到非常受益,也很受启发,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

可以说这是一节结构严谨,内容丰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

在这里我想具体谈谈我的感受。

一、教学亮点。

1、从教态来观:

赵老师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温和清晰地语势给学生以鼓励,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2、从情境创设看:

赵老师的发挥学生自主性创境等,既体现出情景创设手法的多样性,特别是让学生把单调的文字变成多彩的图画,又反映出执教者个性而娴熟的情境创设能力。

3、从学科特点观:

赵老师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4、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

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5、从问题设计观:

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

从这节课不难观出,老师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如找出自己喜欢的有意味的的段落谈感受”谈谈你从中读出的清、静、悲凉?

”等问题设计,在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同时,均体现出学习手段创设的有效性。

6、从学生活动看:

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7、从课堂氛围观:

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

8、从学生能力培养观:

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如,连缀意象成美文、绘制情景再现图、使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写作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赵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9、从预设与生成观:

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如渐行渐深的问题预设,针对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

二、教学建议。

通过观摩,我也发现了几处微小的不足之处,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1、赵老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尝试,使之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2、课堂很有感染力,但还应注重调控气氛,使课堂氛围再轻松一些,这样更利于目标的达成。

抒发情感的同时还应注意情绪的节制。

对于作家及文章背景介绍多注意横纵对比,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知识结构。

课堂教学容量还应适当充实。

3、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

三、体会

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教研活动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如何使有效性体现于授课的每一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用性,环节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今后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

因为只有做到了内容充实、环节有效,教学相长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相信大家会越走越好。

篇四:

高中语文评课标准

高中语文评课标准

一、教材解读(30分)

1、尊重文本,突出教材的主体地位,从“语文的立场”和“语文的方向”的角度确立教学内容。

2、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教材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再认识和再创造,既源于教材又新于教材。

3、注重整体感悟,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力求教材思路的主体性和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4、知识点的梳理、能力点的确定、思考点的设置、兴趣点的引发、训练点的侧重,都要着眼于学生学有所得,学有长进。

二、教师教学(30分)

1、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指导教学。

2、课堂充满活力和张力,“活”有“魂”,张弛有“度”。

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感受。

4、开阔学生语文学习视野,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品格,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和成长空间。

5、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学法指导得当,课堂氛围和谐,能从教学过程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动态地调控教学。

6、教态大方,板书实用美观,教学语言具有感染力、启发性、激励性和典雅性。

三、学生学习(30分)

1、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学”具有明确的指向。

2、学生学习的情致高昂,学有兴趣,求知欲强,学得轻松,也学得实在。

3、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式多样,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质疑问难,敢发表见解。

4、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享有人文关怀,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享用运用语言文字的智慧。

6、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充分享有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辅助性教学手段的运用(10分)

1、适时、适当、适度。

2、贴近教学需要,凸现资源整合。

篇五:

《项脊轩志》评课稿

《项脊轩志》评课稿

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中学语文组王学春

《项脊轩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情动于衷而行于言”。

本文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为感情线索,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正是一篇体现本单元教学重点的典范之作。

在教学中王学春老师充分把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这篇课文讲得很成功。

首先是语文组教学组长邱艳红老师评价:

一、紧扣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导语和结束语,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落实课前预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项脊轩志》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要求学生反复读,对于课文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范读确实感染了学生,对课堂难点的突破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积淀显示功力,巧引拓宽视野

课堂上妙语连珠,信手拈来,博得学生的心,用实力和魅力征服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崇拜老师,从而喜欢老师的课,提高课堂效率!

五、洞悉学情,为备准重、难点导航。

(一)把握作者写作思路

(二)研习课文内容

六、巧设问题——“多问”不如“巧问”

1、提问着眼于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概括能力

2、提问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提问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邱艳红老师指出了我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课堂互动时,如果前半堂课体现了师生良好的互动的话,那么后半堂,凭借着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为了按计划进行,却忽略了这种互动的关系,导致课堂教学中规中矩,而学生并没有成为课堂中的主体。

接下来是全体同仁评价

1、评教学目标(朱季光老师)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课堂上很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2、评教材处理(魏艳玲老师)

教师知识教授得准确、科学,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突出了重

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教学目的的确定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

教学重点把握准确,教学过程做到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

教材的组织、处理精心。

3、评教学程序(包淑芬老师)

(1)看教学思路设计

一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二是教学思路的设计,有一定的独创性,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清晰;四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很好。

(2)看课堂结构安排

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扬子江老师)

(1)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教学方法创新

(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评教师教学基本功(蒋宏建老师)

(1)看板书:

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

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

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

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3)看语言:

首先,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

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

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

课上演示和实验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

6、评学法指导(郑宝凤老师)

(1)学法指导的目的明确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学法指导的内容熟悉并付诸实施

7、评能力培养(吴艳涛老师)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注意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平时,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8、评师生关系(苑广平老师)

(1)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9、评教学效果(邱艳红老师)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这些老师指出了我的不足:

课堂驾驭:

在鉴赏课文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鉴赏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逐层将方法落实到实践当中,积极鉴赏。

刚刚入境,下课铃响了,预先想要进行的讨论,即把最后的讨论鉴赏的环节加以升华,这一教学设想还未实现,仓促结束这节展示课。

这一地方的处理显然不够灵活,说明我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够,对时间也没有很好的把握,使得一节完整地可略有残缺。

经验不足:

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一是,最初读课文的环节可以删去,因为这是第二课时,不是起始课,如果删去这一环节,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到后面的鉴赏上,无疑会为将鉴赏推向高潮赢得时间。

二是,如果将课堂的质疑和鉴赏融为一体,会不会更好呢?

质疑的过程难道不是在鉴赏么?

鉴赏也可能包含质疑。

总之,这节展示课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处理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上。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同行是良师。

借这个机会,我衷心感谢语文组所有的老师对我这堂课的支持,他们给了我灵气与活力,给了我技术上的指导,课后,我们有同感:

合作共赢!

篇六:

评课稿套语

no.1讨论:

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张文顺(游客)发表评论于20xx-3-1322:

50:

00

一、能够充分的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这节课教师能够充分的利用学生周围的物品积极的创设教学情景,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而后充分的利用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获得了新的知识,使学生充分的感受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

三、学生的实验成功,参与率高,知识的过度自然流畅教师至始至终扮演着导的角色,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学生和教师在教欲学的过程中,始终能够紧密的联系生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紧紧把握生活,引导学生从环保的角度去对学生环境教育。

五、在学生的活动中,学生无拘无束的展开了讨论,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良好。

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

no.2讨论:

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李超(游客)发表评论于20xx-3-1617:

52:

00

观看了《有机合成材料》这一课,有许多的收获,在这里谈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内容较多,但是教师作到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二、师生准备充分,尤其是学生,从上课的情况看,学生的准备是很充分的。

三、课堂结构设计严谨有序。

1、本节课教学设计结构可谓有板有眼,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先是从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入手,逐步引出合成材料,再引出有机合成材料,接着针对有机合成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教学环节紧凑合理。

2、教学过渡自然。

3、教学方法得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整节课有讨论交流,有辩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4、教学注重过程,详细讲解结果的获取途径。

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解决问题,这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更加能够感受到每一个过程的获得途径以及所表示的价值,每一次回答正确就可感受到一次微小的成功,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的了解和掌握,更好达到教学的目的。

5、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活动,许多学生还有自我展示的机会。

6、本节课反映出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中教态自如,语言清晰,表达准确,尤其是亲切的声音很容易感染了每位学生,这样的表达就更能调动课堂气氛。

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

no.3讨论:

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腊月梅花发表评论于20xx-3-2921:

30:

00

孙淑琴

1、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内容较多,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作到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充分的体现课改的理念;

3、教学方法得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整节课有讨论、交流、实验和辩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4、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周围的物品积极的创设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更好的利用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获得了新的知识,使学生充分的感受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

5、学生的活动时,学生无拘无束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给许多学生创造了自我展示的机会;

6、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

同时引导学生从环保的角度去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

no.4讨论:

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马建军(游客)发表评论于20xx-3-3122:

41:

00

1.本节课是一节成功的课,值得我们借鉴。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入手,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过渡自然。

2.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

3.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4.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很强,体现了教师有很强的教学基本功。

5教师充分引导,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

作意识。

6.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师富有激情,注重教学的过程。

7.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个人主页|引用|返回|删除|回复

no.5讨论:

网上开展观课议课材料(网络教研专题)

马建军(游客)发表评论于20xx-3-3122:

41:

00

1.本节课是一节成功的课,值得我们借鉴。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入手,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过渡自然。

2.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

3.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4.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很强,体现了教师有很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