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东北抗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3514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日战争中的东北抗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抗日战争中的东北抗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抗日战争中的东北抗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抗日战争中的东北抗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抗日战争中的东北抗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日战争中的东北抗联.docx

《抗日战争中的东北抗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日战争中的东北抗联.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日战争中的东北抗联.docx

抗日战争中的东北抗联

抗日战争中的东北抗联

核心提示: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企图把东北变为它的殖民地。

面对日军强大的军力、经济封锁、政治隔离,东北抗联在穷山恶水间与敌人展开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他们奋勇抵抗,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为光复东北、取得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面对日军的经济封锁,他们不畏艰险,吃树皮、啃草根。

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抗击日军、争取独立、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体现。

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共同回顾一下70年前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抗日联军的英雄事迹。

我们知道,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侵占了东北全境。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激起了全中国人民,包括东北人民极大的愤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先后组织反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等反日组织,与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到1936年,东北各地的抗日武装实行了统一编制。

1936年2月,统一改称为东北抗日联军。

1937年,建成了第一路军、第二路军和第三路军,下面有11个军,总兵力达到35000至40000多人。

在1931年至1945年8月的这14年间,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广大东北人民一起,与日寇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搏斗,这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被誉为三大“共产党斗争史上最为艰苦卓绝的事件”之一。

这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众所周知的中央苏区红军2万5千里长征;第二件事,就是长征以后留在南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赣南游击战争;第三件事,就是坚持14年抗日斗争的东北抗日联军。

这三件事被誉为“中共党史上三件艰苦卓越的斗争事迹”。

在这14年间,东北抗日联军巨大的成就和意义,以及历史地位是什么呢?

192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共满洲临时省委。

“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立刻发出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召,中共满洲省委也及时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以及《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并召开了关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会议,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号召广大民众团结起来反击日本侵略军,并在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领导下,先后创建了十几支反日游击队。

从1932年至1936年,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以反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

东北人民革命军包括抗日救国军、抗日义勇军、自卫军等大批东北抗日武装。

同时,在“九一八”之后,中国共产党派遣了大批优秀党员进入东北境内组织抗日武装斗争。

我们知道的赫赫有名的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魏拯民、赵尚志、周保中,包括女英雄赵一曼等,就是在“九一八”之后受党的派遣进入东北境内组织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英雄。

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根据中共中央于1935年8月1日发布的《八一宣言》(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改制军队为东北抗日联军,同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南满省委、吉东省委和北满省委。

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杨靖宇;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副总指挥赵尚志;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政委冯仲云。

抗日联军最大的功绩就是它牵制了日本关东军,积极地支援了关内的抗日斗争。

从游击队人民革命军到抗日联军抗联教导队,东北抗日联军始终坚持贯彻党对军队的领导,在孤悬敌后、艰苦异常的条件下,各级党组织始终保持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了坚定的党的领导核心。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将侵略矛头指向了全中国。

这时候,东北抗日联军的作战任务也发生了重大的战略转变,从单独的抗战转变为积极配合中华民族整体的统一抗战。

其中,牵制日军入关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战略任务,东北局部抗战转变为全国抗战的一部分。

1937年至1942年的半年间,第一路军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战斗,在33次作战中击毙、击伤日伪军1300多人。

在东北抗日联军和广大东北民众的坚决抗争下,日伪军近百万人被牵制在关东地区。

我们知道东北抗日联军是1937年成立的,在成立之前就有东北反日游击队、抗日义勇军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最后形成了抗日联军。

但他们面对的是凶恶异常的日本关东军。

首先敌我悬殊。

根据1905年签订的日俄战争条约,日本占据了我们的辽东半岛之后,就把辽东半岛改称为关东州,驻扎在关东州的日本陆军,也就称为关东军,是日本陆军中的精锐部队。

日本关东军成立于1919年,它最强盛的时候,驻扎在满洲的人数达100多万人,装备精良,是日本的精锐部队。

我们抗日联军最盛的时期也就是4万人左右,武器弹药和后勤补给根本不足,也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和后勤支援。

所以首先,抗日联军面临的是一个艰苦异常的环境,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敌人。

东北抗日联军依靠党的领导,依靠当地民众的支持,牵制了数十万日本关东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斗争,致使日本关东军不能大量增兵关内。

毛泽东同志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曾经给予充分的肯定。

东北的抗日斗争也牵制了日军北进苏联的企图。

我们知道,当时日本企图进攻苏联,并制定了把苏联远东地区与中国的满洲、蒙古连为一体的一个狂妄的侵略计划——北进计划。

但是由于我们抗日联军的英勇作战,致使日本关东军很难抽出兵力来向苏联发起进攻,这也是东北抗日联军对牵制日本北进苏联,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巨大的贡献。

另外自1945年以后,苏联红军即将发动远东战役之前,东北抗联积极配合苏联红军,对日军各个地方进行战术侦查、破坏,为苏军提供情报、做向导,为打败日本侵略军,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面临的是一个艰苦、艰难的环境。

比起关内,我们不得不承认,东北抗日联军的环境之艰苦、斗争之残酷、时间之长久、牺牲之壮烈,这在革命史上是少有的。

东北抗联也涌现了很多英雄。

比如来自河南的杨靖宇,来自云南的周保中,来自安徽的童长荣,来自江苏的冯仲云,来自山西的魏拯民,以及来自四川的女英雄赵一曼。

中华民族各方儿女汇聚东北,与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殊死的斗争,无数中华优秀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东北抗联的作战史上,抗联战士面对的是凶恶的日本关东军以及日伪军的残酷镇压。

日本在东北拥有雄厚的兵力,并且在东北实行了治安肃正计划、坚壁清野反游击政策,同时对抗联采取政治隔离、军事围困,实施日本武装移民,压缩抗联活动区域,隔离东北抗联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断绝人民群众对东北抗联的资源支持,使东北抗联在给养、宿营、兵员补充、情报等方面均遭到巨大的困难,孤军奋战、损失惨重,东北抗联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这也是1940年初,东北抗联战场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东北抗日联军经常断粮断喝,没有给养,长期靠吃树皮、草根、野果充饥,有时候连枯草也找不到,他们往往忍受着零下30到40多度的严寒,因此东北抗战是一场在严寒地带开展的残酷作战。

1940年初,杨靖宇将军在敌人的重重包围、枪林弹雨中临危不惧,为国捐躯。

当日本侵略军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的时候,发现他的胃肠里全是没有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当时,杨靖宇将军已经有长达十几天没有吃一口饭。

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联依然不畏强敌,继续与敌作战,在缺医少药、食不果腹的艰苦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包括朝鲜共产主义者在内的所有反法西斯力量,凝结在白山黑水、艰苦奋战的联合战线上,为驱逐日本军国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

面对日本关东军强大的兵力围剿,1940年10月至1941年4月,陷入困境的东北抗联余部被迫转移至苏联境内进行修整。

撤到苏联这部分大约不足2000人,后来被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由周保中任旅长,李兆麟任政治副旅长,在苏联进行大约五年时间的修整和训练。

因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已经编入苏联红军的编制,对外宣称是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

虽然第88旅的编制在苏联红军的序列,但教导旅或者叫88旅始终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他们始终保持着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

在苏联五年的修整期间,东北抗联坚持学习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有关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的著述,主动学习党内的整风文件,坚持军事训练。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北抗联教导旅在三年间先后派遣20多支小分队回到东北境内开展游击战。

这些小分队破坏日军控制的交通线和军事设施,袭击日军和伪满军队,使日军和伪满军遭受了重大伤亡。

同时,东北抗联派出的这些小分队也遭受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的英勇行为极大地鼓舞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志。

1945年7月下旬,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280名抗联战士组成20多支特遣队,从空中和陆地潜回中国东北,开始侦查关东军在中苏边界的军事要塞、军事设置,编制有关的情报手册。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在苏联境内进行五年集中整训的教导旅(也就是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的600余名官兵配合苏联红军反攻东北。

当时,教导旅旅长——中国共产党员周保中提出三项要求,他要求以抗联战士为核心组成的抗联教导旅全体战士要完成三项任务:

第一要占领城镇,迎接党中央、八路军、新四军会师东北;第二要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第三要做好与国民党抢占东北、继续打游击的准备。

1945年8月11日,八路军、新四军的一部分兵力进入东北,与抗日联军合并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又改成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总司令,周保中、吕正操为副总司令。

当时,东北民主联军包括抗联、新四军、八路军,合并成一支新的民主联军,人数达30余万。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之后,并不意味着日本驻守东北的关东军全部放下武器。

因为当时驻守东北边界的日本关东军与日军总部联系中断,他们没有得到日本天皇投降和日军投降的通知,所以在中苏边境,以东宁要塞为代表的日军守卫部队与苏联红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这一战斗过程中,东北抗联教导旅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1945年9月15日,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共中央东北局,以彭真为书记。

10月20日,东北局书记在沈阳接见了东北抗联党委全体成员。

面对周保中等东北抗联这些领导人,他感慨万千地讲,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红军的2万5千里长征,第二件事就是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事就是东北抗联的14年苦斗。

那么我们要回顾一下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特点。

首先,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创建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

它的前身是东北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义勇军等。

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军进行英勇顽强、艰苦卓越的斗争,成为东北抗战的中坚力量,东北也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北抗日战争的地位和任务发生了巨大的新的变化。

7月25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部,也就是杨靖宇为总指挥的第一路军总指挥部发布了《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号召东北同胞要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原则,为恢复中国人之东北而战。

8月20日,杨靖宇将军亲自署名发布公告,揭露日本企图侵吞中国的野心。

自1937年10月,东北抗联三路军已发展到3万余人,抗日游击区达70多个县,形成了南满、北满、吉东,三大东北抗联游击区。

1937年之后,日本侵略者不断向东北地区增兵,东北抗联面临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作战条件。

但是东北抗联仍然频频出击,袭击日军基地,扰乱日军的后方基地,积极配合关内的抗日部队。

抗日联军的卓越斗争给关内抗日力量以极大的鼓舞和支持,中共中央始终高度关注东北抗联在东北地区的作战和他们的巨大贡献。

1938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在发给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和东北同胞的致敬电中,称颂东北抗联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由于日本关东军对抗日联军实行大规模的军事讨伐和严密的经济封锁(日军主要封锁了粮食、交通和人民群众与东北抗联的联系),导致东北抗联的活动区日益缩小,部队大部分被迫转移到深山密林、冰天雪地、缺衣少食的地区,抗日联军备受饥寒交迫之苦。

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又不断地扩大游击区。

但是敌人是强大的,第一、第二、第三路军先后遭到巨大的损失,南满、北满和吉东三个省委当时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

其中,第一路军杨靖宇率400余人转战数月。

1940年2月,杨靖宇等遭到了日军的重重包围,最后奋战至孤身一人,壮烈牺牲。

由于日伪军不断加强殖民统治和疯狂讨伐,再加上东北抗联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没有有力的后勤支持,回旋余地日益缩小,到1940年左右,东北抗联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在中国共产党同意的情况下,他们决定:

第一,分散活动;第二,少部分由周保中、李兆麟等率领进入苏联进行修整,保存实力。

1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部分东北抗日联军也随苏军回到祖国参加解放斗争,向日本关东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

8月9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

在东北抗联前期大量的侦查和交通向导等各方面的配合下,苏联红军发起了远东战役,歼灭了大量的日本关东军,迫使日本关东军在8月30日宣布投降。

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但是在东北边界的日军关东军的守卫部队一直到8月30号才最终投降。

在抗战史上,一般把东宁要塞日军宣布投降称为中国抗战史上的最后一战,也有人把东宁要塞日本投降称为二战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一战。

抗联为东北地区的解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东北抗联在历史中的地位有这么几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东北抗联是最早举起反侵略大旗的抗日武装力量。

我们知道,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在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情况下,广大爱国官兵和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旗帜,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东北抗联在南起长白山,北至小兴安岭,东起乌苏里江,西至辽河东岸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这是我们东北抗联的一个非常显著的历史特点。

在中国人民14年的抗日战争史上,东北抗日联军是唯一一支有明确的抗日名称的武装力量。

当然,抗日武装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

那么东北抗日联军的特点就在于它是具有明确的抗日名称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同志在1934年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二次大会上指出,“东三省几十万义勇军的奋斗是全国革命民众的反帝运动”,“东北和吉东的抗日游击战争,正在回答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

”这是毛泽东在1937年的讲话。

可以说,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东北抗联坚决的抗日斗争,才迎来了“九一八”之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

那么国际学术界也基本上把1931年“九一八”视作二次大战的起点。

比如,美国著名的记者斯诺就曾经在他的书中写过,1931年的满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的开始。

200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由此可见,东北抗联最早在东北举起了反侵略大旗,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二个特点,就是东北抗联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

我们知道日本早在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之后,就开始逐步把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东北。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战略企图是先占领东北,然后占领全中国。

因此,按照日本帝国主义的设计,“九一八”之后,日本把中国东北地区首先定义为它侵略全中国的后勤基地、工业基地、军事基地。

但是由于抗日联军和大多数抗日武装力量的反击,日本并没有完全如愿以偿地实现它的战略规划。

同时,为了确保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和控制,日军还不断向东北大量增派兵力。

自1937年7月初,日本在东北的关东军总兵力达到11万人,伪满军也有11万人。

到1938年下半年,日本进一步增加关东军的人数。

可见,由于东北抗联的积极抗战,牵制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迫使日军调动兵力,分散驻守各地,导致日本无法抽调更多的兵力入侵关内,从而阻止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进程,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毛泽东同志对东北抗联有力地配合全国抗战曾经有过高度的评价。

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毛泽东指出,东三省的游击战争,在全国抗战未起来以前当然不发生配合问题,但在抗战起来以后,配合的意义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第三个特点,东北抗联粉碎了日本“北攻南下”的战略规划。

我们反复强调,东北抗联是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展联合作战的有生力量。

“九一八”事变之后,短短的时间内,东北全境落入日本的统治之下,但这并不是日本侵略的最终目标。

按照日本的规划,关东军实际上是日军的重要战略预备队,日本是想以中国东北作为基地和跳板,进而扩大到远东和整个太平洋地区,最终实现其称霸亚洲的野心。

由于东北抗联积极开展游击战争、英勇作战,不仅大量消耗和削弱了日本关东军的战争势力,也长期牵制了日本大部分的陆军和海军,使日本关东军疲于应付袭扰,使其既不能集中兵力北进侵略苏联,又不能向南调兵到太平洋对英美作战,使其难以达到当初“北攻南下”的战略规划,也粉碎了德意日法西斯全球战略的实现。

按照日伪的统计数字,整个东北抗战期间,东北抗联和日伪军发生大小战斗66000多次,东北抗联消灭日伪军18万人,牵制了数十万关东军。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东北抗联的游击战争不仅有力地配合了全中国的抗战,也粉碎了日本在1936年8月7日制定的日本陆军“北攻南下”的战略规划,为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第四个特点,东北抗联为苏联红军反攻东北起到了先锋作用。

我们知道从1940年,东北抗联余部退入苏联境内进行五年多的修整训练期间,他们始终没有停止对日作战,这主要体现在游击战和侦查等方面。

在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发动远东战役之前,抗联就派遣20多个小分队,乘苏军的飞机空降到东北各地,为苏联红军执行侦查向导任务。

在苏联红军发起远东战役的大反攻后,东北抗联的各派遣的小分队也迅速向日军发起了进攻,有力地配合了苏联红军的远东战役,加速了苏联红军取得反攻东北胜利的历史进程。

因此在远东战役结束后,当时苏联红军远东方面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向东北抗联教导旅发来贺电称,“第88旅英勇的中国战士们,感谢你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情报,为我们远东军进攻中国东北起了重大的作用。

特别是在日本关东军戒备森严的要塞、筑垒地区所进行的侦察、营救活动,高度体现了中国战士的优秀品格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第四个特点,东北抗联给我们今天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抗联精神。

我们知道东北抗联的抗日战场与关内战场有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关内战场是由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等为主体的敌后战场组成的,正面战场由国民政府国民党军队支撑,敌后战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承担抗日主要任务,但是在东北战场,不论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几乎都是东北抗联孤悬敌后的独自作战,没有任何的物资支援。

在缺乏粮食、环境严寒、缺少武器弹药的条件下,他们仍然跟强大的日本关东军进行了长时间的搏斗。

在1931年至1945年这14年异常艰苦的斗争中,以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等为代表的东北抗联,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千上万的抗联战士用血肉之躯在生与死的考验中践行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为祖国而战的爱国情怀。

因此,东北抗联以及这些英雄人物留下来的东北抗联精神是我们今天必须要认真学习、永远贯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文明财产,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激励我们不断进取的核心动力。

那么我们知道,抗联的这批英雄他们都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比如杨靖宇,他牺牲的时候仅仅35岁,赵尚志被叛徒杀害牺牲时也仅仅36岁,女烈士赵一曼当时担任团政委,被日军俘虏,严刑拷打、坚强不屈,最后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之下,她年仅31岁。

还有东北抗联最典型的一个战例就是“八女投江”。

1938年10月,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在与日军作战的过程中,以23岁的女指导员冷云为首的八名抗联女战士,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在与日军作战中被日军包围。

团指导员冷云只有23岁,最小的战士王惠民13岁。

这八名女战士面对日军的围攻,坚决不投降,在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后,八个人手拉着手唱着《国际歌》跳入了乌斯浑河。

解放以后,她们的英勇事迹曾被拍作电影《中华儿女》。

所以东北抗联这批英雄留下来的东北抗联精神是值得我们或者说是我们必须要学习、领会和纪念的。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东北抗日联军迎来了一个很好的年度,东北各地纷纷增建、扩建、新建有关东北抗联的纪念馆、纪念设施、抗日遗址,包括八月份刚刚在牡丹江建立了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牵头的中国抗联研究中心。

近几年,还成立了有关日本侵略战争罪行研究的东宁要塞博物馆、88旅纪念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史料的开拓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习近平同志在今年7月份的重要讲话中讲过,要加强对抗战的历史研究,就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第五个特点,东北抗联始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发展壮大和取得胜利的。

在东北抗联的反日斗争过程中,由于敌人的封锁、战争的特殊性,东北抗联一度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络,但是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始终关注东北抗联,东北抗联也始终主动接受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

1938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指导全国抗战著名的《论持久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了全国抗战爆发以来的形势,客观论证了中日双方有利的和不利的条件,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阶段,对于抗日战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于指导抗日战争、取得战争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论持久战》传到东北以后,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将领积极学习,用毛主席对抗日战争的指示,鼓励、鼓舞和教育广大的东北抗联战士。

杨靖宇讲,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重要报道已经传到我们东北,毛泽东同志分析了全国抗战的形势,还提到我们东北农民参加抗日武装斗争。

毛泽东同志说,如果全国农民也都像这样组织起来就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24小时,使之疲于奔命。

他鼓励大家,当前我们面前的困难是很大的,但是我们能够战胜它,现在不是日本军队包围着我们,而是日本军队被中国人包围着。

他们跑不掉了,一定要完蛋。

这是杨靖宇学习毛主席《论持久战》对东北抗联发表的一段话。

曾经按照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指示,指导东北抗联斗争,也是东北抗日斗争一个重要的领导人——杨松,后来到了延安担任中宣部副部长。

他在致东北抗日将领周保中等人的信件中就指出,“抗日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已经到达了陕甘,并与最近东渡黄河而至山西省腹地;北出长城而向内蒙绥远进展,这么一来,红军日益接近到与日寇及‘满洲国’军队直接冲突的时期了,并且,使全国各阶级民众,日益相信红军是抗日救国的军队。

这些变动,对于东北抗日游击运动有很大的好的政治影响”。

也就是说,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壮大,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力量的变化是密切关联的。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东北抗联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和党内的各种文件,积极拥护党中央,拥护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七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国生死存亡的一切指示和反日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任务和策略,拥护党的主张和路线。

东北抗联将士通过学习,认识到国共合作是全中华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和枢纽。

东北抗联积极学习领会理解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重要指示,对队伍的发展壮大和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重要的保障。

东北抗联和东北抗日战争的历史证明,东北的党组织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党中央对于东北抗联、东北游击战争的具体指示,但东北抗联以及东北党组织坚持认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群体委员以毛泽东同志为授命,也就是他们认为首先要拥护领导抗日救国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朱德将军,实现反攻,驱逐日寇出中国,收复东北各地。

1937年,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共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

文件传到东北后,东北抗联以这个文件为指导,布置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工作。

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后来回忆到,当他们看到这份党中央《告全党同志书》时,周保中认为东北抗联应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巩固领导,拥护中国共产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