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3246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6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inux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Linux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Linux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Linux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Linux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inux实验指导书.docx

《Linux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inux实验指导书.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Linux实验指导书.docx

Linux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安装Linux操作系统

【实验目的】

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发行版本;掌握Linux系统安装方法;练习系统登录、注销、重启和关机。

【实验重点】

1.掌握硬盘和分区知识,包括硬盘分类、硬盘以及分区在Linux下如何标识。

2.掌握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挂载点含义。

3.学会使用VMware Workstation。

4.学会安装Linux系统。

【实验步骤】

1.硬盘和分区知识以及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

(1)硬盘和分区知识

磁盘有IDE接口和SCSI接口两种。

磁盘在使用前需分区。

磁盘分区有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之分。

一块硬盘可以有4个主分区,其中一个主分区的位置可以有一个扩展分区替换,即可以有3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且一块硬盘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在这个扩展分区中可以划分多个逻辑分区。

(2)Linux如何表示分区

在Windows系统中使用盘符来标识不同的分区,而在linux下使用分区的设备名来标识不同的分区,设备名存放在/dev目录中。

磁盘设备名称如下:

●系统的第1块IDE接口的硬盘称为/dev/hda

●系统的第2块IDE接口的硬盘称为/dev/hdb

●系统的第1块SCSI接口的硬盘称为/dev/sda

●系统的第2块SCSI接口的硬盘称为/dev/sdb

分区使用数字编号表示:

●系统的第1块IDE接口硬盘的第1个分区称为/dev/hda1

●系统的第1块IDE接口硬盘的第5个分区称为/dev/hda5

●系统的第2块SCSI接口硬盘的第1个分区称为/dev/sdb1

●系统的第2块SCSI接口硬盘的第5个分区称为/dev/sdb5

注意:

数字编号1-4留给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使用,逻辑分区编号从5开始。

(3)Linux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挂载点

Linux系统只有一个根目录,即只有一个目录树。

不同磁盘的不同分区只是这个目录树的一部分,在linux中创建文件系统后(类似format),用户不能直接使用它,要挂载文件系统后才能使用。

挂载文件系统首先要选择一个挂载点。

2.利用VMware Workstation 6.0 创建一台新的虚拟机

(1)选择VMware Workstation的File菜单下的New-VirtualMachine命令,出现以下对话框,单击下一步;

(2)选择要创建一台典型虚拟机,按下一步继续;

(3)选择客户操作系统;

(4)为虚拟机选择一个虚拟机名称和目录;

(5)设置虚拟机网络访问,可用的选择为:

●使用桥接网络:

通过你的计算机中的一块以太网适配器卡直接连接到一个本地以太网。

●使用网络地址翻译(NAT):

允许客户操作系统使用主机的IP地址访问主机的拨号或者外部以太网连接。

●使用仅为主机网络:

通过一个虚拟网络从内部连接客户操作系统到主机。

●不使用一个网络连接;

(6)设置虚拟磁盘大小;

(7)单击完成按钮,虚拟机就创建好了。

3.系统安装过程

安装系统之前,先要设置一下虚拟机的光驱,如上图所示,双击“设备”下的“CD-ROM”项,打开配置窗口。

使用的是Linux安装光盘,因此点选“使用物理驱动器”项,并在下拉列表中选择正确的光驱盘符(如:

"J");如果是从网上下载的ISO安装映像文件,则点选"使用ISO映像"项,并通过"浏览"按钮选择下载所得的安装映像文件。

设置完毕,单击"确定"按钮。

双击“StartVirtualMachine”,启动虚拟机,开始安装Linux操作系统。

(1)使用光盘启动后,出现安装界面,按“Enter”进入图形安装环境。

(2)按“Skip”跳过安装介质检查。

(3)RHEL5.0欢迎界面。

(4)语言选择。

选择恰当的语言会在稍后的安装中帮助你定位时区,点击下一步继续。

(5)键盘配置。

选择你要在本次安装中和今后使用的系统默认键盘布局类型(例如,美国英语式),点击「下一步」来继续。

(6).输入安装序列号,可以跳过

(7)磁盘分区

磁盘分区允许你将硬盘驱动器分隔成独立的区域

●在选择磁盘上删除所有分区并创建默认分区结构。

●在选择驱动上删除Linux分区并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

●使用选择驱动器中的空余空间并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

●建立自定义的分区结构。

(8)选择上步的“建立自定义的分区结构”。

安装RedHatEnterpriseLinux系统一般需要三个分区

●一个交换分区(大小为物理内存的两倍)

●一个boot分区(80MB~120MB)

●一个根分区(1.7GB~5.0GB)

注意:

掌握硬盘和分区知识以及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

(9)配置引导装载程序配置。

(10)设置网络。

如果您是通过DHCP获得IP地址的,用默认的DHCP就行;

如果你手工地输入了IP和子网掩码信息,你可能还得输入网关、主要、次要、和第三DNS地址。

(11)设置时区。

(12)设置root口令。

(13)定制软件包。

(14)开始安装RHEL。

(15)完成安装。

安装程序会提示你做好重新引导系统的准备。

重启过程中,会要求创建一个普通用户。

 

实验二linux常用命令

【实验目的】

熟悉命令行操作方式;掌握man,info等常用的帮助命令;掌握Linux目录常见的概念(路径,根目录、用户主目录);熟悉文件与目录的基本操作,包括显示文件内容命令-cat、more、less、tail;文件内容查询命令-grep,egrep,fgrep;文件查找命令-find,locate;文本处理命令-sort,uniq;文件内容统计命令-wc;文件比较命令-comm,diff;文件复制、移动和删除命令-cp,mv,rm;文件链接命令-ln;目录的创建与删除-mkdir,rmdir;改变工作目录、显示路径以及显示目录内容命令-cd、pwd,ls等。

【实验重点】

1.熟悉命令行环境;

2.路径(包括绝对路径、相对路径)的表示;

3.掌握各种文件目录操作命令,熟悉常用的命令选项。

【实验步骤】

1.对命令行基本操作进行了解,具体步骤如下:

(1)通过GNOME的终端仿真器熟悉命令行操作;

(2)通过组合键CTRL+ALT+F1切换到终端TTY1,进行操作;

(3)使用智能补全、历史记录等功能;

(4)使用man、info查看cat、head、tail等命令的联机帮助。

2.文件与目录基本操作命令

(1)用root帐号登录到终端,使用pwd命令查看当前目录;

(2)使用cd命令将当前目录切换到/目录下;

(3)使用ls命令查看Linux的目录结构,了解各个目录存放与系统相关的文件;

(4)使用cat、more、head、tail等命令显示/etc/inittab文件内容;

(5)使用grep命令在/etc/inittab文件中查询“initdefault”字符串;

(6)使用find和locate命令查找/目录下所有以main开头的文件,并显示这些文件的内容;

(7)用cp命令将/etc目录下的inittab文件和拷贝到/root目录下;

(8)使用sort或uniq命令对/root目录下的inittab文件排序后输出其结果;

(9)统计inittab文件的字节数、行数、字数;

(10)用mkdir命令在/root目录下创建一个test目录;

(11)用cp命令将/etc目录及其下所有内容复制到test目录下;

(12)使用cd和ls查看/root/test/etc下的内容;

(13)将test目录改名为test2;

(14)删除test2目录。

实验三vi编辑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下列知识:

熟练使用VI编辑器编辑文件.

【实验重点】

练习使用VI编辑器编辑文件。

【实验步骤】

(一)、练习光标的移动,文字的插入,删除,复制,粘贴,存盘,退出等操作。

VMwareWorkstationUser'sManualisavailablefromtheHelpmenu.

TheVMwareGuestOperatingSystemInstallationGuideisavailablefromthe

Helpmenuandprovidesinformationaboutinstallingspecificguestoperating

systemsinyourvirtualmachines.

Thelatestproductdocumentation,includingthelatestversionsoftheuser's

manualandguestinstallation.

1、使用vi新建一个名为vmware.txt的空文件,录入以上文字.用ZZ命令保存退出。

2、将Workstation的W改为小写字母。

(1)、光标定位到w上。

(2)、确认处于命令模式。

按x(小写)删除W,然后按i键,切换到编辑状态输入w。

3、将第一行文字删除。

将光标定位到第一行,然后用dd命令就可删除。

4、插入一行

将光标定位到第二自然段的最后,输入小写字母o,在光标位置下面插入一行。

5、查找字符menu

(1)、按esc切换到命令模式

(2)、输入/menu然后按回车,光标定位到menu字符上,按字母n键,找到下一个。

6、存盘退出。

切换到命令模式,按大写的ZZ或者:

wq存盘退出。

如果想放弃所做的操作按:

q!

 

(二)用vi修改系统的运行级别

(1)、按ctrl+alt+F6切换至文本方式,并登录进入。

(2)、用#vi/etc/inittab打开要修改的文件。

 

(3)、将光标定位到如图所示的位置。

(4)、按小写x键,删除数字5

(5)、按字母i键进入编辑模式,并输入数字3(全屏多用户模式)

(6)、按Esc键切换到命令模式,然后输入:

wq保存退出。

(7)、重启linux后,进入的是多用户全屏模式。

(8)、再用vi将系统的运行级别改为5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熟悉并掌握了vi编辑器的用途和使用。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对Linux中文件所有者的概念和权限的概念有基本的理解;使用长列表命令来查看文件与目录的信息,能够解释文件与目录权限中各位的含义;能够对普通文件与目录的权限进行操作;熟悉文件/目录的打包和压缩命令。

实验五用户与用户组管理

【实验目的】

熟悉命令行操作方式进行用户和用户组管理的方法;学会使用RPM命令管理RPM软件包。

【实验重点】

1.用户和组相关文件;

2.创建用户、组帐户和设置用户口令;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一)、利用命令行方式对组的用户进行管理

1.建立用户ccna,ccnp,ccie,命令如下:

#adduserccna

#passwdccna(密码和用户名相同,下同。

#adduserccnp

#passwdccnp

#adduserccie

#passwdccie

2、建立组cisco,并将用户ccna,ccnp加入到cisco组中。

命令如下:

#groupaddcisco

#gpasswd–accnacisco

#gpasswd–accnpcisco

3、在/tmp目录上建立文件

文件名为hello,将文件的文件主设为ccna属于组cisco,并将文件hello的权限设置为文件主为rw,同组为r,其它用户无权限。

(1)、用文本编辑器新建一个文件,文件名为hello,保存到/tmp目录中。

(2)、#chownccna:

cisco/tmp/hello

(3)、#chmodu=rw,g=r/tmp/hello

设置完后,用ls–l(l是字母,不是数字)查看hello文件的权限。

 

也可以查看文件属性来了解文件的权限。

4、在/tmp目录下新建huawei子目录,用数字更改huawei子目录的权限,使所有者为ccna,所属组为cisco,目录所有者只有读权限,其他任何用户都没有权限。

#mkdir/tmp/huawei

#chmod400/tmp/huawei

#chownccna:

cisco/tmp/huawei

查看设置结果:

5、测试用户对文件和目录的访问权限。

(1)、在控制台分别以ccna,ccnp,ccie用户登录。

(2)、用户ccna可以对文件进行编辑

用户ccnp可以访问hello文件,但不能编辑,如下图所示

 

用户ccie没有访问权限。

如下图所示

用户ccnp对目录huawei没有任何权限,如下图所示

如果想让用户ccnp有读目录huawei的权限,该如何设置?

用户ccna对目录huawei只有读的权限,如下图所示

实验六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

【实验目的】

理解进程和守护进程的概念;掌握启动进程的命令;学会查看进程状态的命令和杀死进程的命令;掌握作业控制命令fg、bg、jobs等;学会用at和cron执行计划任务掌握PROC文件系统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用PROC文件系统来获得进程的信息;学会使用free命令监视内存使用情况,学会使用vmstat命令监视虚拟内存情况;了解设备文件的分类,使用设备编号的方式来标识每个设备,学会使用mknod命令创建设备文件。

【实验重点】

1.进程概念和进程管理命令;

2.内存管理命令;

3.设备分类。

【实验内容】

1.进程管理

(1)使用ps命令查看和控制进程

1)显示本用户的进程:

#ps。

2)显示所有用户的进程:

#ps-au。

3)在后台运行cat命令:

#cat&。

4)查看进程cat:

#psaux|grepcat。

5)杀死进程cat:

#kill–9cat。

6)再次查看查看进程cat,看看是否被杀死。

(2)使用top命令查看和控制进程

1)用top命令动态显示当前的进程。

2)只显示用户user01的进程(利用u键)。

3)利用k键,杀死指定进程号的进程。

(3)挂起和恢复进程

1)执行命令cat。

2)按Ctrl+z键,挂起进程cat。

3)输入jobs命令,查看作业。

4)输入bg,把cat切换到后台执行。

5)输入fg,把cat切换到前台执行。

6)按Ctrl+c键,结束进程cat。

(4)使用at命令定时执行某命令

下午4点,用户找出系统中所有的以.c为后缀的文件,将结果保存到/etc/result文件中,然后向user1发邮件告知用户已经完成。

1)#at4pm

2)出现at>提示符,输入;

at>find/-name“*.c”>/etc/result

at>echo“user1:

Allcodefilehavebeenseachedout.Youcantakethemover.Bye”|mail–s“jobdone”user1

3)按Ctl+D键结束at命令的输入

(5)安排计划任务

1)查看crontab命令的帮助信息:

#crontab -help。

2)查看用户的计划任务列表:

#crontab–l。

3)建立一个crontab文件:

#echo “4511227*ls/etc”>cronfile。

7月22日11点45分执行ls/etc

4)使用crontab命令安装crontab文件,安排计划任务:

#crontabcronfile。

5)查看计划任务表,看看计划任务是否已被安排:

#crontab–l。

6)删除计划任务列表,并进行确认。

(6)进程文件系统PROC;

1)查看/proc目录下的内容;

2)查看某进程的详细情况。

2.内存管理

使用free命令监视内存使用情况;使用vmstat命令监视虚拟内存情况;

3.设备管理

(1)了解设备文件的分类

将目录切换到/dev目录下。

执行ls–l命令,查看信息行的第一个字符,若是b说明该设备是块设备,若是c说明是字符设备;查看设备的主设备号、次设备号,注意相同类型的设备主设备号相同,次设备号不同。

(2)使用mknod命令创建一个命名管道文件。

#mknod/tmp/pipe1p

 

实验七TCP/IP网络配置

【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Linux操作系统IPv4地址的配置方法,掌握TCP/IP网络配置文件常见配置。

【实验重点】

1.网卡配置文件编辑;

2.常用Linux网络命令。

【实验内容】

1.使用setup菜单完成TCP/IP网络配置;

(1)在命令行运行setup,选择“NetworkConfiguration”

(2)选择“eth0(eth0)……”

(3)取消“UseDHCP”

(4)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为192.168.202.5/255.255.255.0,网关为192.168.202.1

(5)一层层退出

(6)运行ifdowneth0禁用以太网卡

(7)运行ifupeth0启用以太网卡并重新读取配置。

(8)使用ifconfig检查eth0网卡的IP地址配置。

2.手工编辑网络配置文件

(1)vi/etc/sysconfig/network:

这是一个重要的网络配置文件

NETWORKING=YES:

是否允许IPv4

NETWORKING_IPV6=YES:

是否允许IPv6

HOSTNAME=RHEL:

配置主机名

GATEWAY=192.168.202.1:

配置IPv4网关

(2)vi/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这是第一个以太网卡的配置文件

DEVICE=eth0:

设备名称

BOOTPROTO=static:

地址获取方式:

静态配置

BROADCAST=192.168.202.255:

IPv4广播地址

HWADDR=00:

0C:

29:

97:

2B:

B8:

MAC地址

IPADDR=192.168.202.5:

IPv4地址

IPV6ADDR=2001:

:

5/64:

IPv6地址

IPV6INIT=yes:

是否开机时启用IPv6配置

IPV6_AUTOCONF=no:

是否使用IPv6地址的自动配置

NETMASK=255.255.255.0:

IPv4子网掩码

NETWORK=192.168.202.0:

IPv4网络地址

ONBOOT=yes:

是否开机时启用IPv4配置

(3)vi/etc/resolv.conf:

这是DNS服务器配置文件

nameserver192.168.202.5:

配置主DNS服务器

nameserver219.146.0.130:

配置辅DNS服务器

3.常用Linux网络命令

(1)ifconfig:

显示或修改IP地址配置

(2)route:

显示路由表,配置静态路由

routeadd-net172.16.0.0netmask255.255.0.0deveth0

添加了一条静态路由,目标网络为172.16.0.0,子网掩码为255.255.0.0,本地出口为eth0。

(3)ip:

强大的命令

ipaddressshow:

显示IP地址配置信息

ipaddressadd192.168.202.10deveth0:

给eth0网卡添加一个IP地址

ipaddressdel192.168.202.10deveth0:

删除IP地址

iprouteshow:

显示路由表

iprouteadd172.20.10.0/24deveth0:

使用本地出口配置静态路由

iprouteadd172.20.20.0/24via192.168.202.1:

使用下一条IP地址配置静态路由

(4)ping:

发送ICMPechorequest测试网络连通性

ping192.168.202.1:

按Ctrl+C结束ping

(5)traceroute:

发送递增TTL数据包跟踪网络路由

traceroute-n219.146.0.130:

显示到达219.146.0.130经过的所有路由器接口地址,不解析域名

(6)netstat:

显示TCP/UDP/IP网络连接信息

netstat-nutlp:

显示本机所有监听连接

netstat-anutlp:

显示所有网络连接socket

(7)nslookup:

调试DNS服务解析

(8)telnet:

建立远程telnet连接

(9)ssh:

建立远程ssh连接

实验八Samba服务配置

【实验目的】

掌握Samba服务器的配置,掌握Samba客户端的使用方法。

【实验重点】

1.Samba服务器的基本配置;

2.Samba客户端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Samba服务器配置

(1)配置以太网接口

设置网卡IP地址为192.168.1.200。

(2)Samba服务器的配置文件,vi/etc/samba/smb.conf

workgroup=MYGROUP

serverstring=SambaServer

security=share(只需修改此句)

说明:

上面的security是为Samba服务器设置安全等级的,选项的后面有几个等级如:

Share:

若采用此等级,用户不需要帐号和密码即可登录Samba服务器

User:

这是Samba服务器默认的安全等级,由Samba服务器检查帐号和密码

Server:

在此等级下,检查帐号和密码的工作可指定另一台WindowsNT/2000/XP或Samba服务器负责

Domain:

在此等级下,需要指定一台WindowsNT/2000/XP服务器,以验证用户所输入的帐号和密码

(3)在====ShareDefinitions====================的提示目录下可以设置共享目录,在配置文件最后添加如下内容:

[share1]

comment=stuff

path=/var/samba/share

public=yes

writable=yes

(4)重启Samba服务:

servicesmbrestart

(5)创建/var/samba/share,并设置权限,使所有用户都可访问。

mkdir–p/var/samba/share

chmod777/var/samba/share

2.配置客户端,测试Samba服务器。

(1)在Windows网络连接中选择VMnet1,设置ip地址为192.168.1.100。

检查客户端和linux服务器是否能ping通。

(2)打开网上邻居>整个网络>MicrosoftWindows网络,此时可以看到有两个工作组,Mygroup(我们刚才建的)和Workgroup,双击Mygroup,看到Linux计算机,双击它,查看共享目录。

验证是否可读写目录。

第二种方法:

选择[开始]菜单中的[运行],输入:

\\192.168.1.200\share1

3.配置Samba服务器(需要口令)

前两个步骤如上例

(1)vi/etc/samba/smb.c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