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蕴含的管理智慧.docx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蕴含的管理智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蕴含的管理智慧.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蕴含的管理智慧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蕴含的管理智慧
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指《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下称“四大名著”),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宝藏。
四大名著,既是小说,又是历史,还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管理教科书。
从四大名著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历史文化,学习到国学(如诗词歌赋),学习到医学、药学,学习到佛学、道学、宗教学,学习到服装、装潢、戏曲、建筑学等等诸类旁杂的实用技术,找到中华文化历史传承的依据。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民族卓越的管理智慧和经验。
从学习管理智慧的角度来研读四大名著,我们从管理的宽度和管理的内外延进行划分,可以将四大名著的先后顺序作如下排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恰恰在四大名著创作的时间上,也和这种排列基本符合。
看来古人在管理经验的发展和总结上也经历了从初级到高级,从摸着石头过河的知之甚少阶段到游刃有余的成熟阶段的过程。
一、《西游记》中的管理智慧
《西游记》可以看作是一个班子建设和小团队管理的经典案例。
在研读《西游记》这本书时,我们要注意思考以下问题,并要从中得到启发:
1、观音菩萨为什么选择唐僧作为取经团队的经理人,而不选择一个斤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
如果选择孙悟空,岂不是一个来回、眨眼之间就可以完成取经任务了吗?
2、什么样的班子是有效的班子?
一个有效的班子该如何配备?
3、如何协调和组织好各种人才,让他们在同一个团队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
唐僧的取经团队是观音菩萨钦定的。
但是孙悟空有才能,却桀骜不驯,无组织无纪律,好自行其是。
猪八戒好吃懒做,经常打小报告。
沙和尚能力不强,是个和事佬。
放弃这些人不用,另起炉灶,是不可能的,观音菩萨不会同意。
因此就只能在如何管理好、用好、并发挥好他们各自的才干上做文章。
唐僧不仅带好了这支团队,而且圆满完成了取经任务。
这其中的管理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
4、从唐僧身上,我们还要学习他如何搞好廉政建设?
5、从取经团队的取经历程中,我们要学习他们如何善借外力?
二、《水浒传》中的管理智慧
《水浒传》可以看作一个独立企业(“梁山泊”集团公司)的管理案例。
这个企业先后更换了两任企业主要领导人:
晁盖和宋江。
两个企业主要领导人的不同领导风格和管理方式,使得“梁山泊”集团公司的面貌大为不同。
1、看《水浒传》学管理,要侧重于研究两个企业主要领导人的差异。
晁盖的治企风格是小打小闹。
他通过带领弟兄们劫生辰纲发了一笔横财上了梁山泊,斗杀王伦,取得了“梁山泊”集团公司的头把交椅。
于是就和弟兄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过上了逍遥快活日子。
至于未来是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未来应该发生什么,且不管它,老子快活一天算一天。
宋江则不同。
宋江被众兄弟扶上头把交椅后,立即把“聚义厅”改为了“忠义堂”,然后打出“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对“梁山泊集团”今后的经营管理(即打家劫舍)做出了明确的规范: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只抢恶霸财主,不扰黎民百姓,并且明确了集团的愿景——干好,闹大,等皇上招安!
进一步对比“梁山泊”集团公司两个企业领导人的作风,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
晁盖是小作坊式的管理,家庭式的管理;宋江是集团式的管理,是正规化的管理。
晁盖是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是哪里;宋江有企业愿景,有企业品牌,有规章制度,有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和开发、管理机制。
晁盖把经营梁山泊当作玩乐,宋江把经营梁山泊当成事业。
晁盖没文化,目光短浅,对外界知之甚少或不想知道、也不愿知道;宋江有知识、有文化,很会把握信息和天下大势。
因为领头人的不同,梁山泊的前后发展出现了天壤之别。
2、看《水浒传》还要看宋江如何发现人才、对待人才、挽留人才、使用人才。
“梁山泊”集团公司的“业务骨干”和高层领导如武松、林冲、花荣、秦明、呼延灼、卢俊义、孔明、孔亮、李逵等等,很多都是冲着宋江来的。
而后期上山的许多人,则是宋江用计把他们赚上山来的。
有时为了挖到一个优秀人才,宋江不惜用“下三滥”的手段,非将其收入囊中方才善罢甘休。
如赚取号称“河北玉麒麟”的大名府员外卢俊义“同志”上山时,宋江先生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想尽了心思,使尽了手段。
有些招数虽然损了点儿,但更体现了宋江“爱才如命”的人才价值观。
这其中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看《水浒传》还要注意研究宋江在干部和员工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经验。
宋江此人之所以出名,在于其讲义气,重感情。
最典型之处就在于此人对朋友挥金如土、乐善好施。
朋友有难,宋江总是主动为其两胁插刀。
因此赢得不少弟兄的追随。
宋江担任“梁山泊”集团公司主要领导人后,深知要在地处深山水泊的偏僻之地带好这支背景复杂、人员庞杂的队伍,并取得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在感情上、思想工作上下功夫,更要在后勤保障上做足文章。
宋江很注意改善和解决干部和员工的后勤条件,关心职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建设。
每次有大收获,都给弟兄们大秤分金银。
每有弟兄上山,都要大兴土木盖房子。
荒山僻壤的梁山泊虽比不了皇宫内院,但是却并不逊色于山下地主老财的生活待遇。
因此,一帮弟兄死心塌地跟着宋江“闹革命”。
宋江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福利、待遇留人的做法值得今天的企业领导人认真借鉴和思考。
三、《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智慧
《三国演义》从管理的角度看,可以把它看作一本市场竞争学教材。
《三国演义》反映的是三大集团如何在中国市场开展竞争的优秀案例。
魏、蜀、吴三大“集团公司”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竞争地盘、竞争政权、竞争人才、竞争财富,其中所运用的各种政策、谋略和技巧,蕴含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管理智慧。
读《三国演义》要重点感悟以下管理智慧:
1、人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取胜的第一要素。
在市场竞争中,得人才者得天下。
有了人才,小事业可以做成大事业;有了人才,小地盘可以变成大地盘;有了人才,弱小的力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吃掉强大的对手;有了人才,事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刘备得了诸葛亮,三分天下得其一;而诸葛亮没有为蜀国选好接班人、培养出“柱国”之才(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结果导致在三国之中最早败亡。
孙权早年敢于重用张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一批江东人才,大败曹操于赤壁,火烧刘备七百里,独霸江东无人敢染指问津。
但是在选接班人的问题上,老眼昏花走了眼,致使东吴富贵不过三代。
曹操重人才,爱人才,号称“战将如云、谋士如雨”,一生打败无数英雄对手,可谓是用人识人的高手。
但是他终其一生没能看透司马懿,结果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了灭国大患。
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成败存亡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一个企业也同样如此。
2、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注重正义、品牌和战术。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皇家正统自专;蜀国称蜀汉、刘备自封皇叔,也是打皇家正统旗号。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必须讲究社会责任。
一个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为达一企、一已之利而不顾其余的法人,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纵使得逞于一时,绝不会得逞于一世。
只有正义的事业、诚信的领导、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有笼络人才、吸引人才、做强做大事业的资格和资本。
真正好的战略、战术往往是“阳谋”而非“阴谋”。
所谓“大道无术”。
3、企业要建立人才储备和“外部智力库”。
蜀汉和东吴败亡的教训启迪我们:
人才的培养、使用,既要重于当时,还要顾及今后。
要考虑人才的继承性、连续性和发展性。
人才上面的问题不得“临时抱佛脚”。
企业领导人还要善于借助企业外部的智力和智慧,为企业的竞争服务。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企业的领导人要通过借力、借(外)脑,时常帮助自己跳出企业看企业,时刻提防自己的狭隘和盲目。
四、《红楼梦》中的管理智慧
《红楼梦》这本书,可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反面教材来看,把它看作揭示一个大企业走向衰亡的管理案例。
《红楼梦》揭示的大企业衰亡的原因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后继无人,人才断层。
贾府合家上下只有一个贾宝玉看看似乎还有希望,其实也只是个纨绔子弟。
至于贾链、贾蓉辈更是不足论。
贾府后继乏人,还怎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2、管理者、当权者监守自盗。
王熙凤等人管着“企业”的,捞着自家的。
这样的企业焉能不败。
3、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成风,盲目投资、乱铺摊子。
《红楼梦》描写的贾家已是强驽之末,但平时依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元妃省亲,贾府硬要撑门面,赊账也要建大观园。
结果不仅造成腐败进一步蔓延,而且导致“企业”现金流严重枯竭,贾府前景更是雪上加霜。
4、内部管理放纵,规章制度松弛,劳动纪律涣散。
贾政的管理是放任式管理。
贾府对外名为一家,实际上内部各立门户、各怀鬼胎,貌合神离。
“大企业”病已深入膏肓。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已无法执行。
基层员工焦大犯了错误,不仅不服从管理,反而大骂贾家几代人“偷人的偷人,扒灰的扒灰”。
贾府规定男女授受不亲。
但“后备干部”贾宝玉带头违犯规章制度,在潇湘馆、衡芜院里想进就进、想出就出,致使大观园内上行下效,风气日坏。
后来群众反映实在太过强烈,贾府才下决心整顿一下。
却是只究下人,不究主人,搞“刑不上大夫”主义,致使赏罚不明,闹出了“晴雯之死”这样的冤假错案。
贾府的劳动纪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5、用人不当,用人不公。
王熙凤欺上瞒下,溜须拍马,吃里扒外,监守自盗,“员工”敢怒而不敢言,群众基础很差。
但王夫人却任人为亲。
探春有知识、有文化、有魄力、有干劲,还有比较适用的工作方法,但因为是庶出,年龄又小,终不获重用。
6、干部老龄化现象严重。
贾府的干部老龄化现象可说是有目共睹。
“干部终身制”不除,企业改革无法推行。
未来贾府的命运必然走向衰亡,只是或早或晚、或速或迟而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影响深远。
中国企业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刻有深深的民族性。
中国企业的领导人要想搞好中国式管理,团结领导好企业员工,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中华文化的精粹,为我所用,治人治企。
中华文化有大智慧,要靠我们在学习中去感悟、去领会、去继承、去借鉴、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