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966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炎陵县回龙仙生态农庄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代项目建议书)

 

 

 

 

 

 

 

株洲市盛龙投资项目咨询管理公司

目   录

1总论

1)项目提要

2)依据

3)重要参考文献

4)关键术语定义与说明(可选)

5)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可行性研究结论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的背景与由来

2)应用需求与项目必要性分析

3项目建设条件

4建设目标

1)项目建设目标

2)指导思想与原则

3)主要建设任务

5项目建设方案

1)项目建设总体布局

2)项目区区划

3)项目建设内容

4)营造林技术措施

5)项目可行性分析

6消防、安全、卫生、节能节水措施

 1)消防

 2)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3)节能

 4)节水

7环境影响评价

 1)生态环境现状

 2)项目对环境影响

 3)环境保护措施

 4)环境影响评价

8招标方案

 1)招标范围

 2)招标组织形式

 3)招标方式

9项目组织管理

 1)建设管理

 2)经营(运行)管理

10项目实施进度

11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2)投资估算与项目运行(管理)年费用估算

  3)项目资金来源

12综合评价

 1)项目风险评价

 2)项目影响分析

 3)项目财务分析

13结论与建议 

第1章项目总论

1、项目提要;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与依据;

3、主要的技术和经济指标(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描述)

第2章项目背景

1、项目的由来;

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项目拟建区域(项目区)的基本情况;

4、项目承担单位(即项目法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第3章市场预测与分析

1、本地及周边市场现状的调查;

2、本地及外地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

3、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预测;

4、产品(或劳务)的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5、产品(或劳务)市场风险性分析;

6、产品(或劳务)的基本营销策略。

第4章地点的选址

1、项目选址原则和基本思路;

2、场址选择(要附上详图);

3、项目区的建设条件。

第5章总体方案设计

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2、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4、主要生产技术路线(或工艺路线);

5、工程建设规划(土建工程和附属工程);

6、原材料、能源(水、电力、煤油等)消耗;

7、项目平面布置与交通运输;

8、方案比较选择;

9、项目实施计划

第6章设备与物质采购

1、设备采购及说明;

2、物质供应。

第7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1、项目区环境现状分析;

2、项目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3、项目运行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措施;

4、项目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5、项目运行安全生产分析;

6、主要的安全生产措施;

7、劳动保护。

第8章组织与管理

1、项目筹建时期的组织与管理;

2、项目运营时期(包括项目建设后期)的组织与管理;

3、劳动定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等)与技术培训。

第9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总投资估算;

2、资金筹措方式与渠道;

3、资本金;

4、投资使用计划。

第10章财务估算

1、价格确定原则;

2、成本估算;

3、销售收入与销售税金估算。

第11章经济评价

1、项目的财务评价:

(1)盈利能力分析;

(2)清偿能力分析;

(3)不确定性分析;

(4)风险分析。

2、国民经济评价。

第12章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分析;

2、生态效益分析。

第13章结论与建议

1、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2、主要建议。

第14章附件

1、附件:

(1)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

(2)项目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的批复、协议或证明;

(3)项目法人证明(营业执照等其他法人资格证明);

(4)项目法人关于资本金的承诺书(或银行验资的报告);

(5)项目主办单位近3年的财务报表;

(6)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

(7)其他附件。

2、附图。

包括:

(1)项目位置图;

(2)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3)项目总平面布置图(涉及到每项建设内容的分布状况);

(4)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5)项目协调管理监督组织系统示意图(也可在可研报告文中列出);

(6)其他图件。

3、附表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也可以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第1章列出);

(2)项目投资概算表

4、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

1.1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

1.2现金流量表(自有投资)

2损益表

3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4资产负责债表

5财务外汇平衡表

6.1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全部投资)

6.2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国内投资)

7经济外汇流量表

8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9流动资金估算表

10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1主要产出物和投入物使用价格依据表

12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1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14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

1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6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17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

18出口(替代进口)产品国内资源流量表

19国民经济评价投资调整计算表

20国民经济评价销售收入调整计算表

21国民经济评价经营费用调整计算表

1总论

1-1项目名称

1-1-2项目投资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投资单位:

项目法人代表:

1-1-3项目主管单位:

1-1-4项目建设区域范围:

1-1-5项目性质:

新建

1-1-6项目建设目标:

利用现有宜林荒山、老化残次油茶林、其他残次林进行优质高产油茶林开发,形成亩油茶产业化基地,年产茶籽原油吨。

1-1-7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内容:

高产、优质、速生油茶林产业基地。

项目建设规模:

按连片开发的模式,兴建亩以上的油茶林。

1-1-8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①项目总投资为元人民币

②资金筹措:

由项目投资单位自筹资金元;银行借贷元(或融资)。

1-1-9项目经济效益提要

项目以三十年为计算期,从项目开始实施的第三年低改林产果、第五年新植林部分挂果(平均亩产茶油公斤),第八年全面挂果(平均亩产茶油公斤),累计可生产茶油公斤,实现产值万元;生产茶籽粕吨,产值约万元。

项目投资回收期为 8年。

1-2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1、《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

2、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

4、《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5、《湖南省油茶产业基地建设技术方案》

6、《湖南省油茶造林工程管理办法》

7、《湖南省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管理办法》

1-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1山林租赁成本指标

①残次、低产油茶林:

12元/亩/年

②宜林荒山:

7元/亩/年

1-3-2造林成本指标

①育苗基地1500元/亩

②新植林1000元/亩

③低改林700元/亩

1-3-3后期运营成本指标

①油茶林管理成本:

200元/亩

②茶籽采摘、原油加工成本:

25元/公斤

1-3-4产出品产量及价格指标

 茶籽产量:

0.4吨/亩

 茶籽出油率:

10.5%

 茶原油价格:

30元/公斤

 茶籽粕产量:

0.144吨/亩

 茶籽粕价格:

1700元/吨

1-4可行性研究结论

①目前现有油茶林绝大部分系低产、老化、残次林,需进行高产化改造。

②现有宜林荒山亩,完全适于油茶开发面积。

③本项目的实施可提供近上百个就业岗位,每年为当地农民带来收入上百万,是一项服务“三农”,惠及农民的好项目。

④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53.14%,财务净现值万元;投资利润率为44.74%;项目投资回收期为8年,属于收益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强的长线投资项目。

⑤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做大做强炎陵油茶产业,每年可创造近15亿元的产值,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和由来

油茶与油棕、油橄榄、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高于菜籽油、花生油和豆油,是与橄榄油相比美的高档植物油。

目前我国年产茶油约27.7万吨,仅占全国食用油消费总量的1.23%,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油茶作为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的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此,发展油茶生产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7年国务院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中特别提到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国家林业局也专门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菜产业的意见》。

湖南省是全国油茶生产的主产区,2007年全国油茶籽产量为93.91万吨,其中湖南产量为34.79万吨,占全国产量的37%,炎陵是湖南的林区县,油茶生产历来是炎陵的传统产业,也是株洲地区的主产区,近年来,在炎陵县委和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油茶生产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在逐年提高,炎陵县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油茶之乡”,其油茶十分畅销。

因此,保持和发展炎陵油茶产业基础,做大做强油茶产业,成为炎陵的产业优势,使之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茶油之乡是炎陵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

本报告对开发回龙仙千亩油茶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调研,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场址与建设条件、主要工程技术方案、项目组织管理、环保及节能、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本《报告》。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本项目的建设是充分利用炎陵县的自然条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需要。

炎陵作为一个农业县,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的90%以上,长期以来,炎陵的农村经济主要依赖粮食生产、用材林生产、果蔬生产等,除此以外就是外出打工,农村经济中很难找到有效的突破口,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项目的实施能有效地利用炎陵的山林、气候、土质等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打造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农庄,促进旅游服务业发展,为炎陵的新农村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

2、本项目的建设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油茶产业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油茶种植业基本上延续着传统的做法,绝大多数油茶种植区都没有对油茶林实行科学培育和集约化管理,造成油茶林杂灌丛生,林相紊乱,老残林多,病虫害多,荒芜面积大,其结果是产量越来越低(每亩产油仅为4公斤左右),油农的信心也越来越不足,尽管国家在油茶生产上给予了很大的投入,但效果不佳,突破不大。

本项目的实施将采用油茶种植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对老化和残次油菜林进行科学改造,实现科学化营林,实现产量上的突破(力争达到每亩产油40-50公斤),为油茶生产做一个良好的示范。

3、本项目的建设是推进退耕还林,消灭宜林荒山,美化和绿化永州的需要。

4、本项目的实施是节约农用耕地,发展绿色食品,优化人民群众食用油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

5、本项目的实施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建设。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自然地理条件分析

3-1-2永州市的地理位置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五岭山脉北麓,地理坐标为北纬24°39′-26°51′、东经111°06′-112°21′之间,南北相距最长处245公里,东西相距最宽处144公里,土地总面积22441.43平方公里,合3366.55万亩。

3-1-3永州市的地形地貌

永州市西、南、东三面环山,呈三山围夹两盆地状,其中北部的零祁盆地面积855.4万亩;南部的宁道江盆地面积1024.27万亩。

永州的油茶林分部主要集中在这两个盆地。

永州地貌山丘地为主体,丘、岗、平俱全,有中山、中低山、低山总面积11044.5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9.5%;丘陵3242平方公里,岗地3973平方公里,平原3191平方公里,水面880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14.5%、17.81%、14.29%和3.94%。

永州共有山林面积2173万亩,宜林荒山368万亩。

油茶种植面积290万亩,占全国油茶面积的6.2%。

3-1-4永州市的气候

永州市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为17.6~18.6℃,无霜期286-311天,日最低气温0℃以下的天数约为8-15天;平均年日照的数为1300-174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达101.5-113千卡/平方厘米;平均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

3-1-5永州市水系、水文

永州是一个河流密布、水系发达的地区,全市共有大小河流733条,总长10515公里,主要河流为湘江(境内流程227.2公里,出境流量774m3/秒)和潇水河(干流长354公里,平均流量245m3/秒)。

永州水系分划为三:

一是湘江水系,包括全市主要河流,流域面积2146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6.09%;二是珠江水系,主要是江永桃川、江华河路口一带及蓝山的部分小河,流域面积77.8平方公里;三是资江水系,只有东安南桥、大盛部分地区的小河,流域面积101.3平方公里。

3-1-6永州市的土壤

永州市土壤总面积2750.09万亩,有地带性土、岩成土、泛域土3大纲,10个土类。

其中红壤1500.27万亩,占54.55%,黄壤389.18万亩,占14.19%;山地黄棕壤157.35万亩,占5.72%。

上述三类土壤适合油茶生长。

3-1-7永州市的植被

永州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系湖南省植物资源富集之地。

全市有乔、灌木树种127种、429属、1542种。

主要植被有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阔针混交林、落叶常绿混交林、山厅矮林、草地等。

由于不同海拔、不同土壤结构形成植物不同的生境条件,孕育着不同的森林群落。

境内植被类型呈海拔垂直分布,其中油茶主要分布于海拔900米以下的中低山、丘陵和盆地。

3-2永州市社会经济状况

3-2-1永州市面积、人口结构

永州市总面积为2.2441万平方公里,所辖二区、九县、二个管理区共有188个乡镇531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80万,其中农村人口400万。

3-2-2永州市经济发展状况

截止2008年统计,永州市2008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592.7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4.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11元。

3-2-3永州市交通基础设施概况

永州地处湖南南部、毗邻广东、广西,是中原腹地通往华南、西南二大出海口的必经之地。

近年来永州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图使区位优势变成交通优势,到2008年,全市公路行车里程达到1.42万公里。

目前,境内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两条,通车里程200公里,已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有永蓝高速、永贺高速和厦蓉高速等。

未来三年内,永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480公里,永州将在时间、空间上进入珠江三角洲3-4小时经济圈,再加上洛湛铁路、湘桂铁路复线的建成,空港航线的扩展,永州大进大出的立体交通格局必将形成,这对项目建成以后的效益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3-3永州市林业及森林资源状况

永州市是湖南省重点林区之一,中国南方重点商品材生产基地,林业用地面积2173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65%,全市11个县区中有10个重点林区县,占全省重点林区县的13%;建有26个国营林场、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1个国家级、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到2008年,全市有林地面积1800万亩,森林蓄积量近4000平方米,森林覆盖率62.5%。

3-4项目投资单位基本情况

湖南永州           有限公司是由           实业有限公司、江苏          贸易有限公司联合发起并在永州登记注册的一家大型民营涉农企业,主营            生产,公司总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于2007年在湖南永州注册,注册地址: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         路;法定代表:

3-5项目经营公司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招聘和聘请

1、经营管理人员:

向社会公开招聘

2、林业技术人员:

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中、高级林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或向林业科研院所协请中、高级林业技术人员

3-6项目用地分布

永州市现有万亩以上油茶林乡镇有122个,大多集中在零祁盆地和宁道江盆地。

本项目拟从中选择60个左右乡镇,50万亩老残茶林和30万亩疏残灌木林规划为80万亩优质高产油茶基地的开发建设用地,其中零祁盆地40万亩,宁道江盆地40万亩。

3-5-5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

1、本项目的提出符合中央、省、市发展农村经济造福“三农”的指导思想,得到了永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意向举全市之力支持本项目的建设。

2、项目的开发建设不与粮食争土地,通过更新改造老残油茶林大幅度提高油茶产量,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可以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多年来,湖南省、永州市十余家林业科研机构在油茶的栽培、良种选育、澧茶林营造和管理等方面获得了多方面的创新成果,本项目可依托这些科研机构获得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永州劳动力资源充足,全市200多万农村劳动力中有近三分之二需要转移,因此,项目建设所需的劳动力是充沛的。

 

第四章 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市场分析

 4-1项目的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本项目,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实现对永州老残油茶林的更新改造,对新植油茶林的开发营造。

二是实现本项目年产茶籽油3.2万吨,副产品(茶籽粕)10万吨,实现年产值10-15亿元,年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

三是在全市乃至全省油茶生产区起到示范性作用,大幅度提高茶籽油的产量,提高茶籽油在中国食用油中所占比重,满足市场需求。

4-2项目的市场分析

油茶,多年生常青阔叶经济树种,其主要产品为茶籽油,主要副产品为茶籽粕,前者作为高档食用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A、B,在国际市场上与橄榄油齐名,后者作为皂素、饲料及有机化工原料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需求。

4-2-1主产品——茶籽油市场分析

1、茶籽油的营养价值

茶籽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达90%以上,比花生油、菜籽油、豆油等植物油含量都高,而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的含量最高达88%,这是目前所知的所有食用油中最高的,其油脂配比含量比例被公认的是全球食用油中的理想黄金比例。

优质茶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接近90%,并且脂肪酸平衡模式接近人体所需,其成份含量为:

油酸75%—88%;亚油酸3.5%—21%;亚麻酸0.3%—1.5%。

油中饱和脂肪酸(10%)、单不饱和脂肪酸(80%)、多不饱和脂肪酸10%的这样一个比例完全符合营养学家所推荐的理想模式1:

8:

1,其中的亚麻酸脂肪酸(1.5%)和亚油酸脂肪酸(8%)配比也是最符合营养学家所推荐的理想模式1:

4-6。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来说均有显著的食疗效果,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在我国医学名著《本草纲目》、《农息居饮食谱》、《中国中医药大辞典》中,都记载着茶籽油具有助消化、养颜、明目、清热润肺、解毒止痛、护发、减肥、清肠等食闻效果,被誉为“东方的液体黄金”。

2、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现状

①食用油消费增速快,但消费量不足

油脂是人体不可少的营养物质,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球食用油的消费是逐年增长。

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食用油消费大国,食用油特别是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快速增长。

据统计,2004年我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为13.5公斤,2007年则为17.3公斤,增加了近4公斤。

即使是这样,与欧美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45公斤相比,还有太大的差距。

②食用油消费结构不合理。

茶籽油作为高档木本食用植物油,在我国食用油消费总量中仅占1.23%,而欧美发达国家高档木本食用植物油(橄榄油)的消费量则占食物油总消费量的40%以上,差距极大。

③食用油供给不足严重依赖进口。

据2007年统计,我国国产食用植物油仅为1035万吨,而进口食用植物油却达到1509万吨,占全年国内消费量的54%,而且,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进口量每年都以两位数的比例上升。

④由于我国耕地少,大规模发展豆油等与粮食争地的植物油生产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我国每年增加进口油的原因。

3、茶籽油的市场预测

①以我国2007年食用植物油总消费量算,在不增加消费量的前提下,每年国内的供给缺口植物油达1500多万吨;

②以目前我国茶籽油年产量27.7万吨算,仅占食用油脂费量的1.23%,这是极不合理的。

要改变这一状况,把茶籽油这种高档、优质、健康食用油的消费比例提高到欧美国家那样(40%),我国茶籽油年产量就要提高到900万吨,是现在年产量的32倍。

4-2-2项目主要副产品——茶籽粕的市场分析

茶籽粕的市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用于提炼茶皂素,可直接出口欧美市场作为有机化工原料;二是用于国内加工成高营养的鱼饲料;三是直接出口到东南亚各国。

上述用途的年需求量不低于200万吨。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5-1项目布局

项目布局

5-2项目种苗基地建设

为了确保本项目的实施,项目前期须先行营建1000亩油茶采穗圃和2000亩育苗基地,此项投资约500万元,列入项目总投资预算。

5-2-1项目种苗基地选址

为适应零祁盆地和宁道江盆地不同气候环境的油茶种植和生长,本项目种苗基地拟在江永的夏层铺镇和北片的伊塘镇各规划1500亩作为项目种苗的培育基地。

5-2-2项目种苗需求量概算

①新植油茶林按每亩100株计算,30万亩新植林约需3000万株种苗。

②低改油茶林按20-30%补植率算,50万亩低改林约需1000-1500万株种苗。

5-2-3项目种苗供应能力概算

根据常规实践,育苗基地每亩可培植3万株种苗,2000亩育苗基地可提供6000万株种苗,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对种苗的需求。

5-2-4项目品种选取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油茶种苗发展和强化种苗质量的通知》,本项目对油茶种苗品种的选取依据以下几个原则:

1、必须是国家或省级林业部门认定的油茶良种。

2、必须是适合湖南地区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品种。

3、必须是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

依照以上原则,本项目初步确定“湘林1号”、“赣无1号”等多个品种为引进和培育品种。

5-4油茶林的保护与管理

5-4-1油茶林防火

1、强化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建立防火责任制。

2、加强对周边群众的防火宣传教育。

3、与市、县(区)林业防火部门紧密联系,建立防火应急机制和火灾预警机制。

4、建立防、灭火设施和防、灭火队伍。

5-4-2油茶林病、虫害防治

1、加强病、虫害检疫,严格防控病虫害通过种苗或其他方式带入项目区。

2、抓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建立病虫害防治的应急机制。

3、采用抗性强的无性系苗木造林,使用多个无性系进行块状交互替换配制以障低生态风险;配合抗病、抗虫的优良品种的培育,减少病、虫害发生机率。

4、按照技术规程有效杀灭病、虫害。

5-4-3油茶林营造和管护

本项目尝试由农民以林权入股的方式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通过量化方式界定投资人、林权所有人的权力、利益、义务和责任,将农民的切身利益与项目的建设和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与投资人、经营公司一起把项目建设、管理好。

5-4-4新植林营造技术措施

1、依据:

《湖南省油茶林造林工程管理办法》

2、实施内容:

①整地:

在栽植前三个月,根据选址坡度、土壤、植被情况分别进全垦、水平梯级整地或穴垦整地。

②基肥:

按每亩2000-3000公斤施用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