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知识点.docx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学知识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1、行政的涵义、行政的性质
行政,就是特定的国家机关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也包括其他国家机关的特定部分,为实现国家的政治目标和社会公共利益,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直接、具体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行政的性质
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具有二重性
①体现国家中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压迫和镇压被统治阶级以维护其统治地位的阶级属性
②干预和管理社会一般公共需要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属性。
2、政治与行政的二分理论威尔逊和古德诺
政治是在重大而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致事宜方面的活动。
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3、行政管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1、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问题和所追求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效率
2、法约尔---法国的“科学管理之父”
六大类活动: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政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五个基本要素: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4项“一般原则”:
分工、权限与责任、纪律、命令的同一性、指挥的同一性、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系列、秩序、公正、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3、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在行政学领域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官僚集权组织理论
4、古立克
把科学管理理论有关管理职能的论述加以系统化,提出了著名的POSDCRB,即管理七职能论。
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sing)人事(Staffing)指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预算(Budgeting)
5、厄威克
他认为,管理应以发挥人的创造性为主旨;提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
目标原则、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层级原则、控制幅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明确性原则
(二)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管理学(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1、梅奥---行为科学的创始人和早期代表人物
工人不是只受物质因素制约的“经济人”,而是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的“社会人”
人不是单独的、孤立的、机械的个体,而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管理者要寻求和采取一种以社会和人群技能为基础的新的领导方式
2、巴纳德
非正式组织理论
权威的接受理论
组织平衡理论(贡献、诱惑)
行政主管人员的职能
3、西蒙
不满足传统的行政学忽视人的因素和静态的研究方法,力主用行为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行政问题。
在行政学理论方面最突出的贡献,是把社会科学中的决策概念引入行政管理,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决策理论体系。
(三)现代化管理时期的行政管理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
特点一,是把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一些最新成果广泛地应用到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中来。
特点二,发展迅速、学派林立。
4、官僚制理论
所谓“官僚”,是指这种组织的成员是专门化的职业管理人员而言官僚制指的是一种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理想的等级制组织模式,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制度。
5、行政职能的概念
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担负的职责、应起的作用。
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所具有的职责和任务。
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6、行政职能体系的构成
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动态):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从涉及的领域来看,行政职能包括(静态):
政治统治职能---国家防卫职能、公共安全职能、民主建设职能、外交职能、军事职能等
社会管理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治安职能、社会服务职能等
7、政府职能变化规律和特征
变化规律:
从总体上看,政府职能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政治统治职能的逐渐减弱和社会管理职能的不断增长。
特征:
(1)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是政府职能变化的根本原因
(2)政府职能的变化是一种适应性的调整,
(3)政府职能的变化,是分层次地进行的
8、中国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与发展
(一)1978年以前全能政府社会完全依赖政府部门处理一切公共事务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重政治统治轻社会管理,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职能的变化
1992年之前的简政放权:
职能的重新分配与幅度调整
1992年之后的角色重塑: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要发挥资源配置基础地位的作用。
政府应肩负起宏观政策主体、服务主体和监督保障主体的角色;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要从微观为主转向以宏观为主,从以直接方式为主转向以间接方式为主。
中央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方式的改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三)1997年之后的障碍撤除:
产权结构调整开辟新的空间
在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它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四)当前
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一般政府职能(制定市场规则、维持市场秩序、弥补市场不足等)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要求的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政府的主导职能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所要求的政府国有经济管理职能。
体制转型对政府职能的独特要求
9、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及其合理状态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法规制度健全。
(二)组织目标明确。
(三)人事调派恰当。
(四)权责分配合理。
(五)财物数量适中。
(六)运行机制有效。
(七)行为方式优化。
(八)价值观念整合。
10、行政组织的种类
(一)首脑机关。
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统辖全局的领导机关。
(二)职能机关。
隶属领导机关或行政首长之下、执掌一定专业行政事务、由本身或督率其所属机构实际实施的机关
(三)幕僚机关。
协助行政首长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性办事机关。
(四)咨询机关。
专门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论证和较佳政策方案的行政机关。
(五)派出机关。
一级政府根据政务管理需要,按管辖地区授权委派的代表机关。
11、组织目标与目标管理
目标是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导向座标,是组织聚合力的内在源泉。
它为组织及成员提供奋斗的方向,并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
成功地实施目标管理应当至少具备4个条件:
1.整个组织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目标管理采取基本的支持态度。
2.管理人员应比下级具备更高的协调组织、领导能力和政策水平及订立目标的技能。
3.实行以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激励制度。
4.目标管理从组织的高层管理部门开始。
要树立榜样和信心,以利仿效。
12、典型的组织结构形式
(一)直线结构形式
(二)参谋结构或职能结构形式
(三)直线-参谋(职能)结构形式
(四)矩阵结构形式
1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一)管理幅度。
指一名主管人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
(二)管理层次。
指组织的纵向等级结构和层级数目。
管理层次是以人类劳动的垂直分工和权力的等级属性为基础的。
14、首长制与委员制——权力归属和运用完全不同的两种体制
首长制:
行政机关权力交由行政首长一人负责并同时承担全部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
委员制:
行政权力交由若干人组成的集体共同负责并集体承担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
15、中国政府行政组织结构概略
16、组织气候
指组织成员的个性、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与一致的一种变化过程,也可以说是组织内部环境的一种较具持久性的特质或行为气象,它由成员的工作感情、态度、思想、精神等所组成并通过上述因素表现出来。
17、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
组织变革的动力:
1.环境。
如,政治格局、独律规范、伦理道德、经济发展、文化观念的改变等。
2.目标与价值观。
目标是价值观的产物,也是组织战略的凝聚点。
3.技术。
技术水平和技术手段是区分组织技术程度的标准。
4.结构。
组织结构的任何改变都是组织变革的外在表现形式。
5.管理。
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组织变革的不可缺少的实施条件。
管理本身就是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变革动力源。
6.社会心理因素。
这主要指组织成员的动机、愿望、态度以及与之相一致的群体效应对组织变革的推动。
7.专家和专家群体。
他们的丰富和优越的系统知识、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他们对组织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途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论证,而这正是变革所必需的。
组织变革的阻力:
1.利益差别。
利益差别主要包括权益、地位和既得经济利益等。
2.习惯性。
习惯性是对一定工作方式和环境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或某种较为持久的认同。
习惯性的力量常常是巨大的,它对变革的阻力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职业认同感,二是对变革更新的潜在在的不安全感。
3.认知。
这主要表现为由于对变革的目的、方式、后果的不完全的、模糊的、主观臆测的了解和理解,而对变革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合情合理的、实事求是的变革宜传,是变革成功的重要条件。
18、行政决策的原则
(一)信息准确全面原则决策者首先要掌握准确、可靠、全面、系统的信息
(二)目标原则决策必须要有清晰和实际的目标
(三)可行性原则这是衡量决策正确性的标志
(四)时效原则时效包括时机和后效
(五)系统原则要把决策对象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六)满足原则传统决策追求最优目标。
然而,几乎没有什么最优的决策
(七)非平衡原则传统的决策都对平衡感兴趣,但它们却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八)权变原则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决策也要随机应变
(九)集团决策原则现代决策日益复杂,单凭个人智慧难以胜任
(十)行动原则决策总是要付诸行动的
19、行政决策程序
确定决策问题和决策目标
拟定决策备选方案
决策备选方案评估
决策备选方案抉择
20、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及决断系统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行政决策的主体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
它主要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及决断系统三部分构成
(一)信息系统
行政决策的信息系统由信息流程体系和信息组织体系两大部分构成
(二)智囊(咨询)系统
(三)决断(枢纽)系统
现代行政决断的方式或制度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种:
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委员会制
21、影响行政决策的因素
(一)政策和法律因素先行的政策和法律是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决策的主要依据。
(二)问题性质
(三)外界压力指各种社会集团、政治团体、社会舆论、新闻媒介、上级意图等独立于行政决策过程之外但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四)信息来源信息是行政决策的基础
(五)个人素质决策者个人素质不同对决策质量和决策行为有不同的影响。
(六)决策体制个人专权制、个人负责制、集体负责制的不同条件
(七)决策手段先进的决策手段和方法有助于客观地判断和选择决策备选方案
(八)决策时机决策时机主要指行政决策的时间安排及当时的决策条件
22、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媒体因素
大众传媒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1)镜子;
(2)守门人;(3)建构现实
大众传媒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1)可以继续提高政策问题的认知度
(2)可以扩大政策诉求群体
(3)可以形成强烈的政策舆论
(4)可以扩大公众对决策的参与
大众传媒影响政策制定的限度
(1)我国的大众媒体数量还不够多,种类也不够齐全
(2)我国现有的大众媒体还未能在绝大多数的公众中产生影响
(3)我国地方的主流媒体受到地方党政机关的控制,社会公共问题限制则更多。
23、完全理性决策的理论假设和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的比较
完全理性决策的过程模式
第一,确定一套可操作的或量化的决策目标
第二,汇集并整理决策所需的各种资料信息
第三,拟订完备的各种可行的决策备选方案
第四,根据成本—效益分析法对每一个备选方案作出评价
第五,按价值高低排列出各备选方案的优劣序列。
产出就是从备选方案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