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市第一中学东校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832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集宁市第一中学东校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内蒙古集宁市第一中学东校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内蒙古集宁市第一中学东校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内蒙古集宁市第一中学东校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内蒙古集宁市第一中学东校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集宁市第一中学东校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x

《内蒙古集宁市第一中学东校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集宁市第一中学东校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集宁市第一中学东校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docx

内蒙古集宁市第一中学东校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台湾学界,把迁徙的紫斑蝶以及它们聚集越冬的山谷称之为“紫蝶幽谷”现象。

下图为台湾岛紫蝶幽谷分布及紫斑蝶北返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紫蝶幽谷”均分布在(  )

A.南部沿海地区B.山脉南段两侧的低海拔地区

C.高山峡谷地区D.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温暖区

2.紫斑蝶选择山谷越冬,主要是该地(  )

A.降水丰富B.人烟稀少C.背风温暖D.花蜜充足

3.紫斑蝶北返时间最可能在(  )

A.1月下旬B.9月中旬C.5月下旬D.3月中旬

【答案】1.B2.C3.D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紫蝶幽谷均分布在中央山脉的南部低地谷地中。

并不是沿海地区,A错;也不是高山峡谷地区,均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CD错。

故选B。

2.冬季,台湾盛行偏北风,北部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A错;河谷低地,通常是人口聚集的地方,B错;紫斑蝶迁徙到南部的谷地过冬,主要是该地处于背风坡,纬度低,气温较高,C对。

紫斑蝶不食花蜜,D错。

故选C。

3.紫斑蝶在南部越冬,春季回暖后北迁,等到秋季气候凉爽后南迁。

1月下旬是冬季、5月下旬是夏季,AC错;3月中旬是春季,9月中旬是秋季,B错D对。

故选D。

【考点定位】动物迁徙的时间及原因

下图为大别山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明初时期该地“水草丰旷,遍布茅滩”,是著名的养马基地,当时马厩最有可能位于(  )

A.①B.②C.③D.④

5.“远处的地平线上,一轮太阳将要落下,西边的晚霞挥动着绚丽的纱巾,迷糊间,山坡的茅草都镀上了一片金黄色。

”如该文书于北半球冬日家中,则该同学家的住址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4.B5.A

【解析】

4.根据材料,“水草丰旷,遍布茅滩”说明在明初时期,该地应当为河漫滩平原地区,靠近河流,地势低平且面积较大,读图可知,图中②处靠近河流,海拔较低,且等高线稀疏,应当为古代养马基地,故选B;①处位于山脊,坡度较大,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③位于陡崖附近,距离河流较远,不利于养马,故C错误;④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不适宜作为马场,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5.由材料可知,文章描述的是该地冬季日落的情景,冬季日落位于西南方向。

读图结合等高线分布来看,①处海拔较高,西南方向没有地形阻挡视线,能看到地平线处的太阳,A对;②处地势较低,而西南方向有山脉阻挡,不会看到地平线日落现象,B错;③位于陡崖下方,地势低,不能看到西南方向的日落,C错;④位于山坡上,西南方有山脊阻挡视线,D错。

故选A。

【点睛】等高线图的实际运用:

①与气候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

0.60°C/100m

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

(降水量的差异)

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②与河流水文结合:

A、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B、水库坝址的选择:

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坝址位置须岩石结构紧密,不易被侵蚀,如花岗岩。

③与地区规划结合:

A、铁路、公路选线:

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

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B、港口应考虑:

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

C、农业区划:

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

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D、工厂厂址选择:

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

生产高、精、尖等电子产品的工厂一般选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E、建疗养院:

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我国中山站位于(69.5°S,76.5°E),下图为经历漫长极夜后南极中山站迎来的第一轮红日照片。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当日,科考队员在中山站看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

A.3:

06B.6:

06C.12:

54D.14:

54

7.图中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

A.正东方向B.正西方向C.正南方向D.正北方向

8.与美国南极点科考站相比,我国中山站(  )

A.年平均风速大B.线速度小C.年降水量小D.极昼时间长

【答案】6.D7.D8.A

【解析】试题分析:

6.经历漫长极夜后南极中山站首次看见日出,如图所示,应该是当地地方时12:

00,北京时间比当地地方时早2小时54分钟,因此北京时间约是14:

54,故选D。

7.此刻中山站地方时为12:

00,故据上图判断太阳位于中山站正北方向,故选D。

8.中山站位于69.5°S,处在极地东风带内,风速大;美国南极点科考站(阿蒙森-斯科特站)纬度高,极昼时间长,线速度为0;南极点科考站处于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下沉,降水少,风速较小。

故选A。

9.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

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

下图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

读下图,回答下题。

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

A.西二区B.西十区C.东十区D.东二区

【答案】B

【解析】右图可知,甲城市工作时间为2点到10点,当地应为上午8点到下午4点,技术可得,该地时区为西十区,故选B。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野外考察,绘制了旅途中某河流域部分地区地层分布图,假设图中P、Q距离为5cm。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在P地测得北极星高度角为36°52',在Q处宿营时,测得北极星高度角为36°54',次日观测到太阳在正南方向时,国际标准时间为4时。

P地经度及该图比例尺是(  )

A.90°E 1∶37000B.130°E 1∶74000

C.120°E 1∶37000D.120°E 1∶74000

11.能正确反映沿MN线地形剖面图和地层分布状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10.D11.A

【解析】

10.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

P处测得北极星高度角为36°52',可知P地纬度为36°52'N,“当太阳位于正南方时”表明地方时为12时,“国际标准时间为4点整”,表明当地比0°经线早8个小时,利用“东加西减”每度相差4分钟的原则,计算得到当地的经度是东经120°由材料可知,在Q测得北极星高度角为36°54',说明Q地的纬度为36°54',PQ两地相差2′,根据纬度之间的距离计算可知,PQ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7km,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计算可知比例尺为 1:

74000,故选D项。

11.N海拔高度应该50m,M海拔高度应该50—60m,a-e岩层越来越老,说明M是背斜顶部,N是向斜的顶部,岩层向M方向倾斜,选择A。

点睛:

确定某剖面图是沿何剖面线画出来的方法:

①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所穿过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等,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相吻合。

②注意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

③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的反映,剖面线与最高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应该小于最高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和。

而与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应该大于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差。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的差值可能是(  )

A.6℃B.8℃C.10℃D.12℃

13.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主要是因为两地(  )

A.太阳辐射不同B.纬度位置不同C.距海远近不同D.地形特点不同

【答案】12.C13.D

【解析】试题分析:

12.由图可以看出:

20°C<甲地年较差<22°C,10°C<乙地年较差<12°C,甲、乙两地年较差值约为10°C.选C正确。

13.甲、乙两地纬度相当,都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经度位置和距海远近无关。

由图示经纬度可知甲地年较差大,甲应是山地,乙地年较差小,应是盆地地形,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主要是因为两地地形特点不同。

选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图判读及影响气温的因素。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

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4.“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赤道——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B.赤道——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C.赤道——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D.赤道——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15.“数九”期间,我国北方(  )

A.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B.昼短夜长,且昼长变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D.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答案】14.C15.D

【解析】试题分析:

14.从冬至日12月22日开始,经历81天,不到三个月,因此不到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且向北移,选C项。

15.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我国北方昼短夜长,昼长变长,A、B错。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大,C错;日出时间不断提前,D对。

考点: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

【名师点睛】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3月21日春分,太阳直射赤道;过后,直射点北移,到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后直射点南移,秋分(9月23日)时又直射赤道。

继续南移,冬至日(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以后又北移。

(拓展)数九:

从冬至之日起,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

天文专家介绍说,“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

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汉族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

当时汉族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

而当时围着家眷数九亦被视为逍遥境界。

专家研究发现,英国巨石阵是一处古人天文观测遗址,在特定日期站在阵内的人可以看到日出、日落透过巨石缝隙的光线。

左图为巨石阵景观图,右图为巨石阵不同日期太阳光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太阳光线中,代表冬至日日出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7.若⑤所示太阳光线代表某日日落,20天后的X日看到相同方位的日落,则X日可能是(  )

A.6月12日B.7月2日C.7月10日D.1月2日

【答案】16.B17.B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日出方位。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该地位于北半球,夏至日昼长夜短,故其日出方位应位于东偏北方向。

结合图中右下角指向标,东北方向为①箭头,故选A。

该题依据日出方位规律,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方位即可。

【小题2】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相同,其由公转产生的现象相同。

故这两天关于二至对称。

根据题意,太阳此时日落西北,直射点在北半球,20天后看到相同方位的日落,说明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关于夏至日对称,故从6月22日往后推10天,为7月2日,故选D。

【考点定位】日出日落方位

【名师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太理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山地迎风面的气压比背风面高很多,使等压线突然变形或突然密集,出现等压线不连续的情形,一般将这种等压线画成锯齿形,称之为地形等压线,应画在山地的迎风面或冷空气的一侧,与山脉平行,不能横穿山脉。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某季节地形等压线图(单位:

hPa)。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山地迎风面气压比背风面气压高的原因是(  )

A.迎风面空气堆积B.迎风面气流下沉

C.迎风面降水多D.迎风面气温高

19.图示季节最有可能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18.A19.D

【解析】

19.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季节来自北方冷空气多,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所以应该为当地冬季,故该题选D。

左图为我国某地(40°N,112°E)南坡的植树造林整地模式示意图,右图为沿图1中PM一线所作的剖面图。

该模式是先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挖沟,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埂(图2中A处),再用沟上沿的活土回填到沟的下方(右图中B处),最后在内斜坡一侧(右图中C坡)栽种小树苗。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右图中A埂的作用是(  )

A.改变沟内光照B.拦蓄地表径流C.升高沟内温度D.增加地表粗糙度

21.一年中正午时分,右图中沟内小树苗能全部被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黄赤交角取23.5°)(  )

A.60天B.100天C.180天D.340天

22.6月22日,该地4点半日出,右图中沟内小树苗全部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约为(  )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

【答案】20.A21.B22.C

【解析】

20.由材料可知,图中A埂是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成,位于南面,可以减少正午阳光对沟内小苗的照射,有利于成活,A对。

树苗种在沟内,本身就有拦截地表径流的作用,没有必要再培土到树顶,积水过多,不易成活,B错。

A埂遮挡了光照,对于沟内温度影响不大,C错。

增加地表粗糙度主要是为了防风,而小树种在沟内即可防风,D错。

故选A。

21.读图可知,图中沟内侧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说明只要正午太阳高度达到60°,沟内小苗即可全部被阳光照射,该地位于北纬40°,计算可得,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10°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的时间为(23.5°-10°)/47°*2*180天,约100天,故选B。

22.该日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太阳高度为0°,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3.5°(90°-40°+23.5°),则该日太阳高度变化为147°,而当太阳高度大于60°时,沟内小树苗能够被全部照射,期间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为(73.5°-60°)*2=27°,该日北纬40°昼长为15小时,计算可得,该日沟内小树苗能够全部照射的时间为3小时,故选C。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H=90°-|φ-δ|。

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在实际的解题中,许多时候并不需要运用此公式。

由于在某地点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差值等于它们的纬度差,所以利用下面公式计算更为方便;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90°-δ,其中δ为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二、非选择题(56分)

23.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材料二 酒泉深居内陆,有航天发射的诸多优势,“神舟”系列均在此成功发射。

除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发射中心外,我国还在海南文昌建设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

(1)请简述图中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写出图中甲、乙区域年日照时数范围,并分别分析原因。

(3)分析文昌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

【答案】

(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3600小时<甲<3800小时。

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为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400小时<乙<2600小时。

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3)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燃料;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箭;四面环海,发射更安全

【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年日照时数的总体分布规律是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3)酒泉、文昌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可以从水源、光照、温差、地形、土壤等方面回答。

考点: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厄立特里亚位置及地形示意图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

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

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

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1)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的变化趋势。

(3)由于地势的影响,河流的流向具有         的特征。

一般而言,A、B、C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由大到小依次是     。

(4)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

(1)位于热带;东濒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

(2)中部高,东、西部相对较低。

东南地势低,气温高,中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西北部地势下降,气温随之升高(3)从中部流向四周A、B、C(4)问题:

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

措施:

在高原修建水库与水坝,实现雨水的季节调配;培养农业技术人员;推广喷灌与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国际合作,解决资金短缺困难等。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河流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1)由图可知,厄立特里亚位于非洲东北部;地处热带;东濒红海;扼红海进出印度洋的门户(或扼欧、亚、非海上通道的咽喉──曼德海峡)。

(2)从等高线图可以判断,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的流向从中部流向四周。

从图中等降水量线和河流的长短比较可以判断,A河比B河、C河长,集水面积更大。

(3)厄立特里亚位于非洲,气候干燥,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

解决的措施:

在高原修建水库,实现雨水的季节调配;加强培养农业技术人员;推广喷灌与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国际合作,解决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

以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位置及地形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河流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等相关知识。

地理位置的描述基本方法:

1、自然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①所处的特殊经纬度值或纬度带和热量带

         ②所处的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2)海陆位置:

位于大陆内部还是沿岸(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岛屿、半岛、海岸线长短等。

(3)相对位置:

位于某大洲或某大陆的方位,以及某某地形区的某某方位等。

2、人文地理位置

(1)相邻位置:

与某某国家(或行政区)接壤(或位于某某边疆),或相邻的某些特殊地点(如民族)。

(2)经济位置:

所处(相邻)某经济区,其经济地位。

(3)交通位置:

所处某某交通要道(枢纽)。

(4)政治位置:

为某某中心(首都、省会)在地区处于某某地位。

25.读福建省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判断甲地年降水量并说明判断理由。

(3)有人主张在福建省中西部大量修建水电站,你是否赞同?

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分布特征:

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与海岸线大体平行;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增;山地降水多于平原。

形成原因:

福建省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的;两大山带中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较多;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

(2)大于1600mm,小于1800mm。

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3)赞同。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河流水量大,地处山地丘陵地区,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通过水库调节径流量,能缓解下游旱涝灾害,提高防洪标准;水库可为农田提供灌溉水源;发电可满足城乡能源需求,减少薪柴需求,利于保持水土;水库库区可以发展水产养殖;水库蓄水,能改善通航条件;促进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不赞同。

建设大型水电站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使当地居民生存环境受到影响;水库淹没上游地区,需要移民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通过等值线的判读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的区位条件和影响。

(1)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可判断福建省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沿海少于内地,与地形对夏季风的抬升有关。

福建省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自东南向西北地势逐渐升高,气流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增多。

(2)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线的数值的变化,甲地降水比周围地区多,可判定甲地降水位于1600-1800mm之间,福建省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读图甲地西北方向有山脉,甲地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如果选择赞同则从该地区发展水电的有利区位和发展水电的意义进行分析,福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中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水库的作用可从调节径流、发电、旅游、养殖、航运等方面分析。

选择不赞同,则从该地区发展水电的不利区位和带来的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该地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发电不稳定;建设水电站不仅需要大量投资,同时会淹没部分地区,引发地质灾害等不利影响。

【点睛】水利工程的作用一般有发电、航运、旅游、养殖、供水等;对于选择性开放题目的答题基本思路为:

赞同观点,有利条件+发展后带来的有利影响;不赞同,不利条件+发展后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