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让教育科研促进内涵发展XX市十二五以来教育科研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669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顾与展望让教育科研促进内涵发展XX市十二五以来教育科研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回顾与展望让教育科研促进内涵发展XX市十二五以来教育科研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回顾与展望让教育科研促进内涵发展XX市十二五以来教育科研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回顾与展望让教育科研促进内涵发展XX市十二五以来教育科研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回顾与展望让教育科研促进内涵发展XX市十二五以来教育科研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回顾与展望让教育科研促进内涵发展XX市十二五以来教育科研工作报告.docx

《回顾与展望让教育科研促进内涵发展XX市十二五以来教育科研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顾与展望让教育科研促进内涵发展XX市十二五以来教育科研工作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回顾与展望让教育科研促进内涵发展XX市十二五以来教育科研工作报告.docx

回顾与展望让教育科研促进内涵发展XX市十二五以来教育科研工作报告

回顾与展望:

让教育科研促进内涵发展

——XX市“十二五”以来教育科研工作报告

同志们:

自2002年12月15日召开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以来,我市教育系统按照“十五”期间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继续发扬“朴实、务实、求实”的研究作风,发挥“服务、引领、提升”的研究功能,秉承“实践、深思、增效”的研究宗旨,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与实验,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总结回顾和规划部署,是我市中小学教育科研获得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正值“十三五”实施阶段,有必要回顾总结前一阶段以来我市的教育科研工作,并对下一阶段的发展进行展望和筹划。

下面就我市过去五年的教育科研工作和今后教育科研的工作任务,

代表市教育局作“十二五”以来教育科研工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我市教育科研工作的简要回顾

五年来,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通过我市研训中心教育陈文主任及科研员、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我市教育科研工作有了较大发展。

无论在科研理念更新、制度创新、课题研究,还是教改实验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

(一)攀登制高点,形成了我市教育科研的共同愿景

如果有任何一种理念,一直能在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拥有一个有凝聚力的共同愿景。

一个缺少共有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的组织,必定难成大器。

共同愿景对教育科研活动至关重要,它能为教育科研活动聚焦、提供能量。

1、领导高度重视。

我市的教育科研已经不再为部分学校所独有,开展课题研究也不再是某些教师的专项,教育科研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并逐步呈现出“区域推进”的良好势头。

课题规划、中期评估、课题结题、成果推广样样搞的有声有色。

研训中心人员亲自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定期听取教育科研工作专题汇报,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我市教育科研工作一路绿灯。

2、科研机构健全。

早在2001年我市就由研训中心陈文主任分管教育科研,2007年成立研训中心,专门设立了科研部,配备了专职的科研人员,具体管理全市的教育科研,力求让研训中心成为是我们教育行政决策的参谋部;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宣传站,科研骨干的培训站;成为重大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中心,成为全市科研课题、校本研究的管理中心和指导中心。

全市所有学校都设有教科室,配足科研人员,形成数量足、素质高、人员稳的专兼群三结合科研队伍。

3、科研机制完善。

市教育局颁布了《XX市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条例》等文件,对于教育科研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敢于重奖重用。

每几年集中表彰一批全市教科研先进个人、优秀课题组和教育科研先进学校。

研训中心制定了《XX市教科研课题管理试行办法》、《XX市教育科研课题指南》,下发各中小学,把科研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不断加大权重和比值,直接与校长考核挂钩。

同时,还在全市启动“名师工程”,根据“师德是楷模、教改是先锋、教育是专家”的条件,评选XX市名教师,在潺陵大道上展示他们的风采,在评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职称评定时,没有参与课题研究的一票否决。

4、确立引领课题。

随着群众性教育科研的日渐深入,对教育科研机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设立更高层次的科研引领。

我市研训中心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和一段时间的努力,根据实际开展了研训一体化的课题研究,现已立项为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课题。

研究中我们加大与“研训一体化”试点学校的合作力度,积极开展校本层面的“研训一体化”研究和实践工作,以期总结并推广经验,促进全市“研训一体化”工作的开展。

5、注重案例切入。

针对少数校长、教师存在的教育科研于己无用,与己无关和教育科研费时费力,条件不足等思想认识上的障碍,我们特别注重采用案例、课例培训的方式,剖析教育科研的成功案例,宣传身边的先进科研典型,具体生动地展示如何选题、如何研究、如何推广、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引导校长、教师深刻地认识到:

教育科研有用,教育科研不难!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工作,一方面提高了我市教师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正确认识,为教育科研打下了扎实的人力基础。

广大教师既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自身教育生活品味的提升有着具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破除了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

他们深切地感受到:

教育科研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教育科研。

一种全员参与教科研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二)探索新视点,强化了我市教育科研的有效管理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基层教育科研的实质是一种理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普遍性的意义主要不在于获得理论上的突破和发现,而是问题的解决和行动的完善。

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定位,我们在课题规划与研究过程中,做到三个围绕三个适应。

即围绕教育重点、热点、难点和中心工作,开展教育科研,适应教育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形势;围绕打造名校、培养骨干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满足学校教师生命本质的追求;围绕教育公平、和谐发展开展教育科研,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整体提高。

1、科学规划。

为了保证我市教育科研工作步入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在课题规划上,我们确立了“整体规划,分类要求,突出重点,紧扣全面”的原则。

在三个层面上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即研训中心研训员、骨干学校及城区学校,以开展重点课题、特色课题研究为主,乡镇中小学,以开展验证性实验为主。

形成了一个系统全面、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课题体系。

所有课题,或是“扬长”—根据成功的办学经验确定课题,深入研究,提高效益;或是“避短”—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课题,做到问题课题化,解决实际问题。

在“十五”期间,我市有国家级课题(子课题)31项,省级课题59项,常州市134项,XX市级课题143项,只有3项课题未通过结题,其它课题顺利结题,形成了一批有成效的课题研究成果。

2004年在常州市教科研工作表彰会上,我市有20项优秀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2005年实验学校张和忠主持的省重点课题〈关于阅读教学与作文创新联系的研究〉获省一等奖;同年教育局发文作出关于表彰我市教科研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决定,全市有43项课题获奖。

从2005年开始,XX市人民政府将学校课题研究列入市科技进步奖的评选范围,研训中心的《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研究》等20多项课题获奖。

在“十一五”开局以来,我市现有2项国家级课题,68项省级课题,常州市2007—2010年备案课题403项。

2、规范管理。

教育科研是一种事业,是一种学术事业,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事业。

既然是一种事业就不能搞“泡沫”课题、虚假课题和浮夸课题,应该追求真理、追求真实。

追求真理和真实,就要规范研究过程。

换句话说,就是端正研究风气,提高研究素质,保证研究质量,要从规范做起。

在结题活动中,我们改革了以往的做法,先由课题主持人说研究过程、研究成效、研究困惑等;然后有专家组成员就课题的研究情况与课题组进行对话,主要涵盖三个层面的话题:

一是评点,二是提问,三是指导;接着查看过程性材料和专题网页;最后起草鉴定意见。

有效地促进了课题研究朝着规范有序地健康方向地发展。

如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21世纪新课程与中小学写作教学改革”子课题的会议结题,本市有16个单位承担了此课题的研究,总课题组一行专家对XX的作文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感到十分满意,《全国优秀作文选》主编姚卫伟先生在评点时说:

我到过很多地方,还没有发现比XX研究得好的学校,XX的课题研究规范、有序、重过程、讲实效,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我们还积极探究课题网络化管理的有效路径与方法,引导省市重点及立项课题组开展扎实、真实、朴实的研究。

所有市级课题必须建立自己的课题研究专门网页,及时上传相关资料。

根据《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网络管理评比细则》,对全市课题网络管理情况进行阶段性调研,促进课题管理的常态发展。

3、扎实研究。

教育科研的实质是课题研究。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我们本着“舞龙头,树样板,促全面,抓实效”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搞研究,认认真真出成果。

一舞龙头。

我们坚持教育科研跟我上,充分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

研训中心领导和研训员针对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课题,深入调研。

办学模式、自我教育、青年教师培训、特色教育、校本教材研究等课题研究均已开花结果。

二树样板。

为了发挥样板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提高全员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狠抓教科研基地建设。

2003年市一中、河滨小学、华城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被确定于常州市第一轮“教科研基地”。

2004年为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力度,提高我市教育科研水平,我们评定了16所中小学、幼儿园为“XX市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

2005年10月,常州市研训中心组织专家评审,我市第一中学和河滨小学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科研基地。

2006年在常州市第二轮教科研基地的申报中,我市华罗庚实验学校等5所中小学被评为常州市“教科研基地”。

对实验基地我们加强指导和管理,积极向外推介,力求让它们成为我市教育科研领域的“第一方阵”。

三促全面。

教育科研决不能是一两所学校、一两个课题的孤军作战,必须全员参与、整体推进,我们在突出点的同时,坚持以点促面、狠抓群众性的科研工作。

对各乡镇中小学,在分类要求的前提下,不求校校有课题,但愿人人都参与。

我市的“十一五”课题中,就有10多项是从学校发展出发从各校教学实际需要,由多校合作完成的课题。

有许多偏僻的乡村学校,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科研,课题选题切合实际,研究过程扎实,辐射一方、带动一片,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办学效益非常显著,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四抓实效。

我们反对人为地将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剥离,使教育科研游离于教育教学行为之外的“两层皮”现象;我们反对基层学校为了“名分”,盲目地讲求“高投入”,不惜重金买课题装潢门面,打造“金名片”的倾向,倡导把“刀刃上”的资金用于教师培训、学习、研讨,用在科研设施建设上;我们坚决反对学校科研只充当“搬运工”的角色,“复制”、“粘贴”他人他地“经验外套”的“虚假繁荣”,提倡立足于校本问题独自立项、自成门户的课题研究;我们反对研究“一刀切”,不搞“硬性规定”,彻底杜绝为迎接评估验收或现场展示而突击科研材料、制造科研成果的“背包袱”现象;在课题申报上我们不搞盲目挂靠、盲目跟风,引导学校既要“心动”也要“行动”,不要挂“空挡”,更不能出现“无花果”。

4、立足课堂。

课题研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是为教育教学而服务,不能游离于教育教学之外,否则将成为无根之花、无源之水。

我们认为:

最实用的就是最有价值的!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我们的课题研究只有更多地从课堂教学着手,结合平时的教学工作进行,才能有效展开,才能达到改进实际教学工作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目的。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成为两张皮。

有为数不少的人为搞研究而研究,不能把研究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并贯穿其始终。

为了扭转此种局面,我们在全市倡导,课题研究必须与课堂教学亲密地“接触”,要求课题组成员把课题研究渗透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去(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课题除外)把研究与教学融为一体。

为此,我们在金城中心小学和实验初中组织了课题研究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研训中心定期开展课改调研,行动反思研究方法日渐为大家接受、采纳,成为中小学研究方法的主流。

通过研究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学校都已经有意识地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地连在一起,课题研究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5、做好普及。

自2005年起,研训中心对部分教科研工作比较薄弱的学校进行“教科研扶贫”,组织专家组给学校老师作教育科研知识讲座,帮助他们规划研究方向,进行选题论证,拟定研究方案,同时请他们派代表观摩省市级优秀课题的结题过程,提高其教科研水平。

我们充分意识到课题研究对新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各学科也都能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带动学科教学普及研究活动。

2005年4月中旬,常州市“做中学”课题研讨会在我市举行,120余名代表来我市进行了教学观摩、研讨和交流活动,对我市的小学科学教学及“做中学”课题研究予以高度评价,促进了我市小学科学教育的开展;化学学科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研究重点,三年中完成了三个常州市级课题,不间断地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开展研究,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并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

2002至2005年,研训中心重点抓好了省级重点教研课题“控制课堂教学行为失误的对策性研究”的有关研究活动。

该课题涉及学校近60所,参与研究的人员达300余人,是XX教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个课题。

(三)抓好结合点,促进了我市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

基础教育的科研工作直接与教育教学相联系,是通过广大教师去直接实施的,因此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研究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十五”以来,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抓好全市教师科研素养的提高,找准恰当的切入点,重点对教科室主任和教科研积极分子进行辅导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由科研骨干为主力的核心队伍,在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组织和引领作用。

1、组织多种专题性的理论学习活动。

“十五”之初,我市教育科研尚处在起步阶段,广大教师的科研素养普遍较低,非常需要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学会教育研究方法。

针对我市实际,我们确定了“教育科研方法”“课程改革”“教育研究成果撰写”“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课堂观察研究”等理论专题,先后摘录了大量的理论片断,编印成教研通讯下发给全市专任教师学习,并组织了相应的考核。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组织了学习心得评比、教学案例评比和教育叙事评选等活动,推荐获奖的教师参加全市教育论坛发言。

坚持数年的理论学习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帮助教师学会了许多研究方法,而且有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运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活动。

2、举办形式多样的教科研培训活动。

教育科研工作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学校教科室主任是学校校长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得力助手,是联系市研训中心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桥梁与纽带,校教科室主任的科研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质量,关系到教育成果的水平。

因此我市加大了对科研骨干培训的力度,创设了相互学习、交流、反思、研讨的氛围。

2003年10月,我们在金城中心小学举办了教科室主任培训班,就怎样管理教科研工作和开展课题研究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2007年3月又在河滨小学召开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科室主任培训。

实验学校、华城小学、直溪小学、一中、河滨小学等5所学校作了大会交流。

他们分别从校本培训、校本研究、课题管理、网页建设、教育沙龙等方面介绍了经验。

然后有研训中心副主任陈文作了《课题研究管理要走规范化之路》的报告。

陈文同志的报告结合全市课题研究现状,肯定了课题研究的成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我们还针对规划课题的申报和开题、针对课程改革、针对研究方法的掌握、针对理论素养的提高以及实践经验的提炼等,举办了课题组长培训班,使课题组长在思想认识、观念转变、方法掌握、实践指导等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提高。

3、组织“教育沙龙、叙事研究”活动。

“教育沙龙”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它具有开放姿态和友好界面,既经济实惠,又费时少、成效好,有利于广大教师的共同成长。

2004年12月,研训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教育沙龙”活动的通知,将举办“教育沙龙”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全市推广,要求各校认真落实。

2005年3月17日,研训中心在金城中心小学举行了全市中小学“教育沙龙”现场观摩及培训活动。

其后各校相继开展了各类主题的“教育沙龙”活动。

《XX教育研究》开辟了报道专栏,选登“教育沙龙”实录和评点文章。

自2005年,教育局研训中心开展了“教育沙龙总结”和“沙龙实录”评比活动,有几十个教育沙龙活动荣获优秀奖,此项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沙龙的开展。

2006年,研训中心在全市推行“教育叙事研究”活动,确定了河滨小学等5所学校为首批试点学校,并在河滨小学举行了叙事研究观摩活动。

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教育叙事”征集评比活动,共收到近300篇征文,作者情真意切地叙述了自己富有哲理且感人的故事,其优秀展评被选编成专集在《XX教育研究》上发表。

目前“教育沙龙”、“教育叙事”活动在各校蓬勃开展。

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通讯》刊出了河滨小学的“教育叙事”专栏,选用了该校17位老师的19篇叙事故事,将该校教育叙事研究的做法在全省推广。

同时市研训中心还将该校的做法在苏浙沪教研工作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

4、利用多种资源和力量加强队伍建设。

重视科研骨干的培训和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举办教科研培训班以外,更多的是在具体的教育科研工作当中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

在课题申报阶段,指导大家精选研究课题,精心设计课题方案;在课题结题阶段,指导大家撰写结题报告,整理资料,总结成果;利用中期评估等形式,与教科室主任、课题组组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诊断课题研究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对学校教科研工作、教科室主任工作和课题组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

“以老带新”是教科研骨干成长的重要途径,一批老教科室主任在“十五”期间曾经发挥过出色的作用,曾是我市教科室主任队伍中的杰出代表。

他们思想认识高,科研意识强,作风踏实,善于探索,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培养教科研后备力量,许多科研骨干的成长历程中都倾注了他们的辛勤汗水。

5、创设舞台促进教科研骨干不断成长。

除了科研培训和以老带新等形式,教科研骨干的成长最需要的还是战场的磨砺,实践的锻炼,许多教科室主任和科研骨干通过课题研究的艰苦过程才获得了本质意义上的成长。

研训中心适时搭建舞台,让科研骨干展示身手。

如市级规划课题结题观摩、市教科研基地学校的创建等活动,一批科研骨干崭露头角,表现突出,受到同仁的好评和关注,成为我教师中的佼佼者。

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和教育科研骨干培养,以及艰苦的实践锻炼,对教科研骨干的成长作用是巨大的,许多骨干都是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外行成为内行,通过参与或主持课题研究,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领导者和带头人。

近几年来,许多老师成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20多位教科室主任走了校级领导岗位。

(四)彰显新亮点,展示了我市教育科研的优秀成果

近几年来,我市涌现出一批教育科研优秀教科研成果和先进典型,教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教科研成果不断增多,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至目前为此,我市各级各类课题结题率达95%,积累了丰富的过程资料、个案资料、研究报告等物化成果。

如研训中心的“控制课堂教学行为失误的对策研究”、“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研究”、一中的“高中‘研究性学习’三层推进模式的研究”、朱林小学的“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诵读古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研究”、华罗庚实验学校“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转变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等等。

这些研究成果在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促进教育创新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方面起了较大地推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教育改革工作的进展,在省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经过不断的锤炼和激励,我市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科研成果精彩纷呈。

近年来,我市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不断提市,每年在省级刊物发表的论文均超过600篇。

以2005年度为例,我市中小学教师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800余篇,研训中心由研训员领衔出版了一套新课程系列专著,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华罗庚实验学校、金城镇中心小学成为XX市名学校,评选出两批XX市名教师,有9位教师成为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突出的区域教育科研优势已经显现,得到了省教科院、江苏教育报刊社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的高度称赞。

江苏省教科院有位领导曾评价说:

“XX的教科研水平很高”。

“十五”以来,我市教育科研在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但是,与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对教育科研的需求,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教育科研的期盼还不太相符,还存在着这样与那样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机构建设,但是比较忽视充分发挥机构功能和作用。

有些学校的教科室有形少实,致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始终处于沉闷和初始阶段,缺乏生气和活力;有些实验小学、示范初中的教科室并没有很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创建工作完成后,教科室即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2、注重队伍建设,但是比较忽视机制的建立和目标的达成。

教科研骨干的培养还停留在大面积培训和师傅带徒弟的原始自然状态,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制度和培养机制,在推出名优教师方面没有明确的目标,使我市许多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骨干教师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和大范围的认可。

3、注重课题建设,但是比较忽视在研究过程中的精细管理。

课题立项后,教师的研究活动如何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不对,研究成效如何检测和体现等等,都还缺乏具体的措施和精细的管理,使得许多教师因难而退,研究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4、注重成果建设,但是比较忽视形成特色和发挥效益影响。

我市“十五”以来的科研成果普遍平淡,缺乏创新性和探索性,特色不够鲜明,层次质量也不高。

一些较好的科研成果没有很好地反过来指导教育教学,没能够在更大范围交流推广,成果效益不明显,无法产生重大影响。

5、注重观念建设,但是比较忽视行为跟进和形成研究文化。

普遍存在着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研究过程中理解的是新一套,做法上是老一套;多种压力使教师的研究行为缺乏主动积极的因素,研究的自觉性、研究共同体、研究的风气与文化都还没有很好的形成。

二、下一阶段我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展望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科研在整个教育教学领域的服务、指导和引领作用,根据市教育局的规划要求,结合我市教科研发展的实际状况,全市教育科研下一阶段性的发展思路确定为:

走“基础发展、提升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在基础发展方面努力做到“巩固成果与扩大成果”相结合,在提升发展方面努力做到“均衡发展与优先发展”相结合,在内涵发展方面做到“打造品牌与推出名优”相结合。

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科研工作的机构和运行机制

加强学校教科室的建设。

所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科室建设,明确教科室主任职责,完善教科研工作制度。

有条件的村小也应该设立教科室,确保此项工作有专人负责。

研训中心将组织对全市学校教科室的检查和评估,促进学校教科室的建设不断完善。

1、加强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建设。

市研训中心将加大对16所实验基地学校的管理力度,进一步明确实验基地学校的工作目标,应承担的任务和应履行的职责。

有计划有步骤地搭建各种平台,让实验基地学校的工作得到展示,通过划片带领、手拉手帮扶等形式,发挥实验基地学校的带头和辐射作用。

   2、努力创建2-3个项目研究中心。

在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帮助2-3所学校创建教育科学项目研究中心,借以构筑教科研高地,打造教科研品牌,提升教科研内涵,推出教科研领军学校,带动薄弱学校一道前进。

3、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自身建设。

市研训中心承担着全市教育科研的“管理、指导与服务”的重要工作,与此相匹配,应进一步加强市研训中心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

市研训中心科研员和研训员应不断提高科研素养,提升服务意识和指导水平,带领、指导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攀升新的目标。

(二)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结合本职工作开展教育科研

1、引导教师通过课题形式研究教育教学。

进一步明确各校“十一五”完成课题的责任目标,组织学校结合本校发展需要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同时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从有利专业发展角度积极申报校级课题和个人课题,通过完善过程管理等措施,追求研究的质量不断提高。

2、引导教研(备课)组开展学科课题研究。

在申报校级课题和个人课题的基础上,推出市级“学科课题”,引导教研组(备课组)开展学科课题研究,以学科课题的研究提高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的质量,提升校本研究的水平,推动我市先进学科群体的建设。

3、通过各种活动引导教师研究教育教学。

举办课题开题、中期评估和结题活动,组织教师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