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幸福课中文字幕笔记第十六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616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佛幸福课中文字幕笔记第十六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哈佛幸福课中文字幕笔记第十六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哈佛幸福课中文字幕笔记第十六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哈佛幸福课中文字幕笔记第十六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哈佛幸福课中文字幕笔记第十六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佛幸福课中文字幕笔记第十六讲.docx

《哈佛幸福课中文字幕笔记第十六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佛幸福课中文字幕笔记第十六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佛幸福课中文字幕笔记第十六讲.docx

哈佛幸福课中文字幕笔记第十六讲

幸福课第十六讲享受过程

今天有人有消息要宣布吗?

没有好的,早上好。

我们今天要把完美主义讲完,然后开始讲精神肉体。

这个学期对我来说挺不错的,没有什么东西让我后悔做过,不过下次我还想挑战别的。

教这门课时,我现在知道了,应该更早讲精神肉体的,因为这个话题十分重要,它是如此根本而且基础,因此当我意识到,在这个学期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我应该早点讲,我那时就开始停止介绍身体锻炼,开始讲“念”的概念,从较低一点的层次来介绍它。

今天,在一两个月之后,我们要再讲讲精神和肉体的联系,身体的健康,首先我们先把完美主义讲完。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两个模型,完美主义的基模,一条从A到B的直线,以及追求卓越的基模,更像是蜿蜒曲折的螺旋上升。

有些人昨天在办公时间来问我:

“区别到底在哪里?

”我们可以用无意义追逐目标的人来类化,还记得那个72岁的人吗?

他达到了很高的地位,管理着世界的中心,在承受了一生的压力,不停地追逐到达B点,而不是享受当下,享受旅途之后被告知:

退休的时候到了。

我问你们一个简单的问题:

“你想要怎样的生活?

”那么另一种模型是怎样的呢?

积极的模型是怎样的?

积极的模型从外表上看来似乎一摸一样,可能也是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人,极度勤奋刻苦的人,可能是个投资银行家或者是个医生,或者律师,老师,或者在流浪者之家工作。

从外表上看可能完全一样,但其内在则是迥然相异。

怎么个迥然相异法呢?

区别在于这个追求卓越的人,也许同样充满雄心,用同样的目标,也可能达到了同样的目标,然而这个人同时享受这个旅程。

这就是区别所在,是的。

他或她会进入名校,进入他们非常想进的学校。

在学校里他们非常勤奋刻苦,但同时他们也知道,他们几乎可以,不是完全,但几乎可以,享受他们再学校的所有时光,同样的起伏坎坷,同样的兴衰变迁,但他们享受这个过程,然后获得他们想要的工作,或者他们想要的工作之一,然后继续努力工作,充满雄心壮志,每周工作80个小时,然而这个人同样享受整个过程。

然后他们享受下一个旅途,和别人合作。

成为别人的搭档,当上营销总监之类的。

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享受这个过程。

我还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其中之一就是我的前室友,他是个投资银行家,我们一起上大学,也是96届的,毕业之后,由于其经济学的专业,给一个著名的对冲基金工作。

之后他就回到哈佛获得法律博士和工商管理硕士的双学位,学业非常优秀,之后就获得了所有他想要的机会。

他又选择了另一家对冲基金,之后他又自立门户和一些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公司,当我和他谈起投资银行时,我对此了解很少,我对投资银行表现得很兴奋,因为他的兴奋能感染我,他每天都期待着工作,他工作的时间也很长,他就是一个追求卓越的例子。

虽然从表面上看就和我之前描述的形象一模一样,因此不是我们要是去雄心壮志,也不是变得没有竞争力,如果那能让你快乐的话,这只是让你学会享受过程,朝着你认为有意义的目的地所迈出的步子才是最重要的。

而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克服完美主义这个解不开的结呢?

”我们如何克服活在未来中的感觉,因为害怕失败而害怕当下的感觉?

我讲了一些方法:

首先是认识它—----认识到我们想改变什么,我们想保持什么。

还记得EllenLanger的研究吗?

关于更确切地了解我到底想改变什么。

因为长久以来,我都是个完美主义者,因为总是想着完美,总是想着成功,我的潜意识让我没法摆脱完美主义,因为我会认为那就意味着把宝宝和洗澡水一起冲走了,也就是成功被冲走了。

但现在我更确切地了解了完美主义,它就是一种对失败的无法抑制的恐惧。

我明白了我仍然可以充满抱负而无需放弃成功,同时享受这个过程,这是更好的理解,这样我就能继续前进,因此第一步就是认识。

在我们获得了认识之后,就是Dweck关于工作回报的概念,记住CarolDweck能够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改变学生和成人的思维模式,有时候,这些思维模式在他们非常小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了,思维模式是固定的,还是可塑的,CarolDweck通过教他们可塑性,神经的可塑性,我们的大脑是时刻在变化的,通过教他们关注过程,关注所付出的努力,而不是结果或者最后的成就,从而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

我们自己也可以关注我们付出的努力,关注过程本身,不管它是失败还是成功,主动地去接受,它将永远是我们的一部分。

完美主义者经常会做的一件事,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完美主义者时,这让他们很难受:

他们就用完美主义的方式来克服完美主义。

也就是说,我会成为一个完美的追求卓越的人,这不好起作用的,只是更进一步的完美主义。

但主动的接受意味着:

“好吧,我仍旧是个完美主义者,我可能永远都会有这方面的性格,这没关系,没有关系。

”佛教徒会说的一句话是:

通常情况下,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KarenHorney会称之为“神经官能症”,不管是完美主义,对失败的恐惧,还是时不时出现的愤怒,焦虑。

不管我们的问题是什么,佛教徒很巧妙地重新定义了它;“我们要将其视为一种工具,一种成长的工具,一种了解自己的方式,使我们深入挖掘自己,然后得以成长。

”要这样看它,这是个成长的机会,了解自我,反省自身的机会,能够更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机会,无聊它是什么,将其视为一种工具,接受它,然后行动。

下一步,在接受它之后,我们就去改变它,我们要通过建立行为来改变它,这里的关键在于行为。

我上节课讲过的一件我做过的事,就是向别人寻求反馈,寻求批评,一开始我要控制自己不去回答,不去顶嘴反驳。

为什么?

因为批评是对直线箭头的偏离,偏离那个基模。

但我逐渐习惯了,这真的帮到了我,我现在更能够包容批评,然而,我有时仍会想回答,想顶嘴反驳。

但总体来说,我通过改变态度的行为变得更好,还有一点,使自己更经常处于水平线上,包括我跟你们讲的关于Brittany的故事,连续说了几次不,但没关系,她说不,我还在这,我还活着,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下一步,我们不一定要外在地表现出行为,我们也可以在内心中模拟,你的思想是无法分辨现实和想象的区别的,因此我可以想象自己,幻想自己,就像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一样。

比如说在上课之前,我想象的一件事就是:

假象我自己站在台上,感觉很轻松,冷静并且很包容,换句话说,想象追求卓越的人会用的方式,而非总是害怕失败的完美主义者,你的大脑是不会知道有什么区别的,你的大脑需要一致性,因此我就能那样去做,或者更容易那样去做,因为我先幻想了。

同时冥想也会有所帮助,我们可能会在周四讲到冥想,因为冥想能使我们处于冷静的状态,能够接受事物,是一种存在,而非一种行为,当我们作为一种存在时,我们就能活在当下,我们就能享受过程,而不是总想到目的地,以及如果我达不到这个目标会怎么样,周四我们会更深入地探讨。

这是我从SamuelColeridge那里学来的方法,一个英国的哲学家,活跃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影响了爱默生的哲学家之一,Coleridge本身是个完美主义者,后来丘吉尔说完美主义,“就是瘫痪”,他在写作时就经历了这样的“瘫痪”,写作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但他就是没法写好,因为他很害怕写不出那终极的文章,或者终极的诗,所以他所做的是,他说“在我生命的结尾,我会写出我的巨著,在那之前,一切都只是草稿”这让他得到解放,因为他不再焦虑了,他再也不用想着写巨著,而同时,他写出了无数优美的诗篇—----有些是英语中最美的文字,以及许多非常强有力的,具有影响的,结构精妙的文章。

而他们都只是“草稿”,这样就没有压力了,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当我想到这个时,我说“好吧,看看完美主义,对我影响最深的一个领域吧,因为这个领域对我很重要,就是教学”我就对自己说“好吧”,这是大约十年前的事了,我说“二十年后,我会在名列前茅的学院中任教,能开很棒的学术报告和研讨会,在那之前一切都只是草稿,在那之前,一切都只是准备”这真的起作用了,我现在知道这是个心理游戏。

我知道我是在骗自己,因为12年后,等目标要到了的时候,20年到了的时候,我会再定一个20年后的计划来解放我自己,这样我才能享受当下,这样我才能享受过程,而不是执着于要变得完美,毫无半点瑕疵,这是永远无法达到的。

因此制定一个终极目标可以让你解放,这是铂金法则。

黄金法则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说“己所欲方施于人”,这是当今很多道德体系和宗教信仰的基础,铂金法则就是取自黄金法则,再对其进行小小的修饰,它说的是“人所不欲勿施于己”或者说“人所欲方施于己”,如果你的一个好朋友,你非常在乎的一个人,或者家庭成员失败了,没做好,你会怎样对待这个人,你会排斥这个人吗?

“你考试只得了个B”或者“你竟然没赢得比赛”你会这样对待他们吗?

还是你会拥抱他们?

你们会因此少爱他们一点吗?

当然不会,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将这些不现实的,毫无共鸣的标准强加给我们自己呢?

吹喇叭那个,当他开始大量接触西方文化时,被一样东西困扰了,就是我们用的一个词:

同情,同情这个词,在藏语中叫“tsewe”拼为“t-s-e-w-e”这个词在藏语中的意思,即是同情他人也是同情自己,所以他完全被英语中的概念搞糊涂了,或者说在大多数西方文化,不仅是英语文化中,当我们说到同情时,我们是指对别人的同情,他说:

“你们对自己没有同情,又怎么能对别人有同情呢?

”自我是基础,铂金法则,就是说对我们自己也要有同情,对待自己不能不同于对待别人,要有同样的标准,要像接受别人,我们所爱的人的失败一样,去接受我们自己的失败。

为什么不呢,我们是如何帮助别人的?

因为通常我们处于一段感情中时,和完美主义者有感情的人,或者我们有个朋友是完美主义者的话,我们如何去帮助别人?

首先要搞清楚一件重要的事就是:

帮助别人是非常困难的,处理完美主义的问题,通常都要从内部着手,他们必须要渴望改变,因为这是需要时间的,不是立竿见影的。

我从研究中或者个人经历中了解到这一点,但我们还是能去帮助他人,即使知道这很困难,首先最重要的事就是树立榜样,如果我能改变,成为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享受失败,即使失败也要庆祝,即使偶尔挫折也要庆祝,那我就做出了榜样,还记得那个实验吧?

人们更愿意照着你所做的去做,而不是你说的话。

第二件事就是分享这个故事,也就是这门课,上两节课所讲的内容—基本上是关于我个人如何从完美主义者变为追求卓越者的故事,讲故事,互相分享。

再次强调分享和讲的区别,分享,两者皆有收获,讲就是单行道,最后还有一种帮助别人的方式,回忆一下CarolDweck的研究,工作回报,过程的回报,很容易陷入对结果的回报之中,也很容易忘记回报过程,我在抚养我的小孩时就觉得很困难,在感情之中也很难做到,作为上司或者朋友当然也很难,但一定要注意回报过程,要指出来“这是个不错的尝试”或者“这真是太有趣了”注重过程。

我想通过做一个对至今为止所讲内容的小小总结来结束这个话题,这是个技巧,一个很简单的技巧,但我发现是个很有用的技巧,因为它能够整合我们目前为止所见过的,所有内容,我将这个技巧应用于各种困境中,当我在面对人生中很困难的一段时期可能是很长的一段时期,也可能是很困难的一天时,当我感受到焦虑或压力或者深深的失望时,这是除了三个M之外的另一种选择,还记得三个M吗?

放大,减小以及编造,发明。

三个P则是另一种选择:

第一个P就是准许自己为人,如果我经历了困难,我遇到了挫折,第一步就是给自己许可证,也就是说接受这样的感情,接受这个困境,接受现实,它已经发生了,我对此什么也做不了,能够改变的只有我对它的诠释。

这时我就会进入下一个层次,到下一步,也就是重建,将情况诠释为积极的,这就是积极者。

这其中有什么闪光点?

其中有什么成长的机会?

所以如果我经历了困境,也许可以用佛教的眼光来看待,“这是成长的工具,这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成为一个更好的心理学家,成为一个更好的商人,诸如此类。

再次发掘出失败中的闪光点,失败中的机会”。

我们没怎么提到的一个非常之用的技巧,就粗略提到过的,就是分心。

将注意力转向别处,这不一定是件好事。

我们下节课会讲到,有时执着于分析每种情感、感觉和想法,是有害的。

反复思考并不一定有帮助。

有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当消极的想法或者负面的情绪出现时,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到别处。

比如说,听听音乐、跑跑步、和别人聊聊这件事或者别的事,这和逃避是很不一样的。

因为这并不是说“好吧,我一辈子不要再管这种事了。

”这只是说如果某种情绪或者想法反复出现,我永远都在徒劳地抗争,把石头推上去,然后又被推下来,上上下下。

有时更好、更有用的方法是,“好吧,我不要再反复想了,这没有意义。

这个神经通路在我脑海中太强烈了,不会有任何出路的,”然后说,“让我继续前进吧,让我去听首好歌,让我去跑个步,好让我能够真正忘记它。

”很经常地。

跑步还能使我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我们会更深入地探讨这个分心,因为差异非常微小,并不是逃避。

我们下节课周四讲到处理沮丧,或者焦虑时会用到冥想,用念来分心,但那也是一种积极对待的方式。

最后,第三个P是指换个角度,这真的很重要吗?

RichardCarlson写了一本很好的自助书,“别为小事伤神,一切皆是小事”。

我不完全同意后半句,“一切皆是小事”但很显然,生活中我们为之伤神的事都是小事。

要不为小事伤神,就要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在一年后会不会有影响?

或者更久……从长远来看,它真的很重要吗?

它真的值得我去担心、焦虑。

为之沮丧、为之焦躁吗?

它在一年后真的会有影响吗?

通常情况下都不会。

从另一方面说,有什么是真的重要的吗?

几年前,有个朋友问了我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他说,“我们之前从来没有聊过这个的,”他是我很好的朋友,但也没聊过,“你能告诉我心理成熟是什么吗?

通过你的研究,你能想明白心理成熟到底是什么吗?

”就在这一霎那,就在当时,后来我又对这个定义做了些修饰。

我当时这么说,心理成熟就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转换角度的能力。

我觉得这差不多是对的,基于这些关于转换角度的能力的研究。

为什么?

这种转换角度的能力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希望沉浸在当下的一种能力,也正是我们退一步,时间和空间上都退一步。

问这样的问题,“它真的有影响吗?

一年之后呢?

或者更长远来看呢?

它真的很重要吗?

”同时随心所欲地回来,能够灵活地将思绪拉回来,沉浸于聆听一首美妙的歌,或者和我们所爱的人一起。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但逐渐我们可以通过冥想来训练我们的思想,通过对事物进行认知重建,我们可以训练我们的思想,使其能够按照我们的意愿来转换。

我来给你们举个应用三个P的例子吧,这是刚开学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大约开学后两个星期,我要带着我的女儿Shirell去托儿所,我就要迟到了,迟了很多。

你们知道我上课前一般都会去健身,我意识到我没时间去健身了,我甚至几乎没时间复习备课笔记,我在上课前都会复习两遍。

于是我很沮丧,很有压力,然后我说,“就用三个P吧”第一个P,许可、接受,我对自己说,“你压力很大,你很沮丧,这些都没关系。

即使你是教积极心理学的,也没关系。

”我说的第二件事就是尊重现实。

这是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事情都碰在一起,我们几个星期前刚从以色列回来,要倒时差,还有小孩要照顾。

尊重现实,现实就是这样。

然后我转向第二个P,积极性。

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个好处就是,我要更仔细地想想我能简化的地方,我可以说不的地方,做少一点而非做多一点,这是很明显的一个好处。

因为它让我去思考。

第二个好处就是当时我想,“我现在又有一个可以在课堂上讲的故事了,一个应用三个P的例子。

”分心,很简单,我旁边就有最好的分心工具——Shirell,然后是转换工具。

一年之后这会有影响吗?

我在上课前没有锻炼,我没有复习两遍复习笔记,而是只复习了一遍。

所以我上课就不能发挥95%,只能发挥90%。

这真的很重要吗?

不重要。

但同时我对自己说,“我仍然希望能享受当下。

”于是我和Shirell呆在一起,陪她久一点时间,在托儿所陪她久一点,我们一起玩,然后我更放松、更平静地回家了。

将三个P应用于实际发生的情况。

准许自己为人,接受它,关注积极的一面,最后就是转换角度的能力。

我什么时候要退一步问自己,“我现在需要为此伤神吗?

我什么时候想沉浸于当下?

”想想这个技巧,非常简单。

这个技巧并不等于可以一劳永逸,你现在学到了这个技巧,我知道三个P,之后我的人生中,它都能帮助到我。

它并不是这样,它更像是一种药丸,你要经常定期服用。

也就是说每当你经历一次困境,就应用三个P。

你应用得越多,生效就越快。

正如我所说的,三个P,我几乎就是自动过一遍这个过程。

许可、积极、转换角度,现在已经快了很多。

因为我应用它,不断练习它,所以你要不断地用它,多试几次。

我们总结了很多,课上讲过的内容。

一年半前,我有幸被MartinSeligman邀请,到他家去玩了一整天。

我们坐在他漂亮的玫瑰园中,就是他经常写的那个玫瑰园,坐在那里聊积极心理学,它的过去,它的现在,以及更重要的是,它的未来。

我们讲到了教育,讲到他在他的课上做了什么,我在我的课上做了什么。

然后对话进行到一半时,他突然停住说,“Tal,你知道当今心理学的问题是什么吗?

不仅仅是积极心理学,而是当今的心理学。

”我说,“是什么?

”然后马上拿出我的笔记本,他说,“当今心理学的问题在于我们关注的大多是脖子以上,而真正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问题都在脖子以下。

”我们关注的大多是脖子以上,而真正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问题都在脖子以下,听到这番话对我很重要,尤其是从MartinSeligman那里听到,就更为重要了。

首先,MartinSeligman总是走在前面的,他引领了认知心理学,在它还未盛行,因此他的研究是超前于时代的,他开创了积极心理学,或者说将其整合为一门学科领域。

MartinSeligman,除了他是一个有远见并且很重要的心理学家之外,他还是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认知疗法是怎样的,就是关于脖子以上的。

按照他的说法,我们过分关注脖子以上,我们需要关注脖子以下,这就意味着他已经想了很多,这意味着他确实研究了这种现象,确实了解了我们需要一个大的转型。

而他十分正确,这将是下两节课的话题。

实际上我要跟你们讲的是一种“灵药”,只提供给上1504课的学生,旁听的也算,你们也可以得到“灵药”,“灵药”将给你们带来这样的好处,“灵药”能使你们感觉很好,非常好。

你的自尊将显著提升,你会更加自信,更加自信你在社会上的地位,对自己更加自信,你会得到更高的自尊。

我们都知道自尊跟许许多多好东西相关联,我们两周后会讲到,你会觉得更平静,生活更有重心。

有了“灵药”,你甚至能变得更聪明,效果是显著的。

你们开始有点担心了,它还会使你更吸引人,你会觉得自己更吸引人,你也会散发出更大的魅力。

这个“灵药”已经被测试了很多遍了,我说了,这都是研究成果,不是异想天开。

我是在向你们推销真的东西,真正有效的东西。

我还要说这药没有任何消极的副作用,相反,它还有无数积极的作用,我数都数不过来。

不仅如此,它还是绝对合法的。

我知道你们有点担心,但你们会接受的,你们能处理好,不需要担心。

如果有人来找你,很担心你怎么用了这个药,突然就变了个人。

你可以让他们来找我。

最后,我不会收你们的钱。

我本该收钱的,但我不是个好商人、所以我接下来的两节课会免费发放给你们,这就是“灵药”。

事实上它不仅仅是要种药,是一杯鸡尾酒,是一杯药做的鸡尾酒。

因为它们似乎要很多东西组合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这就是那个鸡尾酒。

我希望你们都在听,因为这很重要。

灵药就是半小时的锻炼,每周四次。

鸡尾酒的第二个成分,至少十五分钟的意念锻炼,每周六到七次。

鸡尾酒的第三个成分就是,每24小时睡8个小时。

最后一个成分就是每天12个拥抱。

最后一个可以过量,你想加多少就加多少,但至少每天要有12个拥抱。

如果你服用这个药,你们可以拥抱,这没有关系。

这可是幸福课,但不要在课堂上睡觉。

如果你服用这个药,这个鸡尾酒,我保证,我保证以上提到的许多好处,就算不是全部,说不定还会比那更多,都会实现。

你们可以看到只有今天,我们才开始认识到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

有一个人,第一个真正认识到的人,我们接下来的两节课会讲到的就是JonKabat-Zinn以及他的著作《全灾难人生》,摘自《希腊人佐巴》的一个短语。

JonKabat-Zinn说“也许行为治疗最基础的进展就是认识到我们不能再认为健康,仅仅是身体或者精神的一个独立属性。

因为精神和肉体是内在联系的。

”这可是否定了千百年来西方的观念,笛卡尔的二元论“意识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这也渗透到了医学之中,我们“修”一个人就像修机器一样,修他的身体,他的精神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笛卡尔也不是凭空创造出的理论,我们可以在柏拉图的作品中看到笛卡尔二元论的种源,之后亚里士多德试图反对,重新建立精神和肉体之间的联系,但最终还是二元论成为主流,由十七世纪笛卡尔倡导。

然后就有了JonKabat-Zinn,有了HerbertBenson,有了EllenLanger,有了TaraBennettGoleman。

这些心理学家、医生了解这种联系,还有JohnSarno纽约大学的一个医学教授,纽约大学医学院的,他们告诉我们通过我们的想法,我们可以解决大多数背痛的问题或者腕管综合症,显示出精神和肉体之间的联系,或者是安慰剂的作用,非常惊人。

还记得我们说它能起到和催吐剂相反的作用,以及我们如何用精神和肉体互相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精神帮助肉体,肉体帮助精神。

我想从身体锻炼开始讲起,鸡尾酒的第一个成分,灵药的第一个成分。

当今社会怎么了?

当今社会普遍缺乏运动,现在越来越多人享有无需进行辛苦体力劳动的“特权”。

我用了引号,因为这是特种中的非特权的表现。

在过去,我们要去追一只鹿才能有饭吃,或者逃脱一只狮子,这样才不会被吃掉。

我们要采摘果子作甜点。

我们现在呢?

去家里的甜点桌子就行了,或者叫份比萨。

在过去,我们要想取暖就得收集木材。

而现在呢?

就这样,打开暖气,然后为此付出代价。

我长大之后,当我在以色列长大时,我记得,以色列是个内陆国家,下午两点到四点是午休时间,非常安静,孩子们都不到街上去,但四点整,有时甚至是3:

59时,每天都会从街上传来一声叫声,叫道:

“Tal踢足球!

”然后叫其他的小孩“踢足球”或者“捉迷藏”或者“抓人游戏”。

这是我们在午休时间之后从下午四点一直到晚上九点睡觉,还有妈妈喊吃饭时做的事情。

而今天在以色列呢?

不仅是以色列全世界下午四点是怎样的呢?

不是下楼踢足球或跑来跑去,而是继续坐在电脑前,继续看电视,结果导致了我们更习惯坐着。

 

我们付出了非常高昂的代价~~当然是从身体上来说,但除此之外还有心理上的代价。

这不是巧合,抑郁的程度已经增加了十倍!

这不是巧合,从20世纪60年代算起!

这不是巧合,当今抑郁症的平均发生年龄刚好只有15岁!

而在20世纪60年代,抑郁症的平均发生年龄是30岁!

这是因为我们停止了锻炼,我们停止了发挥力量。

这不是巧合,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病例指数上升!

更不用说,我以后也会说到,宅的生活方式的后果。

锻炼不是种奢侈,那是一种需要,就像氧气那样的需要,就像维生素那样的需要,就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那样的需要。

我们不是生来就要坐在电脑前面一整天的,也不是一整天都要聊天的,我们是要在一天结束时,打完猎采完果子后干这些事的。

不管是上帝决定,还是进化决定,还是两者共同决定的,我们都有对锻炼的需求。

如果我们不能满足某种需求,无论是对维生素的需求,对蛋白质的需求,还是对锻炼的需求,我们都要付出代价—既包括生理上的代价,也包括心理上的代价。

塞内加,两千年前的希腊哲学家说:

“我们的祖先和我们过着一样的生活,他们靠自己的双手,来获得食物,驻扎在大地上,还未受到过黄金与宝石的诱惑。

”这是塞内加,一个很有思想的哲学家说的。

讲到他那个时代存在的缺乏锻炼的现象。

现在这种现象严重了多少呢?

今天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两百年前连皇家都过不上的生活,方便的奢侈的生活,这是特权中的非特权,我们要为此付出代价。

让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是怎么说的,EllenDeGeneres针砭时事:

视频:

“HEREANDNOW”

“此时此刻”

“我们很懒,做什么事都一个按钮搞定,做什么事都不用体力了。

即使开车库门,我们曾经要下车,打开车库门,现在就只要按一个按钮。

还有车窗。

这太过分了,我不想按按钮,我只想呼吸新鲜空气(哄堂大笑)。

我们现在还在用这个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