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06 学业质量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解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609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06 学业质量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解读06 学业质量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解读06 学业质量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解读06 学业质量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解读06 学业质量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读06 学业质量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解读.docx

《解读06 学业质量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06 学业质量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解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读06 学业质量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解读.docx

解读06学业质量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解读

学业质量标准

一、学业质量标准整体解读

1.新增学业质量标准的背景

在我们今天的人才选拔机制中,无论是高考还是学业水平测试,都要命题,命题的时候如何把握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水平和层次,这一直是教育界的难题。

如果给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提供了一个参照,无疑能够极大提高命题的科学性。

为了给试题命制一个比较科学、权威的参考,课程标准需要细化,时代呼唤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的“增加”是2017年课程标准的亮点,也是重点。

2.地理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特点

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明确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地理学科学业质量标准以本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对学生学习的程度作了一个水平划分,从水平1到水平4,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最后学习结果的程度,把它划成3—4个层次。

其中,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在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中要重点理解和把握;学业质量水平4是选择地理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中要重点理解和把握。

学业质量水平1和水平3可作为教学过程中阶段性评价的依据。

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学习分层评价体系构建好了之后,在教学过程当中,因为有层次了,有水平划分了,老师就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的难易程度,这个学生的教育教学基础是在什么层次上,就按照他这样的程度去培养,这样就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学业质量标准分层解读

解读水平1

①对于给定地理事象,能够辨识、简单分析,侧重于地理事物的静态分析。

②分为三个层次,可作为教学过程中阶段性评价的依据。

1—1在简单、熟悉的情境中,能够辨识地貌、大气、水、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简单分析其中两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能够辨识人口、城乡、产业、文化等人文理事象的地理特点,简单分析其中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1—2根据提示,能够辨识日常生活区域的某些自然地理要素特征;能够简单辨析日常生活区域内某产业的部分区位因素和特点。

(区域认知)

1—3借助他人的帮助,能够使用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地理工具,对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和相关自然现象进行初步观察,并设计简单的实验;能够收集人口、城乡、产业、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地理信息,开展社会调查;能够在地理实践中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想法,表现出合作的意识、求真的态度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

解读水平2

①更加强调人地协调观,对于给定的地理事象,能够自主辨识、独立思考、简单分析,能够结合时空变化进行动态分析。

②分为三个层次,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

2—1对于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能够简单分析地貌、大气、水、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中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解释地球演化、热力环流、水循环等的时空变化过程,辨识某些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和结果;能够简单分析人口、城乡、产业、文化等人文地理事象之间,以及它们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解释人口分布、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城镇化、产业区位等的时空变化过程,结合某国家发展战略,简单分析其地理背景,辨识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的主要方式,以及出现的人地关系问题,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2—2能够归纳某些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自主辨识给定区域的某些自然要素特征;能够自主辨识给定区域内某产业的区位因素。

(区域认知)

2—3与他人合作,能够使用遥感图像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地理工具,对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和相关自然现象,深入观察,并设计实验。

作出简要解释;能够对人口、城乡、产业、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地理事象,设计和实施社会调查,作出简要的解释;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独立思考的意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

解读水平3

①不仅具备人地协调观念,也要能够结合复杂案例具体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能够从国家高度看待环境问题。

②能够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象。

③不仅能分析区域特征,也能比较区际联系和差异,动态分析区域发展。

④地理实践力要求加大,能够独立操作设计实验,并能灵活运用知识。

⑤分为四个层次,可作为教学过程中阶段性评价的依据。

3—1对于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能够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强度与方式,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适应和利用自然的意识;对于给定的区域发展案例,能够说明自然资源、环境满足人们需要的潜力及有限性,分析区域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能够说明资源和环境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理解个人、社会和国家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中应担当的责任。

(人地协调现)

3—2能够说明地球运动与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的关系,说明岩石、地貌、大气、水的运动与变化规律;能够分析不同区域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解决问题的对策作出解释;能够分析战略性矿产资源、耕地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与国家安全的关系,说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构想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

(综合思维)

3—3能够从空间格局的角度,解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能够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条件和现状,分类思考和分析区域发展问题及原因;能够筛选恰当资料,对某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决策是否合理进行论证。

(区域认知)

3—4能够与他人合作,设计和实施较复杂的地理模拟实验和考察方案,并独立、熟练地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相关自然地理事象;能够搜寻不同类型区域的统计信息,收集相关区域发展规划,参与区域发展问题的调查;能够查阅相关政策法规文献,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某区域的资源合理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构想;能够在地理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保持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地理实践力)

解读水平4

①能够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区域分析。

②要求学生在地理实践中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和行动能力。

③分为四个层次,是选择地理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

4—1结合现实中的自然环境问题,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度,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归纳人类活动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路径;结合现实中的区域发展情境,能够说明区域在开放的条件下,该地自然资源、环境满足人们需要的潜力变化,归纳该类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遇到的人地关系问题,分析区域特有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结合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实例,能够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理解资源和环境安全对于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国际合作意识,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

4—2能够运用地球运动规律,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岩石、地貌、大气、水的运动与变化规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够在认识某类区域特征的基础上,从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其发展的条件、过程、问题及决策等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够从全球化的视角,综合分析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耕地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的条件、方式及潜力,以及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并从国际合作的视角理解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综合思维)

4—3能够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解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并能够分析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与环境演变过程,评估其发展问题,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区域决策的得与失。

并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能够收集世界、全国或区域的资源、环境信息,并利用信息解释资源、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区域认知)

4—4能够独立设计科学的地理模拟实验和考查方案,利用地理信技术及相关工具、材料,分析与处理相关数据与信息,对地理事象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能够搜寻不同类型区域的统计信息,收集相关区域发展规划,设计区域发展问题的调查方案;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野外资源、环境调查,描述某区域存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并结合已有资料,对解决区域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建议;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

(地理实践力)

 

学业质量标准原文呈现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见附表2),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高中地理学业质量标准从问题情境、知识和技能、思维方式、实践活动和价值观念等维度进行描述。

(二)学业质量水平

地理学业质量水平分为四级。

每一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整合不同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运用各种重要概念、思维、方法和观念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

水平1至水平4具有由低到高逐渐递进的关系。

水平

质量描述

1

1—1在简单、熟悉的情境中,能够辨识地貌、大气、水、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简单分析其中两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能够辨识人口、城乡、产业、文化等人文理事象的地理特点,简单分析其中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1—2根据提示,能够辨识日常生活区域的某些自然地理要素特征;能够简单辨析日常生活区域内某产业的部分区位因素和特点。

(区域认知)

1—3借助他人的帮助,能够使用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地理工具,对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和相关自然现象进行初步观察,并设计简单的实验;能够收集人口、城乡、产业、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地理信息,开展社会调查;能够在地理实践中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想法,表现出合作的意识、求真的态度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

2

2—1对于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能够简单分析地貌、大气、水、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中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解释地球演化、热力环流、水循环等的时空变化过程,辨识某些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和结果;能够简单分析人口、城乡、产业、文化等人文地理事象之间,以及它们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解释人口分布、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城镇化、产业区位等的时空变化过程,结合某国家发展战略,简单分析其地理背景,辨识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的主要方式,以及出现的人地关系问题,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2—2能够归纳某些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自主辨识给定区域的某些自然要素特征;能够自主辨识给定区域内某产业的区位因素。

(区域认知)

2—3与他人合作,能够使用遥感图像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地理工具,对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和相关自然现象,深入观察,并设计实验。

作出简要解释;能够对人口、城乡、产业、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地理事象,设计和实施社会调查,作出简要的解释;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独立思考的意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

3

3—1对于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能够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强度与方式,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适应和利用自然的意识;对于给定的区域发展案例,能够说明自然资源、环境满足人们需要的潜力及有限性,分析区域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能够说明资源和环境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理解个人、社会和国家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中应担当的责任。

(人地协调现)

3—2能够说明地球运动与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的关系,说明岩石、地貌、大气、水的运动与变化规律;能够分析不同区域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解决问题的对策作出解释;能够分析战略性矿产资源、耕地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与国家安全的关系,说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构想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

(综合思维)

3—3能够从空间格局的角度,解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能够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条件和现状,分类思考和分析区域发展问题及原因;能够筛选恰当资料,对某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决策是否合理进行论证。

(区域认知)

3—4能够与他人合作,设计和实施较复杂的地理模拟实验和考察方案,并独立、熟练地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相关自然地理事象;能够搜寻不同类型区域的统计信息,收集相关区域发展规划,参与区域发展问题的调查;能够查阅相关政策法规文献,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某区域的资源合理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构想;能够在地理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保持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地理实践力)

4

4—1结合现实中的自然环境问题,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度,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归纳人类活动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路径;结合现实中的区域发展情境,能够说明区域在开放的条件下,该地自然资源、环境满足人们需要的潜力变化,归纳该类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遇到的人地关系问题,分析区域特有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结合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实例,能够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理解资源和环境安全对于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国际合作意识,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

4—2能够运用地球运动规律,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岩石、地貌、大气、水的运动与变化规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够在认识某类区域特征的基础上,从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其发展的条件、过程、问题及决策等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够从全球化的视角,综合分析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耕地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的条件、方式及潜力,以及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并从国际合作的视角理解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综合思维)

4—3能够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解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并能够分析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与环境演变过程,评估其发展问题,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区域决策的得与失。

并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能够收集世界、全国或区域的资源、环境信息,并利用信息解释资源、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区域认知)

4—4能够独立设计科学的地理模拟实验和考查方案,利用地理信技术及相关工具、材料,分析与处理相关数据与信息,对地理事象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能够搜寻不同类型区域的统计信息,收集相关区域发展规划,设计区域发展问题的调查方案;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野外资源、环境调查,描述某区域存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并结合已有资料,对解决区域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建议;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

(地理实践力)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高中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

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在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中要重点理解和把握;学业质量水平4是选择地理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中要重点理解和把握。

学业质量水平1和水平3可作为教学过程中阶段性评价的依据。

附录

附录1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

素养名称

内涵

表现

素养1:

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

(1)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能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

(2)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方式、强度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能够分析评价现实人地关系问题,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

素养2:

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1)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2)能够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3)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地方或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

素养3:

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1)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象的意识与习惯。

(2)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区域。

(3)能够正确解释、评析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失。

素养4:

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1)能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

(2)能够与他人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独立思考并选择适当的地理工具。

(3)能够实施活动方案,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实事求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附录2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一)人地协调观

素养

水平

人地协调观

水平1

能够结合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认识人类活动要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开展;能够简单辨识人们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说明人类对环境施加影响的方式及其带来的影响。

水平2

能够结合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理解人类影响地理环境的主要方式,阐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认识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水平3

能够结合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方式和强度;理解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满足人类需要的潜力及有限性。

水平4

能够通过对现实中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简要分析,理解区域中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人地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评价分析人地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二)综合思维

素养

水平

综合思维

水平1

能够说出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所包含的相关要素。

并能从两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水平2

能够对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结合时空变化,对其发生、发展进行分析。

给出简要的地域性解释。

水平3

能够结合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综合各要素,系统分析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时空综合维度对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

给出合理的地域性解释。

水平4

能够对现实中地理事象,如自然环境的变化、区城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等,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分析思路,对其进行系统性、地域性的解释。

(三)区域认知

素养

水平

区域认知

水平1

能够根据提示,将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置于特定区城中加以认识;能认识和归纳区域特征。

水平2

能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给定简单地理事象,收集整理区域重要的信息;能够简单解释区域开发利用方面决策的得失。

水平3

能够结合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从空间—区域尺度、区域特征、区域联系等认识区域;能够为赞同或质疑某一区域决策提出相关论据。

水平4

能够对现实中的区域地理问题,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能够较全面地评析某一区域决策的得失,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

(四)地理实践力

素养

水平

地理实践力

水平1

能够进行初步的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简单信息,有探索问题的兴趣;能够借助他人的帮助使用地理工具,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能够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并寻找方法。

水平2

能够进行细微观察和调查。

获取和处理信息,有探索问题的兴趣;能够与他人合作使用地理工具,设计和实施较复杂的地理实践活动,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能够有自己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水平3

能够进行分类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较复杂的信息,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能够与他人合作设计和实施较复杂的地理实践活动,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能够有自己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水平4

能够进行较系统的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复杂的信息,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能够独立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

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能够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